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反冲洗周期是生物除铁除锰滤池的一个重要运行参数,实验中分别设定反冲洗周期为24、48和72 h,考察反冲洗周期对成熟稳定运行的滤柱出水铁、锰、氨氮和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反冲洗周期,滤柱对铁、锰和氨氮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中的总Fe、Mn2+和NH4+-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18、0.003和0.016 mg/L,0.010、0.001和0.014 mg/L,0.013、0.001和0.014 mg/L,均远低于国家标准,说明反冲洗周期变化对三者的去除效果没有影响。反冲洗周期为24、48和72 h时,出水平均浊度分别为0.27、0.38和0.57 NTU,反冲洗周期越长,出水浊度越高。滤柱沿程浊度分析发现,浊度主要在0~0.4 m去除,出水浊度与滤层厚度无关。反冲洗后5 min出水浊度为3.16 NTU,15 min降到了1 NTU以下,25 min降到了0.5 NTU,60 min大约降到了反冲洗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反冲洗周期是生物除铁除锰滤池的一个重要运行参数,实验中分别设定反冲洗周期为24、48和72h,考察反冲洗周期对成熟稳定运行的滤柱出水铁、锰、氨氮和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反冲洗周期,滤柱对铁、锰和氨氮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中的总Fe、Mn“和NH?-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18、0.003和0.016mg/L,0.010、0.001和0.014mg/L,0.013、0.001和0.014mg/L,均远低于国家标准,说明反冲洗周期变化对三者的去除效果没有影响。反冲洗周期为24、48和72h时,出水平均浊度分别为0.27、0.38和0.57NTU,反冲洗周期越长,出水浊度越高。滤柱沿程浊度分析发现,浊度主要在0~O.4m去除,出水浊度与滤层厚度无关。反冲洗后5rain出水浊度为3.16NTU,15min降到了1NTU以下,25min降到了0.5NTU,60min大约降到了反冲洗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聚合氯化铝与粉末活性炭联合强化混凝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联合粉末活性炭与聚合氯化铝(PAC)强化混凝对垃圾渗滤液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原水COD为4 100 mg/L、浊度为147 NTU、UV254为20的条件下,粉末活性炭的加入可以有效增加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去除率,PAC投加量为0.6 g/L时,投加0.6 g/L粉末活性炭,COD的去除率由21.6%提高到29.1%,UV254去除率由29.8%提高到39.9%,剩余浊度由138 NTU降到133 NTU。该强化混凝过程使原水中溶解性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显著,PAC投加量为0.6 g/L时,投加0.6 g/L粉末活性炭,在分子量小于1 kDa的范围内,UV254去除率由2.9%上升为10%。  相似文献   

4.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孔径108μm左右的不锈钢丝网动态膜组件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特性,并研究了出水水头和曝气强度对动态膜泥饼层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运行情况下出水平均浊度1.2NTU,COD平均去除率90%,NH<,3>-N平均去除率97%,与传统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接近.同时发现,在20、40mm的出水水头下,动态膜运行初期膜通量衰减规律均符合泥饼阻力模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组合工艺对某工业园区再生水厂MBR出水进行了深度净化的中试研究,主要考察了组合工艺各节点对常规指标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约3 mg/L(H2O)、臭氧接触塔接触时间为30min、活性炭滤池空床接触时间(BECT)为15 min时,O3-BAC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色度、浊度,平均色度和浊度分别从21度和7.8 NTU降至3度和2.0 NTU以下;组合工艺对UV254、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约为39%和35%;对NH4+-N有一定的去除,去除率为58%~77%;组合工艺对粪大肠菌群去除效果显著,平均去除率在95%以上。O3-BAC组合工艺是一种有效工业园区再生水深度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滤与膜接触臭氧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对超滤膜切割分子量、膜接触反应器膜长、臭氧浓度、气体流量和产水速率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并对该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系列实验确定的优化参数为:超滤膜切割分子量100 kDa,膜接触反应器膜长2 m,臭氧浓度10 mg·L~(-1),气体流量0.6 L·min~(-1),产水速率1.4 L·h~(-1)。连续运行8 d,平均COD由131 mg·L~(-1)降到70 mg·L~(-1),平均色度由130度降到20度,平均浊度由11 NTU降到2.3 NTU,B/C值也由0.167提高到0.244。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铁酸钾处理经过改性粉煤灰混凝后的矿井水,形成改性粉煤灰和高铁酸钾联合处理矿井水工艺。研究表明,粉煤灰在使用硫酸改性前后,在投加量为50 g/L,对去除矿井水中浊度的变化是53.18~25.42 NTU,对COD_(Mn)的去除效率也由29%升高到50%;在改性粉煤灰中混入高铁酸钾5 mg/L时,矿井水中浊度和悬浮物分别降到18.3 NTU和10 mg/L,COD_(Mn)去除率为53.23%;此后,上清液中投加高铁酸钾10 mg/L时,水中的浊度由18.3 NTU降到5.1 NTU,悬浮物由10 mg/L降到3 mg/L,COD_(Mn)的总去除率也增加到68.88%。在使用该工艺进行小试时,改性粉煤灰用量为50 g/L,并在其中掺杂高铁酸钾5 mg/L,上清液再用10 mg/L的高铁酸钾处理后,出水水质都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低温环境下内置腐殖土填料SBR系统处理糠醛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5~10℃左右的条件下,通过实验对比了传统SBR系统与内置腐殖土填料式SBR系统处理糠醛废水的效能,结果表明:由于内置腐殖土填料的作用,填料式SBR系统的去除效能要高于未装填料的SBR系统;传统SBR系统的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85%和59%,出水浊度为8.6 NTU;填料式SBR系统的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5%、90%和71%,出水浊度为1.7 NTU。  相似文献   

9.
新型五孔超滤膜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五孔中空纤维膜与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集成处理城市污水.结果表明:COD、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66%、99.02%和81.08%,出水UV254<0.2 cm,BOD5<2 mg/L,平均浊度为0.10 NTU,未检测出粪大肠杆菌和SS;出水水质可达到回用水要求,可省略后续的深度处理工艺,彻底消...  相似文献   

10.
竹丝生物膜法和生态床组合工艺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竹丝生物膜法和生态床组合工艺处理模拟废水,讨论了该组合工艺对模拟废水中COD、氨氮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着重讨论了生态床处理效果的影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竹丝生物膜法能很好地去除COD、氨氮和浊度等,在水温为9.0~10.5℃、水力停留时间为5.0h、进水COD为98.78~222.69mg/L、氨氮为5.46~12.97mg/L、浊度为26.42~59.84NTU时,出水COD为11.53~20.38mg/L,氨氮为0.42~0.86mg/L,浊度为12.38~17.30NTU。竹丝生物膜法出水再经过简易的生态床工艺,生态床出水COD为9.59~18.84mg/L,氨氮为0.43~0.90mg/L,浊度为6.77~14.15NTU;在此过程中发现,生态床中的鱼类对浊度和COD的去除均有明显效果,而光合作用对生态床COD的去除有促进作用,但是生态床对氨氮浓度却有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体浊度对马来眼子菜和菹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浊度(30、60和90 NTU)水体中,马来眼子菜及菹草的生长发育状况,并用水下饱和脉冲叶绿素荧光仪(Diving-PAM)测定其叶片荧光参数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的浊度对马来眼子菜的叶片数及株高无显著影响,而对菹草的叶片数及株高生长速率有一定的影响。30 d胁迫下,浊度组马来眼子菜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maximum quantum yield,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q 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q N)、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port rate,ET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马来眼子菜对浑浊水体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实验结束时,高浊度组(90 NTU)中,菹草Fv/Fm、q P、q N、ETR与对照组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其余浊度组也相应受到影响,说明菹草的光系统II(PSII)受到破坏。该研究的成果可为沉水植物恢复研究与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纤维与石英砂过滤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无需额外反冲洗装置与动力消耗的水力自清洗纤维过滤技术,与石英砂过滤进行了比较研究,探索该技术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0 m/h滤速下纤维过滤与石英砂过滤相比,出水浊度、SS分别降低59%和86%,COD、TOC、TP和TN降低5%~20%,水头损失大幅降低,两者初始水头损失分别为0.12 kPa和3.97 kPa,5 h后分别达到1.58kPa和5.98 kPa。纤维滤柱反冲洗历时40 s,而石英砂滤柱为15 min,反洗耗水率分别为2.9%和6.9%。反洗后纤维滤柱出水浊度和SS分别为4.08 NTU、6 mg/L,低于石英砂滤柱的5.81 NTU、28 mg/L。水力自清洗纤维过滤技术可节省动力装置和动力消耗,反冲洗历时短、耗水率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一体式尼龙筛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为研究体系,与好氧颗粒污泥相结合,形成新的好氧颗粒污泥动态膜生物反应器(AGDMBR),探讨了在新工艺条件下对COD、氨氮的去除,以及出水浊度的变化,与活性污泥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做比较,研究了进水流量、曝气量等工艺运行参数与膜污染之间的关系,并对系统中污泥的EPS进行分析。结论表明,AGDMBR系统对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和95%,出水浊度为6 NTU,处理效果均优于DMBR系统;AGDMBR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膜污染速度随进水流量的增大而加快;曝气量为125~150 L/h时,膜通量持续时间最长;AGDMBR系统比DMBR系统在膜污染的延缓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聚合氯化铝铁去除微污染水体中藻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聚合氯化铝铁(PAFC)为絮凝剂,H2O2为预氧化剂,用正交实验研究了PAFC处理微污染水体中藻类和降低浊度,得出正交实验中各因素的主次关系及对除藻和除浊度的影响,研究表明,ρPAFC是影响除藻和除浊度的重要因素.在最佳处理条件,即ρPAFC为20 mg/L,ρH2O2为6 mg/L,pH为7,搅拌时间为4 min,能使水体中藻细胞街度从9.4×107 cells/L降至3.16×106 cells/L,除藻率为96.6%,浊度降至0.70 NTU,除浊度率达93.0%.  相似文献   

15.
赤泥复合剂絮凝处理太湖水华藻与海洋赤潮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王军  赵颖  栾兆坤 《环境工程学报》2011,5(9):1933-1936
研究了一种新型赤泥复合剂对太湖夏季水华原水、实验室培养海洋赤潮藻及模拟海水的絮凝除藻降浊性能。结果表明,赤泥复合剂具有良好的除藻降浊效果,对太湖水华藻去除率为97.3%,原水浊度去除率为95%;对海洋小球藻和三角褐指藻2种赤潮藻去除率分别高达99.1%和98.9%;对2种模拟海水的最高除浊率分别为96.3%和95.3%,其剩余浊度均低于4 NTU,从而为治理淡水水华与海洋赤潮提供一种新技术,同时为赤泥综合利用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ABR+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分散性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ABR+复合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分散性生活污水的运行效能及ABR中颗粒污泥的特性。结果表明:在pH和温度的范围分别为6.5~8.5,17.0~28.8℃,ABR和复合人工湿地的HRT分别为3 h(容积负荷平均为1.3 kgCOD/(m3.d)及1.3 d(水力负荷平均为24.6 cm/d)的条件下,系统对COD、NH4+-N、TN、TP和浊度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69%、56%、87%和86%,出水浓度平均分别为37 mg/L、2.73 mg/L、6.93 mg/L、0.18 mg/L和5.05 NTU,ABR中形成了性状良好的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7.
强化混凝-吸附预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吸附复配的方式对生活污水进行了浓缩预处理。通过对有机物去除率和混合絮体沉降性能的考察,优选出最佳混凝剂聚合氯化铝和最佳吸附剂粉末活性炭,其最优投加量分别为60 mg/L和40 mg/L。在此复配条件下,COD去除率由单独投加混凝剂时的62%提高到73%,浊度去除率由88%提高到93%。同时利用分子量分级实验进一步阐述了混凝/吸附复配过程提升污水浓缩效果的机制。在机械加速澄清池连续实验中,在原水COD 300~500 mg/L、浊度130~360 NTU的水质条件下,出水COD稳定在70~86 mg/L之间,去除率达80%以上,出水浊度稳定在10 NTU以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野外水质快速测定的要求,根据硫酸钡比浊法的方法原理,采用浊度仪测定浊度的方法,建立了水体中硫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实验考察了浊度、氯化钡加入形态、摇动时间,静置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浊度在5~25 NTU时,其对硫酸盐的测定几乎没有影响。在实验最佳条件下,氯化钡的加入量为0.2 g,中速手摇40 s,静置时间5min,所建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90 mg/L,相关系数R2=0.9998,方法的检出限为0.25 mg/L。加标回收率为94.00%~105.2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9%~1.75%(n=5),方法便携、简单,适用于野外与浊度同步测定。  相似文献   

19.
针对铁路隧道施工废水的高精度高效率除浊需求,采用在旋流式澄清池的旋流反应区中加入栅条式微涡发生器的方式来提升设备混凝除浊效率。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旋流场内加入栅条前后流场内与混凝有关的特征参数变化,并采用水力实验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加入栅条后,混凝流场初始段的湍动动能及湍耗散明显提升,较之空池条件下分别提升19.24%、155.59%。这种变化利于混凝反应初期,药剂的充分分散,增加颗粒的初始碰撞概率。同时,栅条引入后,增加了流场内的涡旋尺度分布范围,利于流场内不同尺度颗粒完成涡旋絮凝。在原水浊度1 000 NTU的条件下,带有栅条的反应器最终上清液出水浊度达37.4 NTU,絮体分形维数可达1.71,较之空池情况下有明显提升。本研究结果可为微涡旋絮凝技术用于隧道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下水硬度去除问题,在传统石灰软化法基础上,通过静态实验对比研究了沉淀回流过程对石灰软化法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硬度385 mg/L,Ca O投加量200 mg/L条件下,经"沉淀回流-石灰软化"处理后,出水滤后总硬度为140 mg/L,比传统石灰软化法低40 mg/L;出水滤前浊度在20 NTU以下,比传统石灰软化法低100 NTU;石灰有效利用率为88%,比传统石灰软化法高25%。这表明通过沉淀回流有效提高了石灰有效利用率,降低了出水浊度。在Ca O投加量200 mg/L,Fe Cl_3投加量3.6 mg/L条件下,通过"沉淀回流-石灰软化/Fe Cl3混凝"处理12 min,静沉30 min后,出水滤后总硬度可维持在140 mg/L左右,浊度低于1 NTU,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加热煮沸后无沉淀和漂浮物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