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文以乌拉盖地区环境监测结果为依据,利用有关数学模式分别对该地区的水质、土质和大气进行了环境评价。其结论是:乌拉盖地区环境现状对“绿色食品”的开发潜力巨大、前景美好。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优质的天然牧场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因自然植被保存较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区位优势显著,被誉为"绿色净土"和"北国碧玉"。然而近些年来,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已使该草原大面积发生退化、沙化,湿地面积急剧缩减,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加剧,草原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本文在分析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草原生态价值观的理念,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经济战略的发展,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对沿海的开发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契机.但在区域开发开放过程中,人类活动造成沿海地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形成了生态安全隐患.因此,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中明确了生态保护与生态安全的关系.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国务院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了环境保护目标. 大连金州新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环渤海优化开发区中具有典型滨海区域特征的地区,陆域面积1040平方公里,横跨黄渤两海,海岸线长322公里,同时也是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先导区之一,开发开放程度较大,生态环境极易破坏,是我国典型的滨海生态脆弱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甘青新三省(区)重点开发区面临的草原超载退化、自然景观和林草植被遭破坏、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风险及持续加剧的生态风险,提出"兴水于文、涵水于山、节水于业、储水于漠"四大防控区域中长期生态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生态适宜的城市发展空间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运用生态功能区划方法和土地建设适宜性分析技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了生态适宜的城市发展空间区域(生态主导功能区)的划分方法,依据生态保护原则和土地开发适宜度,将城市生态主导功能区划分为禁止、限制、优化和重点开发区4种类型.介绍了该方法在大连市的应用.结果表明,大连市禁止、限制、优先和重点开发区面积分别占全市域土地面积的56%、19%、12%和13%.  相似文献   

6.
本期话题:记者近日在山东、河北、天津等地调研时发现,沿海地区正在兴起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潮。资料显示,海洋和涉海经济已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80%左右,而我国2009年海洋生产总值约3.2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创造3200多万个就业岗位,而"十二五"规划也明确建议发展海洋经济。但伴随着"蓝色"机遇而来的,也有不注重规划、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的"黑色"隐忧。据环保部数据显示,一些地方围填海速度过快,导致海岸湿地面积逐渐减少,其中1996年至2 007年间,渤海填海造地面积551平方公里,沿海滩涂湿地面积减少了718平方公里,年均减少1%以上,相当于整个渤海沿海地区减少2%至10%的污染消减能力。——新华社2010年12月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溧阳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著名的丝府茶乡,区域面积1536平方公里,辖10个镇、2个省级开发区,人口78万。近年来,溧阳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亿元,完成财政收入66.7亿元。  相似文献   

8.
为维护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引导煤炭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以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研究区域,结合西北地区典型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形成特征及区域生态环境特点,选取与区域煤炭综合开发活动具有重要关联的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指标,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建煤炭综合开发生态风险管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体系分级结果的空间转化,划分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3个煤炭开发的生态风险管控区.结果表明:①禁止开发区面积约131.6×104 km2,占西北三省(自治区)总面积的46%,主要分布在柴达木、塔里木、准噶尔三大盆地的盆周及周边地区,总体上呈"三环"分布,禁止开发区应禁止一切煤炭开发活动.②限制开发区1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区及天山北麓以及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人工绿洲,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兼顾保护农田、地下水,维持防风固沙功能方可进行;限制开发区2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酒泉地区黑河流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及和田地区的荒漠生态系统内以及环塔里木盆地外围地区,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需兼顾防风固沙功能及生态系统保护方可进行.③适度开发区分布较为分散,在保护特定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发.研究显示,需针对上述不同类型的生态风险管控区提出差别化管理要求,重点对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的煤炭开发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要求,提出由限制为主转向优化发展为主的管理方略.   相似文献   

9.
生态保护地协同管控成效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区分类管理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管控制度,生态保护地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开展生态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及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地之间的协同管控成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自然保护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保护地(即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以重要生态空间、植被生态、水源涵养功能为主要内容,基于“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省域”的管控梯度差异,评估分析了生态保护地的协同管控成效。结果表明:(1)从重要生态空间协同管控成效来看,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最高、人类活动干扰指数最低,这与生态保护管控严格程度呈现很好地正相关。但是1980—2015年间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均有所减少,减少幅度与管控严格程度没有表现出正相关。(2)从植被生态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植被覆盖总体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步降低的特点,与东部分布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森林类自然保护区、西部分布较多的湿地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特征一致。但是,由于湿地及水域类型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较高,且分布在吉林西部草原和平原区的面积比例较高,自然保护地的年际变化较大、且植被覆盖稳定度低于重点生态功能区。(3)从水源涵养功能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水源涵养能力呈现出东部和西部高、中部低的特点,与这两个区域主要分布有森林、草地和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密切相关,也与分布着大面积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自然保护地密切相关。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能力最高,且年际变化最小、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曹葵 《环境科技》2002,15(3):25-27
前 言  在我国 ,整个西部生态条件复杂而且严酷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36 0多万平方公里 ,西部约占 80 % ;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 16 8.9万平方公里 ,西部约占95 %。目前 ,全国土地沙化仍以每年 2 4 6 0平方公里速度扩展 ,沙化面积大都在西部地区 ,影响着 1/3国土面积和 4亿多人口的生产和生活。  目前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已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向西部地区倾斜的宏观政策引导。一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本身就是最强有力的宏观政策引导 ,是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根本保证和推动力量。二是明确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草场,历史上水草肥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至今仍然在人们的头脑中有很深的印象,然而事实上,近50年来的过度放牧和人为破坏,导致草场大面积的退化,有的甚至沙化。政府部门虽然在2001年提出过建设“生态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但因草场破坏已十分严重,一时难以扭转局面。自2002年以来,草原上不断暴发的蝗虫灾害,已经给草原的生态环境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2.
草原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应对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的草原资源耗竭和草原生态破坏的经济手段,对平衡和协调经济快速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探讨我国草原生态补偿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更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简称为草原三化)现状和变化状况,分析了治理草原三化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成效.草原三化主要由于开垦和多年超载过牧,加上1999年以来全区连续三年干旱和虫害,至使草原产量、盖度大幅度减少,草原三化加剧,草原生态环境严酷,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草原监管及草原保护建设的力度,内蒙古各级政府有效的执行了草原管理和保护政策,采取了多种综合治理措施.由于降雨量的改善和草原建设项目及政策措施的实施,天然草原植被正在恢复当中,草原整体上向好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阴山北麓生态环境特点和主要环境问题,以固阳县忽鸡沟乡大六分子村为基点,应用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以恢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目标,通过实施以林草建设为核心的一系列植被恢复与重建措施,使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为阴山北麓广大地区生态恢复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生态资源破坏经济损失计量中概念和方法的规范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研究了在生态资源破坏的经济损失计量中与概念和方法的规范化有关的问题。它们依次是:生态资源的多价值性及价值概念系统;用于生态资源破坏经济损失计量的两种计算结构;在资源价值型计算结构中生态资源破坏量和资源的单位功能价值的确定;在核算型计算结构中生态资源破坏对灾变的影响权的确定,以及生态破坏诱发的灾害对整个经济社会系统的冲击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特点和存在的环境问题,以阴山北麓化德县七号乡小公勿素村为试点开展了以草地建设为中心的农牧结合型生态农业建设。试点以草地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建立人工灌丛草地、改良退化草场、建立饲草料基地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试点建设证明,草地建设是农牧交错带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巴彦淖尔盟地区草场退化问题已十分严峻 ,本文分析了巴彦淖尔盟草场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京  陈晋 《自然资源学报》1994,9(4):365-368
本文选择我国北方典型草原区──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为试验区,开展了利用NOAA/AVHRR资料进行大面积草地产草量遥感定量估算方法的研究,从估产原理、植被指数选取、景观生态分区等方面,探讨了NOAA/AVHRR资料应用于大面积估产和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和具体途径,为提高估产精度,尝试了大气纠正、几何纠正、多时相数据最大值化处理等新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并结合了GIS技术,结果表明,适宜的景观生态分区及必要的数据预处理是提高估产精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化德县七号乡小公勿素村几个生态模式系统结构、产业结构、系统功能及畜草平衡的分析,提出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进行生态经济型农业建设的途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与模式。  相似文献   

20.
湖南南岭草地植被类型的数量分类、排序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湖南南岭山区的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森林遭受严重破坏而出现了大面积的草山,面积约1497.2万亩(99.8万ha),占土地总面积的1/4强。本文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无倾向对应分析DCA的数学方法对草地植被进行分类与排序。利用48个样方和150个植物种的资料进行计算,在第4级水平上划分出12个主要草地植被类型,其中将近似的类型合并成10个类型。在第1级水平上明显地将海拔1000m以上的与600m以下的分成2大组;在其它水平上则根据其他不同生态因子(岩性、pH值等)将出现的区别种逐级分开。所得结果与定性分类基本相同,说明该方法是适用于亚热带草地分类的。 不同类型在开发利用上有很大差异,高海拔的植被类型应以造林或封山育林为主,并可适当发展木本药材;在平缓的山原上虽可开辟人工草地发展畜牧业,但必须要防止水土流失,坡度在25。以上的应封育;15—20°的地方可以发展林业与畜牧业;在海拔300—600m的丘陵岗地类型上可以发展薪炭林、经济林;在海拔300m以下,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发展果木林(柑桔等),缓坡丘陵地类型可建立人工草地,但应与林业相结合,在农区可进行粮草轮作。总之,应该建立人工生态系统,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