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自然灾害呈现显著的时代变化与阶段差异。1900~1949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减灾近于空白,多种巨灾频发,造成巨大人口伤亡和严重饥荒,加剧人民贫困和社会动荡。1950—1979年,新中国建立初期,减灾能力较低,自然灾害频繁,巨灾仍常有发生,不仅造成严重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1980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减灾能力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自然灾害出现新的特点:受灾人口增加,但死亡人口显著减少,且基本杜绝了饥荒;自然灾害的破坏作用与影响范围越来越广,造成的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越来越大,但相对损失越来越小;自然灾害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研究的新趋势——社会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姜彤  许朋柱 《灾害学》1996,11(2):5-9
社会易损性分析在自然灾害及减灾中的重要性是近期才被认识到的。本文分析了自然灾害、易损性和灾难的概念,探讨了社会易损性的内容、分析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今后应充分注意社会易损性分析在自然灾害和减灾研究中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社会易损性分析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政府和决策部门在制定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防御对策,应当建立中国自然灾害与减灾信息系统,以满足政府和决策部门对自然灾害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演变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厘清现有自然灾害相关标准的现状、分析现行标准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标准颁布的时空格局对完善国家减灾救灾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分析了中国现有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相关标准的现状及标准颁布的时空特点,以中国现有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的标准为数据基础,基于标准化三维空间体系理论,构建了中国减灾救灾标准化三维空间体系。结果表明:中国的自然灾害相关标准数量多、灾种全;现有与自然灾害相关的标准在数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地震灾害相关的标准较多,海洋、森林草原火灾相关的标准较少;近40年,中国每年平均颁布21.6条自然灾害相关的标准;中国已有29个省(市、区)参与了自然灾害相关标准的研制,主要集中于北京、河北、陕西等北方地区;大多数灾害相关标准的研制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以及所获得的新认识,包括将研究由单类推向综合。提出自然灾害系统和灾害科学体系的新观念,探索自然灾害综合预报,加强灾害社会属性的研究;提出分区减灾、分级减灾的对策,倡导开展减灾系统工程,将减灾纳入可持续发展系列建立减灾管理系统,推动减灾社会化与产业化等。对21世纪自然灾害综合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其基本指导思想应为从自然灾害系统研究扩展为环境-灾害系统研究。同时提出了减灾能力评估、综合区划、灾后重建统筹规划等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并认为“必须把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这也是汶川地震后,党中央对于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做出的最明确的最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该主题的目标是取得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例子,以使社会可能减轻地震、飓风、火山喷发、海啸、洪水、干旱及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易损性。关于如何减轻易损性的专门信息包含在以下次一级的主题中: 科学技术在减轻灾害中的作用 建设抗灾的基础结构 动员地方社区开展减灾 这些信息将来自于当代和以前的重大灾害;如果当前灾害的趋势持续下去,还要取自未来的规划,以及可能抵御这些灾害的解决办法。 2001年 10月 10日国际减灾日将是持续了一整年的世界减灾活动的高潮。联合国要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三突出全球的减灾活动。这天,在日内…  相似文献   

8.
樊星  樊迎春  李炜  符茂飞 《灾害学》2008,23(1):108-112
以地震安全图实时制作与动态查询公共系统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例,阐述了社会对“自然灾害与安全信息民用产品”的需求,以及它对提高减灾实效、推动灾害与信息科学发展水平的作用。同时介绍了海口市地震安全图实时制作与动态查询公共系统的功能、制作方法和社会用户群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豪  张万昌  邓财  聂宁  易路 《灾害学》2016,(4):139-144
地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针对当前地震应急减灾系统灾害信息获取时效性差、自动化和定量化程度低及信息集成共享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收集、整理地震灾害时空信息,结合灾区基础地理、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及动态灾情信息,利用面向对象及主题的数据模型设计在线的地震应急减灾时空一体化数据库;提出了构建基于WEBGIS和空间技术的地震减灾信息化平台的总体设计架构、技术体系及功能模块;开发了平台原型系统,初步形成了地震灾害动态监测、灾害评估、灾情信息实时共享以及应急减灾辅助决策的一体化产品,为提高我国地震灾害应急减灾水平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研究:定位、理念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行  刘兴业 《灾害学》2019,(4):172-175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发布了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文件,实施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重大改革举措。落实防灾减灾救灾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契合国家发展改革的现实需要,应加紧推进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的定位是自然灾害防治的基本法、应急管理的特别法、公共安全的支撑法。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应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风险防范理念、综合防治理念、权利保护理念的基础上,确立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危险区避让及搬迁转移、自然灾害科普、自然灾害防治社会参与、自然灾害保险等制度,为推进我国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51号令,公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一石激起千层浪,曾一度喧嚣一度蛰伏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有专家认为,《条例》有望孕育一个“朝阳产业”,也为我国电子垃圾处理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尤其是在资源有效利用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显得更加紧迫、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2.
萨里 《防灾博览》2004,(1):43-43
凡到过泰国的人,必去北榄鳄鱼湖,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鳄鱼驯养基地,1500亩的湖区被绿树环绕,3万多条淡水鳄、咸水鳄、尖嘴鳄、扁嘴鳄、黑种鳄……在这里繁衍生息,被称为鳄鱼的天堂。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气象专家用“怪异”两个字形容它。其特点是,形状怪异,没有统一的台风中心:路径怪异,移动速度忽快忽慢。专家们指出,这类热带风暴风力不是特别强,但含水量比较大,容易发生强降雨。7月14日12时50分,怪异的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如期在福建省霞浦县北壁镇登陆。  相似文献   

14.
汶川特大地震“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震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坤  张令心  刘洁平 《灾害学》2012,27(3):92-96,121
在汶川特大地震现场,调查收集了大量有关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资料,在各种文献和网上又补充收集了大量此类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出了各烈度区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典型现象;探讨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与烈度的关系;找出各烈度区的共性内容.旨在使我国的地震烈度表在“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方面更便于地震烈度评定,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16.
瞬间劫难     
2003年8月16日傍晚,辛劳一天的农民和牧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得房屋抗震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人类抵御地震灾害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设计理念和严格的施工质量来提高建筑物等工程设施的抗震性能是保护公众生命安全、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杭东 《防灾博览》2011,(2):58-5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淡水资源日益紧张。现在,只要一提到水,"危机"二字往往如影随形。有专家认为,水是新的石油,一种长期被挥霍浪费的资源,如今早已日益昂贵,几近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9.
绿色组织1971年,加拿大戴维、麦格塔格特发起成立国际性环境保护组织“绿色和平组织”,以非暴力抗议形式,在世界范围内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1981年,世界上最早的“绿党”在瑞典诞生,它宣称“不依附于任何集团”,其任务是对现存的环境破坏全面出击。此外,匈牙利、德国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2006年和2007年发生在湘江流域的两次暴雨一洪水巨灾——“碧丽斯”和“圣帕”,从暴雨成因及特征、洪水特征和灾情方面对这两次巨灾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湘江流域遭受的这两次巨灾具有典型的链性特征,是由强热带风暴引发暴雨进而导致的洪水、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圣帕”比“碧丽斯”在湖南的持续时间更长,影响面积更大,降水总量更多;在湘江干流和耒水流域,“碧丽斯”导致的洪峰流量和水位均要高于“圣帕”,在洙水流域则相反;“圣帕”导致的灾情比“碧丽斯”导致的灾情小,特别是人员伤亡较少,这主要是因为:(1)前期非常干旱;(2)水库蓄水量少;(3)准确的预报,快速的预警信息发布,及时的转移安置;(4)防灾意识的增强。在此基础上,对减轻巨灾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