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煤扬尘抑尘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尘剂溶液喷洒在煤堆表面后,能使其表面粘结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硬壳,具有防尘作用.试验测定了未喷抑尘剂和喷有不同抑尘剂的煤样在30 m/s风速下的扬尘浓度,并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华峰洗煤厂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喷洒抑尘剂对铁路煤运中煤抑尘效果有一定改善.铁路煤运过程中应用该抑尘剂不仅可以减少扬尘、保护环境,而且还可减少煤的流失.  相似文献   

2.
挡风网技术应用在张家浜码头的可行性论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健敏 《交通环保》1998,19(4):39-41
挡风网对降低来流风速,减少煤堆场风刮起尘有明显作用。除采用湿法和封闭抑尘措施外,辅以应用挡风网能进一步降低风刮起尘量,提高煤堆场综合防抑尘效率。对张家浜码头应用挡风网技术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结合码头平面布置,设网位置等因素对挡风网应用的限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提高煤堆场湿式抑尘效果出发,结合秦皇岛港8~#、9~#煤码头堆场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利用现有堆场照明灯高架,敷设“人工降雨”设施的可行性。试图进一步提高煤堆场湿式抑尘设施的雾化效果,扩大复盖面积,节约喷洒用水并延长冬季的使用期。  相似文献   

4.
煤堆垛起尘风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天堆场煤堆垛表面的风蚀起尘,是煤炭转运港口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引起煤堆垛起尘的主要因素是风速和煤颗粒粒径的大小。只有当风速超过某一阈值时,煤堆垛表面的煤尘才连续不断地起尘。本文论述煤颗粒粒径及煤堆垛表面温度对起尘风速的影响。根据风洞试验数据,给出了回归方程,以预测煤堆在不同含水量条件下一定粒径煤颗粒的起尘风速。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秦皇岛港区得出了山西大同煤炭各种粒径煤颗粒及混合煤堆的起动风速:混合煤堆起尘量与风速、煤堆表面酒水量之间的关系:煤炭装卸起尘量与风速、装卸高度和煤炭含水量的关系以及装卸和煤放时煤尘扩散与相应因素的关系。所得各种经验公式可以用于现场予报。经过对部分公式的理论验证可知。其相对误差不大于24%。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包头市某煤炭物流公司装卸区和储煤场煤尘浓度的现场测定,寻求煤尘污染规律,并针对性提出采用挡风抑尘网和喷淋相结合的技术治理煤尘污染.文章阐述了挡风抑尘网和喷淋装置的抑尘机理和工程设计参数选择,并对挡风抑尘网和喷淋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指出了该技术在抑制煤堆二次扬尘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煤炭在装,卸,贮,运过程中的损耗和由此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是十分严重的,针对此问题研制的YC-系列表面凝固剂,经实验室和工业性试验,其效果显著。表面凝固剂配方原料来源广泛,配制简单,可长期贮存,使用方便,成本低;成品无灰,无硫,无毒性物质,不自燃,不影响煤质,无二次污染,喷酒一次即可防止存放时间任意长的煤堆发生损失,直到人为取煤为止。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露天煤场带来的粉尘问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防风网作为一种控制煤堆场起尘与扩散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该文概要地介绍了国内外防风网的研究及应用现状;阐述了防风网的抑尘机理;分析总结了防风网的板型、开孔率和设置方式、网高、网宽、网一堆距等因素对其防风抑尘效果的影响,为今后在工程应用中合理选择防风网的各项参数提供了参考;并对防风网防尘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肖红霞  郑义 《环境工程》2011,29(1):76-79
配制的复合型抑尘剂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乳液。采用正交法构造四因素三水平设计正交实验,用预乳化法合成抑尘剂。对数据直观分析,得出在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1%,交联剂质量分数为2%,搅拌强度为100 r/min的实验条件下,抑尘剂性能较好。抑尘剂应用性能测试表明:抑尘剂具有较好的吸水保水性,配制的复合型抑尘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根据抑尘剂的抑尘原理,研制了一种以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型抑尘剂,检测了其耐高温性、耐低温性,并对其抑尘效果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此复合型抑尘剂的抑尘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风蚀扬尘抑尘剂是一种控制风蚀扬尘的有效措施,探讨使用便携式风洞(PI-SWERL)测试风蚀扬尘抑尘剂效率的方法,并对比国内外2种抑尘剂对风蚀扬尘PM2. 5的抑制效率,以研究喷洒方式、稀释倍数和风速对抑尘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按照推荐的稀释倍数分别配置G和Enviroseal(ES)抑尘剂水溶液并测试,液滴喷洒方式对应的抑尘效率优于雾化喷洒方式,在17. 2 m·s~(-1)(相当于8级风)风速时G抑尘剂效率(99. 5%)优于ES抑尘剂(94. 0%)和水(77. 5%);②对稀释倍数为50、100、150、200和400倍的G抑尘剂进行测试,在17. 2 m·s~(-1)风速时,抑尘效率分别为99. 7%、99. 5%、99. 7%、98. 1%和95. 9%,可根据抑尘效率变化拐点确定抑尘剂最佳成本效益稀释倍数;在13. 1~17. 2 m·s~(-1)风速范围内,抑尘效率随风速增加而增加.③使用便携式风洞测试风蚀扬尘抑尘剂效率的方法,可以量化抑尘剂对风蚀扬尘PM2. 5的抑制效率,建议对风蚀扬尘抑尘剂开展抑尘有效期和环境友好性测试.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对防风抑尘网、喷水洒水除尘、苫盖除尘、防护林和隔离水道隔尘构成的露天煤炭堆场防风抑尘集成技术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确定,并对抑尘效果进行了评价,监测结果表明该集成技术抑尘率达85%,有利于露天煤炭堆场的防尘抑尘。  相似文献   

13.
纳米溶液的微纳米尺度效应具备良好的抑尘作用,实验选用二氧化硅、氧化铜和纳米氧化石墨烯材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抗蒸发性、吸湿性和抗风蚀性作为测试指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综合抑尘性能依次为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氧化铜,其中1.5%石墨烯的抑尘性能最好,其抗风蚀性能达到水的254.43倍,这与其低表面张力、高粘度的特性密切相关。尘样表面微观结构观察发现:纳米溶液颗粒物充填于测试尘样间隙内,产生固定、联结作用,其中二氧化硅、氧化铜纳米颗粒呈现分散状分布,而氧化石墨烯呈现胶状、连续状,使其具有更强的覆盖、固尘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煤粉堆料起尘和扩散规律研究,从建立气固二相流基本方程出发,讨论了理论求解的一些途径,提出了进行煤堆起尘和扩散规律模型试验研究的相似律。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施工工地三大扬尘治理措施(覆盖、绿化和固化)的技术特点和基本成效,并对其优缺点和性价比进行了简要分析。覆盖抑尘技术对于裸露地表和开挖土方最简单直接,但其抑尘效率低,成本偏高;绿化抑尘技术,生态环保,但其生长周期长,不能满足短期工地的抑尘需要,性价比较低。洒水抑尘技术简单易行,但成本高、需水量大、易产生二次污染;抑尘剂固化技术经济环保,投入成本相对较低,抑尘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工地扬尘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一是要求辖区内的所有企业要对其煤堆、料堆、灰堆、渣堆等粉状物料必须规范化堆放,建设封闭围挡,控制扬尘污染,严禁乱堆乱放、乱采乱挖。二是要求建筑和拆迁工程施工场地必须设置统一的围挡;强制实行洒水和覆盖抑尘;土堆、料堆要进行绿网遮盖,运输车辆驶出施工现场之前,要做好冲洗、遮蔽、清洁等工作,确保车辆不夹带垃圾、泥土驶出工地。  相似文献   

17.
一、前 言 港口煤炭装卸作业区内汽车道路扬尘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而控制道路粉尘的一般方法有:洒水、洒化学抑尘剂或控制交通容量和车速等。通过对某一不冻港口的煤炭装卸作业区内一条长100米宽8米的道路,在不同的气温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洒水频率和洒水量,进行洒水抑尘效果试验表明,对于紧邻江河、水资源充足,且系不冻港口,用洒水车进行道路洒水抑尘比较经济,简便,又能达到较好的抑尘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成  朱逢豪  付兴民  付光明  舒新前 《环境工程》2013,(Z1):360-362,392
基于化学抑尘剂与粉尘之间的润湿、粘结、凝聚作用机制,综述了近年来各类化学抑尘剂的合成技术及原理,概述了化学抑尘剂在矿山粉尘抑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化学抑尘剂研究方向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对比防风网不同设置方式对露天堆场起尘的影响,以某露天煤堆场为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并根据实际堆场设计了4种设网方案。通过计算各料堆表面摩阻风速的分布,统计出了各方案下的全年起尘率。结果表明:当防风网呈"口"型设置时,抑尘效果最好;沿全年主导风向上方向呈"L"型设置时,抑尘效果最差。比较"П"型...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道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问题,以水溶性淀粉、海藻提取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施工道路环保型抑尘剂。模拟抑尘剂实际应用场景,将制备的环保型抑尘剂稀释不同倍数后喷洒尘样,分析了尘样的保湿性、吸湿性和抗风蚀性。结果表明:在喷洒原液稀释2倍的抑尘剂20 h后,尘样的保湿性和吸湿性仍分别稳定维持在4.5%和2.2%左右;在10m/s的风蚀下,碾压后的风蚀率仅为2.742%,粘度和表面张力分别为12 m Pa·s和46.90 m N/m;与喷洒水的尘样相比,喷洒抑尘剂的尘样含氧官能团增多,尘样的亲水性得以提高;在喷洒原液稀释2倍的抑尘剂后,尘样具有良好的黏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