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取家书越险峡11月底,我们完成了大峡谷顶端的考察,准备翻越各布拉,返回墨脱县与小分队其他队员会合,共同开展后续的越冬考察。在此时还需要办理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尽快赶到波密,取回留存在那里的全体越冬队员的信件并发出我们与世隔离前的最后一批信。因为返回墨脱后,大雪将封闭所有进入墨脱的山口。到来年6月开山前,墨脱将成为一座孤岛,与外界的全部联系均告中断,所以取信和送信便成了全体越冬队员最为关心的事情。大家都是怀着为祖国科学研究填补空白的心态,克服了个人的种种困难,投入到艰苦的登山科学考察工作中。许多老队员身体患有种种疾病,  相似文献   

2.
大峡谷热迟姗姗(三) 自发布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研究结论后,高登义利用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的名义,开始为筹措考察经费而忙碌。然而尽管“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在中国一是科研经费少得可怜,二是从官方取得科考经费需有特殊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大峡谷热迟姗姗(一)实际上探察雅鲁藏布大峡谷之谜的热潮早在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就已在世界兴起。1773~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开始了血腥的亚洲殖民地掠夺战。在此期间,他们相继占领了印度,控制了锡金、不丹和尼泊尔等喜马拉雅国家,1840年又以印度为跳板,从贩卖鸦片入手,将侵略魔爪伸向了中国,发动了让全中国人民永远刻骨铭心的鸦片战争。与此同时,英国殖民者也将魔爪伸向了我国的神圣领土西藏。  相似文献   

4.
大峡谷热迟姗姗(二) 1986年,原南迦巴瓦峰登山科考队队长杨逸畴与副队长高登义征求我的意见,希望合作撰写一篇有关南迦巴瓦峰登山科考重大成果的综合陛文章,我欣然同意。于是我们从地质、地理、气候、生物等多个方面综合论证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的形成及其影响。该文以《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水汽通道初探》为名发表在《中国科学》杂志上。但即便是在这篇对大峡谷科考成果进行高层次概括论述的文章中,  相似文献   

5.
未等出师战火燃 为筹措徒步穿越大峡谷的科考经费,高登义已整整忙活了四年,但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有兴趣提供赞助的公司、企业不少,可到掏钱时立马儿就黄了。大家想,不能再等了,再拖下去刚热起来的大峡谷科考项目说不定又会被打入冷宫。于是在经费没落实的情况下,徒步穿越大峡谷的科学考察终于开始了。考察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在4~5月份,名为预察,实为造势,以为当年秋季的正式穿越凑足经费;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有“中华水塔”“、世界屋脊”和“地球之巅”之称,壮美的雪域风光,危耸的皑皑雪峰,恢弘的自然造化,辽阔的高原牧场,迷人的名山大川,多彩的民族文化,无不引人入胜。从地域分布看,西藏的高山、草原、林海、江河、冰川、河谷、湖泊等应有尽有,且大多属于“最”字号序列。例如,地球上最年轻的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平均深度五千米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藏东昌都地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的奇异景观,还有分布高原南北约一千五百个大小湖泊等,所有景观均以超乎寻常的大尺度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7.
<正>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它又长又深又窄,全长504.6 km,两侧高峰与谷底的相对高差达到6 009 m,最窄处宽度仅二十几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雅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坎布拉地区第三纪以来地球内外营力及青藏高原隆升事件与气候环境演化、黄河发育历史的基础上,阐述了坎布拉丹霞地貌景观的形成演化过程,并认为坎布拉丹霞地貌景观物质基础为古近系(距今65.32百万年)砂岩、砂砾岩,形成的鼎盛时期为距今7000a左右。  相似文献   

9.
白露 《环境教育》2004,(6):56-59
位于美国的科罗担多大峡谷,相信你一定没有去过吗?每年,不但有很多国内外游客到科罗拉多大峡谷旅游,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功.认识地球亿万年的神奇变化,那里还是拍摄美国西部片的好场地.那荒野而神秘的景色.相信你早己从银幕上有所见识了。以下我们要向你介绍的是大峡谷的成因和它那极富魅力的景色特写.,那些美丽的图片一定会让你更向往笠罗拉多大峡谷。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 《环境教育》2004,(10):12-12
历经15天风雨,中国漂流探险队10名成员在北京时间7月28日(美国西部时间27日)成功征服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全长300多公里的激流险滩,举世闻名的大峡谷从此留下10位中国探险者漂流的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