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区域特定的地质环境背景出发,对北京顺义区地裂缝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系统分析了地裂缝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即区域地质构造、基岩埋深及基岩起伏形态差异、第四纪沉积层厚度及空间分布差异引发地裂缝灾害的内在条件,而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是诱发地裂缝灾害的外在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几条防治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的虚拟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下水的长期过量开采导致了苏锡常地区的地面沉降,引发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的生活安全,影响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查明含水层结构及各地层的分布规律,研究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机理甚为重要。作者利用Visual C 作为开发工具,采用OpenGL(Open Graphics Library)三维图形生成技术虚拟表现出苏锡常地区第四系含水层结构以及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为研究地面沉降的机理提供了一个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2020,(1)
高强度开采浅埋煤层容易造成覆岩切落式塌陷灾害,导致煤矿事故,危害采煤工人生命安全。为此该文提出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覆岩切落式塌陷灾害及防控技术。通过计算关键层破断距、开采条件允许的老顶沉量,判断煤层开采区是否存在覆岩切落式塌陷裂缝,利用覆岩裂缝大小分析切落式塌陷灾害,判断是否存在切落式塌陷迹象,为覆岩切落式塌陷防控提供分析依据;分析覆岩关键层结构可知,浅埋煤层覆岩较薄削弱板簧效应产生自稳结构,拉破坏/拉剪破坏组合是覆岩切落式塌陷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结果研究塌陷灾害防控技术,一是控制浅埋煤层开采高度,二是填充开采工作面,由此防控覆岩切落式塌陷灾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莒南井观测资料的研究,给出了从数据入机—日常分析图件绘制—主要干扰因素识别与排除—水位异常自动判别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5.
以苏州地区三口基岩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1994年记录到丰富多采的微动态异常为基础,从本区主压应力轴的方向及各井所处不同断裂带的构造部位入手,并以本区中强震的震前异常及远大震的同震效应予以佐证,分析了各井在异常形态、异常升降方向、异常幅度等方面不同的原因,并以具体分析预报实践,对其与本区有感小震三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索,提出了值得思索的问题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地表设计谱可以直接由抗震设计规范确定,而基岩设计谱主要通过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获得。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会受到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等诸多环节的影响,且该方法未考虑基岩上覆场地的场地条件,由此获得的基岩设计谱与规范确定的地表设计谱常常并不协调。本文针对基岩设计谱确定困难这一问题,提出了工程场地基岩设计谱反演的一个方法。基于一维层状场地波动理论,利用等效线性化法考虑场地土的非线性,通过地表设计谱反演得到基岩设计谱。土层等效剪应变取各样本等效剪应变的平均值。该方法得到的基岩设计谱符合上覆场地的非线性动力特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南京基准地震台短水准场地的改造工作为例,分析了场地的地质构造、地貌、岩土性质、水文地质、植被、气温等环境地质条件,提出了地下水位的变化与点位所在的岩土相互作用,可能是南京基准地震台短水准点位变化的主要干扰机制。为改善场地测点的环境条件,制订了设置基岩标和水位观测孔的改造方案。新老点位对比观测的资料表明:场地改造工程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网逐渐形成,出现不同线路交错、轨道交通线路与其他城市设施空间交叉等情况,这使得地下车站深度不断增加,深基坑工程受深部承压水风险日益突出。收集了27个承压水风险工程案例,统计分析了围护结构隔断或未隔断承压含水层等不同情况下,承压水风险与围护结构类型、承压含水层面覆土厚度等的相关性;采用故障树法探讨了深基坑工程坑底突涌、围护结构漏水、流砂等风险事件及风险因素,根据风险工程案例对承压水风险主次因素进行排列;结合工程实例应用分析,提出了承压水风险预防应对措施,提出了设置备用降压井和基坑开挖前试抽水试验等风险应对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安地裂缝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卫东  苏刚 《灾害学》1998,13(3):33-37
在分析总结西安地裂缝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有限单元法,对西安地裂缝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从土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地裂缝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西安市区超采地下承压水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是西安地裂缝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故认为只有通过对地下承压水的合理开采,控制西安市区地面的不均匀沉降,才是减缓西安地裂缝活动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油页岩地下开采巷道围岩的流变特性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油页岩巷道围岩的流变特性,采用岩土SJ-1B三轴蠕变仪对油页岩进行了三轴蠕变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油页岩非线性蠕变方程。根据上述非线性蠕变方程,以吉林桦甸油页岩矿一井运输大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并对不同支护强度和应力状态下的蠕变变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页岩蠕变具有非线性,控制油页岩巷道围岩过量变形的根本途径是改变围岩的应力状态,以及适当提高锚杆、锚索的初始预应力。本文为有效控制油页岩开采时巷道围岩的有害变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井孔概况苏03井地理座标为北纬33°58′,东经117°57′。该井井深449.28米,第四系覆盖层厚110.45米,为套管封闭。覆盖层下为震旦系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溶洞裂隙发育。钻孔穿过两段断层角砾岩。第一段147.46米—204.40米,为主要富水段,单位涌水量为4.26米/米·秒。第二段331,30米—338.10米,在360—366.40米处岩石破碎,裂隙发育,裂隙面见有断层擦痕。该井孔所揭露的溶洞、角砾岩和裂隙井孔特征,说明其为岩溶裂隙承压水,富水性能和径流、承压条件良好,该井对远大震,在其发生之前能记录到锯齿状和小波纹状的波形(另文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地震观测井孔实现观测条件进一步优化的必要性。有些非观测层段的地下水由于与钻孔——含水层系统存在水动力联系而产生的干扰影响可以用有效方法予以排除,根据成井的特点提出有效的止水方法。由于止水后缩小了观测段的井径也就缩小了变径系数。因此,止水后的井孔将收到既排除干扰同时又增大信息量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3.
覆冰输电塔-线体系风致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流体诱发振动原理,结合已有覆冰计算模型,考虑降雨的分类,模拟了输电塔-线体系不同高度导线的覆冰和风荷载。以东北地区某输电塔为例,对覆冰输电塔-线体系在稳定风速激励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与不考虑塔线耦联的导线舞动分析结果及覆冰塔线拟静力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对塔位移、输电线位移、钢材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塔-线耦联体系对覆冰导线风振有很大影响,覆冰输电塔抗风设计安全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实践(译文专辑)第1期(总第58期)中国东部的尾波衰减经验关系和震级·········……黄才中葛焕称江铁鹰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前非线性系统失稳状态的研究·“·一谢智龚倩底层大空间高层建筑自由振动的实用计算方法··································……桥梁群体震害预测方法的研究·············································……邓民宪开采第四系承压水对其下覆基岩含水层井水位的影响机理及其计算 ······”一殷世林张舜…  相似文献   

15.
将尹祥础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地下水位潮汐资料计算中,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从理论上论证可以应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响应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以此方法计算了山东省莒南井(Lu 14井)水位的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1995年苍山52级地震前后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短临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6.
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是目前评价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最精确的方法,但是计算量大、耗时长,在工程实际中难于应用。现阶段已经提出了多种简化评价方法,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工程人员应用,但是对其精度缺乏合理评价。本文介绍了三种常用的简化评估方法,基于静力推覆分析和塑性需求曲线方法;基于静力推覆分析并利用抗倒塌储备系数(CMR)与位移安全储备系数关系方法;基于抗倒塌能力谱法,用这三种方法计算了6个RC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CMR和倒塌率,并与其IDA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三种简化评估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三种简化计算方法中基于静力推覆分析和塑性需求曲线方法精度最高,基于静力推覆分析并利用抗倒塌储备系数(CMR)与位移安全储备系数关系方法和基于抗倒塌能力谱法计算更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17.
张芝霞 《灾害学》1992,7(1):92-94
地下热水是一种矿产资源,因具有较高温度并含有特殊的矿物组分和气体成份而具有医疗价值。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开采利用地下热水也随之盛行起来,许多地热区特别是旅游胜地、风景区地下热水的开采已呈盲目之势。众所周知,地下热水同一般地下水一样,并非取之不竭。过量开采、盲目使用必然造成灾害。本文就过量开采地下热水对人类生活环境,社会环境造成的灾害,并就如何防治这一灾害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苏通大桥初设阶段主桥场地地震反应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计算了苏通大桥初设阶段主桥近300 m深场地的地震反应。将三种地震波从基岩输入,并考虑了行波效应,从而得到不同计算工况下8个桥墩所在场地的地震反应结果,列出了工程场地地表的部分绝对加速度和绝对位移的计算结果。从计算结果来看,土层的地震反应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土层计算模型、土层的地质地形条件、行波效应。当有倾斜河谷地形时,采用一致输入下水平均匀分层土层的简单模型后,计算所得的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与实际场地精细化模型的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差距。是否考虑基岩面上地震波的行进过程,也会对场地地表的地震动参数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笔者根据皖18井的水位和雨量资料,提出了降雨干扰定量排除方法,并对该井降雨干扰进行了定量排除,从而突出了该井地震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20.
<正> 日本很重视深井观测工作。直接用于连续观测地震的观测井,最早的一个观测井是防灾中心于1966年建的松代井。观测项目有地震、倾斜、地温、地电流、应变等,深度是200米。后来又建了一些高精度观测井,同时,日本又开始直下型地震研究。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在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时确定建设三口深井。从1969年开始钻探选点,到第三口井即府中深井点1980年11月27日竣工并正式观测,历时十多年,完成了日本深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