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目前的味精生产工艺味精——谷氨酸钠生产的通用方法是锌盐沉淀法。由于锌已被列入有害元素行列,如何消除锌盐污染成了味精生产无害化的课题。目前味精工业生产大都以淀粉为原料,由微生物发酵制取中间品——“发酵液”。发酵液主要成份是谷氨酸铵,继而进一步加工得到产品谷氨酸钠——味精。后继加工方法较多,但通用方法是锌盐沉淀法。该法工艺简单,效率较高,达80~85%,但它使用的沉淀剂硫酸锌,不仅价格高,而且带来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我国年产味精40多万吨,每年从污水中排放的干固物七八十万吨,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本文以味精等电母液为处理对象,将其蒸发浓缩处理并从母液中二次提取谷氨酸和硫酸铵,最终浓缩母液固体发酵生产活性蛋白饲料,实现无废弃物排放,清洁生产。一、味精谷氨酸生产原料利用率不到一半以淀粉为原料年产1万吨味精其物料平衡如下表(参照味精工业手册):由上表可看出年产1万吨味精谷氨酸生产消耗3060984吨物料,在制糖过程中产生384吨滤渣,在发酵过程中逸出2414t/a二氧化碳气体,制得谷氨酸悦度90P/c)8960吨(按等电一…  相似文献   

3.
串联式氨解脱离子交换法处理味精等电点废母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顾晓彬 《环境工程》1998,16(1):7-10
提出了一种味精生产污染物控制新技术。采用四只串联的离子交换柱连续、交替吸附味精生产等电点废母液中残留的谷氨酸,通氨洗脱树脂吸附的谷氨酸,回收谷氨酸生产味精。这一技术可使味精得率提高45%,污染物CODCr排放量减少256%。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对味精生产废液中菌丝体的聚沉分离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菌丝体的分离及其开发利用对味精生产废液的综合治理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味精废水产生量大,平均生产1 t 100%味精,会产生10~12 t味精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处理费用较高,味精行业负担较重,直接排放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造成水体污染,所以实现味精废水资源化利用是缓解味精行业经济压力的有效途径。根据目前中国味精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从废物资源化利用角度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以味精行业为主导,通过横向延伸产业链、纵向耦合共生,提出建立味精废水资源化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味精生产流程中氨的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睿  周启星  张兰英 《环境科学》2005,26(5):105-105-110
对味精生产整个流程中氨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定量观测,并对密切相关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味精生产流程中各环节都有氨的释放,其年通量达521kg,但不同工艺过程差异较大,在发酵车间氨的释放量最高,平均达880mg·(L·.min)-1;而在制糖车间,氨的释放量最小,仅为0.07mg·(L·min)-1.整个味精生产流程中氨的释放通量,与铵态氮浓度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而与硝态氮(包括亚硝态氮)浓度之间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氨的释放通量尽管与其pH变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但味精废水处理过程中却与其溶液中的pH变化之间存在着极为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四只串联的离子交换柱连接、交替吸附味精生产等电点废母液中残留的谷氨酸,通氨洗脱树脂吸附的谷氨酸,回收谷氨酸生产味精。这一技术可使味精产率提高4.5%,污染物COD排放量削减25%,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味精生产中发酵提取废气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功信 《环境工程》1996,14(6):57-58
<正> 新疆石河子味精厂利用甜菜制糖产出的废糖蜜作原料生产味精,属综合利用。与谷物淀粉作原料生产味精相比成本低廉,工艺简单。自1991年至1994年经过两期改造扩建后,目前已基本形成年产5000t成品味精的规模。  相似文献   

9.
味精生产废水综合治理及资源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采用化学絮凝、沉降方法除去味精发酵醪液菌体,清液采用浓缩—连续等电点法提取谷氨酸。采用新工艺后,菌体可回收作蛋白饲料,谷氨酸提取率由现在的75%—78%提高至85%,废水量减少一半以上,采用蒸发浓缩处理,回收作有机复合肥,根本解决了味精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味精废水深度综合利用的技术特征和工程方案。利用味精废水回收菌体蛋白、谷氨酸及生产氨基酸复合肥料.并实现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1.
味精生产废水絮凝沉淀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聚合硫酸铁作为絮凝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壳聚糖作为助凝剂,进行了味精生产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确定了影响其工艺条件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采用聚合硫酸铁作为处理味精离交尾液的絮凝剂,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助凝剂,pH值的适应范围广(pH值5—10),在适宜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45.4%。采用聚合硫酸铁作为絮凝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助凝剂去除味精离交尾液中的COD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Cu形态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可利用性及其活性诱导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偏剔除法与重金属模拟形态试验 ,研究了Cu各形态的植物可利用性以及EDTA、味精废水、柠檬酸废水对各形态Cu的溶出和植物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结果表明 ,Cu各形态的植物可利用性的顺序为水溶交换态、有机结合态 >碳酸盐结合态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残渣态 ;Cu各形态受活化情况和植物吸收情况与外源物质的成分与性质有关 ,EDTA对Cu形态的溶出与促进植物吸收与转运Cu素的效果最为明显 ,味精废水次之 .  相似文献   

13.
中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美两国的固体废物污染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比较,分析了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中的管理制度、环境立法的完善程度和法律现任的同异性,提出在执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需要借鉴美国等固体废物立法比较早的国家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经验,不断完善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重庆市2008年-2012年连续5年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利用和处置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重庆市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重庆市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特征、综合利用现状以及环境管理需求,从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工业共生项目、综合整治现存污染源、强化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对策和建议,为重庆市工业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有机固废资源化是我国减污降碳和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综述了我国不同来源有机固废的产量与处理现状,梳理了我国无废城市、减污降碳等有机固废相关政策文件。基于有机固废易腐败、高含水的特性,以及污染和资源双重属性,提出了以无害化为目标、以资源化为手段的基本理念。总结分析了有机固废作为多介质、多组分交互的复杂体系,在生物转化、热化学转化、固液分离、产物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技术难点,并提出了有机固废未来重点突破方向,旨在为我国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理处置的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燕  杨常亮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22-124
以呈贡县大渔乡为案例,调查分析了区域农村固体废物的来源、产生量、成分和处理处置现状,引入了固体废弃物潜在污染负荷指数。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污染,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本文论述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现状,介绍了循环经济在固体废物治理中的应用。针对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中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恶臭污染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恶臭物质的嗅阈值,建立了针对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恶臭污染评估指标体系,重点包括基于阈稀释倍数的理论臭气浓度及其计算方法,指标恶臭物质的筛选方法,以及反映嗅觉感受的臭气指数及其计算方法等.并通过生活垃圾填埋场和中转站恶臭物质监测结果,展示了该指标体系在固体废物处理设施恶臭污染评估中的应用,为恶臭污染的预测,模拟与评估提供了定量化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