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志博 《环境》2009,(9):24-25
1990年,当日本宇航员秋山丰宽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太空俯视那颗蔚蓝色的星球时,他激动地热泪盈眶。复员后,秋山丰宽放弃高薪职位,当了一名自耕农……秋山所凝望的那颗蔚蓝色星球,就是盖娅——我们的地球母亲。  相似文献   

2.
在晚上新世一颗小行星冲击地球,其碎屑物分布于南太平洋洋底至少600km的范围内。根据6个深海岩心沉积物中的铱浓度推算,这颗小行星的直径至少为500m,它可能是最近几百万年以来冲击地球的最大冲击体之一。这次冲击事件的地层学年龄与推测出北半球冰川作用的开始时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地球与天外不速之客——星体碰撞不是科幻电影中的故事。科学家们估计,在未来30万年内,地球很可能跟一颗巨大的行星发生碰撞,这颗行星可能与远古那颗导致恐龙毁灭的行星相当。迄今天文学家已发现,至少有150颗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与地球相交,其中1/3较大的行星将对地球构成威胁。这绝非危言耸听。证据何在?有陨石坑作证。美国加州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莫里森博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这是联合国环境署制定的199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20世纪中叶,人类登上月球,从太空中第一次鸟瞰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历史学家最终将会发现,这一事件对人类思想的影响要比16世纪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还要巨大。从太空中,宇航员看到的是一颗小小的蔚蓝色星球,它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脆弱……  相似文献   

5.
环球扫描     
《世界环境》2014,(3):6-6
<正>《时代》2014年4月23日下一个"城市杀手"可能离我们比想象的更近被称作"城市杀手"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比我们想像的要频繁得多。B612基金会(一个致力于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私人基金会,该基金会的近期目标是在2015年找到可显著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方式)发布的视频捕捉到了从2000年到2013年间,26颗小行星新撞击地球的画面,"这表明小行星撞击并不罕见,事实上,撞击概率比我们通常认为的要高出三到十倍。"B612基金会的一名成员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预  相似文献   

6.
永凎 《环境》2008,(12)
长期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大灭绝,然而日前,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古生物教授乔治&#183;波尔纳却在新书《谁在咬恐龙?昆虫病菌和白垩纪之死》中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理论:虽然小行星撞地球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然而,恐龙事实上却是被带有病菌的吸血昆虫给灭绝的,也就是说是昆虫引发的瘟疫造成了恐龙大灭绝。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这是联合国环境署制定的199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20世纪中叶时,人类登上月球,从太空中第一次鸟瞰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宇航员看到的一颗小小的蔚蓝色星球,它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脆弱……。300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时,这颗行星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生存的“伊甸园”,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人类就企图主宰地球,驾驭自然。10000年前的农业革命,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人类历史上,由于农业文明发展不当带来生态环境恶化,从而使文明衰落的例子屡见不鲜──古巴比伦王国的衰落,玛雅文明的消亡,富…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从太空上遥看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时.我们发现水才是它名副其实的主人。水覆盖了它70%的表面,占据了它3/4的体积,分担了它1/2的重量.如果我们把这些水平铺在地球表面,足足有70米深。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大部分是海水,维持我们生命的淡水还不足地球总水量的3%。这其中便于被人类利用的又少之又少,仅仅是占淡水总储量0.3%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存在于固体冰川以及深层地下水中的大部分淡水.目前还很难被人类利用。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从太空上遥看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时,我们发现水才是它名副其实的主人.水覆盖了它70%的表面,占据了它3/4的体积,分担了它1/2的重量,如果我们把这些水平铺在地球表面,足足有70米深.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大部分是海水,维持我们生命的淡水还不足地球总水量的3%.  相似文献   

10.
1911年11月1日,英国探险家斯克特率领南极探险队一行5人从罗斯岛出发,踏上了人类首次征服南极的征程。 1952年11月1日,美国第一颗氢弹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埃卢盖拉布小岛首次爆炸试验成功。 1993年11月1日,美国地质勘测署的科学家提出了新的证据,认为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球大气中氧含量的下降,而并非小行星或陨星撞击地球产生的冲力。  相似文献   

11.
邹晶 《世界环境》2006,(2):10-10
从太空看,地球是一颗晶莹剔透的兰色星球,之所以呈兰色,是因为它表面积的97%以上是海水,淡水占到2.5%,因此人们也把地球称为“水球”.  相似文献   

12.
韵笛 《世界环境》2004,(5):49-50
从太空拍摄的照片中,我们知道地球是颗美丽的蓝色“水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超过70%的地球面积都被海洋、冰层、湖泊及河川所覆盖。从遥远的太空看,地球深遂得如蓝色的眼眸,着实令人赞叹。  相似文献   

13.
灾难启示录     
孙婷 《环境》2009,(12):82-83
迄今为止,有许许多多的灾难电影预言了人类和地球的灭亡。虽然灭亡的形式从小行星撞地球到外星人入侵等等不尽相同,但是所有的灾难画面都大量使用了特技效果,让人们观看影片的时候能够从背后感觉到一股世界末日的恐惧与惊悚。  相似文献   

14.
梁杰桃 《环境》2009,(11):24-27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向宇宙前行。他们的目光集中在了太空资源的利用和争夺上,随着一个又一个人造卫星等各类航天器成功抵达太空,当人类一次又一次为他们的成功欢呼雀跃时,太空却因人类的行为变得不再干净。  相似文献   

15.
翻开桌上一本国外刚刚出版的《走向太空画册》,一幅幅太空景观图和雄心勃勃的地球人在茫茫太空中寻索的照片展现在眼前,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但当我看到从太空中观察到满目疮痍的地球时,才发现人类自己的大本营——地球并不安全:飓风、海啸、山火、洪水、旱灾、污染……种种灾害在地球各个角落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地球上几乎已没有一块净土,每一寸土地都隐含着祸患,而灾害的重灾区中赫然印着“CHINA(中国)”。  相似文献   

16.
简要讨论了小行星和慧星撞击地球表面形成撞击坑的一般特征。根据小行星与慧星的结构和组成的差别,提出了判别小行星与慧星撞击坑的有关地质、地貌等判据。  相似文献   

17.
<正> 1 吉林陨石的冲击压缩线与状态方程根据陨石与天体化学的研究成果,IAB铁陨石和H群普通球粒陨石很可能是形成地球的初始物质。也就是说,地核很可能是由铁质小行星(M型小行星)吸积形成的,即铁质小行星吸积石质小行星(O、S、E、C型小行星)  相似文献   

18.
地球档案     
“存在着无数的太阳,存在着无数的地球,这些地球环绕着自己的太阳回转,好象我们的七颗行星环绕着我们的太阳回转一样……”这是意大利学者乔尔丹诺·布鲁诺于1584年关于宇宙的推论,他为了捍卫和发展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1600年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茫茫太空,地球是个谜! 登高望远,人的肉眼只能望远35.7公里,举头望天,只能看到星星6000多个。当人类对自己所立足的行星的形状大小尚未了解,更不清楚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位时,都一直凭直感认为,自己所居住的  相似文献   

19.
谁都不曾预料到,浩淼的太空已不再是那个“玉宇无尘”的清洁之地,垃圾随着人类足迹从地球一直蔓延到外太空,成为以几何数量繁殖的潜在“杀手”。  相似文献   

20.
太空垃圾箱     
自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向太空,如今在地球低轨道上已飘浮着7000块大型金属垃圾和350万块比人的指甲还要小的金属碎片。这些太空垃圾时速数万公里,对航天飞机、火箭、人造卫星的正常飞行构成严重威胁。一粒1毫米大小的金属粒能击落人造卫星;一块1厘大小的金属碎片,足以摧毁航天器的大部分设备。已经发生过多起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被太空垃圾碎片击中甚至击毁的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