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核心阅读本文从POPs防控工作内容多,POPs污染现状不清和我国是世界上POP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大国3方面,指出我国POPs消减与防控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给出了加强标准制定、系统开展POPs重点污染区调查等建议,为我国POPs的管理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环境激素类物质在工业生产、农业、医疗和畜禽养殖业中大量使用,并通过废水、排泄物等方式进入到水体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美国在环境激素污染控制和防治对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借鉴。美国环境激素污染控制特点:一是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明确了对环境激素的监管规定;二是建立了环境激素监管机构;三是开展内分泌干扰物筛查项目,为环境激素的监管提供科学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着环境激素污染现状不清、排放标准缺乏、科学研究不足等问题。结合中国的现状,建议:完善环境激素监管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我国针对环境激素的标准;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源头治理,建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具有毒性、难降解性和生物富集性的污染物。由于具有半挥发性,POPs可以随大气进行长距离传输并富集到极地等寒冷的偏远地区。大气沉降和挥发是POPs全球传输的关键过程。森林是POPs的重要储库,其POPs的强吸收能力加速了POPs的沉降,使得森林成为POPs大气沉降研究的重要介质。本文综述了当前森林POPs沉降研究的主要成果,重点阐述了大气POPs向植被(树冠)沉降和植被POPs向林下土壤迁移沉降这两大关键过程的特征和机制,并简要总结了林下POPs的后沉降过程(循环及再释放)和机制。最后,提出森林POPs沉降研究应着眼于观测技术开发、微观机制解析、关键规律总结、释放特征观测和多污染物耦合等方向,进而拓展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研究范围、丰富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力争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我国杀虫剂类POPs污染场地的类型与污染控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OPs污染场地作为潜在的POPs污染源,必须予以妥善管理。杀虫剂类POPs作为《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的12种POPs物质中的绝大多数,其污染场地的管理是我国POPs污染场地管理的重点所在。本文分析了我国的杀虫剂类POPs污染场地的成因、类型、存在现状及管理现状,着重剖析了我国可适用于POPs污染场地的管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POPs污染场地管理与控制的对策,指出了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合成化学品日益繁多的今天,环境激素因其对动植物以及人类健康的威胁而倍受关注。文章简述了环境激素的来源与分类;总结了环境激素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并对其危害机理做了简要解释。通过研究国内环境激素的存在水平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最后对环境激素今后的研究重点做出了展望。文章旨在增加公众对环境激素危害的认识和了解,呼吁政府加强对环境激素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减少环境激素对环境危害。  相似文献   

6.
全球总动员围剿POP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你听说过POPs吗?对普通公众来说,也许这是第一次。其实,臭名昭著的二恶英正是POPs家族的“形象代言人”。POPs是英文“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的简称,意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我国履行POPs公约在POPs废物管理方面所包含的范围和主要方面,全面分析了我国现有可适用POPs废物管理的相关法规、标准以及政策制度,指出现有危险废物管理体系是POPs废物管理的基础,并分析了现有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POPs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环境激素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环境激素污染,使生物与人类的持续生存和繁衍受到威胁,有关环境激素的研究在整体上尚属起步阶段。该文通过以下3方向:环境激素物质快速筛选的方法研究;环境激素对生物与人体的毒理影响研究;环境激素的表生行为和环境效应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环境激素的研究及进展。有机污染在我国相当严重,已发现许多有机物具雌激素作用,故开展环境激素污染的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环境激素是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合成物质,会对人体内和动物体内原本营造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引起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环境激素具有很强的污染性,并能被积累于周围的环境中。综述了环境激素对各生物类群和人类生殖机能和其它方面造成的影响,并就防治环境激素污染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环境激素对水生动物干扰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激素是环境中的激素类似物,它干扰体内正常分泌的激素,引起种种负面的生物学效应,威胁水生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文章介绍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及其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提出了环境激素污染的防治措施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环境激素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环境激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作用机制及其危害,提出了环境激素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偏远地区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小萍  龚平  姚檀栋 《环境科学》2008,29(2):273-28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偏远地区大气中的分布与迁移已经成为大气POPs研究的热点.基于被动采样技术的大尺度POPs监测网络已经应用于偏远地区大气POPs的研究之中.其研究成果显示,最近50~60年以来,大气中POPs浓度的最大峰值出现在80年代左右,而80年代之后大气中POPs的浓度日趋减小.这说明各国陆续禁用POPs之后,大气中POPs的浓度有显著降低的趋势.受温度和季节性使用的影响,大气POPs的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有机氯农药的浓度主要表现为夏季高而冬季低;多环芳烃的浓度则主要表现为冬季高而夏季低.基于POPs高挥发性和长距离大气传输的特点,POPs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而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低,使其相对于低海拔地区成为了POPs的"接收器".大气POPs分布和迁移受温度、降水、气候事件的影响.而且POPs在大气与不同下垫面之间的界面交换的方向、速度和通量也主要受环境温度和POPs的挥发能力的制约.综合大气POPs迁移与气候因素、界面特点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多介质、大尺度的大气POPs归趋模型.模型的建立和POPs来源的明确使大气POPs传输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此外还讨论了目前大气POPs研究中存在着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环境激素是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合成物质,会对人体内和动物体内原本营造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引起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环境激素具有很强的污染性,并能被积累于周围的环境中。综述了环境激素对各生物类群和人类生殖机能和其它方面造成的影响,并就防治环境激素污染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杀虫剂类POPs废物的环境无害化处置及其污染场地的治理是我国履行POPs公约的国家行动计划(NIP)的重要内容。我国POPs废物产生的责任主体主要是历史上的企业,企业经过了很大的变革,因而产生的POPs废物及其污染场地不同于现有工业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需要根据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特点建立新的责任制度,确立治理责任,落实治理资金。从我国杀虫剂类POPs废物和污染场地的现状调研出发,分析国内外相关法律规定中责任分担制度及原则,提出建立我国杀虫剂类POPs废物及其污染场地治理的"共同责任制度",为POPs废物的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环境激素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激素是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的又一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环境激素污染问题的认识、研究与防治已经开始受到全球的重视。环境激素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危及生物安全,对人类未来构成潜在威胁。环境激素发挥着类似激素的作用,它们进入体内,扰乱了激素的正常分泌,使人和动物的生理程序发生紊乱,导致生殖、免疫等功能发生障碍,对机体、后代或种群引起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生物学效应。本文就环境激素的种类、作用机理、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POPs污染场地的分类及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Ps污染场地的管理是目前各国在消除POPs危害时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POPs污染场地成因、特点和现有管理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将POPs污染场地分成生产企业型、流通领域型和PCBs电力设备封存拆解型三类,针对三类不同的污染场地特点,明确了各自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合成化学品日益繁多的今天,环境激素因其对动植物以及人类健康的威胁而倍受关注。环境激素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不仅对生物的繁殖具有一定影响,而且还对生物的许多行为和感知能力产生影响。本文简述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总结了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并阐述了其作用产生机理,探讨了环境激素物质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实施河湖中POPs治理工程,需充分认识POPs的环境风险。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国内外POPs风险评价方法,对沉积物、水体、水生生物及人体中POPs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可为水环境中POPs等新污染物的风险评价体系建立和科学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潜伏的杀手——POPs(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泉 《环境》2010,(1):58-61
<正>pop?pop music?流行音乐?不!请你看清楚,是POPs,这可是极其危险的家伙,可能已经威胁到你的健康!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听起来很专业的名词,也许你认为一般人很难接触到,那么你错了。POPs并非只存在于化学实验室里,或许你不会直接接触到,但你的生活也会间接受到影响;POPs也不是一种污染物,而是一类污染物的统称,经常会被提起的二噁英、滴滴涕等,都是POPs的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20.
环境激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激素(环境荷尔蒙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是一类具有高稳定性、难生物降解的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因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环境激素类干扰物质的来源、种类及与生物体作用机制,并讨论了它们进入人体的途径以及对生物和人类的危害,通过调查国内环境激素污染问题,指出环境激素污染存在的广泛性,需要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防治环境激素污染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