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振动测量     
振动测量的目的在于定量调查人们所处振动环境──地面、座位或用手操纵机器时的振动参量,以研究或判断这些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或评价采取振动控制后的减振程度。振动测量必须根据整体振动和局部振动的特点选择仪器,并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 整体振动测量 197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通过的文件《人体整体振动暴露评价指南》,即ISO-2631推荐的整体振动允许标准,要求测振仪器能够测出人们刚刚感知的微弱振动(加速度a=10-2米/秒2,所以拾振器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敏度,测振仪必须在1-90赫的频率范围内响应平直,且应具备中心频率1-80赫的1/3倍频程滤波…  相似文献   

2.
全身振动 根据力学观点,人体可以看作是由若干质量、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构成的机械系统。在低频和低振动级时,可粗略近似为线性集总参数系统,其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试验表明,当人体受到垂向振动与冲击作用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其中“胸-腹”系统。该系统在3~6赫范围发生明显共振(见图2、图3),使站立或坐着的人员很难采取有效的隔振措施。在20~30赫范围内,还可看到“头-颈-肩”系统的共振作用(见图3)。在60~90赫范围内的振动会激起眼球共振。在100~200赫范围内,连“下颚-颅脑”系统也会发现共振作用。 应当指出,振动频率高于100赫时,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在工业生产劳动中,振动是工人经常遇到的一种对健康可能产生危害的物理因素。振动作用于整个人体时是全身振动,振动只局部地作用于手、足等特殊部位称为局部振动。有意义的振动频率范围大约在8~1500次/秒,其中 100~250次/秒的频率致病作用最大。 受到振动影响的作业或工种主要有:使用风锤、风铲、风镐、风钻等风动工具;使用电钻等电动工具;操作砂轮机、旋光机等高速旋转机械,以及操纵摩托车、起重车、火车等。 局部振动所引起的局部振动病,除与频率有关系外,低温、强迫体位、肌肉紧张等因素也有影响。振动频率高的工种,主要发生肢端血管痉…  相似文献   

4.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基准的往复运动 ,称为机械振动 ,简称振动。物体离开中心位置的最大距离为振幅。单位时间内(S)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它是评价振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常用基本参数。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全身振动是由振动源(振动机械、车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身体的支持部分(足部和臀部) ,将振动沿下肢或躯干传布全身引起接振动反应的振动。局部振动主要是手接触振动为主 ,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常见的振动作业全身振动的频率范围主…  相似文献   

5.
昆明地铁四号线某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可能对相邻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基于实测数据,从加速度响应、速度响应和振动主频率方面,进行岩溶地区“抓—冲”结合工艺和“抓—铣”结合工艺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振动特性和振动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抓—冲”结合工艺引起的加速度和速度响应相对强烈,其振动加速度峰值和速度峰值可由形如■的指数函数近似表达,且呈现近处衰减快、远处衰减慢的特性,当振源距大于20 m时,“抓—冲”工艺成槽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发现“抓—冲”工艺振源的振动频率为11.33 Hz,振动频率集中在1~40 Hz;“抓—铣”工艺振源的振动频率为17.48 Hz,振动频率集中在5~30 Hz。  相似文献   

6.
长期接触生产性振动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振动已成为七大环境公害之一,尤其工业生产振动给员工带来了各种不利的影响,也逐步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针对工业生产的振动病及其对人体危害,本文分析了工业生产振动的分类与人体接触机会,阐述了工业生产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工业生产振动的控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腰痛是汽车司机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有50%-8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科学家们对人体各个器官的固有振动频率进行了测量,其中腰骶部的固有频率是4-6赫兹,该值可因人  相似文献   

8.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基准的往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简称振动。物体离中心位置的最大距离为振幅。单位时间(S)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它是评价振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常用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9.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噪声的世界。都市中人的鼎沸声,马路上车辆的喧闹声,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这类可闻噪声的频率范围为20赫到20千赫,已被国际上列为七大公害之首。然而,还有一类人耳听不见的“噪声”,即频率高于20千赫的超声波和低于20赫的次声波(约10-4~20赫)。目前,人们  相似文献   

10.
机械振动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存在并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它对人体的危害有两方面:一是振动噪声危害,二是产生振动病.本文将就机械振动对人体危害的一些问题加以阐述,以期引起人们重视,进而改善生产条件,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11.
振动是危害人体的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实践证明,强烈振动可引起骨折、皮肉青紫、器官破裂、内脏位置移动和脑震荡。人体如果长期处于振动之中,会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新陈代谢等方面发生病症,久而久之便会引起振动病。振动病是卫生部公布的14种职业病之一。初期表现为:头晕有疲劳感,脚、腿无力,且出现肌肉疼痛和神经衰弱;面部振动表现手指痉  相似文献   

12.
预防振动病     
随着采矿工业的发展,接触振动机具,尤其是凿岩机的工人日益增多,发生振动病的可能性也增加了。 振动病是由于接触每分钟在1,800—18,000次的振动频率而引起的。振动病冬季比夏季容易发生。热带气候,即使接触振动,也不易患振动病。因此,一般认为振动是振动病的基本因素,寒冷是振动病的重要致病条件。只有寒冷而没有振动,当然不能发生振动病。只有振动而无寒冷,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同样不易发生振动病。 振动病有哪些表现呢? 振动病初期,手部发凉,手指发僵,轻度麻木。以后,手痛,麻木加重,甚至失去触觉,手指发白。全身症状有:头痛、头晕、…  相似文献   

13.
振动的危害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机械设备、交通运榆工具大量增加,功率越来越大,振动也显著地增加。因此,防止振动对职工的危害已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振动以两种方式作用于人体:一种是只施加在人体部分组织,如各种手工操作的振动工具,象风镐、凿岩机、捣固机、穿孔机、伐木带锯等,它们可将振动直接加于人的手和手臂,由于这种振动频率较高,不易传到人体其他部位,所以称为局部振动暴露;另一种是通过人体的支撑部位,如站立时双脚,坐下的的臀部或躺卧时的躯干,将振动作用于整个人体,我们称之为整体振动暴露,象运载工具中的乘客和驾驶员所承受的振…  相似文献   

14.
压路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被广泛使用,由此带来的压路机施工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问题日益突出。对某路基碾压施工场地的压路机施工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监测,分析了路基碾压振动速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并从Z振级和地震烈度的角度分析了振动对人身感受和建筑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基碾压振动加速度峰值随距离增加快速衰减,其衰减公式为a=1657.85R-1.1。振动速度与频率对房屋影响较小,振动持续时间会对建筑产生一定影响。振动对居民生活和建筑物结构都存在一定的影响。最后,对受振动影响比较大的建筑物,提出通过开挖减振沟的方式来控制振动传播。  相似文献   

15.
降低工业企业的噪声和振动,在劳动保护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三年前,苏联建立了印刷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及设计院的振动声学实验室,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生产车间的噪声规范,并根据所取得的成果,按噪声程度把它们分成等级。根据这一分级,折页工段(辊式折页机)和摩诺排铸机工段中噪声一般达到90—95分贝(A),工作地点可达94—96分贝(A)。噪声的频谱组成是高频的,与ПC—80标准曲线相比,噪声在1,000—8,000赫兹频率范围里超过8—17分贝。因此,这些车间必须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 降低噪声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在形成噪声的声源处采取措施。苏联印刷机械…  相似文献   

16.
振动是危害人体的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实践证明,强烈振动可引起骨折、皮肉青紫、器官破裂、内脏位置移动和脑震荡。人体如果长期处于振动之中,会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新陈代谢等方面发生病症,久而久之便会引起振动病。  相似文献   

17.
从4个方面总结了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研究领域近年来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振动产生机理与振源特性、振动传播规律、环境振动影响和振动控制;以京沪高铁沿线某车间内地面振动实测数据为例,结合国际标准,分析评价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对人体、精密仪器的影响;并对该领域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和高铁沿线场地合理化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省某铀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制的水平低频振动实验装置与铀尾矿库滩面缩尺模型,进行了水平单向低频振动研究,探究滩面多层覆盖层振动前后氡析出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单向振动4个频率条件及叠加振动4个频率条件下,模型表层随着频率的递增,裂隙逐步增大;当单一振动频率为25 Hz时,红土-石英砂-红土覆盖层振动后控氡率下降...  相似文献   

19.
某装药弹振动特性的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某装药弹的振动特性,并为该弹提供必要的力学数据,建立某装药弹模态方程。采用ANSYS软件对该弹振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Block Lanczos法求解,得到前10阶振动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结果表明:低阶频率主要以摆动和转动为主,高阶频率主要以弯曲扭动为主,低阶频率对该弹的影响比较小,高阶频率对该弹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7~10阶频率,该弹的主振频率为1053.8 Hz,为该弹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加工、储存、运输和使用条件下应低于该频率;为验证该方法可信度,采用某小型装药弹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偏差小于1%;同时证明该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是经济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防振方法 通常防止振动的方法,是在需要防振的机械与其支持的固定基础之间,插入软质弹性体(防振材料)。具体说就是在机械的地脚部分以及床身下部和基础之间,放入绝缘的软质防振材料,以防止机械本身摇晃发生问题。防振材料要承耐被支持的重量,必须把弹性模量选择好。当发生振动时,首先要对振源发出振动的性质(振动频率、衰减距离等)作详细的调查。 振动分为强制振动与断续振动。前者防振材料要求的弹性模量较容易计算(发生的振动频率和机械重量与防振材料的弹性模量,比固有振动频率稳定地大3倍以上就好);后者,想简单地算出弹性模量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