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钧  蔡克健  何燕 《环境科学》1989,10(3):9-13
近年来大气中部分恶臭物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环境科学工作者的关注,在污染源调查、监测和恶臭防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含硫恶臭污染物及氨的监测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对人造纤维厂和垃圾场大气中恶臭物指定项目进行监测,获得了一些数据。  相似文献   

2.
在环境大气监测中,常规项目有SO_2、NO_x、T、S、P和飘尘,这些项目的数据处理方法基本相似,也即同用气体状态方程,区别在含量测定及计算方法不同。根据我公司污染源分布和当地气象复杂特点,近年来在厂区及生活区共布设十六个大气监测点,每个点一天采样四次,连续监测五天,每次监测完毕后,将近有1300组数据需要处理,加之SO_2每天需做工作曲线,计算相关系数及回归系数,即使较为熟练的人员用电子计算器进行计算,每个项目也需6~7天,同时也难免出现差错而花费时间和精力重新计算。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方便了大气监测的数据处理,使处理时间缩短至一  相似文献   

3.
环境监测是一项新兴事业。在开展这一工作时,很多单位和地区普遍存在着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重庆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采取了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互教互学以及技术人员带学工等办法,在实践中学习,逐步掌握了监测技术,开展了工作。目前,他们已能对水质、大气、土壤、生物、食物、噪声、放射性等污染物质进行八十八个项目的监测。与此同时,他们还以短训班和随班工作等方式,于一九七九年内先后为有关单位培训监测人员一百零一人次(其中大多数是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充分利用青岛市大气自动连续监测数据,应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对空气常规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与监测结果精度的关系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回答了我国环保界当前急待解决的大气环境监测频率优化问题,确定了例行监测的最佳监测频率与监测时间,对我国大气例行监测工作有重大指标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南充市大气例行监测点优化布设的讨论,介绍了一种在城市多年大气例行监测工作基础上,进行优化布点的方法——数理统计法,应用该法能确定出具有代表性的最大浓度、平均浓度、最低浓度三个测点位置。方法简便、快速、经济,对中小城市大气监测工作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环境监测要求迅速、准确并且要获得大量监测分析数据。所以,当今大气监测正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西德、瑞典、荷兰等国从七十年代起就开始建立大气自动监测系统。日本东京现有三十五个这种类型的监测站。日前,国内一些重要城市和地区也相继建立起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从采样到数据处理全部自动化,把监测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青岛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一九八五年引进美国莫尼特(MONITOR)公司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并配置了部份国产仪器,经安装调试于八五年十二月投入运行,到目前为止运行效果较好。一、系统概述青岛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由一个中心站和五个子站组成。中心站:设在青岛市环保局  相似文献   

7.
一个提高大气中臭氧含量测定技术的国际项目已在墨尔本开始实施。1976年,世界气象学组织发起了一个全球性的臭氧研究和监测项目,此项目包括在全世界大约40个监测点的监测网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引言分析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全面了解城市的污染情况,合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做好城市的规划设计,开展污染的控制治理,都是最基本的和必不可少的。市、区各级卫生防疫站自72年开始对全市进行了大气监测。随着工作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大气监测资料。  相似文献   

9.
从1981年开始,我站参加昆明市大气监测工作,每年二次(旱季、雨季各一次)。掌握了昆明市工业区、居民区、商业交通区、对照区(近郊)的大气污染水平和不同污染物飘尘、苯并(a)芘、二氧化硫等的日平均浓度及其分布规律。为了阐明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收集了昆明市居民死因资料。现将1986年昆明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对比研究一  相似文献   

10.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是监测数据准确性、可比性的重要保障.在区域大气联合观测项目中,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管理机制和技术措施两部分,但目前我国对这类项目质量保证尚无统一标准.针对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简称"大气攻关项目")外场观测任务量大、承担单位多、监测项目复杂的特点,为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避免出现由于监测和质控方法不统一造成的数据可比性差、结果矛盾的问题,提出了大气攻关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机制.其中,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制定总体要求(技术文件、监测项目及质控要求)、外场观测质量保证(内部质量管理体系、项目外场观测质量保证体系)、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实验室遴选、项目实验室分析多级质量保证体系、实验室比对和飞行检查)和数据质量控制(数据线上审核、项目实验室分析质控报告、项目数据质量评价)4个方面.管理机制为项目管理办公室、质控实验室和承担单位三级主体,两级监督的分级管理模式.通过项目实践,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达到了保证观测数据准确性、可比性的预期效果,为揭示区域雾霾形成机理、突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为区域大气联合观测项目的数据质量保证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掌握和及时反映我市大气质量状况,给环保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根据,按照市环保局的统一部署,自1981年起,在城市中心区(包括市中区、江北区、南岸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根据地形、气象及工业布局等特点,布设了大气监测点,(常年主导风的上风侧设立一个清洁对照点)由设点所在地附近有条件的单位分别承担监测任务,组成大气监测网,定期、定点、定项目的统一进行大气监测。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伴随环境污染,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并进一步阻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我们也开始着眼于正常的环境保护问题,基于大气污染问题,我们进行大气监测布点设计和优化,旨在完成大气环境监测目标。本文中分析了大气监测布点的方法和相应优化策略,旨在为大气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受国家环保局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大气部分)和《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废气部分)进行补充,修订重版。新版书定名为《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该书列出了国家环保局规定的全国空气、废气及降水成份监测的统一方法。全书共收集380个监测项目,149种监测方法,约78万字,并收集了必要的附表,可供环保、化工、卫生、冶金、水电等部门,以及各级监测站的监测、科研、管理人员使用,也是各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为了对有毒化学品进行长期追踪监测,人们越来越感到建立环境样品库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一些有识之士及科研机构,都在积极活动,为建立环境样品库开辟道路.其中,日本国家环境研究学会(NIES)能够称得上该研究领域的先躯者.早在70年代末,NIES就开始了建立环境样品库的研究工作,并建立了一个小型实验性环境样品库.下面就他们的工作作一简要介绍.一、环境样品的收集1.在常规环境监测中收集环境样品日本自1974年起,每年在30多个地区收集环境中的水、沉积物、鱼类及大气颗粒物等环境样品,并对样品中的50多种持久性有毒化学品残留物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5.
据苏刊《气象学和水文学》1980年第7期报导,苏联现已建立了由国家水文气象自然环境监测委员会所属各科研所组成的全国自然环境污染监测站,其主要的活动是: 1.对国内300个城市进行空气污染监测。该站在250个城市中设立了固定的监测点;每年对大气中的气溶胶和瓦斯含量进行3百多万次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城市声学环境质量,官渡区环境监测站在本区内设置了246个定期噪声监测点,并把监测的重点放在关上地区和金马地区这两个区域内,定期在两个区域内做了功能区噪声、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和其他选择项目的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官渡区范围内的噪声源主要来源于交通、施工和生活,与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82比较,其声学环境质量还是好的。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于一九八○年起参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环境监测系统,上海市新建了四个全球大气固定监测点,至今已全部建成。这四个固定监测点分布在上海市工业、商业、住宅和清洁等功能区。各监测点配备有大气自动采样装置和基本气象观测仪器,并附有化学分析室。监测点所监测项目、内容以及数据处理、分析是按照全球大气监测系统统一要求进行的。每月上报监测数据一次。参加监测点的工作人员经过统一培训、考核,保证工作质量。监测点的日常业务,由上海市环境卫生监测站会同黄浦、杨浦、长宁三个区卫生防疫站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1 2月 2 8日宿迁市环保局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投入试运行 ,标志着江苏省1 3个省辖市及张家港、昆山、江阴等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都建立了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目前江苏省环保部门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已达56个 ,自动监测的主要空气污染指标项目为 :SO2 、NO2 、PM1 0 (列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骨干站的监测子站还监测O3、CO等指标项目 )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同时监测风速、风向、湿度、温度、大气气压等气象参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好比城市中的环境监测哨兵 ,能进行污染物超标报警 ,为政府和环境保护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数字化监测系统的应用,以大气监测为切入点,做了简单的论述。利用数字化检测系统,开展大气监测,利用各类传感和其他手段,能够实现大气信息采集和分析,生产相关报告,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大纲。要及时、准确地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就必须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各环境要素的监测。我站于1989年4月起,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进行个旧市区的环境大气常规监测。在市区内按功能分区共设三个大气动力采样点(生活区、工业区、清洁区各一个)和四个静态采样点。监测项目除规范中要求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微粒(TSP)、降尘、硫酸盐化速率外,还增加了氟化物、砷和铅。其中,SO_2、NO_x每隔24小时连续采样24小时,TSP、As、Pb每隔72小时连续采样24小时、降尘、硫酸盐化速率、氟化物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