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中国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技术现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加强中国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技术,回顾了中国自1985年以来制定的固体放心物环境管理法规制度以及1984年至1998年颁布的20多年家或行业的固体废物处置标准体系等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状况,着重论述了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指出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上初步形成了该领域框架体系,有固体废物的采样与制样技术;危险废物的有害特性试验鉴别方法,固体废物具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通过分析现行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现状与需求,发现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存在不能完全满足现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测定需求,部分标准规范性有待提高,标准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同一污染物项目不同方法标准之间的可比性研究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加快标准制修订,加强基础科研和顶层设计,加大可比性研究等方面完善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以期推动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样品采集和制备、样品前处理、分析测试方法方面对固体废物监测现状进行分析,对现有分析方法标准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了中国固体废物监测方面存在控制标准和监测分析方法衔接不完善、部分浸出方法应用目的不明确、分析方法可比性不强或缺乏操作性、质量控制手段单一及监测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梳理现有方法标准、加快标准制修订、加大对现有问题的研究力度、加强培训、提升固体废物监测能力等对策,以期推动中国固体废物监测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我国固体废物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废弃物监测中在采样、制样、浸出毒性实验、分析方法及标准制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发展我国高科技环境监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环境监测工作得到了各级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运行机制日趋合理 ,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但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较突出 ,特别是环境监测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环境监测事业的健康发展 ,只有认清实质 ,深刻反思 ,着力解决 ,才能使环境监测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服务。1 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 1 监控范围狭窄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极不平衡 ,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得早 ,发展迅速 ,而经济落后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开展不理想 ,个别地…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壤中主要元素监测技术及难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土壤中元素的标准分析方法,对比总结了我国标准方法的特点及与国外标准方法的差异,如我国多为元素全量监测,国外则多为酸可溶态的监测等。剖析了土壤中主要元素分析技术中的样品消解与干扰消除等难点问题,阐述了不同的酸在消解过程中的作用,说明了如何正确控制酸的用量、添加顺序、温度等关键因素,总结了干扰消除的方法等,并初步提出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北京市169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固体废物申报登记试点,提出了固体废物申报登记的质量保证体系,规定了填报方法、技术标准、计量方法、三级审核验收制度和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8.
2020年9月,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生效,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为了解和掌握国内环境检测实验室固体废物检测能力水平,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撑,该研究组织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各类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共计368家实验室开展了固体废物中镉实验室间比对研究,利用稳健统计技术统计分析比对结果。结果显示:省级站、地市级以上站和社会化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7.0%、89.8%、81.0%,整体合格率为87.5%,表明目前国内环境监测领域各级各类实验室固体废物中镉的整体检测能力较好。对实验室使用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比对结果合格率最高(96.0%),其次为石墨炉原子吸收法(84.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83.9%),而火焰原子吸收法的合格率仅为57.9%,建议实验室应慎重选择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固体废物中低浓度的镉。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生来源的固体废物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固体废物定义和范围,以及已完成的固体废物鉴别实例的研究,指出固体废物鉴别的关键点在于产生来源分析。提出依据产生来源,固体废物可以分为丧失原有使用价值的物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类物质、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其他类物质4大类。如果待鉴别物质的产生来源属于该4大产生来源中的任何一类,则其属于固体废物。  相似文献   

10.
医院固体废物与城市环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兰州地区各类医院固体废的调查,分析了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处理的全过程及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危害,提出了解决医院固体废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基岩区简易封场后的固体废物填埋场,采用多层次、递进式调查策略,配合使用地球物理探测、直压式土壤快速取样、现场快速检测等技术,分3个阶段开展填埋场及其周边环境调查。第1阶段,调查地质环境特征,开展地球物理探测;第2阶段,调查填埋物、渗滤液主要组分及对周边积水、农田土壤、民用井水的污染情况;第3阶段,划定重点污染区域,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填埋区已发生明显渗漏,对邻近区域土壤、地下水及地表积水造成了一定污染,但未对周边农用地土壤、民用井水质等产生不利影响,总体处于可控范围。提出,通过削减污染源,切断污染物迁移、暴露途径,消除已有污染影响,长期跟踪监测等多项管控治理措施进行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监测结果的科学性、监测方法的系统性及应急技术的实用性角度,提出了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指出应通过科学监测,反映真实的环境质量,研究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并使其标准化,加强突发污染事故的快速监测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90年代初推出的一种新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它与传统的萃取法相比具有分析周期短、简捷、灵敏度高,无须使用溶剂,适于现场监测等优点,目前已成功地用于各基质样品如:土壤、水、大气中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文章还对其基本原理、固相涂层、操作模式展开了讨论。经分析认为该技术有着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日本产业废弃物的监测内容、最新评价标准及其制定的基本思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日本废弃物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以及基本法律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17.
阐述了我国环境监测站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以及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介绍了江苏省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指出目前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中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投入、不足、缺乏保障,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应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拓展融资渠道,加快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8.
中美环境监测体制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美环境监测体制进行对比性评述,指出了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存在的分析标准滞后、体制不完善、人员匮乏等问题,提出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法律体系,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培育竞争有序、监管到位的环境监测行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理顺运转机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三者之间的交叉点,矛盾点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形成统一,高效,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一支环保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