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降解PVA共生菌的分离及PVA降解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降解PVA的共生菌B1、B2在PVA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及其B1+B2混合菌的PVA降解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B1+B2混合菌在PVA降解过程中 ,B1为B2提供生长因子 ,B2产生PVA降解酶 ,是降解者 .在摇瓶试验中 ,B1+B2混合菌在PVA浓度为 0.1、0.5、1g/L时 ,PVA降解效率均达到80%以上 .用生产废水进行试验 ,当温度为 30℃ ,处理 12h后 ,CODCr去除率达到70%左右 .  相似文献   

2.
徐一飞 《环境科技》2004,17(2):26-27
采用缺氧反硝化一接触氧化系统处理难以生物降解的PVA退浆废水,设计规模为3000m^3/d,处理后CODcr,BOD5,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3%,94.8%,90.2%,85.0%,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GB 4287—92表(3)中的Ⅰ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针对在前期研究中已筛选出的1种聚乙烯醇(PVA)降解混合菌系,考察淀粉对其PVA降解效果的影响。首先通过实验摸索出单波长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淀粉的方法,再通过测定PVA和淀粉浓度比例分别为1:1、1:2、1:3时发酵菌液中的PVA降解效率,分析淀粉对PVA降解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中确定的淀粉测定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淀粉浓度对混合菌系降解PVA的能力影响较大,会阻碍其对PVA的降解;而淀粉的降解也会受到PVA的影响,在降解48 h前后有不同的影响效果,降解48 h后,淀粉浓度越大,降解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醇(简称PVA)在纺织、印染、化纤、医药等工业上常被用作水溶性高聚物原料、浆料、助剂及保护胶体等,一般分子量可达数十万,化学性能稳定,在环境治理工程上,长时期来被作为难以生物降解的污染物质,BOD_5/COD_(Cr)的比值在0.001以下。美国及日本对此都曾广泛地进行了处理工艺研究,并发表了专利。然而,要在长时间(20天以上)及低负荷的严格条件下才可能降解。所以,这样的工艺效果,很少有实用价值。我们对PVA在污水中的活动状况,与微生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物酶能够催化过氧化氢与有机化合物如酚类、芳香胺类的氧化反应。结合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氧化反应机理,对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其在含有酚类、芳香胺类和染料类物质的工业废水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耐低温苯酚降解菌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耐低温菌在15℃水温条件下对不同浓度苯酚的生物降解作用,采用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结果表明:菌株在低温下可降解苯酚,当菌体质量浓度一定时,苯酚降解率及平均降解速率主要与苯酚初始浓度有关。当初始浓度〈350 mg/L时,在48 h内可完全降解,菌株降解过程中没有出现苯酚毒性抑制作用,遵循Monod方程;当初始浓度〉350 mg/L时,苯酚降解率及降解速率均有所下降,由于初始浓度高对菌体产生了抑制作用,降解过程以基质抑制型的Hal-dane方程为主。  相似文献   

7.
以正十六烷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实验,利用细胞静息技术提取了2株菌种的胞外酶、膜周酶及膜内酶对石油烃类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酶定域,并研究了菌株受环境影响的产酶条件和酶的一般性质. 结果发现:蜡状芽孢杆菌DQ01能降解正十六烷的关键酶位于膜周和膜内,芽孢杆菌DQ02降解正十六烷的关键酶是胞外酶和膜内酶. 通过GC-MS对代谢产物进行测定发现,关键酶对十六烷的代谢途径是常见的单末端氧化. 2株菌种产酶的最佳环境条件:ρ(正十六烷)为100 mg/L,c(鼠李糖脂)为2 mmol/L. 另外,关键酶在pH为6.5~8.0的环境中活性较高,在pH为7.0左右时的活性最高. 酶促降解性的最适温度为30 ℃.   相似文献   

8.
杀灭菊酯的微生物降解及酶促降解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测定了降解菌YF11及其胞内酶对杀灭菊酯的降解特性,在纯培养系统中,菌量为OD415nm0.20时,YF11对大于30mg/L的杀灭菊酯的降解呈零级动力学特征,浓度为30 ̄100mg/L时,降解速率为1.876-2.124mg/(L·h);浓度大于200mg/L的杀灭菊酯对降解菌YF11的降解产生抑制作用,降解速率与菌量近似成正比关系,10mg/L杀灭菊酯的降解曲线呈一级动力学特征。从YF11提取  相似文献   

9.
木质素降解酶对四环素的降解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了使用广泛、在环境中残留量大、生物毒性大、不易被生物降解的四环素类抗生素中的四环素,考察了其被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粗酶液体外降解的效果,证明2种酶对四环素均有较强的降解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3个不同酶活(15U·L-1、40U·L-1、70U·L-1)下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同等酶活(40U·L-1)下,LiP比MnP的降解能力强,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LiP对50mg·L-1四环素的降解率在5min内可达95%以上,而MnP在2h后仅达70%.对于LiP,当酶活从15U·L-1升高至40U·L-1时,降解率提高约15%,当酶活进一步升高至70U·L-1时,降解率变化不大,而提高酶活可明显提高MnP对四环素的降解率.此外,通过反应进程中补加H2O2,可以明显提高MnP对四环素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0.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难降解PVA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难降解聚乙烯醇(PVA)有机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BR 反应器污泥经过 30d 的驯化培养后,微生物对 PVA 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连续运行阶段各隔室 PVA、COD 浓度呈逐级降低趋势,PVA、COD 去除率均达到 80%左右;污泥特性研究表明,各隔室污泥呈黑色,粒径为 0.1~0.5mm,VSS/SS=0.25,污泥的 F420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表明 PVA 的加入有利于产甲烷菌在反应器中的截留,1#隔室污泥中产酸菌的数量高达 109,对 PVA 的降解起重要作用,1#、2#隔室污泥中 Si 元素含量较高,3#、4#隔室污泥中Ca、Fe、S 含量较高,1#隔室污泥表面松散,孔洞交错,菌丝以产酸菌为主,其余隔室污泥表面以丝状产甲烷菌为主.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传统生化动力学理论,分别以Monod方程、Contios方程推导出包含生化反应基本因素的代谢特征方程式;根据以循环为特点的厌氧反应器的运行特点,进一步椎导出建立在循环基础上的反应器代谢特征方程;通过分析厌氧反应过程机理和不同高效厌氧反应器的特点,提出了所建方程的应用原则及相应应用对象。  相似文献   

12.
催化湿式氧化处理H—酸溶液的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两阶段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广义动力学模型被用来描述湿式氧化(WAO)及催化湿式氧化(CWAO)反应过程,并确定了动力学参数。2个模型的计算值均与实验值相符,而广义动力学模型相对现准确些。2个确定均表明反尖分2个步骤:首先是H-酸被迅速氧化成小分子有机酸,后者再缓慢氧化,这2个步骤由模型参数加以表征,因而模型可被用来对CWAO催化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前量铈在稀硫酸介质中对重铬酸根氧化EDTA而褪色的反应有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铈的新动力学光度法,测定范围为0 ̄2.4×10^-2μg/mL,检限限为5.2×10^-10g/mL,用于测定人发中的痕量铈,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整140万t/a催化裂化装置的工艺运行参数,收集、分析试验数据,摸索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反应温度对产品分布、汽油收率及汽油辛烷值的影响,并得出最佳的操作参数。研究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汽油、液化气收率依次下降,柴油、油浆、干气收率依次上升;液化气中丙烯含量逐渐上升;汽油中烯烃含量先增后减,最后增加,汽油中辛烷值逐渐上升。当反应温度超过过裂化点后,热裂化反应明显增大,汽油产率下降,辛烷值不变。  相似文献   

15.
水溶液中的甲苯在功率超声场中的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水溶液中密闭体系内功率超声场降解甲苯的行为,并探讨了反应动力学方程.试验表明,超声照射时间对甲苯的降解影响较大,40min后可以获得90.8%左右的去除率,而溶液的初始浓度、体系的温度等也有一定的影响;饱和氧的溶液中甲苯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C=KC0-0.2394@C,在20~50℃时的表观活化能Ea为41.06kJ/mol.  相似文献   

16.
环境科学研究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相对误差较大,改用对数回归方程则相对误差较小,方法又简易.围绕对数回归方程的特点,对比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有理论探讨和数据对比,对数回归方程可作为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以废啤酒酵母为原材料、采用吸附-活化法制备得到负载过渡金属铁的活性炭(Fe/AC),对Fe/AC吸附亚甲基蓝(MB)性能和催化臭氧氧化MB效果进行了评价。Fe/AC对MB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20℃,pH=7的条件下,Fe/AC对MB的最大吸附量达到107.43 mg/g。吸附MB达到平衡的Fe/AC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水中MB,30 min内MB的转化率达到99%以上,5 h后总有机碳(TOC)的降解率达到70%。结合Fe/AC吸附MB特性和催化臭氧氧化MB行为,将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分别与近似一级和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耦合,构建了Langmuir-Kinetic近似一级和近似二级耦合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MB转化率的动力学数据,但对体系的TOC去除率动力学数据的拟合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催化湿式氧化法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有毒、有害、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水处理技术,文章专门针对催化剂本身的制备对催化湿式氧化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失活、再生、重复利用等研究做出总结,以期对有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pH9.2硼砂介质中,镍(II)对过氧化氢氧化溴甲酚紫褪色反应具有阻抑作用,聚乙二醇-200(PEG-200)对此反应体系有活化作用,据此建立了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镍(II)的新方法。试验考察了反应介质种类和用量、活化剂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共存组分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该方法的测定波长为590nm;活化剂为PEG-200;反应温度为沸水浴;反应时间为14min;线性范围为1.7×10-6g/L~1.4×10-4g/L;检出限为1.7×10-6g/L。所建方法用于环境水体中痕量镍(II)的测定,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3.27%,加标回收率为95.5%~104.5%;所建方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了对比试验,方法相对误差小于6.50%。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过氧化氢酶/4-氨基安替比林/苯酚/过氧化氢催化体系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实验发现:在温度为25℃,pH为7.0的条件下催化反应30min,所形成的催化反应产物在505nm处有最大吸收,H2O2在0.003~0.3000μmol/mL呈良好线性关系,其检测限达0.002μmol/mL(S/N=3),相对标准偏差RSD=0.24%(C=0.1000μmol/mL,n=10)。该法具有所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等特点,应用于雨水中微量过氧化氢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