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砷和汞的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样中砷和汞测定的比对实验,研究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砷和汞的优越性,并分别对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水环境中的汞和砷。讨论并确定了试验的最佳测定条件。该方法的检出限汞为0.0004μg/L,砷0.0048μg/L,精密度试验求得其相对标准偏差(n=11)分别为0.93%和0.83%。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水环境中汞和砷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的优点是测量痕量元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用双道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源水中的总砷浓度,以2.0%硼氢化钾溶液为还原剂,在5%盐酸的介质中测定砷,其最低检出限为0.002μg/L.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次性餐具中砷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测定方法,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荧光强度与砷质量浓度在0μg/L-18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 3,溶液检测限0.5μg/L,回收率96%-101%。  相似文献   

5.
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As和Hg.通过选择最佳的条件,进行样品处理方法及酸度、干扰离子等的研究,结果方法的检出限:As为0.29ng/mL、Hg为0.05ng/mL,方法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在6.8%以下,As、Hg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7%~112.6%和82.6%~108.4%,标准物质的测定值和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6.
水样品中汞砷联合测定的研究--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析技术(HG-AFS)对水样品中汞、砷联合测定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一系列条件实验,设定出了合理有效的水样前处理方法、仪器测定条件以及主要试剂的浓度.并对其最低检出下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品中汞、砷元素的同时测定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微波消解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砷的方法。对微波消解条件进行了优化,用5mL硝酸和2mL过氧化氢的混合酸作消解溶剂,在设定的微波条件下砷提取完全。用5%的盐酸作为反应载流,12g/L硼氢化钾与0.5%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为还原剂,直接定容后应用HG.AFS测定,并通过测定国家标准参考物质和加标回收实验,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际土壤加标同收率97%~103%。  相似文献   

8.
采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铅,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25 mg/kg,相对标准偏差<3.5%,加标回收率为93.0%~105%.该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以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络合砷(Ⅲ),氯仿萃取,用湿消化法处理萃取液,消除有机物质干扰,所得消化样品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测定砷(Ⅲ)。在水样中加入碘化钾还原砷(V)至砷(Ⅲ),用相同方法测定总量。总量减去砷(Ⅲ)量,求得砷(V)含量。  相似文献   

10.
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植物中汞和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植物中汞和砷,优化了试验条件。汞在0μg/L-1.00μg/L、砷在0μg/L~2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汞为0.005mg/kg(以取0.1g样品消解定容至10mL计),砷为0.010mg/kg(以取0.1g样品消解定容至25mL计),植物样品测定的RSD≤4.5%,加标回收率为90.0%~107%。  相似文献   

11.
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砷监测质量控制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全国多家实验室测定的大量监测数据研究了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砷的质量控制指标,并与《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中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质量控制依据和质量控制指标。研究表明,标准样品实验室内相对偏差的控制范围为小于等于4%;浓度小于0.05 mg/L的实际样品的相对偏差小于等于10%,浓度大于等于0.05 mg/L时相对偏差小于等于5%。实验室间相对偏差的控制范围为小于等于10%。相对误差一般控制在±15%以内,加标回收率为90%~110%。  相似文献   

12.
分别用原子荧光法(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水中锑。AFS法和ICP-MS法均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9 9,检出限分别为0.17和0.03μg/L,相对标准偏差均1.15%,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6%~111.9%和95.4%~111.5%,2种方法均能很好地用于水中锑的测定。其中,ICP-MS法适合较清洁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中锑的分析,AFS法则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废水样品均适用。  相似文献   

13.
为填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大气颗粒物滤膜介质质控样品空白,保障颗粒物组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国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大气颗粒物中常见的铅、砷2种元素为代表,研究制备了大气颗粒物滤膜质控样品,利用实验室比对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共119家实验室开展实际应用和验证。结果表明,研制的滤膜介质中2种元素的均匀性与稳定性较好,符合能力验证样品的要求。参加比对实验室铅、砷测试结果的精密度与标准方法一致,统计得出的稳健均值与样品制备浓度接近,表明研制的滤膜样品应用效果较佳。该滤膜制备成本经济、可操作性强,可考虑将其作为日常监测中颗粒物金属元素分析的质控样品使用。实验室比对评价结果显示,铅、砷的满意率分别为86.6%、80.7%,可见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大气颗粒物中铅、砷2种元素检测技术水平整体较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2012年5月-2013年4月1个周期年内,对修复基地和对照点每月大气降尘中铅、镉、砷沉降量的监测,结果表明:修复基地大气降尘中铅、镉、砷含量明显较对照点高,年总沉降量分别是对照点的17.6倍、16.3倍和14.1倍,表明铅冶炼企业对基地大气降尘中铅、镉、砷含量影响显著;大气降尘中铅、镉、砷沉降量受位置和时间影响较大,在相距不到100 m的测点间,沉降量相差1倍以上,冬季主导风明显、地面植被少、二次扬尘大,使处于铅冶炼企业下风向的基地降尘中铅、镉、砷沉降量较大。沉降量时空不均匀与土壤污染不均匀现状一致,也验证了铅冶炼企业是基地大气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以降尘缸模拟土壤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大气降尘中镉对土壤污染速度最快,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某再生铅企业厂区土壤和浅层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了96个土壤样品和4个地下水样品,定量分析了其Pb,Cd,As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Cd、As、Pb超标率分别为67.0%,35.1%,11.7%,在厂区呈现局部富集现象,最大值是土壤背景值的几十倍乃至数千倍;在垂直方向上由于Pb,Cd,As在土壤中迁移率较低,其值随深度增加呈总体下降趋势;该区域地下水中Pb,Cd,As值远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值。  相似文献   

16.
以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砷为例,探讨了实验室盲样考核浓度预判及稀释方法.分析了3个砷盲样考核实例,归纳了“直接稀释法”“系列稀释法”“最大稀释法”3种方法,分别适用于盲样浓度范围窄、适中、宽3种情况,检测人员可根据考核机构给定的浓度范围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1∶10的固液比以pH5.0±0.2的HAc—NaAc为没提剂制备锑渣和铋渣浸出液,处理后浸出液中的锑和铋采用氢化物发生/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对铋渣中锑测定结果偏低的原因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压密闭消解土壤砷、汞、铅、镉酸体系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高压密闭消解系统消解土壤,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As和Hg,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GF-AAS)测定Pb和Cd,对比了不同消解酸体系对国家土壤标准参考样中As、Hg、Pb、Cd的消解效果。结果表明,盐酸-硝酸体系对As、Hg、Pb和Cd的消解平均回收率分别为26.1%、100.6%、69.7%、87.3%;硝酸-高氯酸-氢氟酸体系中As、Hg、Pb和Cd消解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9.9%、84.7%、87.5%、90.1%;硝酸-双氧水体系对Hg、Pb、Cd消解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8%、95.1%、93.3%,对As的回收率虽只有69.2%,但数据精密度最好。此外,从简化试验步骤,减少误差,提高检测效率及减少试验危险性等方面综合评价,认为硝酸-双氧水消解体系是采用高压密闭系统消解土壤重金属的最理想酸体系。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河流型水源地重金属污染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宁市河流型水源地水体中Pb、Cd、Hg、As浓度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元素在水体中的质量浓度较低,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经饮水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AsCdPbHg,说明As是南宁市饮用水源中的主要风险因子;4种元素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平均个人年健康致癌风险值为1.48×10-6a-1~13.75×10-6a-1,非致癌风险值为7.05×10-10a-1,均低于美国环保局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20.
以南京北郊为例,测量分析了屋面径流中砷(As)、汞(Hg)、铅(Pb)、镉(Cd)和锌(Zn)5种元素的浓度、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雨过程中这5种元素浓度在较大范围内无规则波动,且不同元素间浓度分布存在较大差异;Zn与Pb的平均浓度分别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Ⅴ类和Ⅳ类标准限值,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ZnPbAsHgCd。元素形态分析表明,径流中除Hg外其他4种元素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各元素颗粒态占总形态的平均分数分别为:As,64.5%;Hg,43.7%;Pb,76.5%;Cd,54.6%;Zn,5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