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救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救灾对策;反映灾害孕育和发生机理、灾害监测与预测。  相似文献   

2.
正《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刊期为季刊。《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和揭示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为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科学素养服务。《防灾科技学院学报》主要栏目有:成灾机理研究、灾害预测、灾害防治、灾害应急救援与管理研究、灾害历史文化与灾害社会学、防灾减灾纵横。  相似文献   

3.
正《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和揭示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为提  相似文献   

4.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和揭示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为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科学素养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刊期为季刊。《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和揭示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为提  相似文献   

6.
正《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刊期为季刊。《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和揭示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为提  相似文献   

7.
正《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刊期为季刊。《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和揭示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为提  相似文献   

8.
正《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刊期为季刊。《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和揭示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为提  相似文献   

9.
正《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刊期为季刊。《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和揭示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为提  相似文献   

10.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  相似文献   

11.
正《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救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救灾对策;反映灾害孕育和发生机理、灾害监测与预测、灾害预防与治理、灾害应急救援与管理、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及其影响;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科学素养,提高人类抗御灾害的科技水平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2.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由中国灾害防御协学、防灾科技学院联合主办的科技类综合期刊(季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13-1377/P,国际刊号ISSN 1673–8047)。所刊文章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本刊荣获河北省优秀期刊奖、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本刊已经成为全国防灾减灾、科技成果交流和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媒体。  相似文献   

13.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防灾科技学院联合主办,是我国高校期刊中主要以防灾减灾为特色的科技类学术季刊。本刊主要刊登各类灾害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其主要栏目有:灾害历史文化研究,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灾害评估与管理研究、灾害社会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3):I0001-I0001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防灾科技学院联合主办,是我国高校期刊中主要以防灾减灾为特色的科技类学术季刊。本刊主要刊登各类灾害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其主要栏目有:灾害历史文化研究,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灾害评估与管理研究、灾害社会学研究、灾害应急救援研究,防灾减灾教育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为防灾科技学院图书馆创作的表现"张衡文化"主题国画作品《两仪图》入手,深入探索图像传播与防灾科技学院"崇德博智,扶危定倾"校训精神的关系,表现"张衡文化"中科学研究的探索进取精神,进而探究《两仪图》作品成为具有防灾减灾特色校园文化的形象载体。文中深入讨论反映防灾减灾题材主题书画创作的图像传播功能在当前防灾科技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提出挖掘并塑造典型形象是图像传播"张衡文化"与防灾减灾校园文化的有效传播手段,进而总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宏观原则与特点。  相似文献   

16.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科技期刊(国际刊号ISSN 1008-7869,国内刊号CN 13-1236/P)。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编辑工作得到了审稿专家的大力支持。有大量来自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省地震局的专家、学者,在繁忙的工作中,及时、认真、细致地为刊物审稿,表现出审稿专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和崇高的奉献精神!借此机会向各位审稿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编辑工作得到了审稿专家的大力支持。有大量来自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省地震局的专家、学者,在繁忙的工作中,及时、认真、细致地为刊物审稿,表现出审稿专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和崇高的奉献精神!借此机会向各位审稿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9.
发刊词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是内部学报《防灾技术与教育》。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自1999年起转为正式学报类期刊,并改用现名,在全国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和防灾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遵循“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贯彻“双百”方针,为我校师生员工发表科学技术工作及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成果提供场所,为我校与兄弟院校、防灾减灾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为西昌数十万百姓着想,西昌市委、市政府把防治地震灾害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作为系列举措之一,西昌市委、市政府决定在1989年《西昌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国家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有关要求,以建成市区和规划发展区为主体,确定由防灾科技学院编制2010-2020年《西昌市防震减灾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