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指出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快,濒危物种在增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应是濒危物种。并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认为人口过快增加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经过数十年努力,我国已构建起以《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为核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我国还先后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与多国合作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走私犯罪。然而,我国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重  相似文献   

3.
生境丧失和破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本文力图通过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来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森林伦理组织(FE)成立于2000年,是一个非赢利性的环境保护组织。成员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FE不仅以保护濒临消失的野生森林、野生动物为己任,同时也积极关注那些依赖这些环境和资源生存的人类的生活状况。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到水质监测,再到遏制全球气候变暖。FE始终坚信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在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前提下,为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引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开发设计的红色名录指数(Red List Index,RLI),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订后,计算脊椎动物和维管植物的红色名录指数。结果显示,以均值法(Equal-steps method)计算的脊椎动物RLI有所上升,脊椎动物整体多样性丧失速率下降;而以灭绝风险法(Extinction risk method)计算的脊椎动物RLI有所下降,表明有部分高濒危等级的脊椎动物物种进一步丧失;两种方法计算的维管植物RLI均有所下降,说明维管植物多样性丧失速率加快;而基于均值法计算的维管植物RLI下降速率更快,说明数量较多的物种丧失速率加快,亟需加强保护。这是RLI在国家水平上进行应用,也是在国家水平上对RLI指数进行验证,计算结果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7月1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在瑞士举办了庆祝其生效35周年的活动.《公约》指出,从药品到乐器,从时装到美味佳肴,都可见野生动植物的身影.为了保护野生物种,制定政策来规范野生动物贸易迫在眉睫.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在这一背景下,野生物种保护问题再次进入了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15,43(2)
对美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濒危物种名录制度、栖息地保护制度、野生动物保护税费制度和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制度做了详细介绍,指出美国野生动物保护起步早、发展历史悠久、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健全。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现阶段野生动物保护要注重濒危物种价值与经济利益的平衡;设定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红线";拓宽野生动物保护资金渠道;实行志愿者数字化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通辽地区因人口剧增和气候条件恶化等因素影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市域生物多样性锐减,物种濒危程度加剧、遗传资源不断丧失和流失,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规划工作的启动具有紧迫性和战略性。通辽市基于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科技创新、主体功能、分步实施、惠益共享的原则,按照"建设国家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产业开发试验示范区、国家生物多样性示范城市"的总体目标,分近期(2015-2020)和中远期(2021-2030)实施生物多样性"561228"工程,建立组织、法律、资金、科技、监测、种苗"六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实现通辽市绿色跨越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野生动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的野生动物法及其法律构架,美国濒危物种法是顶法律典范,它不仅能保护栖息地,还能保护列入濒危物种清单上的具体动物。  相似文献   

10.
美国《濒危物种法》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冬 《世界环境》2006,(3):44-47
一般而言,对濒危物种实施法律保护是世界各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的核心.从世界范围看,美国的濒危物种保护法律制度是极有特色和卓有成效的,其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较为完善和成熟.对其进行研究对我国的濒危物种保护立法有较大的借鉴意义.鉴于此,本文对美国濒危物种保护制度的核心--联邦《濒危物种法》(the Endange red Species Act)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的物种保护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全球所面临的各种危机愈演愈烈,如贫困、饥饿、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安全危机、土地退化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等,这些危机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指出,生物多样性目前消失的速度要高出1000万年来平均速度的数千倍,  相似文献   

12.
珍稀濒危植物与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珍稀濒危植物是云南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除了包括国家和云南省分布的重点保护植物外,还应包括国际公约保护的种类,以及数量稀少的狭域特有种,估计云南的珍稀濒危植物约1500-2000种,提出了云南珍稀濒危植物的关键地区,论述了珍稀濒危植物在自然保护区的申报,规划和管理方面的作用,强调加强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大力开展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对于有效保护运动贩生物多样性,管理好自然保护区,提高云南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显示度,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上游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以滇西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经济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滇西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划定的横断山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介绍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况和滇西北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调查结果表明,滇西北县域生物多样性丰富,本底数据不清,大部分县域调查数据较历史记录数据有较大比例的增加,生物遗传资源丧失流失严重,建议加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制定区域保护规划,进一步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与战略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4.
蓝楠 《世界环境》2002,(6):35-36
野生动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内容,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美国《濒危物种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0月,世界两大自然保护组织──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和国际野生动物保护联盟,对世界濒危野生动物生存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评估。主要结果是:全球5205种野生动物已处于濒临灭的危险境地,其中包括世界上25%的哺乳动物,11%的鸟类,20%的爬行动物,25%的两栖动物和34%的鱼类。全球5205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16.
彭翔  金芮 《环境保护》2022,(20):74-75
2022年3月,世界银行成功发行了全球首只野生动物保护债券——犀牛债,这对于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创新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分析了“犀牛债”的运行机理,并就债券的社会资本参与、激励风险分担机制、独立核查机制等创新示范意义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从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新型多边开发机构开展融资创新、更好发挥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了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年来,人们一直把保护的目的更多地集中在"生物多样性"的保存上,强调物种丧失所可能造成的损失.所提出的解决办法,也一直是建立公园和保护区,以保护那些"热点地区",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程度非常高的热带地区.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存,常常还包括建立保护区之间的联系,以允许生物在保护区之间移动.这种方法已经得以法规化,例如<美国濒危物种法案(Endangered Species Actinthe United States)>和<生物多样性公约(Biodiversity Treaty)>.这两个法案都逐一列出了应当保护的濒危物种,但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些做法可能是适当的,但是作为拥有60亿人口、掌握着毁灭性技术、为了直接的人类利益而事实上开发了所有的地球资源的世界性保护活动,却是不充分的.作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的栖息地,生物圈的功能正在迅速衰退,这并不是因为物种的消失,而是因为自然群落的不断贫化,这种贫化是由于全球性、普遍存在的人类活动的慢性破坏而产生的.这种自然群落的贫化导致了演变中的环境功能的紊乱,功能紊乱的累积,最后导致了物种的消失.其实,远在物种消失这一问题变得如此重要之前,局地的生物生态型就受到损失了,这在遗传学上是非常清楚的,而且它们赖以发育的自然群落就变得贫化,功能出现了紊乱.最明显的影响是气候上的,这是每一个生态系统都经历的环境的全球变化.自然保护区的最精细、最谨慎的连结方式也无法发挥作用,因为其环境气候发生了改变,而且生物多样性将大幅度丧失.尽管所建立的公园就是为了避免这种丧失,但是在这之前,人类环境就将遭受显著破坏.自然保护的目的,是保存景观(以及水体)的功能整体性.其重点往往是地球上天然林区的森林,因为森林占据了地球上很大的面积,而且对环境的每一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在大多数地方,功能的整体需要85%或以上的天然林区结构的整体性.当然,这还需要科学界的客观测定和定义.这样看来,自然保护的实质就发生了变化,它并不是所谓的生物多样性的保存,而是人类环境功能整体性的保存,其核心目的是要求我们以民主形式建立的政府,定义并保护公共利益.现在已经不是迫切需要科学界和保护界认识这种转变、定义新的保护目的以及将这种转变告诉公众的时候了,而是迫切需要政府承担起在这样的责任,即在一个可以栖息的生物圈之中保护公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云山保护     
正地址:网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云南大理古城苍坪街56号床单厂艺术区C-2-2http://www.cloudmountain.cn/index.php0872-2504186info@cloudmountain.cn云山保护(Cloud Mountain Conservation),官方名称"大理白族自治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中心",于2015年6月在大理州民政局注册成立,是一个专注于抢救性地研究和保护中国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民间公益组织。云山保护的创始人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拥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经验,其中既有曾长期在国际保护组织从事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项目负责人,  相似文献   

19.
消息树     
《环境导报》2003,(10):42-44
国家加大三江源地区保护力度国家将投资25.5亿元,加大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建设力度。建设内容包括核心区禁牧移民工程、湿地保护和湿地植被恢复工程、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和野外巡护工程、草原草甸生态保护及治理工程、森林草原防火工程等。青海省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三条江河每年向下游供水600亿m3,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这一地区。同时三江源区集中分布着大量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是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土地覆盖变化与普氏原羚和麋鹿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和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为例,探讨了土地覆盖变化对中国野生动物的影响和如何在土地覆盖变化的大背景下保存濒危物种。普氏原羚和麋鹿是我国的特有动物。由于近代人口增长、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普氏原羚分布面积由大变小,濒临绝灭;而随着农田开垦、栖息地丧失,麋鹿最终在野外绝灭。普氏原羚和麋鹿是我国野生动物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典型例子。土地覆盖变化是我国野生动物濒危的重要原因。在土地覆盖变化的大背景下保存濒危物种的途径有两条:①在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点建立自然保护区;②对那些已经在野外绝灭,濒临绝灭的野生动物,采取人工圈养,使这些野生动物数量增长,逐步将人工繁育个体重新回归自然。我们正在为普氏原羚建立一个自然保护区,并对麋鹿实施易地保护。从现状分析,麋鹿的重新引入和易地保护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