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关爱生命、安全发展”,其中各项活动的开展都强调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是社会安全发展的必要基础,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安全发展”则是大势所趋,正是人类历史的发展才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从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了社会整体与独立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2.
安全生产是每一个大中型企业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强调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多种所有经济成份的并存和非国有企业的蓬勃发展,对我国经济稳步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对维护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企业要做到安全生产就必须强化管理和安全责任到人,才能做好安全生产,才能有更好的效益.要做好安全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安全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主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管理的理念、模式、制度、文化等方面始终一成不变。“安全第一”并不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还决定了安全管理必须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走在各项管理工作的最前沿。只有安全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消除更多的事故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更好地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安全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主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管理的理念、模式、制度、文化等方面始终一成不变。“安全第一”并不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还决定了安全管理必须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走在各项管理工作的最前沿。只有安全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消除更多的事故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更好地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李强 《劳动保护》2011,(6):40-41
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为目的的人类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从1986年开始,我国安全界的专家、学者对安全文化的理论进行探索和研讨,认为只有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念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现代安全管理的新理念。作为企业,尤其是石油企业,要创建适合本企业、本地域特点的安全文化,只有不断强化安全基础建设,才能使广大员工更好地  相似文献   

7.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上任伊始,提出安全生产五要素,将安全文化列为五要素之首,应当说体现了一种立足根本,把握关键的深远眼光。社会的进步靠先进文化,安全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是意识的反映,文化又包舍意识文化,安全包含于文化之中,文化又作用于安全。安全文化是一种独具特性的文化现象,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和规范人的行为。安全文化的落脚点是全面实现人生的价值观,并为人类生命繁衍与健康成长,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不受或少受损失服务的。同时,安全文化也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并渗透于人们一切生活及生产活动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安全生产的关键是着眼于人,珍惜生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先进思想和科学理念,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  相似文献   

9.
<正>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的急剧恶化,面对频频发生的各种灾害,应急防灾机制就像人类最后一层保护伞,承担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在突发灾害事件面前,各个国家是如何应对的?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最有效地抵御灾害对  相似文献   

10.
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是人类从事安全活动时所创造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标准与物质形态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序及采取的行动方式。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由于安全涉及到人的生命权,所以,企业的行为必须围绕人的安全工作展开,这是人生命的需要,也是企业生产“安全第一”的需要。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把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渗透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从而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风气,建立良好的群体安全意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则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保障人的生命更安全、更健康 ,生活更幸福 ,既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目的 ,也是人类生活的必然需求。但是 ,人民提高生命质量的安全需求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通过对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史进行深入分析发现 ,人的安全需求与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有相似之处 ,虽然内涵不同 ,但需求总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当一种低层需求得到满足后 ,更高层次的需求就占据支配地位 ,成为人的行为激励因素。笔者从人性化的角度对安全需求层次类型、每一层次的特征、发展规律进行了探讨 ,其结果有助于安全管理有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地进行宏观决策和微观调控 ,也有助于更好地增加安全投入 ,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把握人性化需求规律 ,对保护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处理好人的生命价值与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说国家大事多,安全算什么,鸡毛蒜皮也;你搞安全你就说安全重要,情有可原,但不能太过夸张,似乎政府只要抓住了安全,就抓住了一切,大有“安全是纲,纲举目张”之功效,正所谓“安全工作,一抓就灵”。呜呼,片面!片面!此乃夜郎之寡闻也!诚然,单从社会分工来看,言说强调安全有失片面,不难理解;然而从安全之本质来讲(作用范围,不受分工限制;功能,全方位降低发展成本),它不仅超越社会分工,而且它的实施就体现在各项社会分工和非社会分工的人类活动里,那些以安全为职业的人,对各项社会分  相似文献   

13.
安全价值有三个方面内容,安全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需要;安全决定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生存、发展;安全能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按照客观规律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时光荏苒,转眼间.总书记的讲话已一年,今天重温总书记的讲话,我们更感到搞好安全生产.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障,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因此,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学校是传播知识、培育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学校的平安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以人为本首先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学校安全问题涉及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及健康,涉及千家万户家庭的福祉,也涉及全社会的平安稳定。因此,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事。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时候,安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家庭、机关、单位等,只有保证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我们才能更好的去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首先,这个理论源于党中央的决策.五中全会提出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在我们党的文件上第一次把安全与资源、环境并列提出来, "安全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在六中全会上把安全生产列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人点,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安全生产第一次定位在社会管理之中.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全社会已经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8.
罗云 《劳动保护》1995,(8):16-17
从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谈安全文化结构中国地质大学罗云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都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都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本目标。在倡导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安全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社会现实不仅需要我们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和发展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同时也需要...  相似文献   

19.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只有持之以恒,落实到位,才能保证生产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要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更加具体化、规范化、可操作性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的格局。企业和各级管理人员应本着为企业财产和职工生命健康安全负责的工作态度,充  相似文献   

20.
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信念、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是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具体体现;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序及采取的行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