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2.
西南典型地区降雨中痕量元素的来源—受体模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济  赵倩雪 《环境化学》1990,9(3):25-33
本文报导多元分析技术和化学质量平衡法联用求解贵阳、重庆地区雨样中痕量元素源的分配.首先,用主成份分析法鉴别出燃煤、土壤、燃油、冶金和磷排放源.酸雨研究关心的S,Ca,Mg等元素在燃煤、土壤主成份上载荷大.其次,用绝对主成份分析、因子分析绝对计算法计算源的成份谱,S,Ca,K,Mg,Na等在雨水中量大的元素在源成份谱中的值曾遍偏大.最后用化学质量平衡法的有效方差分析,脊岭回归分析计算源的分配.降雨中量大的痕量元素来自燃煤、土壤和燃油,来自冶金和磷源的量很小.有时,降雨中与燃油有关的S,Ca,K,Mg浓度高于燃煤、土壤有关的浓度,尚是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水环境容量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参数选值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本文以珠江三角洲西北江网河区的感潮河道为例,在考虑潮位、污染源概化方式、设计流量、综合衰减系数、本底水质浓度参数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感潮河网一维水动力和水质模型,分析和探究感潮河道不同参数对于水环境容量的影响,从而为感潮河道水环境容量计算的参数选值提供一个理论和经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感潮河道的水环境容量与潮位呈现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在某些潮位变化时段,水环境容量的相对降低幅度会大于潮位的相对下降幅度,说明水环境容量会受到径流和潮流的共同作用。对于不同参数变化下的水环境容量,顶点排放远大于均匀和中间排放,而均匀和中间排放比较接近,这主要与不同污染源概化方式所引起的污染物稀释衰减程度有关。在不同的污染源概化方式下,设计流量、综合衰减系数和本底水质浓度的变化对于水环境容量的影响会不同,当COD综合衰减系数的取值≥0.28 d-1时,设计流量对于水环境容量的影响会变得很小;当COD本底水质浓度的取值在22 mg·L-1前后,设计流量和综合衰减系数对于水环境容量的影响会产生较大的差别。故在对感潮河道水环境容量的参数进行选值时,要注意参数变化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ISBN:978-7-03-040694-1/S·965开本:16定价:118内容简介本书总结了近5年来数量性状基因定位方法和育种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连锁分析和遗传图谱,单标记分析和简单区间作图,完备区间作图,上位型互作QTL作图,QTL和环境互作分析,多亲本遗传群体QTL作图,QTL作图的关联分析方法,QTL作图研究中的常见问题,QTL精细定位、克隆和功能验证,纯系品种育种过程模型,杂种品种育种过程模型,QTL作图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模型并实际测算城镇化每增长1个百分点引起的污染物产排放变化量,来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边际环境污染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1996-2009年期间,城镇化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来的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COD产生量、NH3-N产生量、NOx排放量、CO2排放量、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仍呈上升趋势。由于近年来城镇污水处理率明显提升,城镇化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来的COD和NH3-N排放量由"十五"的增加逐步转为"十一五"的减少;由于城镇生活用煤的减少,城镇化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来的SO2排放量在"十五""十一五"期间都呈减少趋势。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应选择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合理把握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节奏,促进城镇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Johnson-Ettinger蒸气入侵模型(J-E模型)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评价蒸气入侵潜在风险的筛选工具,其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蒸气入侵风险的判断。通过对J-E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对其预测结果影响较大的参数依次为土壤毛细管层含水率、空气交换指数、封闭空间的体积以及毛细管层的厚度。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饱和含水率对毛细管层含水率进行修正,毛细管层厚度采用VG方程描述的水分特征曲线拐点处的毛细管压头进行修正。修正后的J-E模型预测结果与三维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较为吻合,两者的差距不到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7.
应用工业源复合短期模型(ISCST3)和ADMS-Urban模型来确定抚顺市空气中TSP浓度。结果发现:ISC-ST3模拟TSP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到达0.77;ADMS-Urban模拟TSP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到达0.85。同时确认的数据表明在抚顺地区运用模型模拟大气中污染物的方法是可行的。综合比较ISCST3模型和ADMS-Urban模型发现ADMS-Urban要优于ISCST3,在某些方面ISCST3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改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美国最大日负荷总量(total maximum daily load, TMDL)计划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综述了TMDL计划在国内外实施中常用的流域模型,如SWAT、HSPF和AnnAGNPS模型的研究进展,以及TMDL计划中使用的最佳管理措施(BMPs)及TMDL不确定性分析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TMDL技术的发展方向,结合我国环境保护和总量控制技术体系现状,展望了TMDL技术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估和预测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及其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是当前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结合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的内涵、方法和成果进行了阐述。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概念框架是当前生物多样性评估项目主要使用的评估框架。按照评估目的的不同,可将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划分为指标评估、模型模拟和情景分析3种主要方法,其中全球2010年目标评估指标框架、全球环境综合评估模型(IMAGE)/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模型(GLOBIO)组合以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以及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全球环境展望(GEO)和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环境展望等项目建立的情景模式是全球评估项目中主要采用的评估方法。多个全球评估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21世纪,其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在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全球2020年评估指标框架,以及发展基于多情景、多模型和多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中国应认真总结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理论和方法方面的研究经验,加强中国2020年目标评估指标体系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发展适合中国区域特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定期对全国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估,切实掌握全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变化趋势,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在物质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生产力指标,对天津市1996-2007年间的资源生产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的资源生产力总体呈上升趋势,总物质资源生产力由1996年的2 293.76元/t上升到2007年的4896.12元/t,增长到2.13倍,年平均递增236.58元/t。在劳动资源生产力、土地资源生产力、水资源生产力、能源资源生产力、进出口物质资源生产力中,劳动资源生产力年平均递增最高,为0.58万元/人,农业水资源生产力最低,年平均递增仅为0.7元/t。随后,应用IPAT模型分析了环境负荷(或资源消耗)与GDP之间的关系,天津市的环境负荷(或资源消耗)随GDP的增长而上升,实现"脱钩"至少应使资源生产力提高2.2倍以上。最后,针对天津市资源生产力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资源生产力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万家寨引黄工程引水终端水质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QWASI逸度模型对引水中检出的10种主要有机污染物和8种重金属在输水过程中沉积、转化以及归趋进行了分析。最终定量给出引水在进入太原市净水厂时10种有机物和8种重金属的预测浓度,为对水质进行进一步安全性评价和水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模型对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以苯并[a]芘为例,采用RBCA、CLEA和CalTOX模型对某工业污染场地表层土壤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分析了评估结果的差异和原因,同时对模型的主要暴露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推导出基于风险概率分布的土壤修复限值。结果表明,RBCA、CLEA和CalTOX模型计算的苯并[a]芘致癌总风险分别为2.40×10-4、6.32×10-4和7.04×10-6,且经口摄入和皮肤接触2个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最大。降解作用是影响CalTOX模型风险评估结果不同于RBCA和CLEA模型的重要因素,3个模型间参数取值及方法学的差异也会导致风险评估结果不同。各模型暴露参数的敏感性排序也有差异。采用基于风险概率分布的方法推导土壤修复限值,RBCA、CLEA和CalTOX模型所得结果分别为0.18、0.08、0.13(不考虑降解作用CalTOX模型)和10.74(考虑降解作用CalTOX模型)mg·kg-1,为各模型直接推导值的1.5~2.6倍。基于风险概率分布的方法可有效降低风险评估过程中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为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值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高度集约化的快速发展,耕地和场地土壤复合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土壤污染的风险日趋显现.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土壤污染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国内建设用地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异同点,分析目前国内外有关土壤环境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的热点与不足,重点介绍了蒸气入侵模型的发展、土壤中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14.
借鉴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成熟度模型,对模型的组成、内容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定义.结合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动态评估模型进行了环境管理成熟模型评价.案例研究表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绩效评价结果能较好的反映出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成熟度水平,并能反映持续改进方面的环境贡献,研究成果对于改善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乃明 《生态环境》2002,11(1):101-103
农业非点源污染因其对水体污染的普遍性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及近年来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二室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一种简便快速地测定有机物在自然沉积物上吸附与解吸速率常数的方法,并预测了有机物在沉积物上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生态足迹作为生态环境承载状态测度的指标,受到社会、经济、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时空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集对分析(SPA)为不确定性问题的建模提出一条新的思路。在对1988—2004年武汉市生态足迹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子时间序列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的集对分析动态模型,对武汉市2005—2020年总生态足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0年总生态足迹将由1810.925万hm2增长到2873.857万hm2,呈现出低于GDP和生态效率增长速率的趋势,但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对此就武汉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最后,指出SPA动态模型为城市生态系统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分析了环境质量评价中目前广泛应用的各种评价方法与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质量综合评判-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应用于黄山风景区景观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一个城市在发展中做到人口经济与环境的整体优化,传统的思路是控制人口经济发展。8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以产业技术结构的演进,二、三产业的融合来促使人口经济环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取得人口经济与环境的整体优化,这就要求提供实用的研究方法。本文提出人口经济与环境整体优化模型的思路,给出了具体模型的建立方法,讨论各项参数的获取,从而可为城市人口经济与环境整体优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