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型社会活动事故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活动特性、人群类别、环境因素、场地类型和组织管理等对大型社会活动事故风险的影响,论述了大型社会活动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与方法,提出了大型社会活动风险控制的范围和措施。以某园艺博览会为实例,介绍了大型社会活动事故风险管理应用的全过程,并选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事故风险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大型社会活动人群拥挤事故防范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胡志莹  叶明海 《灾害学》2006,21(1):108-112
我国各类大型群众性社会活动逐年增多,此类活动中如有突发事件发生,可能会由于缺乏有效的事故防范系统而导致人群拥挤,造成人员伤亡。本文通过总结大型社会活动造成人群拥挤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以合理规划为基础、完善预案为支撑、配合有效的预警与救援模块构成的全过程集中化管理的大型社会活动人群拥挤事故防范系统。  相似文献   

3.
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环境下大型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旋喷桩加固法”处理该类地基事故的策略,详细分析了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成因,对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参数确定及施工控制等进行了讨论。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处理由多因素造成的地基事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扼要介绍国内外大型企业风险管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大型企业综合风险管理的战略与模式。中国大型企业风险管理起步较晚,体系尚不健全。要从大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构建由政府、企业与社区共同组成的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集安全建设、应急管理、风险控制与风险金融为一体的大型企业综合风险管理模式。提出了大型企业综合风险应包括8个方面,即:财务、投资、产销、人力资源、技术、生态环境、灾害与决策风险;构建了大型企业综合风险管理模式,即: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投融资风险管理体系与灾害风险管理体系;论证了大型企业实施综合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即:制定综合安全规划、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和制定综合风险响应计划。  相似文献   

5.
叶金花  冉战利  李巧燕 《灾害学》2007,22(1):141-144
从质量和施工安全两个方面分析了建筑工程事故的产生原因,并针对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和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受连续强降雨及江水冲刷坡脚的影响,2018 年 7 月 12 日舟曲县江顶崖发生大型滑坡。为研究该滑坡的成因及其破坏机制,首先采用现场踏勘、遥感解译和无人机航拍等方法初步确定滑坡范围及岩土体分布特征等因素,其次结合钻探、物探、室内试验等研究手段查明滑体土和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该滑坡的失稳特征及其复活机制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1)江顶崖大型滑坡为南峪滑坡群中江顶崖老滑坡的复活体,总体积近 400 万方,属大型滑坡灾害,该滑坡分为主滑坡堆积区、滑坡侧壁区和滑坡后壁区;(2)不利的地形地貌条件、软弱岩土体组合、强烈的构造运动、降雨的入渗和江水冲刷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中连续强降雨是决定性因素;(3)江顶崖大型滑坡同时具有推移式和牵引式滑坡的特点,滑坡中后部以推移式变形为主,坡体临江前缘以牵引式滑塌为主;(4)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仍有失稳风险,需要进行加固治理。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类似大型滑坡的成因机制研究及其预警防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安徽繁昌滑坡群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繁昌滑坡群为沿江高速公路施工诱发的工程滑坡,滑坡群形成主要受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物质组成、地形地貌、结构面特征、岩体风化程度等诸多地质环境条件控制,作为大型土质堆积体滑坡群在长江沿江丘陵地区比较少见,就其成因背景、形成机理及稳定性进行论证分析,并对其进行分级分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该滑坡群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第六个全国“12A法制宣传日”。湖北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北省司法厅和鄂州市委组织了40多个省直部门和市直部门,在鄂州市凤凰广场开展了大型法律宣传活动:鄂州市地震局作为成员单位参加了此次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向群众散发宣传资料3000多、份.接受群众咨询1000多人次。  相似文献   

9.
灾害综合研究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安宁 《灾害学》1994,9(3):12-16
本文着重讨论了灾害的成因综合分析问题。以地气耦合的观点在小区域中研究了甘肃天水1654年7级地震、甘肃武都1879年7级地震与当时大隆雨和大冰雹的相磁成因问题。从大区域中研究了1954年长江大水与同年6月17日安徽合肥5级地震的震害特大的问题。又研究了河南驻马店、河北内邱、湖北五峰大水与构造的关系,并研究了该地区发生地裂缝地下气体逸出影响大气降水的成因问题。又以同样观点讨论了浙江登陆台风深入陕西延安地区与1957年12月4日蒙古8.4级大地震发生的关系,并与日本的同类灾害作了对比,以论证地气耦合的综合灾害成因分析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东风水利电力站位于黔西部鸭池河上游,距鸭池河镇西南约2km的峡谷地带。该电站是贵州省开发乌江设计建立12级梯级电站已建成投入运行的第二级高坝型大型水电站。水库于1994年4月蓄水,到1995年3月31日在水库大坝坝址及库区一带(微观震中为北纬26°54′,东经106°17′)发生一次震感特别强烈的ML2.5的水库诱发地震,震中烈度达Ⅴ度。本文叙述了地震概况,分析了地震的成因。认为水库诱发地震不仅与库水有关,而且与环境构造的蠕动和不稳定岩体的滑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企业灾害和事故每年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控制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灾害和事故是十分重要的。对灾害和事故损失的定量分析是评估企业风险程度和确定其风险管理方式的基础。在定量分析的方法中,统计学方法仅适用于单坝灾害损失分析,而模糊物元方法则适用于多项灾害损大的综合分析.在模糊物元方法的分析角度方面,政府更多地是从社会角度评估企业的损失,而缺少补偿考虑的损失评估往往会造成评估值的偏差。企业作为独立经营的实体.更多地是从可持续经营角度评估损失,以补偿为核心的损失定量评估对企业较为适宜,以此为基础得出的损失数据和损大模型更有助于企州;确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宁夏地区地区“三跨”、鸟害外力破坏等特殊地段输电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行,构建了由主站层、网络层和终端层组成的三层系统构架,将视频监测终端和图像监测终端的监测数据通过无线APN专网进行传输至后台的输电线路可视化运维管控系统,从而实现故障综合研判、作业现场隐患智能管控及大数据综合分析决策等目的,大大提高运维的便利化、智能化。前期试验第一阶段运行效果说明了本系统是一套能实时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防灾救灾体制、机制和法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贤军  徐波  尤建新 《灾害学》2006,21(3):72-75
我国灾害和安全事故严重,且复杂,多样,连锁性强,破坏性大。现有的防灾救灾体制、机制和法制不能适应防灾救灾的需要。应完善防灾救灾体制、机制和法制以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基坑工程安全的故障树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基坑事故的引发原因,介绍了一种有效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法。应用故障树分析法对基坑排桩支护结构体系和放坡开挖体系进行研究,建立了排桩支护结构体系故障树和放坡开挖体系故障树,并通过定性分析,找出了它们的潜在破坏模式。通过对某放坡开挖工程实例的计算分析,说明了故障树分析法在基坑工程安全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1Catastrophology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natural- social science.Health and longevity are the common wishes of humanity,and peace and progress are thecommon goals of society.Calamities,either natural or human,are harmful to the health andlongevity of human beings,bring about economic damages and impede the prosperity and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The phylogeny of human society is indeed a chronicle of struggleswith various disasters.To date,the study of disasters and hazards has developed int…  相似文献   

16.
王耕 《自然灾害学报》2004,13(2):119-124
根据联合国"阿佩尔计划"(APELL),环境风险事故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建立面向地区的应急0援系统.以大连市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警的实际工作为例,在研究环境事故应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救援系统支持平台GIS的优势,论述了该系统的需求、功能、数据库及救援网络等设计内容,完善了环境事故管理的方法研究,为环境风险事故应急管理提供了较理想的实用型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7.
对灾害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单修正 《灾害学》1999,14(4):85-89
对灾害研究中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 灾害学是最重要的自然社会科学; 人文灾害比自然灾害更具毁灭性; 研究人文灾害中的公路交通事故、核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While much work has been invested in addressing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basis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less effort has been directed 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obstacles to and opportunities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local insights from five different national settings into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contexts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In most cases, an early warning system was in place, but it failed to alert people to diverse environmental shocks.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despite geographical and typological differences in these location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ystems were fairly similar. In Kenya, people received warnings, but from contradictory systems, whereas in the Philippines and on the island of Saipan, people did not understand the messages or take them seriously. In Bangladesh and Nepal, however, a deeper cultural and religious reasoning serves to explain disasters, and how to prevent them or find safety when they stri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