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从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绿化”是实现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并重点阐述了“绿化”的引伸含义即建立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构筑城市绿色建筑体系、发展城市绿色工业和倡导城市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支持城市生态建设为重点,探索了改善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潜力,探讨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支持城市生态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绿化系统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城市的绿化、美化、净化及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园林绿地的定额、容量及净化效率,提出应该进一步开展绿化与城市生态的科学研究,把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得更好.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规划的原则和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上海城市绿化现状,强调生态位、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空间布局和景观割裂等原理在绿地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21世纪的上海在绿地系统建设中应如何提高绿化数量、改善绿地质量、提高生物的多样性和空间异质性、发挥生态效益、丰富绿化形式等诸多问题,尝试为今后的规划提供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池州市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池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在探讨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建设原则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以下生态建设对策:保护城市的自然地貌,强调自然景观;增加绿地面积;均衡绿地系统布局;加强绿色廓道建设;加强滨江带绿地建设;提高绿地系统质量;构建绿色空间网络框架.  相似文献   

6.
以徐州市老工业基地型城市为例,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区绿量严重不足、绿地系统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对徐州市原有绿地系统存在主要问题进行简析,总结了徐州市立足自然资源,加强规划引领,立足项目带动,加快完善生态系统,优化绿地布局,提升人居环境,创建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生活舒适健康的生态园林城市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并从城市园林绿化绿地生产力、城市热岛效应、滞尘降噪、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分析了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居住区绿化设计与城市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环境不仅是整个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而居住区环境中。绿地景观环境又是居住者对居住区外环境的第一认识。文中介绍了居住区绿地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居住区绿化设计的模式;居住区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相似文献   

8.
关于推行城市屋面绿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彻底的地带。人工建筑物取代了天然植被,土壤被硬化,导致城市地表性质发生了巨大改变。绿地面积减少,由此引发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文明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城市绿化工作,已经成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由于地面绿化的空间有限,而建筑物表面有着绿化发展的广阔空间,推行城市屋面绿化尤为必要。本文根据生态学原理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出了推行城市屋面绿化的设想及相应对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绿化率,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绿地系统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绿地系统(生态)着手,应用城市生态理论,重点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环境效应,针对成都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成都市发展绿地系统对策和方向,更有效的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太湖流域安吉县城绿地系统水生态服务功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文对太湖流域上游区域安吉县城绿地系统的水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将安吉绿地分为居住区及单位附属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和防护绿地。研究表明安吉县城绿地系统具有明显的减少地表径流和净化水质的水生态功能。2008年,安吉县城绿地系统共减少地表径流400.3×104 m3;削减雨水径流污染物COD 16.0 t、TN 7.91 t、NH4-N 0.22 t和TP 0.29 t。绿地系统的水生态服务功能与绿地面积以及植被组成相关,在安吉县城绿地系统中,总截留降水和去除污染物最多的为居住区及单位附属绿地,其次为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和防护绿地。  相似文献   

11.
以大连市单位附属绿地、公共绿地、住宅区绿地、道路绿地4种典型城市绿地类型8个取样点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土样采集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大连市城区不同绿地类型表层土壤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的分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园林绿地土壤在养分特征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但土壤化学元素多呈无规律分布.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9,1999,2007和2015年的4期Landsat 5TM/8OLI-TIRS遥感数据,综合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海口城市热环境与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关系.结果显示,1989~2015年间,海口城市陆地表面温度(LST)总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城市热岛面积逐步扩大,空间质心向西南方向转移,且在2007年以后转移速率明显加快;冷岛质心则向东部生态核心区转移.城市LST较高的区域往往与不透水表面分布一致,较低的LST与绿地或水体分布一致.4期绿地的平均LST比不透水表面低4.17℃,其中2015年绿地景观类型百分比(PLAND)每增加10%导致LST下降0.57℃;不透水表面每增加10%,LST则上升0.78℃.不同时期绿地和不透水表面的平均LST与PLAND、最大斑块指数(LPI)、聚集度指数(AI)均表现为一致的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逐年增强,其中绿地为负相关,不透水表面为正相关;景观斑块的大小和聚集程度对城市LST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以拓展对城市热环境与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关系的认识,为城市规划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的北京市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热岛效应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1  
下垫面改变、大量人为热排放及城市区域本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城市热岛产生的主要原因,城市规模则决定了城市区域热岛效应的影响规模与强度,进而影响区域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利用1978年以来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对北京城市用地、绿地、归一化植被指数、城市热岛区面积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北京市20余年来城市规模的变化及空间布局特征、城市绿地变化、城市热岛效应及其相关关系,旨在为城市合理布局,改善环境状况提供基本信息.结果表明,北京市20余年来城市热岛区面积增长明显,2000年以来四环内由于绿地面积增长、城市结构日趋合理,城市热岛有减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及时获取城市绿地的分布及其变化,对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城市绿地提取方法,并珠海市为研究区域,利用Worldview-2遥感影像进行了城市绿地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城市绿地提取结果比较理想,总体精度为94.09%,Kappa系数为0.94,但建设用地和裸地、城市绿地和建设用地之间仍然容易错分。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人口增加,城市化程度加快,水资源短缺日趋加剧,文章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雨水、污水和中水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应用,对指导城市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和水资源保护,促进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有重要作用;指出它能充分发挥生产潜力,使资源最佳化,非常适合建设节约型城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对国内外雨水、污水和中水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及相关实例进行了综述,是环境保护中最具说服力的应用事例,旨在使人们形成节约资源、尊重自然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不可能完全被阻止。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结构中的自然生产力主体,在缓解城市热岛、调节城市气候和协助城市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何优化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从而实现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的最大化,更有效地应对城市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城市绿地布局规划与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论文从城市绿地降温效应实地观测、城市尺度城市绿地与城市热岛关系、城市绿地降温效应模型模拟和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的心理和社会意义4个角度,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深入研究城市绿地的降温效应、更好地规划和设计绿地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35a来广州城市绿色空间及破碎化时空分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色空间作为城市基础性要素之一,其稀缺性和作用日益凸显。论文以1979—2014年为研究时段,基于覆盖广州市域的7个时相Landsat影像获取城市绿色空间的信息,首先分析城市绿色空间数量变化与强度,再从研究区整体、境内各行政区单元和自中心城区向外人为划定的梯度景观等不同尺度对绿色空间破碎化的时空分异进行量化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城市空间自中心向外扩展蔓延;城市绿色空间总量在研究始末变化不大,但随不同的时段呈起伏变化,其中1979—1990、2000—2005年间增幅较大,分别为2.3%和5.3%,1990—2000年则降幅较大,为-2.7%。绿色空间破碎化的时空差异明显,研究区绿色空间破碎化波动变化,呈减少(1990—2000年)—增加(2000—2005年)—减少(2005—2014年)之态势;而行政区的尺度上,与中心区毗邻的番禺、白云和花都区的阶段性特点突出,破碎化程度较大;在自中心区向外围的圈层梯度景观,也同样呈现阶段性变化特点。表明经济发展与对绿色空间的重视未尽同步,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足够重视和优化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格网模型的银川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为探索市域范围内土地生态安全的粒度特性及其空间效应,论文结合PSR理论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采用熵权法计算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银川市的实证分析表明,2014年整个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为0.488 2,市域范围内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和结构功能分化的双重特征。从宏观行政区划层面来看,3个中心辖区表现相对较为均衡,2个郊区县差异性较大,仅有贺兰县(0.557 7)高于全市均值;从微观格网尺度来看,北部和城市中心的综合指数较高且呈离散分布,城市边缘区较低且呈集聚分布;从土地利用功能区的角度来看,农业区、城市建城区、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综合指数较高,而功能边缘区与交叉区较低,土地生态安全和土地利用方式存在耦合关系。通过ESDA空间分析表明,格网尺度下土地生态安全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80 4,生态安全的空间格局表现出空间连续性和聚集效应。因此,从空间建构的视角来看,应充分利用“高高聚集”区的空间扩散和溢出效益,并通过逐步改善影响“低低聚集”区的限制性因子,实现区域内部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