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l,伞井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日照市祝繁工作。3.4.5.“两港通四3每,一线系亚欧”。日照市拥有赐终总吞吐能力 5()00万吨的日照、岚山两个一类对外开放港口,贺石、坪岚铁路西延洼接陇海线.素有“东方鹿特丹”之称,为日照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5.日照市重点加强城建、文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役资环境.明巷花园式海滨城*co_齐鲁大地的太阳城——日照——山东省日照市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一瞥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并为开展霾的预报提供重要依据,利用日照市1961-2014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日照市霾的变化特征,并对霾日的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和24小时变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4年来日照市霾的日数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中前期没有观测到霾,2013年以来霾日显著增多。日照的霾天气冬春季多,秋夏季少,而且主要以轻微霾为主。适当的湿度条件,风速小于3 m/s以及负的24小时变压最有利于霾的生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举措。日照市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和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总结了日照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期望为其他城市的生态市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日照市地处鲁东南黄海之滨,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港城,办好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对于加快日照的发展进程,促进沿海欠发达地带的振兴,推动黄河——陆桥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近50年日照观测站和西部相邻观测站日照时数记录的变化对比分析,得出日照市太阳辐射资源分布和变化情况,并对因探测测环境变化对日照时数数据的影响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6.
日照市自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以来,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加强港口管理,搞好对外开放,开发建设鲁南,振兴山东”的建市指导思想,从日照市情出发,面向21世纪,努力办好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有力地促进全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立足市情,积极扎实地开展社会发展综合实验 日照作为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港口城市,社会发展滞后的状况已严重影响着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迫切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依靠科技进步,走出一条经济与环境、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路子。(1)城市科技、管理水平偏低,只有在社会发展上下功夫,才能迅速改变这种状况,实现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2)日照在工业化进程中,也开始遇到生态环境等问题,只有及时认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日照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措施和难题的基础上,研究了地方政府的自利性、选择性偏差、调控手段和行政分割等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规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构建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加强区域分类指导、加快立法与强化执法、制定相应的经济制度与政策等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来重视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自1986年开始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又颁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并把研究建立基于监测与评价结果的实验区激励与淘汰机制提到了重要位置。该研究基于4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统计数据,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筛选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6种区域发展情景包括商贸服务(西城区)、生态宜居(石景山区)、制造业(日照市)、物流服务(日照市)、科教创意(绍兴市)以及旅游文化(石景山区、绍兴市)。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资源安全、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经济效率和创新驱动5个领域、18个指标、45个变量。对4个实验区的评估结果表明:西城区和石景山区在经济效率和创新驱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西城区在科教创意和商贸服务情景下发展较有优势,石景山区在生态宜居和旅游文化的定位下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日照市在公共环境和经济效率指标上具有优势,在商贸物流发展定位下,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绍兴市在创新驱动指标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在旅游文化的发展定位下还需在公共环境、社会发展领域进行提升。通过情景设置和指标权重的赋予,有效地判断了评估对象的发展情况是否满足其区域发展定位,为创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实验区和示范区评估工具提供了依据。由于该研究仅是实验性的评价,还需今后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发挥科技引导作用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地 ,是探索科技引导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样板。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自 1991年开展以来 ,已有临沂市罗庄办事处、烟台市牟平区、长岛县和日照市 4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泰安市、广饶县大王镇和东营黄河三角洲 3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近年来 ,在国家科技部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 ,山东省各级实验区坚持从实际出发 ,选择重点领域 ,通过科技引导和综合配套改革 ,积极探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发展模式 ,为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  相似文献   

10.
从地区、产业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三个视角,利用四种没有残值的指数分解方法将山东省的有关能源消费强度指标分解为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生产总值的地区结构变动对其能源强度的下降有阻碍作用,而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提高则有促进作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商业和住宿餐饮、其它服务业六大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增加值比重的变动对山东省能源强度的下降有不利影响,而各产业能源效率的变动则基本上起到促进作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行业结构对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强度的下降有增进作用,而各行业能源效率变动的影响则不稳定.着重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交通运输、商业、住宿餐饮之外的其它服务业、重视高耗能行业能源效率的持续提高、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控,包括泰安市、日照市、莱芜市、临沂市、聊城市等,是降低山东省能源强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产业。钢铁产业生态化设计与政策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以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工序中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和落后生产能力淘汰为重点,以环境影响评价为导向,基于钢铁全生产流程物质流分析,融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理念,以新型节能清洁工艺技术、装备技术和仿真、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切入点,融入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理念,完善钢铁生态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强化生态技术创新。本文从市场引导、政策促进、环境监管、技术创新、过程控制、内部循环、外部联合、责任延伸、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等10个层面,构建促进钢铁产业生态化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行业、中介组织、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作用,在规划、机制和技术层次上全面落实钢铁产业生态化政策,全面推动我国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东、中、西部的划分 ,既是地理方位的自然配置 ,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按照国家计委的界定 ,已经约定俗成。西部 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 ,共 1 0个省、市、区。中部 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 ;吉林省、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共 9个省、区。东部沿海 辽宁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共 1 2个省、市、区。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  相似文献   

13.
资源丰度是评价我国资源国情的重要指标。为准确掌握我国矿产资源丰度状况,明确其空间分布格局,本文创建了基于多要素考虑、综合反映矿产资源数量、质量和空间集聚度的矿产资源丰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了2013年度我国煤炭、铁矿、锰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铜矿、钨矿、锡矿、锑矿、稀土矿、石墨、钾盐、磷矿等14种固体矿产的储量、矿业权以及矿山规模结构数据,以县域为基本评价单元,对我国固体矿产资源丰度进行评价分级和空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固体矿产资源丰富、较丰富、一般、较匮乏、匮乏的县域单元分别占全国县域总数的8%、26%、21%、12%、33%。其中,丰富和较丰富的县域单元共811个,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9.8%,涵盖了全国96%的固体矿产查明资源储量、95%的设计开采规模和98%大中型矿山数量;从空间看,东、中、西、东北地区分别占到5.9%、9.9%,77.8%和6.4%,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江西、广西、贵州、湖南、山西等中西部省份,与我国27个重要成矿区(带)的空间叠合度达到80%。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工业废物、统计总体界定明确,但是,重点调查单位确定的可操作性差、调查单位数偏少和企业填报数据缺少监督等,使得我国对外公布的工业废物产生量与实际废物产生量差距较大。将我国不同工业行业分别按产值划分为大、中、小、微型企业,并分别在不同工业行业的大、中、小、微型企业中,随机抽选部分大、中、小、微型企业作为样本,调查一定时期内它们的产值和废物产生量,以便测算出大、中、小、微型企业的单位产值废物产生量,最后,结合大、中、小、微型企业的总产值测算出废物产生总量。  相似文献   

15.
以黄河生态经济带包含的青海、宁夏、甘肃、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天津、山东11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为研究对象,采用2015~2018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研究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1)黄河生态经济带整体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BM10、NO2、O3的改善情况并不明显.(2)在气温较低的春季、秋季、冬季,污染物浓度会增加,气温越低,中段和东段部分城市污染物排放量会明显增加,从而使得整个黄河生态经济带空气质量的差异也越大,其中SO2的季节波动最为明显.(3)区域间空气质量的差距正在拉大,陕西、山西、河南正在成为整个黄河生态经济带的空气污染中心,并且污染的核心区域正逐渐向西移动.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规模最大的经济区 ,上海市、江苏沿江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八市、浙江省的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舟山等六市都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范围 ,土地总面积 996 87.5km2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1%。 1998年全区人口 74 4 5 .6 9万人 ,GDP总量 12 70 1.39亿元。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 ,人口分布最密集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阐明了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特征。指出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 ,开发区建设数量最多 ,类型最齐全的地区 ,它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现代化园区、旅游度假区和保税区等多种类型。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建设 ,长江三角洲开发区投资的基础设施环境和社会软环境都很好 ,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开发区已经成为了其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 ,新的制造业基地 ,高科技发展基地 ,外商投资和跨国公司的集聚地。通过对上海、江苏、浙江各种类型开发区的外商投资规模、产业经济结构、城市建设功能和外向型经济格局的比较 ,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区域差异。明确了上海开发区建设在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地位 ,分析了浙江省开发区建设落后于江苏省的主要原因 ,总结出了愈靠近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技术规定的编写,依据分层控制、去繁从简、因地制宜的原则,以镇为基础组织单元,以村庄迁并整合、土地集约利用、建筑空间布局、设施配套完善、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内容为工作重点,包括总则、村庄分级与用地标准、镇域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主要规划成果等五部分内容。试点新农村建设规划实践针对规划镇村所处济南市南部山区资源丰富、生态敏感的特点和复杂性,突出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突出上下位规划的密切衔接,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对当地政府和村民意愿的尊重,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体现特色。  相似文献   

18.
兖州矿区煤炭资源蕴藏量大、分布广、质量好,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煤炭基地之一。经过十多年来的努力,北宿、兴隆庄、鲍店、杨村、东滩等一大批大中型矿井相继建成投产,使埋藏于地下的乌金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给全国、全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近年来,兖州矿务局先后被国家命名为标准化、现代化的特大型矿务局。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例如:采空区的塌陷,地面积水;煤矸石堆放;洗煤水、矿井污水以及其它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煤粉、烟尘对  相似文献   

19.
有色金属作为国际上流通量较大的大宗产品,近年来其价格的频繁剧烈波动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从有色金属国际贸易的交易量数据看,中国、美国、巴西等20个国家是有色金属国际贸易的主体,贸易量较大的是铜、铝、铅、锌四种有色金属。本文选取了国际贸易中铜、铝、铅、锌四种有色金属的主要进口国和出口国,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供需、实体经济和货币金融三个维度选取变量,运用国家之间构成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分析四种有色金属价格的波动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铜、铝、铅、锌四种有色金属价格的脉冲响应函数,比较分析铜、铝、铅、锌四种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不同。研究发现:(1)铜、铝、铅、锌四种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均受国内生产总值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供需因素对有色金属价格产生长期的影响,货币供给量对有色金属价格的影响短暂而剧烈;(2)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量与铜价的波动密切相关,货币供应量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与铝、铅、锌价格的波动密切相关;(3)有色金属主要贸易国的各个变量对铜、铝、铅、锌价格波动的贡献程度不同。铜贸易国的贸易量对铜价波动的贡献度要高于其他有色金属贸易国家;铝、铅、锌贸易国家的金融因素对铝、铅、锌价格的影响要强于铜贸易国家。最后,本文从进口国角度对中国有色金属进口提出了建议:中国是铜、铝、铅、锌四种有色金属的最大进口国,应密切关注有色金属价格走势,建立健全有色金属价格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快对有色金属价格波动的反应速度,利用金融手段避险趋利。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城市化、工业化等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选择能反映上海城郊乡梯度差异的中心城区、城郊结合部和远郊,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表层土壤样品Cu、Zn、Pb的空间变异结构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土壤Pb、Cu、Zn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24~0.62,均属中等变异强度。徐汇区土壤Cu、Pb、Zn符合正态分布,闵行区土壤Cu、Pb和Zn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奉贤区土壤Zn呈正态分布,土壤Cu、Pb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由中心城区到远郊,城市土壤Cu、Pb、Zn的各项统计特征值和变异系数均有较大差异,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徐汇区作为中心城区,土壤Cu、Pb、Zn符合球状模型,土壤Cu、Zn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土壤Pb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奉贤区以农业用地为主,土壤Pb符合线性模型,土壤Cu符合高斯模型,土壤Zn符合指数模型,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闵行区地处城郊结合部,土壤Cu、Pb、Zn的半方差拟合模型均为线性模型,表现为纯块金形式,以随机变异为主,空间相关性弱。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进行无偏估值,绘制了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图,中心城区、城郊结合部、郊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受城市化、工业化、城市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均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