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晓文  邵田田  王涛 《环境科学》2020,41(3):1217-1226
为确定黄土高原地区高浑浊水体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组成来源及研究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本文基于2018年5月陕蒙黄土高原地区河流与湖泊(咸水湖和淡水湖)的实测数据对CDOM光学吸收特性,各组分对水体吸收的贡献,光谱斜率S_(275~295)及水质参数与CDOM光学特征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蒙黄土高原区河湖CDOM吸收光学特性差异显著(P0.01),湖泊CDOM吸收系数a_(CDOM)(440)(8.45 m~(-1))高于河流(2.70 m~(-1)),咸水湖CDOM浓度(13.52 m~(-1))高于淡水湖(3.38 m~(-1)),淡水湖对光的有效利用率高于咸水湖和浑浊河流.河流与湖泊、咸淡水湖之间酸碱度(pH)和溶解有机碳(DOC)差异均呈显著水平(P0.01);河湖水体电导率(EC)、浊度(Tur)和总悬浮物浓度(TSM)差异显著;排除极大值点,咸水湖与淡水湖叶绿素a(Chla)相接近.基于S_(275~295)分析发现,湖泊CDOM分子量小于河流,咸水湖分子量小于淡水湖;由SUVA_(254)得出,河流陆源腐殖质输入比湖泊多,淡水湖陆源腐殖质输入较咸水湖多.通过冗余分析(RDA)发现,河流与湖泊水质参数累积方差解释率分别为35.2%和61.4%,咸淡水湖均达到100%;溶解氧(DO)、水温和EC对河流CDOM光学特性影响较大(P0.01),而DOC、 TSM和Tur对湖泊CDOM光学特性影响较大(P0.01);咸水湖水体中DOC以及淡水湖水体的pH与CDOM吸收系数相关性较强(P0.05).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湖泊水环境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智琦  潘保柱  韩谞  李刚  王韬轶 《环境科学》2022,43(11):5073-5083
湖泊是青藏高原地区重要的水资源和生物栖息地,由于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湖泊水环境面临着愈加严峻的问题与挑战.为明确青藏高原湖泊水质现状、分布规律、水质主要特征因子和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于2020年夏季(7~8月)和秋季(10~11月)对青藏高原12个典型湖泊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野外采样实测和室内实验检测数据综合分析显示:①青藏高原典型湖泊两个季节的多项理化参数在时空分布上均有差异,基本呈现出夏季高于秋季,西藏地区湖泊高于青海地区湖泊的规律;②盐度(salinity)为青藏高原典型湖泊水质的主要特征因子;③湖泊富营养化指数时空分布差异较小,基本分布在贫营养到中营养等级之间.湖泊水质综合指数时空分布差异较大,湖泊水质等级随盐度分区的升高由"中等"下降至"极差",秋季湖泊水质优于夏季;④青藏高原湖泊水质的时空差异主要受控于降雨、蒸发浓缩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本研究可为青藏高原水环境保护和改善高原水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高原湖泊位于我国北疆的生态脆弱区,在调节区域气候、生态环境和维系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内蒙古湖泊水环境面临着挑战.为明确内蒙古湖泊整体的水质情况,基于2019年秋季(10~11月)与2021年夏季(7~8月)内蒙古典型湖泊的水质数据,探讨其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并分析不同指标对湖泊水质的影响,进而识别出影响湖泊水质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①内蒙古典型湖泊春秋两季的多项理化指标在时空分布上均有差异.时间尺度上,主要以氨氮(NH4+-N)以及亚硝氮(NO2--N)等指标含量在秋季时低于夏季,溶解氧(DO)含量秋季时高于夏季;空间尺度上,内蒙古西南部湖泊的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和盐度(Sal)等指标含量高于东北部的湖泊,DO则与之相反.②溶解性总固体(TDS)为内蒙古典型湖泊水质的主要特征因子.③湖泊综合水质质量指数(WQI)时空分布差异显著,湖泊水质等级随TDS分区的升高而降低,且湖泊水质秋季优于夏季.  相似文献   

4.
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因子涉及水文、物化、生物等多方面,具有复合性和非线性特征,定量化其与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有助于识别影响湖泊营养状态的关键因子,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较短的时间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云南高原湖泊具有易发生富营养化的自然和气候特征,对其富营养化发生条件及影响因子的分析可为科学的控制决策提供参考.本文选取云南滇池、程海、抚仙湖和异龙湖4个高原湖泊,比较湖泊自然特征与流域社会经济条件的异同;构建包括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PCS-MLR)、结构方程模型(SEM)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的综合分析方法,重点关注并确定浮游初级生产力的代表指标(叶绿素a,Chla)与相关影响因子间的定量相关关系.研究发现:14个湖泊中,对Chla浓度变化影响最大的均为理化因子,但在各湖中该影响的正、负性及不同理化因子的贡献权重有较大差异;2流域污染源构成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入湖的氮、磷负荷,使4个湖泊表现出不同的营养盐限制性特征;3流域面积、湖泊形态及湖体水动力条件影响着营养盐在湖体中的迁移转换,造成4个湖泊富营养化的差异性特征;4对Chla与影响因子间因果关联的识别须结合深入的机理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湖泊水质变化及现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青藏高原湖泊水质变化及现状,于2016年9—10月在青藏高原面上东北部G315沿线,中部S301、S302、S206沿线,南部G219、G318沿线及叶如藏布流域采集湖泊水样,通过实验最终得到33个湖泊水样数据,包括22个构造湖和11个冰湖;同时,分析了湖泊水化学指标浓度、水化学组成和湖水矿化度空间分布,并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湖泊矿化度做对比,以揭示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湖泊水质变化及驱动因素,探讨青藏高原湖泊水质现状.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湖泊水化学指标浓度和水化学组成差异显著,构造湖水样水化学指标浓度远高于冰湖水样.按离子总量分类,22个构造湖有6个淡水湖、4个微咸水湖、1个咸水湖、11个盐湖;而11个冰湖均属于淡水湖;按湖水化学类型分类,22个构造湖有6个为Ca~(2+)(Mg~(2+))-SO_4~(2-)型湖泊,16个为Na~+(K~+)-Cl~-型湖泊,而11个冰湖均为Ca~(2+)(Mg~(2+))-SO_4~(2-)型湖泊.(2)青藏高原湖水矿化度时空差异显著,自高纬向低纬湖泊矿化度降低,与20世纪90年代前对比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部分湖泊矿化度较90年代前降低,湖泊水体呈淡化趋势,可能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暖、降水量和冰川融水增加、蒸发减少有关.(3)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水化学特性的共同影响,青藏高原大部分构造湖pH值、TDS严重超标,其次有6个湖泊也受到F-的污染;冰湖水体受到Fe、Mn、Cr、Ni的污染较为严重,尤其重金属元素Cr、Ni超标极为严重,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城市浅水型湖泊底泥磷释放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通过对城市浅水型湖泊 (以南京玄武湖为例 )底泥磷释放特性进行实验研究 ,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底泥磷释放特性的影响及其原因。得出了溶解氧、pH值、温度和扰动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曲线。同时说明了湖泊内源性磷对湖泊水质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 ,为城市浅水型湖泊底泥疏浚和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藏南干旱区湖泊及地热水体氢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肖可  沈立成  王鹏 《环境科学》2014,35(8):2952-2958
青藏高原水循环过程情况复杂,水体氢氧同位素包含了其重要信息.选取西藏南部干旱区淡水湖、咸水湖及地热水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区内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水循环过程.结果表明,3种水体均表现出了高海拔地区氢氧同位素组成偏负的特点,淡水湖打加芒错δ18O平均值为-17.0‰,δD平均值为-138.6‰,咸水湖朗错δ18O平均值为-6.4‰,δD平均值为-87.4‰,搭格架地热区热水δ18O平均值为-19.2‰,δD平均值为-158.2‰;受内陆干旱区强烈的蒸发作用影响,湖泊及地热水蒸发线斜率均小于8,氘过量d值均为负值;搭格架地热区热储温度较高,氢氧同位素关系存在氧漂移现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深水型人工湖泊(以福州市山仔水库为例)底泥NH4 -N释放特性进行实验研究,该实验在厌氧状态下进行,主要是以氨态氮溶出为主,这是一个物理过程,是由于分子的扩散造成的,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底泥NH4 -N释放特性的影响及其原因.得出了温度、上覆水本身NH4 -N浓度和底泥粒径对底泥NH4 -N释放影响的动力曲线.同时说明了湖泊底泥NH4 -N释放对湖泊水质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为城市深水湖泊底泥疏浚和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浅水型湖泊底泥磷释放的环境因子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勇  王超 《环境科技》2002,15(4):4-6
通过对城市浅水型湖泊(以南京玄武湖为例)底泥磷释放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底泥磷释放特性的影响及其原因。得出了溶解氧、pH值、温度和扰动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曲线。同时说明了湖泊底泥磷对湖泊水质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为城市浅水湖泊底泥疏浚和营营养化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温度、盐度是影响海洋生物吸收放射性核素的重要因子.研究温度盐度的不同组合对海洋藻类吸收放射性核素的影响,对探讨核素在海洋食物链中的累积、转移以及评价核废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对象,在核污染监测中的主要核素~(60)Co、~(137)Cs同时示踪条件下,研究了三种温度、三种盐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小球藻吸收这两种  相似文献   

11.
Ca^2+ PH和盐度对卤虫卵孵化的综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卤虫是一种耐高盐的小型甲壳动物,既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实验动物,又可做为优良的饵料生物广泛地应用于鱼、虾育苗中。因此,研究各种因子对卤虫卵孵化的影响在理论上及实际应用中均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有一些文章报道盐度等因子对卤虫卵孵化的影响。但卤虫生长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有必要研究各种因子对卤虫卵孵化的综合影响。为此,我们先选用Ca2+、pH和盐度三个因子,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Ca2+、pH和盐度对卤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光照、温度、盐度对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N、P吸收速率、生长速率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单因子实验结果显示:羊栖菜适宜的N吸收条件为光照强度150~300μE/(m2.s)、温度20~25℃、盐度18~28;适宜的P吸收条件为光照强度150~300μE/(m2.s)、温度15~25℃、盐度18~23;适宜的生长条件为光照强度150~300μE/(m2.s)、温度15~25℃、盐度18~28。光照、温度、盐度三因子综合实验结果显示:羊栖菜最佳N吸收条件为光照强度200μE/(m2.s)、温度20℃、盐度18;适宜的P吸收条件为光照强度150μE/(m2.s)、温度15℃、盐度23至光照强度300μE/(m2.s)、温度25℃、盐度13范围内;适宜的生长条件为光照强度150μE/(m2.s)、温度15℃、盐度23至光照强度200μE/(m2.s)、温度20℃、盐度18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2011年9月对长江中下游的4个草型清水湖泊(龙感湖、梁子湖、斧头湖及保安湖)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231种,浮游植物主要由蓝藻、硅藻和绿藻组成.4个湖泊均处于中营养状态,出现的主要浮游植物有窝形席藻、肘状针杆藻、小席藻、小型黄丝藻等.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对调查范围内的每个湖泊所有采样点的主要浮游植物与8个环境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值和总磷是影响长江中下游4个典型草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主要环境因子对虾类免疫反应及疾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主要环境冈子包括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等理化参数,氨氮、亚硝酸氮和硫化物等环境污染物对于虾类免疫反应以及疾病发生的影响进行综述.首先讨论了上述环境因子对虾类免疫反应的影响.介绍了各种环境因子的作用机理,对于虾类免疫指标的影响.其次讨论了环境因子对虾类疾病发生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温度对白斑综合症发生的影响.最后,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应当重视开展的4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盐度变化对日本对虾暴发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盐度在对虾暴发白斑综合症 (whitespotsyndrome)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进行了盐度变化对日本对虾免疫水平的影响实验及不同盐度下的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 :(1)盐度是影响日本对虾生理、存活的重要环境因子 ;(2 )盐度变化能够影响对虾的免疫状况 ,盐度升高和降低都会降低日本对虾的免疫水平 ;(3)在偏离对虾正常生存盐度的环境中 ,对虾抵御外来感染能力降低 ,易受病原体如WSSV的感染 ;(4)盐度变化是导致对虾爆发白斑综合症的重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自净能力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为对象,研究了湖泊水体自净能力季节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湖泊对高锰酸盐指数、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磷(TP)、叶绿素a(Chl-a)的净化能力季节性差异较大.各水质指标春季和冬季自净效果较好,夏季自净效果较差的是NH4+-N和NO3--N,秋季是TP和Chl-a.湖泊四季水体有机污染较轻,TN、TP污染严重.TN、TP浓度条件适宜藻类生长,水体容易发生富营养化,磷为限制性因子.Chl-a浓度显示湖泊在夏秋两季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冬春两季转变为中营养水平.浮游植物的生长与暴发对水质有较大影响,并影响到湖泊的自净能力.影响水体pH值和溶解氧(DO)浓度的主要因素是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农田肥料流失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是造成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的主要原因.过量使用有机肥使得夏季湖泊水体中有机氮占TN的主要部分,其他季节NO3--N占TN的主要部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自净能力的3个主成分分别为浮游植物因子(水温、pH、高锰酸盐指数和Chl-a)、农田排水因子(pH、DO和TN)和营养因子(TN和T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湖泊11个采样点4个季节的水质可聚为两大类,春秋冬季为一类,夏季为一类,这一结果是受温度变化及农田排水所致.利用水温和pH拟合出用于计算湖泊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TN、TP、Chl-a的线性方程,提高了现场快速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水华生消过程对巢湖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水华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已进行了较多研究,但鲜见水华生消过程对湖泊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巢湖为对象,通过PCR-DGGE方法分析了水华形成、持续和消亡阶段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巢湖水华形成期为5月15日~6月20日,持续期为6月20日~9月5日,之后进入水华消亡期.PCR-DGGE分析表明,非水华区沉积物微生物的种类、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随时间变化较小,微生物相似度较高,温度可能是影响非水华区微生物群落结构波动的主要因子;在水华区,沉积物微生物的种类、Shannon-Wiener指数在水华形成期和消亡期较低,在水华持续期较高,而Simpson指数则呈相反趋势,微生物相似度相对较低,表明水华形成、持续和消亡过程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势种有不同影响,温度和水华导致的水体性质变化可能是沉积物微生物变化的主要因子.本研究表明,水华生消过程对湖泊沉积物微生物有不同的影响,这对深入评价水华对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利用微生物防治湖泊水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钦州湾1983~2003年间12个航次水温、盐度和pH的调查资料,从其演化趋势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入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湾盐度具有随时间变化而下降的演化趋势,水温则多以上升趋势、pH则多以下降趋势出现;相关分析显示,盐度与环境因子之间出现相关性的几率最多,而水温和pH出现的几率只有盐度的一半,但均以与S i的相关性最为显著,N次之,而P则均无相关性出现。从不同时期水温、盐度和pH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变化情况看,物理输运作用对海湾生态环境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而生物作用的影响已呈现出上升势头,对海湾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黄祎  王鹏  丁明军  黄高翔  张华  聂明华  高鹏飞  叶深 《环境科学》2023,44(10):5556-5566
为探明南昌湖泊浮游真菌群落特征和环境胁迫对浮游真菌群落的影响机制,分别于枯水期(2月、12月)、平水期(4月、10月)和丰水期(6月、8月)采集了均匀分布于南昌市不同县级区划下的7个主要城市湖泊表层水样.测定了WT、DO、NH4+-N和NO3--N等环境胁迫因子指标,基于高通量测序研究浮游真菌群落特征,运用网络分析等方法阐明浮游真菌群落的共生模式,并揭示影响浮游真菌群落结构和共生模式的环境胁迫因子.结果表明:①南昌湖泊浮游真菌群落组成在水期间具显著差异,在各湖泊间差异不显著.WT、DO、pH和NH4+-N是影响浮游真菌群落组成的显著环境胁迫因子.②浮游真菌群落优势门为Chytridiomycota (9.55%~33.14%)、Basidiomycota (0.48%~4.25%)和Ascomycota (1.29%~3.19%),优势菌门数量大小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Chytridiomycota相对丰度在丰水期显著高于平水期和枯水期,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在枯水期显著低于平水期和丰水期,Ascomycota水期差异不显著.③南昌湖泊浮游真菌群落共生网络稳定性大小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WT是影响浮游真菌群落共生模式的最佳环境胁迫因子.研究可为湖泊的综合评价和治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湖泊生态安全及其评估方法框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目前我国湖泊存在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同时考虑流域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阐述了对湖泊生态系统及湖泊生态安全的深层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4+1”湖泊生态安全评估方法框架. 该方法框架包括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生态影响评估、湖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和湖泊生态灾变评估,以及在这4项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的湖泊生态安全综合评估. “4+1”湖泊生态安全评估方法框架既可作为对湖泊生态安全进行整体综合评估的方法,又反映了湖泊水生态健康、流域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湖泊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湖泊生态灾变4个过程对湖泊生态安全的影响关系,识别影响湖泊生态安全的限制性因子. 湖泊生态安全评估启示我国湖泊管理应由水质管理向流域生态系统管理转变,其实质是解决好“人湖”关系,实现“人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