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取浙江省高等级民宿和未被定级的民宿POI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ArcGIS10.0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该省民宿的时空分布规律和集聚特征,揭示了相关因素对民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浙江省未被定级民宿呈现高度的空间集聚性,与高等级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扩张趋势呈现明显差异。②未被定级民宿均衡分布于多类地形地带,而高等级民宿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情况不一,多分布于山地和丘陵地带。③不同等级民宿与区域发展水平、公路网密度、区域内3A级以上景区数量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变异系数和Theil指数、ArcGIS软件、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福建省民宿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福建省民宿业繁荣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②2008—2018年福建省各地级市民宿的空间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闽南成为民宿发展热点区,闽东民宿业发展迅速。③福建省民宿时空分布受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旅游资源对民宿分布的解释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等级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理学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景区空间分布为凝聚型,其集聚强度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一阶热点区位于省会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②景区空间分布不均衡,环鄱阳湖城市群形成以南昌、上饶为核心,九江、景德镇为次核心"U"型带状景区空间格局,其他3个子城市群则分别形成以宜昌、武汉、长沙为中心的环状空间格局。③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主要受到经济和人口驱动,4个子城市群的影响因素呈现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省2007—2018年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实现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旅游景区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①近十多年来,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逐年增加,空间分布重心一直在娄底市境内,呈自娄星区向涟源市迁移的趋势,集聚主核呈张家界市→长沙市→长株潭城市群转换的特征。②全省低等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增加趋势明显,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较少,分布不均衡性突出。③资源本底、交通条件等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的主要因素。基于研究结论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湖南省旅游景区空间格局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省A级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探究了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对不同类别景区的可达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集聚形态,呈现"南部多而密集、北部少而分散"的格局。(2)山西省A级景区整体可达性表现一般,平均可达时间为52min,可达性分布区域差异较明显,景区在县域单元内的整体可达性分布呈集聚状态。(3)可达性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城区和晋中市榆次区等省中部地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偏关县和河曲县等省界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运用最邻近比率、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可达性、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的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特点;空间分布密度呈"点状集中,点带状分布"特点;空间可达性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特点;空间分布数量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呈先增后减态势。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植被覆盖、河流、湖泊等自然因素和人口数量、交通条件等社会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7.
空气质量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游客目的地选择、旅游体验和重游意愿等与其关系紧密。获取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游客在携程网发布的259个国内5A级景区空气质量的13,069条评论,通过双向LSTM模型进行情感分析,借助Gephi、Vosviewer分析其共现网络图,并依托扎根理论诊断影响游客对景区空气质量感知的因素。结果发现:①游客对我国旅游目的地空气质量感知情感值正面极性显著,时间上呈稳中有升的趋势,空间上"南高北低"格局明显。②高情感值景区与景区类型相关,低情感值景区则受地理位置影响。③共现网络图谱和扎根理论分析均得出自然环境、身体健康和服务设施是影响情感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吉林省125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集群型分布,景区点密度布局不均衡。2旅游景区在各个行政区之间呈现非均匀的集中分布态势。3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经济腹地发展水平、民族文化、交通条件和政府行为决策影响。  相似文献   

9.
游客的合理分布是景区规划管理与需求预测的重要部分,是实现景区有效保护和良性发展的关键环节。综合运用ArcGIS与Depthmap软件对台儿庄古城景区建成环境因素进行量化处理,探讨景区建成环境对游客空间分布的影响,并提出景区规划提升策略。结果表明:①整合度与入口关系、业态聚客力与景点吸引力显著正向影响游客空间分布,空间深度与选择度对游客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显著。②台儿庄古城空间范围内的业态及景点沿整合度高的大衙门街两侧集聚,景区空间与功能的对应关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125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集群型分布,景区点密度布局不均衡。2旅游景区在各个行政区之间呈现非均匀的集中分布态势。3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经济腹地发展水平、民族文化、交通条件和政府行为决策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武陵山片区县域为研究尺度,基于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梯度探析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特征与演变规律,并借助GWR模型对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武陵山片区71个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绝对差异逐年上升,而相对差异波动下降的演变趋势。(2)2014—2018年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区数量下降,并呈西北和东北部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的空间分布格局。(3)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3A级以上景点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公路密度、3星级以上宾馆数是影响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是山岳型宗教旅游地。通过对九华山风景区的实地调查,总结了该类旅游地的土地利用特点,即统一性和协调性、难以变更性、总量有限性,并进行了土地利用沿革、变更和影响方面的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从生存指标、发展指标、社会指标、环境指标和智力指标5个方面对九华山风景区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定量讨论,认为九华山风景区土地利用问题现阶段主要集中在九华街景区、花台景区和柯村景区。在此基础上,对九华山风景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乐山大佛景区和峨眉山景区的历史概况和管理现状,从乐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趋势、国际旅游城市发展趋势、世界遗产保护三个方面分析了乐山大佛、峨眉山景区分开管理的弊端,提出乐山大佛-峨眉山这一世界遗产要成立统一的管委会的观点及依据,最后对乐山旅游景区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云台山景区规划范围内有28个自然村落,部分村落经过历史的积淀而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部分村落更具现代气息,成为云台山景区内独特的景观旅游资源。在深入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村落的价值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将云台山景区内村落划分为旅游服务性村落、特色保护性村落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获取西成高铁沿线8个市级行政区A级景区和高铁站点的地理坐标,利用核密度估计、Ripley′sK函数等方法进行空间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成高铁沿线景区形成了以成都、西安为中心的双热区分布和由成都向乐山、绵阳辐射的次热区分布。②人文遗址类和自然遗迹类景区分别在65km和75km左右的范围内呈聚集分布,现代人造或重建类景区则一直呈聚集分布。③88.4%的景区分布在8个中心城市的“一日游”圈内。  相似文献   

16.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3种方法分析了武陵山片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3—2017年,武陵山片区高差距区的数量先增后减,低差距区数量呈增加趋势。②武陵山片区城乡收入差距的莫兰指数为正,表现为空间正相关集聚。③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程度等,但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更好地缩小武陵山片区整体收入差距,促进社会良好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琅琊山风景区旅游商品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琅琊山作为著名旅游地,其旅游商品目前存在着产品单调、缺乏特色、品质不高等问题。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琅琊山风景区旅游商品开发的原则,利用景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优势,从4个方面给出了旅游商品开发的对策,以提升景区的形象与品位,推动旅游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质旅游景区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质景区是指旅游综合质量中等的景区.开发中质景区可以增加目的地供给、优化旅游目的地结构、分流优质景区客流.以四川雅安碧峰峡景区为例,在分析该类型景区优劣势的基础上,对其在旅游项目设计、资金筹措、客源市场、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同时指出,我国中质旅游景区开发中存在着资源价值评价不准确、资源破坏严重等误区,以期在旅游实践中提高中质旅游景区的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技术的问世,驱动着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变革,4G时代的到来再一次把移动通信技术推向另一个高端平台,其推广应用也成为了各企业在行业中崭露头角的关键法宝.智慧旅游是一种需要移动通信技术作为核心支撑而发展的新型旅游,必将在未来旅游业中迅速崛起.着眼4G于实际,放眼智慧旅游于未来,从智慧旅游和4G技术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着手,挖掘了4G与智慧旅游发展的内在关系.以武夷山风景区作为实例,分析了当地资源状况和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并从以政府为代表的管理机构、旅游企业、旅游者、目的地居民角度出发,提出武夷山风景区智慧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