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20世纪是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丰富和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往往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各种废弃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随意排放,引发环境污染事故,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对人类自身也造成了严重影响。下面,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本世纪发生的重大环境公害事件。  相似文献   

2.
冯金凤 《环境工程》2022,(3):288-289
<正>近代以来,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大地提高,而随着人类的实践能力逐步提升,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从敬畏自然发展到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人们利用大自然中的资源来壮大发展,逐渐在毫无节制的开采、利用过程中对自然平衡造成了较大破坏。当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逐渐反噬到人类自身,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严重爆发。人类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必会自食恶果。现如今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都要共同重视并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陈清硕  王平 《环境保护》1996,(10):28-30
技术生态学──当代环境保护研究的新领域陈清硕,王平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应用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向前发展的历史。但是,技术好像是一把双刃的剑,它的一刃对着自然,另一刃却对着人类自己。虽然生产的发展每一次飞跃总是伴随着技术的重大进步,然而也同时给自然...  相似文献   

4.
随着历史的进展,人类利用自己创造的工具和手段,一步步地揭示了自然的奥秘,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规律,解释物质世界的种种现象;不断地按照自己的意图安排物质世界,构造所需要的目的物。在世世代代延续着的规模越来越大的适应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努力中,人类最得意的“武器”就是技术。今天,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人类活动的每一时刻,无处无时没有技术伴随和存在,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财富,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但是,技术也给人类带来另一种后果。这就是由于对技术的失控使其能量的逆流,导致了灾害和事故,…  相似文献   

5.
《环境》2021,(4)
正《庄子·至乐》中有一则《鲁侯养鸟》的故事,大致意思是: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用车迎接它并在宗庙里给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肉供它食用。但海鸟双目昏花,心情悲伤,不吃一块肉,不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了。这则故事寓意人类如果凭自己的喜好和方式去对待自然,必然会事与愿违。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无数实践证明,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上海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长期受到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影响。地表构成物及区域环境的成分和功能性质都发生了重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人类依靠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利用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建成一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7.
周书钟 《环境工程》2022,(4):297-298
<正>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文明是当前社会上关注的热点话题,生态是自然界的状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文明状态,生态文明是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生的一种愿望。随着当前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类的活动对于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也在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的实现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我们要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进行尊重和保护,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与自然彼此依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环境孕育了人类,也为自己创造了强大的改造者。人类文明在社会进步与环境破坏的矛盾中艰难前行。环境是无私的,它以博大的胸怀容纳百川,以母亲般的关爱滋养万物。人类号称“万物之灵”,从诞生起,就把自然当成了被改造的对象,在不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刀耕火种、听到雷声就发抖的老祖先到能踏上月球、克隆动物的现代人,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灵魂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改造自然的旺盛斗志。  相似文献   

9.
我们已经跨入了新世纪的门槛,对于未来,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呢?工业文明使我们疏远了自然,疏远了他人,也疏远了自己。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人类不能不警觉。工业文明究竟要把我们带向何方?难道我们要在地球上建立一个没有生气、没有情感的机器世界?难道我们的家园只能不可避免地陷入污染的泥沼?我想,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这个星球未来的主人,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应该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个新的文明和新的家园。新文明究竟应当怎样?究竟叫什么名字?我想,也许可以叫“绿色文明”,也许可以叫“生态文明”。其主要特征应…  相似文献   

10.
内城故事     
若不是疫情来临,长久以来高居地球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似乎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也是动物的一员. 作为复杂的人类个体,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生存状态.但是,人类对自己、对世界造成的巨大影响视而不见,忘记自己脆弱的命运与整个世界紧密相连,对人类之外的其他物种来说,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而且是无声的.换句话说,在现代社会和人类科技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衰减,淡水资源减少等,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人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进行反思。作者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分析,提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发展高新技术和建设绿色文明提出了建议。一、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产技术体系的特点有关人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追求更幸福、更完美的生活,不断开发、研制新的技术,来增强自己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曾经因获得胜利而陶醉。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与社会因素、人口增加和人们的消费意识有关外,与人们对科学技术体系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农业文明时期,农业技术的特点是大量开发土地资源。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低下的劳动生产率难以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于是便引发了大规模的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使森林草原遭到破坏,导致土壤流失和沙漠化,滚滚流沙吞没了一个又一个富绕丰美的伊甸园,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中美玛雅文明、西亚的巴比伦文明、中国的西域文明,就是这样先后被湮灭的。在工业文明时期,工业技术具有极强的同化和吸收自然资源的能力,它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是人类文明空前繁荣的百年,在充分享受物质文明和科技进步的同时,人类也逐步给地球背上了日益沉重的包袱。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的诞生,无不伴随着环境对人类的控诉——粗野的践踏和无情的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已再也无法承受人类文明的副产品,不能容忍我们的无知和漠视。幸运的是,人们已经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为之羞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无可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是“生态旅游年”.生态游这种新的旅游形式在80年代末推出后,很快便风靡全世界.人作为大自然的一员,离不开水、空气、土壤、岩石、植物、动物、阳光等自然资源环境.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在同大自然斗争中,不断地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料,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环境.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然而,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人渴望回归大自然,亲近她,同她作情感交流.随着人们的旅游经历不断丰富,旅游兴趣也在不断地转移,已经不完全满足于那些受人类影响过多的地方旅游,而是把目光开始投向比较原始的、古朴的自然区域,追求原汁原味的自然环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里,人与自然的联系是最基本的 关系。人们对这一关系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在自然界里是唯一具有自我意识和能动作用的动物。这就使得人类将自身与其它物种区别开来:一方面,人类把自己看成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体;另一方面,人类把自身之外的自然界看成是自己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正因为这样,人类不甘心大自然的恩赐和摆布,而把认识和改造自然当作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问题:人类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人类又应当…  相似文献   

15.
每月墙报     
《环境》1999,(7)
看图说话:谁来救自己? 地球在为满身的病痛而呻吟,也为人类的贪婪而愤怒。江河的泛滥、资源的枯竭、天气的异常、宇宙射线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这是大自然发出的通牒,警示人类:自然不是随意盘剥的对象,不是无止境地汲取的源泉,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然保护问题及对策(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朝飞 《环境保护》1996,(11):32-34
中国自然保护问题及对策(下)国家环境保护局杨朝飞三、自然保护的战略地位1.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空间,人类只是地球生态系统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虽然宇宙有亿万颗星球,现代科学已经可以使人类进入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之中,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科研,人类也曾一再试图一...  相似文献   

17.
环境法是全面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一门独立的法律人与环境的关系包含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两方面关系。这是环境法与大多数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全部内容的其他部门法的明显区别,也是其所具有的显著特征。1调整范围的广泛性由于环境法既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既要防止人对环境的侵害,又要防止对他人环境权益的侵害,为此其调整的范围相当广泛。1.1保护对象的广泛性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环境都是环境法所要保护的对象。从目前环境法的规定来看,其所保护的对象大致有三类:一是自然环境要素,比如空气、水、土…  相似文献   

18.
生态足迹     
《环境》2000,(12)
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就必须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就是人类社会要取得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必须维持自己的自然资产存量。由于任何人都要消费自然资产,因此对地球生态系统构成了影响。只要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压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朋友们、先生们: 我们的会议已开了两天,在这两天中我们与来自二十多个部属单位主管环境保护工作的负责同志、工程师、教授讨论了防止船舶污染港区水域规划,与亚太经社会、瑞典朋友们讨论了保护海洋不受污染的有关问题。会议代表与朋友们畅谈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特别是亚太经社会介绍亚太地区国家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的情况,和瑞典关于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温室效应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引起各国政府及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当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研究的重点和焦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人类面临生存的最严重的挑战,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