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巢湖嬗变     
《绿色视野》2012,(11):17-19
今年国庆前,一位外地客商慕名前来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咨询投资事宜,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如今该镇土地利用指标的口子已被合肥市"扎紧"了,只好失望而归。"长临河镇位于肥东南部,濒临巢湖,为了巢湖生态修复,现在长临河的每一寸土地都要市里批,长临河镇、肥东县都没有审批权。"长临河镇党委副书记张昌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从小喝着巢湖水长大,对巢  相似文献   

2.
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濒临国内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是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的新兴发展中城市。近年来,合肥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穰敏 《绿色视野》2008,(5):12-13
近年来,合肥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积极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坚持环保优先,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污染减排和巢湖水污染防治,又好又快地促进了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巢湖位于合肥市的上风向,是该市的通风口。在东南风的帮助下,为合肥市输送了大量水汽,并与合肥市形成了一个热量循环系统,使该市的生态呈现出一定的局域特性。总结了巢湖对合肥市的生态调节作用,合肥市在其发展成长过程中对巢湖生态产生的巨大影响,提出合肥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巢湖的生态作用,以促进该市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巢湖位于合肥市的上风向,是该市的通风口。在东南风的帮助下,为合肥市输送了大量水汽,并与合肥市形成了一个热量循环系统,使该市的生态呈现出一定的局域特性。总结了巢湖对合肥市的生态调节作用,合肥市在其发展成长过程中对巢湖生态产生的巨大影响,提出合肥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巢湖的生态作用,以促进该市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绿色视野》2012,(11):12-13
在合肥,常年乘坐27路公交车去义城的人,大多看到过车厢内挑着鱼筐的义城人,闻到过车厢内的鱼腥味。合肥市包河区义城镇,这座濒临巢湖的小镇,在2009年10月28日撤镇设街,更名为包河区义城街道。在合肥市大刀阔斧地打造滨湖新区的建设中,义城成为其核心区和主战场,义城的命运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安徽省合肥师范附小三小位于美丽的巢湖之畔——滨湖新区,校园占地面积40230平方米,约60.3亩,建筑面积28197平方米。学校先后荣获"中国轮滑示范校""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校""中国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研究基地""全国艺术教育创新基地""全国班主任工作研究室""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安徽省抗震救灾示范学校""安徽省优秀少先队""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合肥市先进单位""合肥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着力走  相似文献   

8.
史春 《环境教育》2011,(10):54-54
拆分巢湖市,在环保方面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将过去由合肥市、巢湖市共有的巢湖,全部集中于合肥市,将有利于巢湖的生态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灰色关联法研究了巢湖流域产业结构与水污染之间的关系,查找分析对巢湖水质影响较大的行业,以期为巢湖水污染治理提供新思路.通过分析2001-2006年合肥市和巢湖市产业结构,表明合肥市在工业方面的电力、食品、冶金等行业对水污染影响较大;巢湖市对水污染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牧业、渔业.因此,巢湖流域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第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保护流域内水资源环境,促进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安徽省肥西县官亭镇位于江淮分水岭脊背,境内的淠河流经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时与滁河干渠融会,为合肥"大水缸"董铺水库输送来自大别山的汩汩清流。淠河属于巢湖流域,流经官亭镇境内的楼郢村、金华村等15个村(社区),全长约25公里。这条独特的海拔明显高于流域周边农田村庄的"悬河",流经肥西县官亭镇辖区  相似文献   

11.
阿友 《环境教育》2016,(4):86-87
正合肥市肥西县丰乐镇是一座半岗、半圩区,是有着千年历史的鱼米之乡。支流交错的丰乐河穿镇而过,汇巢湖入长江,水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在周边乡镇工业迅速崛起的态势下,丰乐镇河湾社区作为环巢湖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一员,并不心浮气躁。决策者以绿色化发展为抓手,坚持以生态农业种养为主,体验式农家乐为辅,勾勒出一幅"潺潺河流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渔舟碧波跃鱼虾"的别样乡愁,2016年初,河湾社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安  相似文献   

12.
《绿色视野》2014,(9):14-15
2009年2月,合肥市被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首批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之一。自此,合肥市就踏上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征程。截至今年5月份,合肥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能源汽车9100多辆,在合肥市运行的新能源汽车有7100多辆,运行总里程超过1.2亿公里。  相似文献   

13.
建构和谐社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从可持续发展系统层次结构与旅游区发展的关系出发,以和谐思想为支撑,解析建构环巢湖带过程中的非和谐阻力,提出建构和谐环巢湖旅游带的战略响应原则和战略响应举措,为相关部门积极主动、科学合理地规避规划、开发、经营和管理中来自各方的非和谐阻力,以期为打造一个体现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巢湖旅游带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不久前闭幕的安徽省环保工作会议上,安徽省环保厅厅长缪学刚指出,安徽省重点流域水质与规划目标要求有较大差距,巢湖流域12个国家考核断面中,仅有4个达到2012年考核要求,1个断面达标率为0。环巢湖11条主要环湖河流中,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店埠河等长期重度污染,氨氮和总磷超标严重,严重影响巢湖湖区水质。今年上半年,国家将对巢湖流域规划实施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15.
内河岸线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国土资源和特殊的土地资源。随着“T”战略的实施、沿江开发的逐步深入,岸线资源在沿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岸线资源,合理利用并发挥其最大的资源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甄别,遴选了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前航道水域宽度和后方陆域场地条件4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并运用GIS手段进行了实际评价,经过综合评价得出安徽巢湖段岸线资源的基本情况是Ⅰ、Ⅱ级优良岸线比例高,适合建港和发展工业、仓储的岸线资源量大,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段提出了开发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水环境、特色旅游项目、景区环境、经营管理等方面,从宏观调控、法规法律、资源调查和保护、地区联动和环境教育等角度,提出了环巢湖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环巢湖区域旅游日渐兴起。从发展区域经济、开发优势资源和形成旅游吸引力3个方面分析,环巢湖水体旅游资源特色开发具有必然性。根据生态化、序位性、个性化、市场化的原则,可考虑开发5种特色旅游产品:湖光山色文化游、温泉保健度假游、两岸观光休闲游、农家亲水生态游、水战遗迹科考与红色游。  相似文献   

18.
《绿色视野》2013,(7):7-9
安徽合肥市辖区内纵横交错近20条河流,这些河流被称为城市的"毛细血管"。2013年6月4日公布的《2012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合肥这些"毛细血管"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问题,很多河流断面属重度污染。2011年8月,巢湖划归合肥管辖,合肥水环境治理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种种困境,合肥市誓要狠干一番,在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  相似文献   

19.
《绿色视野》2013,(7):12-13
合肥市包河区因水得名、因水而兴,其辖区内的包河、十五里河、南淝河、塘西河、派河"五河并流",并有数百条沟渠,最终流入巢湖。5月28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十五里河的金寨路桥下时,两个排污口已经进行了截污整治,告别了以往污水直排的现象。这一直观的变化,得益于今年3月包河区在合肥市率先实施的"河长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化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合肥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合肥城市化与巢湖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合肥市产业结构对巢湖西半湖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在城市化发展初期,第二产业成为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近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水质改善的驱动力.因此,在合肥城市化进程中第二、三产业比重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与水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