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林伟 《交通环保》2003,24(Z1):181-182
湖北省襄十高速公路在鄂西北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对不同地质、地貌地段,在常规路堑边坡防护设计基础上,采用锚杆挂网喷射砼及锚杆地笼框架结合各类浆砌片石绿化窗口;平台、碑落台设置绿化种植槽,对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进行坡面防护、绿化、景观综合设计.  相似文献   

2.
3S技术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由定性评价转向定量预测,为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文章以灌阳至平乐公路建设项目为例,制作了公路沿线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图。对高速公路建设前沿线景观和建设后沿线模拟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并进行高速公路修建前后景观指数计算,分析了高速公路修建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导致景观格局的改变,景观异质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环境景观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总结了以往高速公路绿化工程中出现的弊端 ,提出了高速公路两翼景观评价的必要性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将高速公路两翼景观划分为五类 :既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农业景观、郊区景观和人工建筑景观 ;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框架 ,从美学质量、景观阈值、景观敏感度、特殊价值四个方面讨论了高速公路两翼的景观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夏耘  唐玉苑  朱万灵  陈庆喜 《交通环保》2003,24(Z1):193-197
回顾了河南省高速公路十多年的建设历程,总结了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坚持"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的原则,确定了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遵守"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保护文物和生态环境,合理取土用地,减少占用耕地;建立约束机制,在合同条款中明确环保措施;定期监测,不断完善环保设施;利用科技手段,采用粉煤灰做路基填料,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因地制宜,美化环境,对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进行保护,使高速公路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从选取生态因子人手,采取定量分析的手段,研究了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用8个生态因子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能够反映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并且具有计算简单和直观的效果。综合看来,定量方法对评价生态和景观受影响的程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高速公路建设没有相应的清洁生产标准,因而高速公路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根据高速公路的建设特点和清洁生产的要求,从"全过程管理"、"污染预防"、"环境影响最小化"的角度构建高速公路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同时对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减少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两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国家重点公路杭州-兰州线奉节-云阳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例, 从美学质量、敏感度、阈值等几个方面对拟建公路项目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景观环境) 进行现状评价, 并根据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的工程特点,分析了该项目在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可能给景观环境带来的不利的潜在影响, 从设计、施工、管理方面提出了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路域景观恢复工程设计初探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刘朝晖 《交通环保》2000,21(6):27-29
结合长沙市国道绕城高速公路路域内的景观恢复与绿化美化工程设计,讨论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分类、绿化美化工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长沙市国道绕城高速公路景观恢复工程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交通环保》2004,25(3):48-48
据报道,全国第一条采用纳米护栏,集生态、环保、景观和旅游为一体的宁杭高速公路无锡段将在2 0 0 4年9月份正式通车。宁杭高速公路无锡段起于宜兴与溧阳交界处的西墟村,止于江苏省与浙江省省界父子岭,全长4 8km ,为全封闭、全立交的六车道高速公路。该段工程建设引进了生态、环保、景观和旅游相结合的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道桥建设当作艺术品来搞,仅绿化景观工程就投入资金2 0 0 0万元,比其它高等级公路翻了一番,还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进英国伟信公司进行景观总体设计,使绿化与防护防眩结合,绿化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沿途营造了“锦绣江…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着巨大影响,并且在受到破坏后日后恢复难度大。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都比较重视,在道路工程建设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为此针对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办法、途径、以及景观生态办法等,提出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临时用地复垦是一门新兴应用技术,加强高速公路建设临时用地的建后复垦技术研究,对改善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京大高速公路山西段为例对临时用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技术方法以及实际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秦仁杰  刘朝晖 《交通环保》2003,24(Z1):167-170
探讨了高速公路旧路改建(维修)中的景观恢复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等级道路对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涛  包安明  刘铁  郭浩  郑国雄  陈桃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1):2427-2439
为揭示不同等级道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的作用过程与机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选取1976年玛纳斯河流域不同等级道路为研究对象,基于1976年和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以及景观指数,分析近40年间各等级道路缓冲区及缓冲区梯度上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4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各等级道路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显著且存在梯度效应,即距离道路越远,受各等级道路的扰动就越小;(2)各等级道路对周边整体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3)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分别对其缓冲区范围内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最大;(4)近40年来各等级道路不同缓冲区范围内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均有所增加,而景观蔓延度却有所降低;(5)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分别对其两侧3600 m、600 m和300 m范围内景观的切割作用最为强烈,且距离道路越远景观形状受道路的干扰越小,景观形状越趋于规整。  相似文献   

14.
"一江两岸三带"景观带的建设是广州市"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一江两岸三带"景观带建设理念提出背景,分析了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了国内外景观建设的经验,并提出了广州市在推进该项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公路景观敏感度评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文章以渝武高速公路北碚段其中一段为实例进行研究,并根据现代公路特点和要求,把公路景观敏感度评价指标分为景观生态指标、景观视觉指标和景观建筑物及环境指标三部分。同时,又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特点进行敏感度的多级评价,反映出了公路景观敏感度等级,为该路段以后提出改进措施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平西高速公路的绿化材料选择及景观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静  赵春爱  周存秀 《交通环保》2003,24(2):13-15,26
绿化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是平西高速公路不同于省内其它公路的特色之一。文中结合平西高速公路沿线气候,地形,地理环境特点,根据高速公路绿色环境美的要求从植物生物学,生态学及环境美学的角度,全面地阐述了平西高速公路不同部位绿化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特色。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科学配置,使平西高速公路绿化与公路主体实现了和谐统一,取得了明显的景观和生态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发展紧密相连,随着武汉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对武汉城市景观的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武汉城市的自然条件,提出了构建湿地景观生态城、发展道路景观建设、建设新区景观、打造沿江两岸景观的构想,以彰显武汉城市景观的独特魅力,提高武汉城市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8.
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对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价值、限制城市格局无序蔓延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应用RS与GIS技术,运用景观指数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深入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和区域生态功能空间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辨识生态源地的空间分布,以"田园城市"理念为指导,应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探索现代田园城市景观格局优化的途径。结果表明:在城市化建设中,有大量的耕地被转化成了建设用地;区域生态功能强度空间差异性显著;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龙门山、邛崃山、长丘山和龙泉山一带;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构建了"四环六射"的道路生态廊道、河流廊道以及圈层农业廊道;形成了交汇点、湿地和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节点。该研究方法及结果对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及解决中国大都市发展中的"大城市病"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许赛赛 《环境工程》2022,(5):292-293
<正>近些年来,随着国民对于身体健康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加强高校体育工作的建设和展开很有必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校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分配给体育锻炼的时间逐渐降低。因此,注重高校体育活动建设,利用各种资源推动体育健身环境的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体育锻炼的环境,提高其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很重要。《体育景观环境》一书中主要通过十个章节的内容介绍了体育景观和体育环境的内涵,回顾了国内外体育景观环境产生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高速公路"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罡  程胜高  余伟 《环境保护》2003,20(6):31-34
论文阐明了“生态高速公路”的内涵,提出了建设“生态高速公路”的原则,并探索在不同阶段建设“生态高速公路”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