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灾害学》2020,(2)
为更好适应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借助辽宁省1987-2016年间旱灾、水灾、风雹和冷冻等历史灾害数据及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数据,选取受灾率、灾害强度指数等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1987-1993、1994-2004、2005-2016年3个阶段作物产量与不同灾害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区域内多时段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对多种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气象灾害对辽宁省粮食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研究时段内受灾范围和受灾强度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关联系数多降至0.7以下。②从受灾范围分析,风雹是辽宁省粮食生产的重大气象灾害因素,近年来水灾对粮食生产危害有所上升。③从灾害强度分析,4种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危害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对小麦的危害在不断上升。④总体而言,辽宁省受灾范围对粮食产量影响程度要略大于受灾强度。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2016,(1)
利用1984-2013年统计数据,分析福建省粮食产量和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运用相关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分别研究了5种气象灾害对5种粮食作物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为福建省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气象灾害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具有负面影响;2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台风,其次是风雹,受一般强度和高强度台风影响最大的分别是稻谷和小麦,而受一般强度和高强度风雹影响最大的分别是玉米和小麦;3气象灾害受灾率和成灾率每变动1%,福建省粮食单产分别变动6.35%和21.56%。稻谷、玉米、薯类、大豆均对一般强度旱灾和高强度风雹最为敏感,其中又分别以薯类和玉米为最,仅有小麦对一般强度和高强度的霜冻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与大豆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探究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基于1987~2013年黑龙江省农业统计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和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并构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数理模型。该模型从受灾范围和灾害强度2方面入手构建受灾比率和相对灾损量指标,并划分为1987~1997、1998~2007和2008~2013年3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对大豆生产有负面影响;从受灾范围和受灾强度看,洪涝灾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关键农业气象灾害;旱灾对灾害强度影响大,对受灾范围影响小,而冷冻害的影响与旱灾相反;风雹灾对黑龙江大豆生产影响小;黑龙江大豆生产几乎不受台风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气象灾害影响福建粮食生产安全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福建省粮食生产安全的现状,从粮食供需和播种面积的发展趋势评述了福建粮食生产的严峻形势。利用近35年的农业生产统计资料,进一步分析了福建省气象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气象灾害对福建省粮食生产的影响极大,而且其范围和强度有随时间增大的趋势。水旱灾害是影响福建粮食生产的主要灾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台风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危害开始凸显,这是该省防灾减灾工作需要注意的一个新动向。最后,从气象角度就提高粮食生产防灾抗灾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灾害学》2019,(2)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黑龙江省农业大部分是雨养农业,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是气象工作的重点。随着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针对农业气象灾害的气象服务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在分析2018年农业气象灾害气象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与2014年的农业气象服务需求的变化。分析表明:农民在获取气象信息渠道方面,采用新媒体的比例超过采用传统媒体的比例;农民关注气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农业生产;农民比较关注当天和未来10 d之内的天气预报,对较长时效月、季短期气候预测需求量较2014年明显上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气象灾害服务现状,提出了目前农业气象灾害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学》2020,(1)
基于1982-2016年黑龙江省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及水稻产量数据,将研究期划分为1982-1990、1991-2000、2001-2010和2011-2016年4个阶段,引入受灾比和灾害强度指数,采用数理统计、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构建灾害与水稻产量的数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洪涝和干旱是影响黑龙江省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而低温冷害和冰雹相对较弱;②洪涝的受灾范围和灾害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干旱则呈先升后降趋势,冰雹受灾范围变化不大,灾害强度呈上升趋势,低温冷害均变化不大;③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产量为负效应影响,从受灾范围看,干旱为最关键灾害,其次为洪涝,低温冷害和冰雹影响相对较小;从受灾强度看,4种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黑龙江省水稻产量强弱依次为冰雹、洪涝、低温冷害、干旱。  相似文献   

7.
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四大类主要气象灾害已经成为限制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障碍。近5年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平均每年粮食受灾面积达0.52亿hm^2,粮食损失超过500亿kg。干旱是危害最大的灾种,每年因旱灾损失粮食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的57%。20世纪90年代以来旱灾的发生较以往大幅度加重。我国农业应该采取的减灾对策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与旱作农业技术;加强农业减灾科学技术研究;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农业灾害保险与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主要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1965~1992年粮食产量和气象资料,采用组合因子处理气象资料方法,定量分析了黑龙江省主要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江苏省粮食灾损量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包括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自然灾害对这两个因素均有影响。根据灰色预测理论,提出了一个自然灾害粮食损失的评估模型,利用实际粮食产量资料,对江苏省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灾损量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近30年来江苏省自然灾害粮食灾损明显,粮食灾损率年际间波动较大,农业生产的减灾投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河南小麦生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以河南省小麦生产为例,在辨识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要素和风险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灾度函数,运用EOF和概率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中的3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麦播旱涝、晚霜冻、干热风与青枯雨的发生规律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定量影响程度与风险概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因子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对河南省小麦生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区划,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探讨了一条新的定量分析及区划技术体系。分析发现,干热风与青枯雨是影响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灾害,其次是晚霜冻危害,第三是麦播时旱涝灾害,但总体上河南省小麦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并不算太高,只要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不会在根本上影响小麦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