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玖平  王鹤 《灾害学》2010,25(1):98-111
灾后重建是在灾害体发生之时及发生之后,采取应急救援、灾害管理,以及灾后评估、救助、规划等一系列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可划分为前期应急重建、中期恢复重建及后期发展重建3部分。以自然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中外关于灾后重建文献的基础之上,归纳了灾后重建的系统特征,介绍了灾后重建技术和实践的研究进展。灾后重建技术包括灾害分类分级、应急救援、灾后评估、灾害管理和重建规划5个方面,灾后重建实践研究分为地震、飓风、洪水和海啸4个方面,并对中外的灾后重建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后评价研究是将后评价理论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的研究。在各国灾后重建经验基础上,提出灾后重建后评价的框架体系。该框架包括工程项目后评价、经济效益后评价、社会效果后评价、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后评价、人文建设后评价和应急能力后评价等6个方面,这6个方面相互关联且涉及的评价内容错综复杂,因此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其进行定量结构分析,并加以定性的描述。研究结果表明,震灾重建要以人为本,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通过对工程项目投资拉动灾区经济的增长,重建效果直接表现为社会和谐和应急能力加强。  相似文献   

3.
付建  李晓明  张茜 《灾害学》2021,(2):155-158
为了提高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效果,设计一个基于AHP法的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模型。从抗震能力、节能等方面进行考虑,建立了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需要控制项目的优先级,从而对具体对象进行质量控制,以此完成基于AHP法的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模型的设计。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此次研究的控制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赵亮  王伟  孔锋  张磊 《灾害学》2024,(2):185-191
积极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区旅游项目评价对提升灾后重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对汶川地震重灾区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旅游项目开展评价,结合“重建得更好”理念提出灾害多发地区旅游业韧性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结合灾区实际和数据局限性,灾区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可依据恢复重建项目完工情况与投资完成情况来综合确定。评价得出绵阳市城乡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评价等级为良好,其中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景名胜区项目恢复重建实施情况相对较差;(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通过制定政策保障,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创新营销模式等途径振兴旅游产业,但由于特色旅游资源多处于复杂地质环境区域、灾后救援资源局限以及次生灾害影响促使恢复重建的效果降低。(3)结合“重建得更好”理念提出从旅游规划、结构韧性、防灾减灾、经济与生计、社会与心理、体制机制、法律规章、监测评估八个方面构建旅游业韧性发展路径。为实现灾害多发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分析不同产业间的内在联系,以便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振兴带动灾区社会经济的改善,提升灾后重建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四)明确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的要求、遵循的原则、善后处置、强化服务等方面的内容。1.本法第七十条规定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原则、城市、乡村恢复重建的原则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方恢复重建的特殊要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总原则,是由政府的职  相似文献   

6.
基于ARIO模型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期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域投入产出模型(ARIO),以一个月为时间步长,模拟了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各部门产出和需求随重建进程的变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的完全恢复重建大致需要近9年的时间,灾后36个月时,四川省的当地总产出能力将超过灾前水平。在重建模拟的基础上,评估了灾后实施不同风险管理策略的潜在效益,若最大生产能力在灾后3个月内能够加速达到灾前的150%,则与无加速重建相比,恢复重建期至少可以缩短3年半,证明了灾后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对于缩短恢复重建期的作用。提出的重建期模拟方法可以为缩短重建期、合理分配抗灾救灾资源的灾害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三、完善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制度 (一)强化了政府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职能。 本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恢复重建工作的职责。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紧迫、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举全社会之力,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强领导、组织和协调。  相似文献   

8.
张磊 《灾害学》2021,(2):159-165,175
韧性理论引入灾害风险管理领域,为世界防灾减灾实践提供了新理念,并在国内外韧性城市社区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针对乡村地区,尤其是高脆弱性的贫困村韧性社区建设的研究还较为鲜见。该文以韧性理论为基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通过对贫困村社会生态系统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新时期我国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与灾害风险管理发展方向及特点。研究发现:贫困村不仅产业经济落后,而且还具有自然环境复杂、基础设建设滞后、社会公益设施匮乏、教育水平较低、自然灾害频发等特点。这类灾害多发区与贫困人口聚集区在空间上的叠加,成为我国社会生态系统高脆弱性地区,面临着严峻的防灾减灾与扶贫开发的双重挑战;基于韧性理论视角,通过构建贫困村适灾韧性系统,开展贫困村社区韧性综合评价,调整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理念等,以推动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的转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贫困村社会生态系统特点,以建立健全贫困村灾害风险管理机制、探究提升贫困村适灾韧性社区建设的新途径、协同灾害管理与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开展灾区恢复重建动态监测与后效评价等政策举措为抓手,深化贫困村灾害风险管理实践,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以来,亿万中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与感动之中。痛定思痛,我们必须对灾难造成的损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为了将灾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需要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一下诸如地震、洪水、台风等造成的损失以及灾后的恢复重建,希望能为当前和今后的减灾救灾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事件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灾害发生后,灾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灾后工程建设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对受灾地区进行抢险救援、恢复重建和风险防范的过程。这其中涵盖了灾后工程的评估、规划、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多个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和社会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empirical patterns of urban disaster recovery through the use of statistical indicators. Such a framework is needed to develop systematic knowledge on how cities recover from disasters. The proposed framework addresses such issues as defining recovery, filtering out exogenous influences unrelated to the disaster, and making comparisons across disparate areas or events. It is applied to document how Kobe City, Japan, recovered from the catastrophic 1995 earthquak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while aggregate population regained pre‐disaster levels in ten years, population had shifted away from the older urban core. Economic recovery was characterised by a three to four year temporary boost in reconstruction activities, followed by settlement at a level some ten per cent below pre‐disaster levels. Other long‐term effects included substantial losses of port activity and sectoral shifts toward services and large businesses. These patterns of change and disparity generally accelerated pre‐disaster trends.  相似文献   

12.
Wu JY  Lindell MK 《Disasters》2004,28(1):63-81
The idea of pre-impact recovery planning has recently been promoted by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but very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to evaluate its effects on disaster recovery. This study compared two jurisdictions — the city of Los Angeles, California and Taichung county in Taiwan — in their recovery from earthquakes. Although the two cases also differ with respect to variables other than the presence of pre-impact recovery plans, the available data suggest that having a pre-impact recovery plan facilitates housing reconstruction and allows local officials to make more effective use of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y after disaster to integrate hazard mitigation into the recovery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理论和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对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灾变预测。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其中7月损失最大;1990年以来暴雨次数虽然有所减少,但暴雨洪涝造成的损失却明显增加;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可划分为严重洪涝区、重洪涝区、中洪涝区和轻洪涝区,严重洪涝区位于松花江及其支流沿岸的大庆市、伊春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和哈尔滨市。根据灰色灾变预测理论预测2013年出现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500 000 hm2、可比经济损失≥50 000万元)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2016年。  相似文献   

14.
Flynn DT 《Disasters》2007,31(4):508-515
A major flood in 1997 forced the evacuation of Grand Forks, North Dakota and caused damage of USD 1 billion. Despite this recent disaster there is only marginal evidence of an increase in disaster recovery planning by businesses that experienced the flood. This finding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business-related disaster research. Statistical tests of survey results from 2003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 of disaster recovery planning in businesses started since the 1997 flood than in businesses started before the flood and still in business. Such an outcome indicates a need for public policy actions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disaster planning. Improved disaster planning is an aid to business recovery an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need for more widespread efforts to improve disaster recovery planning on the part of smaller businesses, even in areas that have recently experienced disasters.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艺  张磊 《灾害学》2006,21(4):89-93
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是灾害评估、应急救助、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的基础。本文从我国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的现状出发,认为灾种界定不清、统计内容不规范、尚未建立高效的灾情上报系统是我国灾情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建立规范的灾情统计标准和对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的统计制度、建立灾情统计的评估方法、提高基层灾情统计人员素质等,是推动我国灾情统计工作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湖泊水域环境异变论洞庭湖区洪涝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洞庭湖泥沙淤积,人类活动的合成作用而导致湖泊水域环境界变及其对洪涝灾害的负效应。并从改善湖泊水域环境的角度上,提出了节制进口,疏浚河湖,稳定湖面和扩大出口等有效治理途径,以尽快提高洞庭湖区的防洪排涝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人工降雨手段化汛期特大暴雨灾害为可利用水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1979-1995年NCEP/NCAR再分析及其它格点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汛期影响我国特大暴雨及洪涝灾害的,是一支存在于南,北两半球之间的非亚支“宏观气流系统”,它的气流运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而,对我国的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不但可以进行及时的监测和预报,而且可以在这支宏观气流系统的上游地带施行人工影响云雨工程,把空中丰沛水分降到需要雨水的地区,化洪涝灾害为宝贵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江西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国勤 《灾害学》1999,14(1):60-64
洪涝灾害是江西农业灾害的主要文种之一,也是全省农业及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全省85个县(市)近50a洪涝灾害资料的统计、对比和分析,揭示了江酉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全省制定防洪减涝对策和措施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家诚  王立 《灾害学》1990,(4):55-59
1823年华北大水对清王朝盛衰转折变化有很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史料对这次大水的雨情、水情、灾情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将这次大水同清代其它各次大水进行比较,阐明这场大水影响深远的原因,并指出存在一个多方面因子所组成的自然灾害系统。  相似文献   

20.
结构式与非结构式减灾措施是构成洪涝灾害防治体系的两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子系统,基于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洪涝灾害结构式与非结构式减灾措施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中国洪涝灾害结构式与非结构式减灾措施建设水平以及两者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国洪涝灾害防治体系的防灾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