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区域岩屑地球化学异常Ⅲ级检查方法,并从单元素异常、多元素组合异常、岩层元素丰度及背景分布理论、元素点异常概率、特殊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区域化探异常进行综合解释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比研究公婆泉铜矿生物地球化学异常与原生异常后发现 :产生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元素通常是那些在原生异常中强度高且浓度系数较大的元素 ,植物本身对元素的生理吸收特性对元素异常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二者异常组合分带的共同特点是在矿化中心都存在Cu、(Pb)、Au、Ag异常 ,向外都存在Ba、B、As、(Sb)异常 ,最外带则都有Ti、V等异常。比较花岗闪长斑岩和英安斑岩铜矿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异常 ,前者元素的种类多 ,且内带出现原生晕的中下部或尾晕元素Sn、W等 ,反映其为浅偏中等剥蚀 ;后者元素的种类少 ,内带未出现中下部或尾晕元素 ,反映其为浅剥蚀。建立的铜矿床 (体 )生物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式能为定位预测戈壁覆盖层下的隐伏矿床 (体 )并推断其剥蚀程度和矿体规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河北平原土壤硒异常成因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平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在唐山开滦煤田及石家庄-邯郸一带发现了以Se元素为主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本文利用相关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地球化学方法,对土壤Se异常成因、来源、生态环境效应等问题进行解释与评价。结果表明,燃煤产生的大气降尘是形成土壤Se异常的主要原因。土壤Se异常区小麦、玉米中Se元素含量明显高于非异常区,且有害元素含量不超标。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南坡铜矿区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双版纳南坡铜矿区植物与土壤地球化学剖面研究发现:发育在Ⅰ线研究剖面山脊隐伏矿床上方和山坡脚近溪流处的Ⅰ号和Ⅱ号植物综合异常,其赋存空间、物质来源及发育状态受不同成因类型的土壤异常的控制。Ⅰ号异常反映了土壤气体异常、碎屑异常和上移水成异常;Ⅱ号异常反映了土壤侧移水成异常和部分水化学异常。由于元素在植物根际环境的地球化学赋存状态及其生物有效性,植物对元素吸收的选择性和屏障效应等因素,植物中某些异常元素同土壤异常中的相应元素具有不协调性。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库和所有的地球化学异常库都发生关系,它们在一定的时空、环境和动力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界面反应,使元素向植物迁移转化,导致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2):152-156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在黑河市大新屯一带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确定该区各元素异常下限值并圈定地球化学异常,发现Au、Ag、As、Sb、Hg等有价值的地球化学异常1处。通过分析Au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潜力并经施工槽探查证,发现异常浓集中心与矿体吻合较好,异常长轴与矿体走向一致,异常区发现1条长约900m的金矿体,2条长100余米的锑矿体。这表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大新屯矿区找矿效果显著,在大小兴安岭浅覆盖区,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找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勘查植物地球化学是通过分析植物器官来获取成矿元素信息的地球化学方法。我国学者在干旱荒漠区、森林沼泽区、半干旱和湿润半湿润中低山景观区开展了系统的勘查植物地球化学试验,厘定了一批适用于勘查植物地球化学调查的植物,为该方法的推广及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异常产生的机理、勘查植物地球化学数据库及指南建立、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异常遥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更好地利用勘查植物地球化学方法服务矿产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生长于矿床上部植物对土壤中的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吸收和转移及对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影响,以盐田岭锡石硫化物矿床为例,研究了不同土层及生长其上的杉木、杨梅树和芒萁不同器官中元素的含量特征。研究发现:生长于矿床上部植物中的多数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含量高于背景区,形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其元素组合同土壤异常大致相似但其衬度均小于土壤,土壤中富集的As、Sb、Bi、Hg、Sn、W在植物中未产生异常。元素在植物不同器官中的积累具有地下部分(根部特别是细根)或地上部分顶部(叶及细枝)富集,中部(木质部及皮)贫化的规律。相对于背景区,矿化异常区植物对多数元素的吸收和转移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营养性或毒性较小的元素降低相对较小,而毒性较大的或难溶解的元素降低相对较大。植物对土壤中营养性或毒性较小的元素的吸收和转移可能是无障-半无障的,而对毒性较大的元素或难溶解的元素可能是有障的。无障-半无障型元素有可能产生良好的生物地球化学异常,而有障型元素的生物异常可能不明显甚至不产生。毒性较大的元素由根向叶的转移可能是有障的,其叶部异常可能不明显甚至不产生,但有可能产生清晰的根部异常。  相似文献   

8.
<正> 气体地球化学法是勘查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十多年来,该法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实践证明它是地质找矿中的一种新技术。气体地球化学勘查是以测量与矿床在成因上及空间上有联系的某些气体元素或化合物的异常进行找矿。有些元素和化合物在地壳中呈气态迁移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各种地质成矿过  相似文献   

9.
<正>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应用,现已成为提高地质勘探效率的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实质在于发现和解释地球化学异常。所谓地球化学异常通常是指岩石、土壤、水、气体析出物或植物中任何元素的含量与其背景值的差异。据此,可将方法分为岩石地球化学法、水地球化学法、大气地球化学法和生物地球化学法。按完成的工作任务和所获得成果而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应排在首位,差不多任何一个勘探队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开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形方法确定合肥大兴地区土壤中Cd元素的异常下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元素异常下限值的确定对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异常下限值计算方法仅适用于元素含量数据呈正态分布的情况,而事实上土壤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极其复杂,很可能具有多重分形分布特征,元素背景和异常有各自独立的幂指数关系。本文探讨利用分形方法确定典型工业区土壤中Cd元素的异常下限值。基于分形的含量一面积方法确定了合肥大兴地区(典型工业区)土壤中污染元素Cd的异常下限值为0.445mg/kg,并根据该异常下限值圈定了异常范围。同时与传统方法(平均值加两倍标准离差)确定的土壤中Cd元素异常下限值及异常范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分形方法圈定的异常区域是有效的、合理的,控制了区内主要的导致土壤Cd元素污染的企业。  相似文献   

11.
内江市威远县镇西镇土地整理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体系为研究内容,对内江市威远县镇西镇土地整理区的表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近地表大气降尘特征、水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和大宗农产品等方面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定级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质量总体上良好,可划分为21l等、212等、221等、222等、311等、321等、312等、322等、41...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1∶20万化探资料,对石家庄市元氏县石榴种植区岩石、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石榴品质与地球化学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石榴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1∶20万化探图中,P、Zn、Mg、Fe、Cu、Na等元素的高低与石榴品质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好的吻合性,品质较好的石榴主要分布在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浅变质砂砾岩区,其母岩及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P、K、Mg、Fe、Mn、Zn、B、S、Mo有效态含量都较其它类型母岩及土壤中元素有效态含量高,研究认为,在地貌及水热条件、土壤结构等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母岩及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的高低是决定石榴品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20万化探资料可以做为种植优质石榴科学布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贵阳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与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250 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贵阳市及邻区表、深层土壤中54项化学指标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基准值等参数。研究区总体土壤环境呈中偏酸性,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土壤化学物质组成丰富,地球化学背景分布不均匀。除活动性强的化学组分对成土母质有分异外,多数化学组分对成土母质继承性显著。表层土壤有机碳、全碳、硫、氮、硒、氟和汞、镉、砷等的地球化学背景值显著高于深层土壤和我国其它城市地球化学基准值。前者适宜发展生态富硒特色农业,后者表明土壤环境安全形势严峻。土壤地球化学背景为生态环境评价和其它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由此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Arcgis平台,以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对重庆市荣昌区耕地质量进行了地球化学评价及其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质量较好,地球化学等级以中等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74.44%,优质和良好等级占24%。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中等为主,有机质、氧化钙和磷元素较缺乏,钾、硫、锌等多种元素较丰富。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清洁和轻微污染区面积较大,轻度至重度污染区不足1%,土壤污染主要由Cd元素引起。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可广泛应用于耕地分等定级、基本农田划定、土地整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平安区表层土壤样品的系统采集,测定了Se及其它元素的含量,研究了区内土壤Se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土壤Se富集机理。结果表明,表层土壤Se处于0.04~5.79 mg/kg之间,均值为0.29 mg/kg,富Se(Se≥0.4 mg/kg)和足Se(0.175≤Se0.4 mg/kg)土壤面积分别为121.4 km~2和464.1 km~2,总共占平安区总面积的75.1%,主要分布在古-新近纪棕红色泥岩风化物和第四纪冲洪积物为母质的土壤区。富Se土壤存在两个区带,分布位于平安盆地和拉脊山。平安区Se富集机理主要有两种:平安盆地Se与Sr、Mo活动相近,在咸水、干旱、氧化的沉积环境与盐类物质同时发生富集;拉脊山Se与Cu、S、Mo活动相近,与铜硫化物伴生并受表层高有机质吸附所致。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部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5个地区10个采样点表层土壤的PAHs含量特征和污染水平.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的多环芳烃总量为0.83~14.41 ng/g,其中菲的含量最高,同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其污染水平较低.曲水县6个采样点PAHs含量分布表明,除国道边1个采样点由于处于主导风向下风向而受到机动车尾气影响外,其他5个点均具有相似的面源污染即地质成因来源.结合分析拉萨、曲水、巴青、昌都和格尔木5个地区PAHs含量分布特征,发现高原东部昆仑山脉以西的大部分地区(拉萨、曲水、巴青和昌都)土壤中的PAHs有相同的地质成因来源.由于土壤性质、昆仑山脉天然的地理障碍等原因,格尔木戈壁土壤的PAHs来源则主要受到燃烧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杨  许东升  李琦 《地球与环境》2018,46(5):444-450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作为能够判别自然和人为环境影响的地球化学指标,不同地区基线值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本研究以宿州市为例,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试,对表层土壤中的Cu、Zn、Pb、As、Cr、V六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总量分析,采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对累积频率分析方法计算确定宿州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基于确定的地球化学基线值,运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宿州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环境地球化学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Cu、Zn、Pb、As、Cr、V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29、52.61、20.84、10.29、69.83和82.27 mg/kg;确定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分别为16.97、48.66、19.43、9.07、65.22和79.08 mg/kg,获得的基线值符合其定义和实际意义;地质累积指数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六种重金属元素大部分处于无污染级别,少量达到无污染到中度污染级别,六种重金属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富集贫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B元素地球化学讨论基础上 ,采用地球化学场分析研究方法与理论 ,以秦岭柞山泥盆纪沉积盆地及凤太泥盆纪沉积盆地内B地球化学场为实例 ,探讨对B的地球化学场分析与研究。认为B的地球化学场是由热水同生沉积作用所形成 ,B异常场可用于追迹和示踪热水流体场的活动范围。可能在八卦庙含金脆韧性剪切带中 ,部分电气石石英脉及菊花状电气石集合体富集部位是在后期脆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同构造期所形成 ,岩浆侵位及构造动热改造为富B层位中B的活化提供了能量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论述江西省铜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对江西省铜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铜的找矿标志,明确了今后找铜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