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扬子区下石炭统底部陈家边组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扬子区下石炭统发育是否完整,长期存在疑问。以往都把下石炭统金陵组视为石炭系最底部一个地层单位,根据珊瑚和腕足类,与贵州汤粑沟组、湖南刘家塘组对比,认为缺失早石炭世早期的沉积。1983年笔者在江苏江宁陈家边、安徽巢湖、宣城、浙北长兴等地测制剖面,系统采集样品,经阎永奎孢子分析鉴定,在江宁陈家边和长兴牛头山等地首次于上泥盆统五通组擂鼓段顶部发现丰富的早石炭世早期的孢子化石组合和疑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南京附近吕家山一带出露的一套中生代地层,李毓尧等(1935)曾将其中的砂岩层划为侏罗系象山层,而将其南侧之紫红色砂页岩、灰岩误划为下石炭统高骊山系及中石炭统船山灰岩。1964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在测制1:5万南京,汤山、上党幅区测报告中,将上述石炭纪地层改划为下一中三叠统青龙群及上三叠统黄马青组。1977年,安徽省区测队在1:20万南京幅区调报告中,又将上述地层改划为中三叠统徐家山组。 1985年,杨松生,蔺雨时发表“南京附近的高骊山组”一文,复将上述紫红色砂页岩划为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并在上部的灰色砂泥岩中采得一些植物化石,定其为古生代之属种:Suble pidodendron sp., Archaeocalamites sp., Calamites sp., Sphenophyllum sp., Loncho pteris sp., Rhodeas sp., Pecopteris cf. plumosa,Mario-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上石炭统-中二叠统生物地层划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划分论述了浙江省上石炭统—中二叠统16条化石带(其中11条为新建化石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分布于老虎洞组、黄龙组、船山组、梁山组、栖霞组、孤峰组、龙潭组下部的地层,可分别与滑石板阶、达拉阶、逍遥阶、紫松阶、隆林阶、栖霞阶、祥播阶、茅口阶、冷坞阶等9个阶对比。探讨研究了上石炭统底界、下二叠统底界和中二叠统底界;指出上石炭统未见底,缺失罗苏期的沉积;下二叠统底界位于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带之底,以Sphaeroschwagerina属的始现作为底界的标准;石炭—二叠系界线位于Triticites subcrassulu筵带与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筵带之间;中二叠统的底界位于Orthotichia chekiangensis腕足组合带之底,以Orthotichia chekiangensis的始现作为中二叠统底界的标准。进一步论证了船山组是一个跨越石炭—二叠系界线的岩石地层单位,下部归属上石炭统逍遥阶,中部归属下二叠统紫松阶和上部归属下二叠统隆林阶。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部早二迭世珊瑚化石的研究,地质前辈做了大量工作。1932年,乐森(王寻)、黄汲清等先后就完成了有关中国南部早二迭世珊瑚化石的论著,为后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安徽巢县地区下二迭统栖霞组出露完整,珊瑚化石比较丰富,是研究我国华南地区早二迭世珊瑚化石比较理想的地区之一。六十年代初期,何炎等(1960)、赵嘉明、陈华成(1963)先后在本区做了许多工作,并描述了部分珊瑚化石。1976—1978年,安徽省地质局区测队徐家聪、黄国成、齐敦伦等先后对本区栖霞组剖面进行详细的测制,观察,并系统地采集了大量的珊瑚化石。笔者就对其中的床板珊瑚化石进行了较系统研究,提出对本区栖霞组的床板珊瑚化石分带的粗浅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记述下扬子区下石炭统发育情况。着重对本区早石炭世早期是否存在沉积等问题提出新的依据和看法。下扬于区下石炭统发育是否完整,长期存在疑问,根据孢子化石和粒度分析资料,表明区内早石炭世早期的沉积确实存在,并创建了陈家边组,代表这一时期一种碎屑岩沉积类型。下石炭统上部老虎洞组的时代也存在争议,笔者根据白云岩化学组分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提出二分观点,并重新厘定老虎洞组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安徽巢县南部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与下石炭统和州组之间普遍发育一套白云岩(图1)。夏广胜等(1980)称之为和州组上段,时代划入早石炭世晚期,并将其与宁镇地区的老虎洞白云岩对比。笔者等在进行1:5万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该段地层系统测制了剖面,采获丰富的珊瑚、(竹蜓)类化石,现将资料及我们的看法列后,供讨论参考,文中(竹蜓)类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遴信鉴定,珊瑚由我队齐敦伦鉴定,在此致谢。  相似文献   

7.
采自福建福鼎南溪“构造天窗”的样品分析后获牙形刺。西部所采样品含StreptognathodusfuchenensisZhao,s.elongatusGunnell,Gondolellasp.其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原来这段地层划为下石炭统,应作修改。北部所采样品含IdiognathodusdelieatusGunnell,Neognathodusbassleri(HarrisetHollingsworth),Gondolellasp.其时代为中石炭世早期.进一步证实中石炭统地层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正> 本矿床为产在石炭、二迭系碳酸盐沉积建造中的一个铀矿床,属于碳-硅-泥岩类型。铀矿化严格受层位和构造破碎带的联合控制,主要赋存在下石炭统梓门桥段下亚段(C_1dZ~α)和上二迭统龙潭组中段(P_2L~2)地层中。含矿层的沉积(音页)律表现为粉砂岩—页岩—含泥炭质灰岩(及白云岩)—页岩—粉砂岩,为氧化-还原交替变化的沉积环境。同时,铀的富集与破碎带的宽度和破碎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贵阳乌当断层南北两侧 ,下石炭统九架炉组、祥摆组和旧司组的分布和沉积特征存在明显的变化。九架炉组基本分布于乌当断层北西侧 ,祥摆组由北向南的沉积环境向浅海相呈有规律的变化 ,旧司组则仅在乌当断层南侧分布。这些地层的分布规律、沉积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乌当断层为黔中隆起南侧边缘断层 ,且该断层自早古生代形成后 ,为一多期次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铁、金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分布格局明显受特定的层位、岩性、岩相和古地理环境控制.矿床主要赋存于上石炭统黄龙组、下二叠栖霞组、下、中三叠统大冶群和东马鞍山组.而以上石炭统和下、中三叠统为最主要.主矿体都于碎屑岩相向联酸盐岩相或碳酸盐岩相向碎屑岩相的过度部位.上石炭统的矿床多数在碳酸盐浅滩相与泻湖相和浅水盆地相交接处.下、中三叠统的矿床主要分布于浅滩相与泻湖和泻湖相与交接部位.区内晚石炭世威宁期和早、中三叠世奥伦尼期(鄂东南地区)及安尼锡期(苏皖区)广泛形成的白云岩及蒸发岩沉积.与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定位关系密切.特别是膏盐层对燕中期岩浆热液的演化与成矿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安徽南部石炭系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化石丰富,是研究华南地区石炭系的良好地区之一。安徽区调队、南京地矿所、南大地质系、安徽省地质局322队、321队等单位都先后做了一些工作,地层单位名称一直沿用1930~1935年地质界前辈李四光,李毓尧、朱森等研究宁镇山脉地质时所创建的黄龙灰岩——黄龙组。其岩性是,底部为白云岩,下部为厚层粗结晶灰岩,中、上部为灰白或微带红色质纯灰岩。  相似文献   

12.
苏、皖南部中、下石炭统之间普遍发育一套白云岩地层,过去通称为“老虎洞白云岩”。 自夏邦栋(1959)创建“老虎洞白云岩”以来,对它的时代归属一直存在分歧。杨敬之等(1962)把它与广西大埔白云岩相比,将它归入中石炭世早期;陈敏娟等(1964 1972,1980)、肖立功(1982)根据南京龙潭、汤山、孔山等地所获得的珊瑚化石资料,将它归入早石炭世晚期。江苏区调队(1972)、安徽区调队(1979)依据南京  相似文献   

13.
下扬子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底部有一套白云岩,分布范围极广,并且是铁、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床的赋矿围岩。许多矿床学者认为安徽铜官山铁铜矿、繁昌桃冲铁矿、江苏栖霞山铅锌锰矿等矿床与这套白云岩关系密切。因此,研究老虎洞白云岩的成因,对于下扬子地区金属矿床的研究以及石炭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对这套白云岩的岩石学研究甚少,仅1959年夏邦栋同志据江宁淳化大连山等地研究,认为黄龙组底部白云岩属闭塞泻湖环境中的原生沉积成因[3],并创名为“老虎洞白云岩”,  相似文献   

14.
<正> 对英格兰及伊拉克西部沙漠地区的隐蔽不整合面所打的7个钻孔的477个岩心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和储集层特性(孔隙度和渗透率测定)的研究。在英格兰,不整合面出现在下列边界上:1)白垩系/泥盆系;2)下里阿斯统/瑞替阶-里阿斯统/未知年代的岩层/石炭系灰岩;3)三迭系/下石炭统;4)三迭系/上煤层组(相当于上宾夕法尼亚系);5)三迭系/二迭系-三迭系/二迭系。在伊拉克西部沙漠地区的钻孔中遇到了五个不整合面,其层序的年代跨度从石炭纪到白垩纪。  相似文献   

15.
铜陵地区五通组厚层石英砂岩以上,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岩之下,以泥页岩为主的碎屑岩,长期以来被视为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由于该组和其上的黄龙组是铜陵地区铜、铁和硫铁矿床的重要赋矿层位,故早为众所瞩目。1982年,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1地质队,为解决该组的层位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揭露,在钟鸣东南金榔乡山墈汪笠帽顶工作时,在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中发现了几块植物化石,经李汉民鉴定,此种植物为古羊齿(Archaeopteris),是晚泥盆世最具特征的植物化石之一。为了解决该套地层时代问题,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1地质队联合对区内该段地层作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环境恶化事件不但导致了生物大绝灭,而且造成了自然界正常的碳循环崩溃。为了研究三叠纪早期生物复苏过程中的环境特征、碳氧同位素演化上的地层学意义,对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取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早三叠世碳氧同位素地层曲线与已知的平顶山北坡剖面碳氧同位素地层曲线相似。δ13C值在Induan阶、Olenekian阶底部首先表现为大幅度负漂,随后呈上升趋势。δ18O值除了表现出1Ma的周期性波动之外,与δ13C低值区对应处也具负偏趋势。δ13C、δ18O值的演化趋势反映了早三叠世海洋环境恶化、生物复苏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17.
安徽新桥铜硫矿床成矿时代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新桥铜硫矿床的主要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黄龙组下部,矿石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313.2士32.7Ma,Ph-Ph等时线年龄为290±10Ma。锶和铅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壳(地层)。矿床主要由海西期沉积成矿作用形成,后来受到了燕山期岩浆活动迭加改造。  相似文献   

18.
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测试了微山湖地区石炭-二叠纪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煤样的稀土元素含量,并分析了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煤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其配分模式与成煤环境密切相关.具有良好的指相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诺尔特地区火山岩赋存于上泥盆统忙代恰组及下石炭统红山嘴组中 ,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 ,主要是酸性陆相火山岩 ,是诺尔特地区中地壳物质经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构造背景的研究表明 ,火山岩形成于新陆壳演化阶段 ,泥盆纪火山岩是固结期的产物 ,石炭纪火山岩是固结期→弛张期→活化期演化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阐述了区内上石炭统地层的分布范围、岩性特征、厚度变化及所含生物群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