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基于环境逸度模型的化学物质暴露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学品通过各种迁移转化过程后在环境区间中广泛分布,同时新化学品正被大量的生产并进入环境,使得对于化学品管控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加。基于这一背景,多国政府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化学品进行管控。除了用相应的政策法规进行预先管控之外,使用基于逸度概念的多介质环境模型来表征化学品的行为与归趋是一个相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环境中存在的现有化学品的暴露评估,也成为各国化学品管理中对新化学品的环境暴露进行预测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逸度概念与方法、相关环境模型、建模过程、应用验证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对我国化学品环境暴露评估与风险评估的模型构建、优化与方法应用提供信息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学报》2016,(3)
以南方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作为研究对象,调研其3 km半径范围内敏感点分布情况,依据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2014年监督性监测数据,采用较为成熟的AERMOD大气预测模型,预测SO_2、NO_2、HCl、Cd、Pb和二噁英(PCDD/Fs)等6种污染物在27个环境敏感点的日均浓度范围分别为0.03~0.21μg·m~(-3)、0.3~2.5μg·m~(-3)、0.01~0.04μg·m~(-3)、0.07~0.56 ng·m~(-3)、0.03~0.22 ng·m~(-3)和0.01~0.07 ng·m~(-3),明显低于相应的标准限值,由此可见该垃圾焚烧厂在研究期间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周边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从模型预测可知,6种污染物的日均最大落地浓度位于网格线上的(200,150)处,分别为22.45、266、4.49、56.1、22.5μg·m~(-3)和59.5 fg·m~(-3),NO_2的日均最大浓度贡献值高于标准限值3.3倍,位于该点位的敏感点值得特别关注。采用USEPA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对该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敏感点人群呼吸暴露量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呼吸暴露量随着与烟囱距离的增加呈递减趋势;非致癌化合物的危险指数HI大小顺序为NO_2SO_2HCl;致癌化合物危害指数CR大小顺序为CdPCDD/FsPb,但其暴露风险相对较低,处于可接受水平;相对成人来说,儿童会承受更高的呼吸暴露剂量;就性别而言,男性会承受更高的呼吸暴露剂量。通过该研究为环保部门掌握垃圾焚烧厂对其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对敏感点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围绕格尔木地区枸杞果农药残留问题,开展从枸杞植株-蜂蜜-土壤-地下水系统迁移环境中农药残留水平及枸杞果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研究。采集地下水、枸杞果实、枸杞茎叶、枸杞蜂蜜以及土壤样品76个,对11种常用农药进行检测,在各种农药残留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利用急性参考剂量和每日允许摄入量进行急性和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76份样品共检出吡虫啉、阿维菌素、草甘膦和多菌灵4种农药,农药种类残留最多的是枸杞叶和土壤样。从平均残留量和最高残留量来看,吡虫啉在枸杞果实、枸杞叶和土壤中残留量相对较高,最高残留量达88μg·kg~(-1),而在地下水和蜂蜜样中相对较低;其余农药的残留主要集中在土壤和枸杞叶中,阿维菌素和草甘膦在土壤中最高分别达45.5μg·kg~(-1)和1 270μg·kg~(-1),多菌灵在枸杞叶中达到8 400μg·kg~(-1)。4种农药在系统迁移过程中的差异性:草甘膦在土壤中降解性能好,主要残留于土壤中,呈现地表累积特征;多菌灵不溶于水,不易迁移,多残留在枸杞的植株中;吡虫啉具有渗透性强,附着力好、耐冲刷等特点,在土壤、地下水、果实及植物等环境中表现出较明显的稳定性;阿维菌素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降解不稳定,同时受夏季雨水的冲刷作用,在土壤-地下水迁移过程中表现出不稳定的特征。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和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均小于100%,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7.
孕妇妊娠期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关键窗口期,期间母婴容易受到微量元素的影响.室内环境是孕期暴露微量元素的主要场所之一,同时个人生活习惯对微量元素暴露亦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集孕妇尿液和对应的家庭灰尘,并收集孕妇生活习惯等调查问卷,分析了孕妇尿液和家庭灰尘中V、Mn、Co、Se、Mo、Cr、Ni、As、Cd、Sb和Pb等11种微量元素的浓度水平,评估孕妇尿液和室内灰尘之间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探讨孕妇微量元素暴露水平的潜在影响因素,并评估室内灰尘中微量元素对孕妇的健康风险.研究发现,11种微量元素在家庭灰尘中的平均浓度介于1.95—159μg·g-1,在孕妇尿液的平均浓度介于0.244—37.2μg·L-1.与国内外研究报道的平均浓度相比,家庭灰尘中的有毒微量元素Cr、Ni和As含量较高,孕妇尿液中有毒微量元素主要为As和Ni,必需微量元素Se的含量偏低.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家庭灰尘中Mn、Co和Mo,Se和Cd分别具有可能的相同来源;而孕妇尿液中Pb和Sb,Mo、Se、As和Co分别具有潜在相同的暴露源和途径.人口学特征的多元回归分析中,孕妇... 相似文献
8.
人工合成化学品引发的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系统总结了美国环境保护局、欧盟、日本环境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有关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环境管理措施与进展,它们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了国家层面的实施计划,建立了EDCs测试与评估策略及识别标准,发展和验证了大量EDCs测试方法,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补充以实现对EDCs的管理等。根据我国关于EDCs的研究管理现状及国外研究管理进展,提出了我国采取相关EDCs管制措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危害性识别是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基础,危害性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的结果与结论。通过介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eChemPortal近几年来的主要变化,以上海地区涉及的30种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为例,比较分析我国《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及eChemPortal引用的按照《欧盟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类、标签和包装法规》的公开分类和标签目录(ECHA CL inventory)、日本政府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分类结果(GHS-J)的差异。结果表明:eChemPortal作为OECD建立的全球化学物质信息门户,加入的数据库多数经过政府机构或同行评审,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对较高,目前已有32个数据库加入到该平台,其中32个数据库支持化学物质检索,4个数据库支持化学性质检索,2个数据库支持GHS检索,并且数据库的数量和功能还在持续增加;相对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和ECHA CL inventory,GHS-J的危害性分类结果较为完善,而且多数分类结果提供了具体的分类数据基础信息,这对于分类结果的评估十分有用。上述研究表明我国政府监管部门有必要结合eChemPortal等权威的数据信息平台发布我国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推荐数据库,从而规范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过程并推动对化学品的有效环境监管。 相似文献
10.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4)
农药风险评估暴露场景是某个区域与农业生产和农药使用密切相关的各种条件的综合,是风险评估中运用模型进行暴露评估时必不可少的。欧盟和美国在暴露场景构建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近年来也逐步开展了农药暴露场景构建工作。对欧盟和美国在农药旱地作物-地表水暴露场景体系构建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包括场景构建的原则、方法、过程以及已形成的场景体系。同时,对我国农药暴露场景建立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农药旱地作物-地表水风险评估暴露场景的构建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有机磷阻燃剂(OPFRs)逐渐替代了危害较大的多溴联苯醚(PBDEs),因此使得人类及其他生物更易暴露于这种有机物中。有研究表明,部分有机磷酸酯具有致癌性,因而使人们对其毒性的问题也日益关注。本文概述了有机磷阻燃剂的环境暴露水平,总结了近年来从体外与体内实验2个方面动物毒性效应的研究。目前研究发现诸多地区的大气、土壤和水体中的有机磷阻燃剂总含量水平相对较低;仅高浓度暴露才会对不同动物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而远大于环境浓度的低浓度暴露几乎无损伤效应。最后,对有机磷阻燃剂毒性效应的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农药混配制剂环境风险评估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欧洲和美国农药混配制剂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详细介绍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评估体系中的2种方法,即,基础的"整体测试法"和近年来提倡的"基于组分的方法"。"基于组分的方法"的特点是以浓度加和模型(CA模型)作为默认假设进行初级评估,以独立作用模型(IA模型)等作为高级评估手段的农药混配制剂环境风险评估方法。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模型偏差率(MDR)、毒性相似度及毒力单元(TU)等概念以及混配制剂风险评估流程。本文的目的旨在为建立我国农药混配制剂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的环境暴露与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阻燃剂添加成份,其具有神经、生殖、基因等生物毒性,且具有致癌性。作为新一类污染物,有机磷酸酯在环境中越来越多的释放引起了环境研究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OPEs在水体、土壤、空气和生物体中的暴露浓度,并介绍了OPEs在环境中的各种迁移转化途径。目前针对OPEs的环境暴露研究仍十分有限,需要更全面调查其在多环境介质中的暴露状况以综合评价其生态风险。OPEs的多种迁移途径已得到证实,但相关物理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机制研究尚不完整。最后对OPEs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促进我国OPEs的生态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