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草案)》进行了初审。为什么要制定《循环经济法》?与其他国家的循环经济类法律相比,《循环经济法(草案)》有哪些特点?《循环经济法(草案)》的框架如何构建?《循环经济法(草案)》的制定又将对我国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哪些影响?本报特约请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主任孙佑海对此次审议的《循环经济法(草案)》进行深入解读,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开始成为世界工业园区发展领域的主题,并取得了较丰富的经验,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工业园区改造和完善的方向。丹麦、美国、加拿大等国早就开始规划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纳米比亚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也正积极兴建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6月25—26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以"创新引领循环经济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循环经济理念与实践创新、制度与机制创新、技术与模式创新进行深入研讨,聚焦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循环利用、绿色金融体系、绿色供应链构建等方面研讨如何加快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激发新动能,创造新优势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18-19日,第四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在北京亚洲大酒店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社科院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共同承办。论坛主题为“关注气候变化、推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促进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5.
实施绿色采购,延伸循环经济供应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绿色采购,促进循环经济深入发展,对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国际绿色采购网络(IGPN)成立,欧盟环保指令即将全面实施,众多知名跨国公司率先推出绿色采购计划,绿色壁垒让绝大部分中国供应商痛失商机。绿色采购既可以从源头上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实现环境污染源头削减,又可通过市场机制引领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济南钢铁集团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中的标杆企业,正在申报国家级环境友好型企业,本结合济南钢铁原料采购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对绿色采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广西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并实施。这是国内首个工业主要行业循环经济评价考核地方标准。该标准依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将反映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加以分析和合理综合,确定了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国家能耗限额和清洁生产的合格指标)构成的具有递进阶梯层次结构的三级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亦冬 《中国再生资源》2005,(4):16-18,22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消费—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循环经济则是一种“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因此,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对循环经济都采取积极措施和政策加以扶持。概括起来,其主要措施和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委)、工信委(经信委)、财政厅(局)、环保厅(局)、住房建设厅(委、局)、能源局、物价局: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的要求,加快我国城市及产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提高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现就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的出发点——以日本水循环经济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生态经济与科学发展观的和谐统一更加深入人心。中国经济正在全面进入新一轮的转轨时期,即由经济增长追求型向可持续发展性经济迈进,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建设成为一个时代主题。日本是建设循环经济的先进国家,而其循环经济建设由水环境保护开始。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基于不断循环利用资源的发展模式。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从“经济优先”走向“环境优先”,进而成为日本循环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对中国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建设“两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旨,是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全面落实,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和今后国家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建设高度文明、高度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  相似文献   

11.
韩威 《环境保护》2006,(6B):68-71
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通常被认为主要包括企业、区域、国家三个层次。本文从生态经济系统等级组织理论角度阐释,经济全球化是循环经济的一个新层次,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循环经济之路的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化研究。文章分析了循环经济基础模型存在的利弊,基于从对象-过程-主体(OPS)三维的整合思考,提出了循环经济的实施模型。并以上海为例,阐述了该模型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第一期)出版由国家环保局、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联合编制国务院批准的《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第一期)(以下简称《绿色规划》),目前已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绿色规划》是《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  相似文献   

14.
张凯  刘长灏 《环境保护》2007,(10B):7-11
循环经济系统稳定性是循环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系统稳定性的内涵,分析了循环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指出循环经济系统中节点和结构的相对稳定对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主要探讨了节点(或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刚性节点(或结构)和柔性节点(或结构)的概念,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刚性节点(或结构)和柔性节点(或结构)的稳定性,最后提出了保持节点(或结构)稳定性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循环经济工作的深入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公众的广泛、深入和积极参与。本文首先指出了公众参与在中国循环经济整体发展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重要作用;继而探讨了目前中国循环经济工作的公众参与方面主要存在着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参与技能严重不足,参与形式单一、范围较窄.各级政府部门职能尚未予以足够重视.环境资源NGOs较薄弱等障碍性因素;最后提出国家应积极从政策、制度层面来构筑公众参与的平台,并通过宣教、规制、激励等措施采提高公众参与中国循环经济工作的力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多角度阐述了利用卡博特化工(天津)有限公司生产炭黑的副产品炭黑尾气,配套建设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送至汽轮发电机发电,实现循环经济的产业链,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本项目对社会、对国家、对企业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构建节约型社会,废旧物资的再生和利用作为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得到快速发展。这是由我国的经济建设转型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决定的,也是由我国本身的资源状况和需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6R”原则在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经济增长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要求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本文从人们对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认识过程入手,提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应遵循6个原则——再思考(Rethink)、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修复(Repair)和再整合(Reorganize),即“6R”原则,并对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2005,(4):54-54
日前由中国发展研究院在京举办的中国循环经济高层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李振京博士透露,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是:用5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成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资源节约的循环型社会,资源生产率、循环利用率、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等循环经济的主要指标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极大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整体改善生存空间,全国全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结合我国当前基本国情,介绍了我国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以来,形成的形式多样、适用性强的循环经济模式,以及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指出,由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起步较晚,缺少循环经济核心技术的研发,以及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广应用滞后,所以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潜力巨大。建议国家抓住时机,通盘考虑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由试点示范推向全面展开的时机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