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月20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十三五”以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体情况,围绕近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介绍相关情况,并展示2013年与2020年空气质量改善的对比。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3年、2014年10月1日至11月13日的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重点研究了APEC会议前后内蒙古重点城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的污染物特征,并与历史同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APEC会议期间(11月1—12日),呼和浩特市污染日为0d,包头市污染日为2d,比2013年同期分别下降100%、75%;(2)研究期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各污染物日均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似。2014年10月25日政府启动防控措施,两城市各污染物日均浓度明显下降,大幅低于2013年同期;(3)减排前,2014年10月22—24日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持续污染期。主要污染物PM_(10)、PM_(2.5)的小时浓度特征与2013年同期相似;(4)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2013年10月22日至11月上旬内蒙古重点城市持续空气污染。2014年同期气象条件更差,但10月25日实施减排后,空气污染物迅速消散。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3—2016年京津冀鲁豫地区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和同期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空气质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京津冀鲁豫地区2013—2016年AQI均值为116,总体属轻度污染,空气质量需得到重视;空气质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冬季空气质量最差、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好;空间分布上,以石家庄市、邢台市为中心的集中分布区为AQI高值区,空气质量最差,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为AQI低值区,空气质量最好;总体看来,2013—2016年AQI年均值逐步降低,表明空气质量正在逐步改善,这可能与政府实施的保护空气质量的相关措施有关;AQI与气象要素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风速越大、气压越低、温度越高,空气质量越好。不同季节影响空气质量的主导气象因子不同,春季对AQI变异解释度最大的气象要素为平均气温,夏季为平均气压,秋、冬季为平均风速。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长沙市冬季灰霾污染情况,基于2014年1月21日至2月9日地面和卫星监测数据,应用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SPLIT)模式和统计方法研究了长沙市冬季灰霾污染特征、来源和成因。结果表明,长沙市整体污染相对较重,特别是北部部分地区污染非常严重,而南部则相对较轻。污染前期空气质量开始下降,出现轻度污染;中期空气质量已达到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程度,PM_(2.5)和PM_(10)最高值均接近800μg/m~3;后期空气质量好转。经气流轨迹聚类后共划分为3类气流:东北、北以及西南,分别占总气流轨迹数的48.8%、34.3%和16.9%。长沙市灰霾污染的潜在源区主要位于山东中南部、河北南部、湖北以及广东、广西和湖南交汇处。结合气象要素发现,污染期风速较小,相对湿度增加,温度和气压降低,进一步加剧污染物堆积。因此,为了改善长沙市空气质量,不仅需对当地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还需对污染物区域传输进行整合治理,实施长沙地区乃至跨区域大气联防联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3—2017年杭州市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站点数据和杭州市地面气象数据,分析了杭州市几种典型情况的臭氧(O_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2013—2017年,杭州市O_3污染问题总体呈逐年加重趋势;(2)夏季太阳总辐射大于450 W/m~2、温度高于20℃且相对湿度低于70%的晴热高温天气易造成O_3污染;(3)杭州市O_3浓度还可能受外来输入的影响;(4)受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加上水平扩散条件差且温度高,极易导致O_3及其前体物在近地面积聚。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多,PM_(2.5)污染正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臭氧污染在一些地区开始呈季节性加剧趋势,臭氧污染防治不得不提上日程。国务院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灰霾、臭氧的形成机制、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据监测,国庆长假前后,北京及珠三角地区的臭氧污染严重,并一定程度上加剧了PM_(2.5)污染。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13年上半年,全国74个城市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45.2%,主要污染物就是PM_(2.5)和臭氧。目前,臭氧已经成为夏秋季节影响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地面的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组成成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我国多地曾出现过光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安市雾霾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为认识雾霾成因和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013—2015年西安市13个监测站的雾霾天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月空气质量状况报告,采用统计方法分析西安市雾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时间上,西安市雾霾天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持续时间较长,雾霾在冬、春季交际时最严重,其中11月至翌年3月期间PM2.5空气质量指数为严重污染;空间上,西安市北部区域雾霾污染程度比南部区域严重,西部区域雾霾污染程度比东部区域严重,市区雾霾污染程度比郊区严重。通过相关分析,进一步揭示不同污染物对PM2.5的影响程度,说明PM2.5与PM10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O3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2019年春节期间重庆市烟花爆竹禁放政策的实施效果,利用2015—2019年春节期间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及在线水溶性离子监测数据等资料,并采用烟花爆竹影响分级、PM_(2.5)/CO法等方法,估算了除夕夜烟花爆竹燃放对重庆市各监测站点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重庆市烟花爆竹禁放后,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往年。主城区优良天数为近5年春节期间最多,PM_(2.5)平均浓度为近5年最低,除夕夜PM_(2.5)和PM_(10)最大峰值同比分别下降72.8%和74.1%,且烟花污染的强示踪组分K~+、Mg~(2+)、Cl~-等也没有出现明显陡升,有近一半的监测站点空气质量基本未受烟花爆竹影响。  相似文献   

9.
异味污染是人们比较敏感的一种大气环境污染,是影响公众对空气质量满意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导致公众的直接感官与官方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存在落差的原因之一。以江苏省某大学城地区为对象,建立了一种兼顾常规污染物和异味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并引入异味指数分级方案,将公众的异味投诉强度纳入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结果表明,2013年该地区的综合评价结果相比只基于常规污染物的评价结果,空气质量下降明显。此评价方法为异味污染评价提供了一次尝试,有利于完善现有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台湾地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会自2001年成立以来,不断完善管理架构和管理体系,发布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行政规则和公告,有效运行污染整治基金的财务筹措和使用等经济管理机制。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监测、调查、评估等管理工作,为污染场地的识别和筛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污染场地的整治工作,采用标准和风险评估相结合的验收方式,推行场地可持续利用的绿色修复技术。重点研究台湾地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工作的管理政策、模式和措施,总结相关经验,为中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机动车限行措施发布、重点污染企业停限产做好准备、工地土石方作业陆续停工、所有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万余家餐馆清洗油烟净化设备……北京市环境保护局表示,目前,奥运会各项空气质量保障措施顺利推进,对奥运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省级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权重。基于该指标体系分析了江苏2011—2013年空气质量管理水平变化趋势,并与广东进行比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评价结果显示,江苏2013年空气质量管理水平指数(AQMI)为68,其中政策法规标准指标得分最高,机制体制建设指标次之,管理能力和空气质量与改善情况两指标相对较弱;2013年江苏与广东的空气质量管理水平较为接近,但仍未实现赶超,差距最大的为管理能力指标。基于评估结果,建议尽快提高污染源治理水平,并加快省级24h预报能力和源清单数据库的建设。本指标体系的开发可为省级空气质量管理水平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明确要求,也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环境条件。提出了科学制定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路线图的技术方法,涵盖大气污染关键问题识别与污染成因分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制定、污染防治措施方案以及减排潜力分析等重要技术。以武汉市为例,在科学分析大气污染关键问题和污染成因的基础上制定空气质量达标路线图,提出武汉市空气质量达标应分3步走,并制定了详细的大气污染治理任务措施,为武汉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部污染控制司司长樊元生在2008年8月3日表示,奥运会后还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整治北京的空气质量,并利用这个机会推动区域性大气污染整治。  相似文献   

15.
重庆主城区大气重污染形势的激光雷达探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1月12日-26日,利用大气超级站ALS300型激光雷达对重庆主城区大气进行了连续探测,分析了重污染形势期间的大气扩散条件及大气颗粒物时空分布等探测结果。分析表明,大气层结持续稳定,扩散条件差使得大气颗粒物浓度居高不下,大气能见度持续恶化;大气重污染期间PBL高度较低,平均为320~350m;大气颗粒物污染带处于100~400m高度范围;全国范围内异常的大气环流形势和重庆主城区独特的地形、气候特征是造成持续大气重污染形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3):237-237
中国计划2007年安排20亿元左右资金专项用于污染减排建设。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强调,力争用1年到1年半时间,建成科学完善的污染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切实改变污染源监测、环境执法、统计能力薄弱的局面。2007年污染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主要有四项任务:组织实施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其中在线监测设备资金由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省、市两级监控中心建设;组织实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加强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测现场采样和测试能力,提高污染源现场采样监测专用仪器设备装备水平;组织实施强…  相似文献   

17.
城市非点源污染的排放负荷计算及特征分析是开展相应污染控制工作的基础。基于SWMM模型开展昆明市北部排水片区2013年城市非点源污染逐日排放负荷模拟与特征分析,并选取6项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3种源头控制技术措施的径流和污染物削减潜力。结果表明:2013年研究区域排入盘龙江的非点源COD、TN和TP年排放负荷分别为2 818.39、119.24、75.21t,最大日排放负荷分别为135.41、5.69、3.86t;2013年非点源COD、TN和TP入盘龙江日平均排放值分别有171、170、215d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削减潜力分析结果表明,水质浮选雨水口对COD年总负荷超标倍数和超标日平均超标倍数的削减程度最大,屋面雨水收集则对其余指标的削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3—2017年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大气常规污染物逐时监测数据,探究珠三角区域臭氧(O3)污染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三角O3浓度秋季高冬春低,在一年之内呈现2月、5月、9—11月从低到高3个峰值;在一天之内呈现昼高夜低的单峰结构,峰值大多出现在午后15:00时。珠三角中部城市超标天数较多,沿海城市超标天数较少,大部分城市每年O3超标天数逐渐增多。O3月变化和日变化与NO2呈现负相关。总体而言,NO2平均浓度越高的城市,O3昼夜爬升值越高。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燃煤的空气质量影响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2005年北京市燃煤污染源排放清单,利用MM5-CMAQ模型计算了各区县各行业燃煤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2005年1月北京市燃煤源对各监测站点SO_2浓度的贡献在70%以上,对PM_(10)和NO_x浓度的贡献约为20%~40%和10%~30%;7月本地燃煤源对SO_2浓度的贡献在40%~50%左右。1月采暖锅炉对空气质量影响最大,占50%~70%;7月电厂的影响最大。依据北京市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方案以及"十一五"期间能源规划,建立了2010年燃煤污染源大气排放的规划情景,并模拟了各规划措施对大气质量的改善效果。通过实施电厂脱硫脱硝除尘、炼焦工业停产、钢铁行业和水泥行业搬迁减产、供热锅炉改造、平房用煤改造等措施,与2005年相比,SO_2平均浓度下降30%左右,NO_x和PM_(10)浓度的下降幅度15%。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双权重模糊综合评判的南京空气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加合理地评价空气污染程度,基于传统的浓度超标赋权单因子法,将污染物毒性纳入考虑,建立了双权重因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南京市空气质量评价。双权重评价结果与浓度超标赋权单因子法评价结果对比如下:南京市空气主要污染物为PM_(2.5)、PM_(10)和NO_23种,2013—2016年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夏秋季节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冬春季节。双权重因子模型计算所得的PM_(2.5)的空气污染权重是单因子法的2倍,PM_(2.5)与PM_(10)所占的空气污染权重占6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污染因子,这是由于颗粒污染物较强的毒性所致。相对于单因子法,双因子权重法考虑了不同污染因子的危害程度,是一种更客观的空气污染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