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事故确切定义的重要性以往人们使用较多的事故定义是"人们不期望发生的、造成损失的一个或者一系列意外事件"。这个定义没有说损失的类型、大小以及由谁来规定,没有说适用范围,也没有解释事件是什么,不确定因素很多,它不能从众多事件中确切地规定出一个叫做"事故"的事件来,也就是事故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如果能对事故进行确切定义,则可以解决以下5个问题:1.安全科学的研究目的是预防事故,在事故定义明确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江西氨厂机修车间发生了一起天车吊装备件时砸伤人的事故。事后车间召开了一次事故分析会,认为是“好心”出了事故。 会上,工段长先介绍事故发生的经过。他说。当时天车工不在,为了把备件吊装好,技术员出于“好心”就叫铆工师傅去开天车。这个铆工也是为了工作,才答应去开,但因对天车操作方法不熟练而出了事故。铆工发言说:“我不是天车工,技术员叫我开,我就上去开了。这事我有责任。”最后厂长说:为了工作,大家都是出于“好心”,谁愿意出事呢?问题是我们的同志没有按章办事。技术员叫铆工去开天车是违章指挥,非天车工去开天车是违章…  相似文献   

3.
有些单位的同志发现事故隐患或苗头不加注意,说什么“既然没出事故,算了吧,以后注意就是。”其实呢?以后也并未注意,结果是发生事故。 对任何事故隐患和苗头绝不能采取“算了”态度,应当抓住不放,举一反三,查清原因,分析危害,吸取教训,这样就能防止事故的发生。上海市杨浦区住宅建筑工程公司第三工程队是今年初新建的队。工人技术水平较低,设备条件差,但他们建队以来没发生过任何大小事故,其中一条经验就是发现事故隐患和苗头,从不轻易放过,一定要把问题解决了。一次在左家宅工地,有个木工拆阳台壳子板时拉断了绑脚手架的三道铅丝。安全员发…  相似文献   

4.
某单位的安全检查组对一个班组进行本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技能抽查,经过提问,从班长到组员,几乎个个都"对答如流".班长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哪个也考不倒."然而,经过了解得知,就是这个"考不倒"的班组,近年来竟然连续发生3起事故.  相似文献   

5.
特快专递     
安全生产检查绝不能留死角国家经贸委近日发出通知 ,就切实做好今年后几个月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部署。通知说 ,我国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对安全生产大检查的成绩不能估计过高 ,绝不能放松安全生产工作 ,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通知指出 ,安全生产检查绝不能留死角 ,特别是对乡镇、私营、“三来一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以及侥幸没有发生事故但平时管理很差的地区、企业 ,要坚持边检查、边整改、边查处、边关闭的原则 ,真正达到查清事故隐患 ,落实整改措施的目的。要把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的治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制定整改措…  相似文献   

6.
“安全生产月”转眼就过去了。一个月公司没有发生一丁点儿安全事故,一些员工骄傲的说:“今年又是一个安全月,该发奖金啦!”。听到职工这样洋洋自得的议论,我心里高兴,但更多的是思考和警觉。我们是负责汽车渡运的特殊行业,全国四面八方成百、上千的车辆从这里渡运,一分一秒,都不能有一点的疏忽大意,不能出事故,要出事故就是大事故!  相似文献   

7.
某单位在通报别的单位发生的一起事故,并要求与会的同志认真地从这起事故中吸取教训,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把安全工作抓好.然而,却有个别同志认为,这是"一人生病,大家陪着吃药".这反映了个别同志对待安全工作的思想.别的单位发生事故,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必要去吸取什么教训,更没有必要"陪着"查隐患抓整改.其实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一系列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都是事故责任单位及有关责任人由于"意想不到"的问题所导致。对于这个说法,笔者持反对意见。正如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所揭示的:在一件重大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隐患。事故是一种不经常发生和不希望有的意外事件,这些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较小,就是人们所称的小概率事件。由于这些小概率事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发生,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产生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这恰恰是  相似文献   

9.
张:老王,咱们搞了这么多年安全工作,总是跟在事故后面跑,出了事故就抓瞎。有没有什么新的科学方法管安全呢? 王:有一种新学科叫安全系统工程学,它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解决安全管理问题,挺起作用。 张:系统工程这个词我倒听说过,好象挺深奥,咱们能搞得懂吗? 王:其实也容易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解释说,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技术。世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叫作一个系统。比如一个企业生产也是一个系统,它由原料、设备、资金、人员、技术、产品这6个分系统组成,分系统还可分成更小的分系统。它的目标是完成生产任务。系统工程就是用技术和工程的…  相似文献   

10.
一天,我到工地去。有位基层领导对我发牢骚:“你们那些安技业务干部,工作不主动不深入,不是在办公室抄抄写写,就是到工地走马看花,怎么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近事故不断发生,也不抓紧采取措施……” 过了几天,我再到工地去。有个安技干部找我嘟嘟嚷嚷:“我们工地领导只抓生产,不管安全。开生产会、研究施工方案和设计交底,都不通知我们参加。有时我们找领导汇报安全情况,他也不理不睬。事故不断发生,他还满不在乎,我们搞安全工作可真难……” 两人的话,反映了我们单位安全管理上的一个问题—企业领导和安技干部互相埋怨。这个问题应该好好…  相似文献   

11.
从1982年下半年以来,我们运用管理现代化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事故存在的根源、发展规律及预防方法。虽然时间不长,但效果比较明显:杜绝了死亡事故,没有发生过重伤事故,1983年只有4次轻伤,  相似文献   

12.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偶然性,使有些同志错误地产生事故不可捉摸思想认识.害怕安全事故使有些单位被束缚了手脚,不敢创新,不敢放手抓工作,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全行业退出某项生产、"禁止生产……"等等,其实都是在回避矛盾,对经济发展和长远建设是不利的.北京市烟花爆竹"禁改限"后的第一个春节,从除夕到初八,没有发生因燃放烟花爆竹酿成的火灾,也没有发生因燃放烟花爆竹致死、致伤的事故.从北京"禁改限"的实践中,我认为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听说天津市六号门运输场安全行车搞得好,是天津市运输业的先进单位。1981年11月我到这里进行了一次采访,想了解一下他们有哪些好经验。 接待我的安技科干部刘 光同志,40岁,热情、健谈。我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老刘说:“其实也说不上有什么经验,说句实话,我们是集体企业,不搞好安全行车也赔不起啊!”我问:“这话从何说起?”他给我讲了下面一次事故:“那是1975年3月的事,场里有个司机在李万公路上跑运输,为了多拉快跑,在弯道上开快车,结果车翻了.随车的一个装卸工被挤死,还有个过路的农民被压死。这个农民上有80岁的父亲,下有5个孩子,车队…  相似文献   

14.
李明 《劳动保护》2012,(1):92-92
在我们石湾电厂,提起王太合也许会有人不认识,但只要你说起王太合的绰号"王大拿",就没有不知道的.人们还会主动给你介绍说:"人家在电气车间可是这个……"话还没说完,大拇指就伸出来了.王大拿有句口头禅:"我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都多,我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都长."你可别以为他说话狂,人家可是从建厂开始就鼓捣电的行家,小到开关上的螺丝型号,大到发电机的详细参数,王大拿都能如数家珍,嗒嗒嗒全给你整出来,一点儿都不带差的.  相似文献   

15.
正应急演练,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组织一次成功的应急演练并非易事,尤其是在目前的实践工作中仍然有许多难点和问题需要面对及处理。首先,一些单位对灾害事故认识不足,对事故的发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应急演练没有实际用途。谈及"应急演练",有的单位会觉得:"我们知道该如何应对处置,不  相似文献   

16.
易安民声     
《劳动保护》2012,(8):53-53
"安全投入就像花钱买保险柜,不能因为保险柜可能被撬、被抢,就说买保险柜是不必要的投入吧。"——关于安全投入到底有没有意义,有易安网友形象地比喻说。安全生产投入就像企业的保险柜,投入了不见得就一定不会发生事故,但一定会降低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17.
安监局长     
梅局长非常不自在,他恨不得在小煤矿办公,即使这样,还是发生了瞒报事故.他对欧阳山说:"欧阳局长,这事我也有责任." 欧阳山又问欧阳河:"你们矿还有没有瞒报事故?""还有两起事故.一个是电缆失火,没伤到人;一个是跑车,打翻了几个支架."  相似文献   

18.
1987年。鞍钢公司在安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从‘领导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的战略措施,得到了全体干部、工人的响应。实践证明,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至于当时的我,却有自己的认识。认为这主要是对工人讲的,对我们企业领导者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上级怎么要求咱就怎么干呗!由于思想有毛病,工作虽然抓了,总不是那么得力,重伤事故仍有发生,行车事故也不少,路外事故更是频繁,有好几次险些出死亡事故。 在分析事故时,开始我没能很好地眼睛向内总结经验教训,而是严厉批评下属干部,狠狠处理事故责任者。有人说:“领导就知道出了事…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可以获得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我曾参加过亚太地区的、日本的、港澳台地区的一些交流,从中间学到了一些知识。在现在的情况下,通过本届论坛怎样更好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地让职工感觉到“以人为本”,让领导们感到“责任重于泰山”。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论坛可否考虑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使我们从中获得启示。首先,怎样让企业的领导真正地,从心里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可以说现在一些企业的领导还是以效益为第一的,在安全的投入上有多少,自己心知肚明。实际上,现在发生的很多事故,完全取决于领导干部对安全的认识程度。可以说,一个企业能否搞好安全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单位主要领导的重视与否。怎样让企业  相似文献   

20.
小心≠安全     
在分析安全事故时,我们常常会听到事故责任者十分惋惜地说:我十分小心,尽到责任了.是什么原因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了呢?笔者认为,是事故责任者没有完全掌握本工种的操作技能和缺乏安全防护知识,也就是说"小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