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分析了夏季和冬季北京市四环路空气中CO_2浓度和δ13C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环路上车流量大,夏季和冬季均超过15万辆/d,06:00—10:00和15:00—19:00车行缓慢,平均车速小于25 km/h,车道占有率超过60%。机动车排放出大量的CO_2,导致四环路的空气中CO_2浓度呈双峰曲线日变化和δ~(13)C值呈双波谷曲线日变化。同位素定量区分结果显示,四环路空气中CO_2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夏季和冬季均在52%以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平均车速和车道占有率是影响四环路上CO_2浓度和δ13C值的主要因子。06:00—10:00和15:00—19:00来源于汽车尾气的CO_2比例比整个白天来源于汽车尾气的CO_2比例高出6个百分点以上,表明车行缓慢显著增加了CO_2的排放。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CO_2的排放以火电厂和其它工厂等固定排放源为主,但不能忽视汽车和飞机等移动排放源。为预测东京湾陆地区域CO_2的浓度分布,通过研究东京湾附近1都3县60公里×60公里范围内,近十多年的汽车流量,交通发展规划和人口,国民经济指标,以及汽车排放CO_2系数和气象条件等,来预测2000年该区域CO_2的浓度分布。 1985年东京都一带拥有汽车970万辆,占全日本的21%,每平方公里有1600~1900辆,是全日本平均数120~140辆的10倍以上;东京、埼玉、千叶和神奈川汽车行驶次数4180.7万次/日。1988年东京湾附近陆  相似文献   

3.
应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广大农村。本文运用四种多年生木本植物进行叶片含硫量测定,同步测定大气中 SO_2浓度。通过模糊聚类,将广州市划分为四种类型污染区,与实况相符,并建立预测回归方程y=-0.0835+0.00295x_2+0.0263x_4式中:y——大气中 SO_2浓度 x_2——大叶榕叶片含硫量x_4——羊蹄甲叶片含硫量 F=14.4876方程经 F 值检验,达极显著水准。燃煤是广州市的大气主要污染源,全年排入大气的 SO_2达14.5万吨。植物是生态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通过对植物叶片含硫量的测定,同步对大气中 SO_2浓度的监测,将取得的信息,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从中找出其内在规律;并从植物叶片含硫量来预测大气中SO_2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CO_2减排已成为全球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中中国电厂的CO_2减排已势在必行。综述了国内外电厂烟气CO_2的微藻减排技术现状,分析了该技术的必要性和优势,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7-2010年丽水市逐日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PM10、SO2、NO23种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进而探讨了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2010年,丽水市主要的3种大气污染物的负荷为PM10> NO2 >SO2,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污染物以PM10为主;总体来说,NO2的月均浓度基本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级标准,冬半年(9-12月、1-2月)SO2的月均浓度仅达到二级标准,而夏半年(3-8月)月均浓度基本达到一级标准,PM10的月均浓度都达到二级标准(0.10 mg/m3);在空间分布上,PM10、NO2的年均浓度都表现出东向西逐渐减少的特征,而SO2年均浓度主要体现为南向北递增的特征,3种大气污染物在空间上都表现为在东部缙云、青田等地的污染相对严重,而在西面的遂昌、龙泉等地的污染程度较轻;各种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中,除了气压与3种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外,其他气象要素都表现为负相关,只是影响程度有所差异.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不是单一作用的,而是通过多种气象要素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综合反应来产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以NaOH和乙醇胺(MEA)溶液为吸收液,采用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组件为反应器,进行了分离模拟烟气中CO_2的研究。考察了操作条件和SO_2的存在对CO_2脱除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膜组件长周期连续运行时的脱碳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量增加,CO_2脱除率下降,而总传质系数上升;随着CO_2体积分数的增加,CO_2脱除率和总传质系数均下降;随着液体流量、吸收液浓度的增大,CO_2脱除率和总传质系数均上升。SO_2的存在会使CO_2脱除效果下降。连续运行15d后CO_2脱除效果显著下降,但通过N2反吹,可恢复至初始CO_2脱除率的85%以上。膜接触角测定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经30d浸泡后,膜丝接触角下降,疏水性减小,膜孔形变;经NaOH溶液浸泡的膜丝表面出现结晶体阻塞膜孔,而MEA溶液会侵蚀膜丝,这些可能是PP中空纤维膜组件反应器脱碳性能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北京春节期间大气颗粒物污染及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2006年春节期间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及粒径谱分布资料,结合大气能见度及NO2监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市鞭炮燃放禁改限后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大气消光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节期间特别是除夕夜大量鞭炮的集中燃放导致了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急剧升高,主要以细粒子为主;颗粒物浓度的升高致使大气能见度明显降低,鞭炮燃放最集中的时段,能见度低于2 km;燃放鞭炮产生的颗粒物是造成大气消光作用的主要因素.估算了北京市鞭炮燃放的颗粒物排放量,2006年除夕0:00~1:00市区排放了大约3.0×104kg PM10,官园监测点PM10小时最高质量浓度超过了800 μg/m3.元宵节夜间燃放鞭炮产生的颗粒物半衰期为2.4 h.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沼气中CH_4的含量,对餐厨垃圾采用高固态厌氧发酵,并利用嗜氢产甲烷菌的代谢作用,在外源通入H_2的情况下对沼气进行异位生物提纯,并分析了耦联反应中的气体组分。结果表明: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中CH_4浓度为52.4%,CO_2浓度为22.8%;经过生物提纯,CH_4提高了36.3%,而CO_2下降了42.1%;在生物提纯相,H_2全部消耗,但仍有13.2%的CO_2剩余。进一步研究了提纯阶段的最适通气比例(H_2∶CO_2),分析了反应过程中的CH_4产率,气体组分,H_2转化率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结果表明:H_2和CO_2比例为5∶1是沼气提纯的最佳通气比例,该条件下CH_4产率、CH_4体积分数和H_2转化率最高,分别为693.7 mL·(L·d)~(-1)、69.4%和98.7%;将最佳通气比例应用到耦联实验中,CH_4体积分数达到96.1%,H_2和CO_2分别为0.3%和1.8%。通过分析可知,当H_2和CO_2通气比为5∶1时,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经生物提纯后,可达到生物甲烷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上海大气氮湿沉降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上海大气氮湿沉降的污染特征,采集了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上海雨水样品,分析了大气氮湿沉降浓度,探讨了上海大气湿沉降氮通量及上海市区,市郊和远郊大气氮湿沉降的时空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上海市区、市郊和远郊大气氮湿沉降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96、2.31、2.21 mg/L.从上海大气湿沉降总体来看,大气氮湿沉降劣V类、V类的超标率分别达到51.09%和13.87%.推断大气氮湿沉降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辆所排放的大量氮氧化物.(2)除冬季外,其余季节上海市区大气氮湿沉降浓度均大于市郊和远郊;市区和远郊大气氮湿沉降浓度均在秋季最大,市郊大气氮湿沉降浓度在春季最大.(3)上海大气年氮湿沉降通量为78.42 kg/hm~2,同其他区域相比较,属于世界上高氮沉降区域.(4)上海大气月氮沉降通量与月平均降雨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说明上海大气氮湿沉降通量主要受降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乌鲁木齐市夏季大气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VCD)变化特征,2013年6—8月利用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依据该市南高北低的地形和常年主风向(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商业区、生活区、工业区和农田区进行大气对流层NO2VCD的监测。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夏季大气对流层NO2VCD均值为5.70×1015 molec/cm2,早、晚的浓度较高;随南高北低地势,大气对流层NO2VCD呈现南部北部中部的趋势;从不同功能区看,商业区农田区工业区生活区;(2)比较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大气对流层NO2VCD,晴天的浓度大于多云的浓度;且多云条件的日变化幅度小于晴天,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大气对流层NO2VCD在市区不同空间点各有差异;(3)功能区因素、地形地貌因素、主要污染物因素、气象因素和风场效应等的共同作用是乌鲁木齐市夏季大气对流层NO2VCD变化特征空间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日益变暖,人们赖以生存的农作物所含营养可能会越来越少。这是研究人员综合分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农作物的影响后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哈尔滨市大气污染特征以及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对哈尔滨市2013年采暖期及非采暖期内4种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日均浓度分布特征以及日均浓度与部分地面气象要素(风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相关性进行研究。提出哈尔滨市4种大气污染物日均浓度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内4种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采暖期内,4种污染物浓度与风速显著负相关,与风速相关系数最高达-0.639;与气压和相对湿度正相关。非采暖期内,4种大气污染物均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左右,与其他3种气象要素相关性普遍不高。全年4种污染物中仅有SO_2与气温呈较好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大气能见度与空气污染物关系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津市1990—2004年大气能见度观测资料及天津市2002—2004年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天津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20世纪90年代大气能见度处于波动下降趋势,2000—2003年大气能见度整体水平有所改善,到2004年空气质量迅速提高。统计数据说明,在非采暖季的春季,天津市大气能见度的下降与PM10浓度有较大相关性;在夏季,与相对湿度有较大相关性;在采暖季(冬季),与SO2和NOX等空气污染物浓度有密切关系。同时,提出改善城市大气能见度的4个措施:(1)制定长期的大气能见度控制策略;(2)合理改善能源结构;(3)加强城市裸露土地的治理;(4)城市交通采用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冬季城市和农村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化学组分等特征,本文分别采集分析了西安市区、安康农村冬季大气PM2.5颗粒物与PM0.1颗粒物。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大气中PM2.5日均浓度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75μg·m~(-3)),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其中农村样品中PM0.1颗粒物约占PM2.5颗粒物浓度的36.8%左右;所有颗粒物中有机碳远高于无机碳组分,而市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浓度显著高于农村浓度,说明城市空气中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的污染较为严重;从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来看,粒径为0.300~0.374μm颗粒物具有最高数浓度和比表面积浓度,粒径为0.374~0.465μm的颗粒物具有最高质量浓度;由于农村污染源较为单一,安康样品颗粒物浓度受燃煤和油烟的影响较大。此外,由于受燃煤机动车排放影响,西安大气中PM0.1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主要为NO_3~-与SO24,而安康大气PM0.1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主要以SO_4~(2-)与Ca2+为主,PM2.5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以NO_3~-、SO_4~(2-)和NH_4~+为主,这与农村环境中使用燃煤、农田灌溉、家畜喂养以及有机质降解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重-红外(TG-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典型市政污水污泥在CO_2和N_2气氛下的热解特性。基于TG-FTIR分析结果,采用等温模式配合法研究了CO_2气氛下污泥固定床热解过程中CO和CH_4的生成特性,建立了CO和CH_4的生成动力学机理模型,并同传统N_2气氛下污泥热解情况进行了对比,理论模型利用实际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2种气氛下CO与CH_4的生成情况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CO_2气氛下CH_4释放浓度在峰值和总量上都要低于N_2气氛,CH_4释放峰值来得更早,释放时间更为集中,释放过程也结束得更快。相反,CO的释放浓度峰值,总量以及持续时间在CO_2气氛下都要远远高于N_2气氛,随着温度的升高,差距越来越大,CO_2的存在大大促进了CO的生成。经实验验证,理论推导所得的模型公式对于热解产物生成有着良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采集天津市4个采样点的大气 PM_(10)与降尘样品,利用CH_2Cl_2和超声对样品中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进行提取分离,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大气 PM_(10)样品中6种PAEs总质量浓度为2.371~24.201ng/m3,降尘样品中6种PAEs总质量浓度为222.310~1 184.503ng/g。对于6种PAEs,夏季浓度均高于冬季浓度,且DBP与DEHP是大气 PM_(10)与降尘样品中的主要污染物。6种PAEs总浓度、DBP浓度、DEHP浓度在大气 PM_(10)与降尘样品中存在相关关系,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0.881、0.905(双尾检验,在显著性水平0.01下)。回归分析表明,大气 PM_(10)与降尘样品中6种PAEs总浓度、DBP浓度、DEHP浓度具有一定的共变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浙江省环境空气中SO_2、NO_2和PM_(10)监测数据,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研究了近10年(2005—2014年)浙江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14年,浙江省县级以上城市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呈显著下降趋势,总体环境空气质量呈好转趋势。(2)SO_2年均值呈不显著下降趋势,NO_2年均值基本保持稳定,PM_(10)年均值呈显著下降趋势。浙江省SO_2、NO_2和PM_(10)浓度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浙中北部地区,与2005年相比,2014年浓度高值区域面积减少,污染程度降低。(3)SO_2、NO_2和PM_(10)月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浓度高值主要出现在1、11、12月,低值集中出现在6—9月。(4)PM_(10)为城市大气中首要污染物,NO_2污染负荷呈显著上升趋势,表明浙江省城市空气污染特征逐渐从煤烟型污染过渡到机动车尾气型污染。(5)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和污染源综合整治等人为控制措施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地形、气象、沙尘等自然因素是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的外因。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大气污染和酸雨的现状及预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区域酸沉降模式模拟了江苏省197年和2000年大气污染物浓度和酸沉降的空间分布,根据未来的能源规划,进一步预测了该省2005年和2010年的大气环境发展状况。研究表明,江苏1997年SO2和S沉降污染较为严重的为苏北徐州、淮阴和苏南镇江、常州一带,而苏中地区尚不严重。SO2年均地面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镇江,为55μg/m^3,全省SO2排放140万t,折合成S为70万t,造成本地区S沉降46万t。未来的大气SO2浓度和S沉降呈现增加态势,考虑能源结构调整条件下的大气环境污染状况比不考虑的情形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从南昌市环境监测站获取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降雨量由APS-3A型降雨降尘自动采样器实际监测得到,分析了南昌市新城区2014年夏季降雨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强降雨(日降雨量≥10 mm)对大气中的SO_2、PM_(10)和PM_(2.5)都有明显的清除效果,对SO_2、PM_(10)和PM_(2.5)的清除效率分别为14.3%~50.0%、20.2%~68.8%、20.0%~74.0%;1~10mm的降雨对SO_2、PM_(10)和PM_(2.5)也有一定的清除效果;≤1mm的降雨,对PM_(10)具有清除作用,但清除效率较低(2.3%~23.2%),而对SO_2和PM_(2.5)清除效果不明显。降雨量对NO_2的浓度变化影响不大。(2)降雨对大气污染物的清除效率受降雨前污染物本底浓度的影响,污染物本底浓度很低时甚至会出现反弹现象。(3)降雨对污染物的清除效率除了受降雨量的影响外,其降雨场数和降雨累积时间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CO_2管道运输是实现CO_2规模化利用的必要条件,已经在美国CO_2驱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美国CO_2管道运输的实践经验,分析了CO_2管道输送的状态、气流成分、美国CO_2管道管网分布,剖析了美国监管架构与存在的问题,详细揭示了美国CO_2管道运输的现状与特点。还分析了中国CO_2管道的现状及监管情况,并结合美国CO_2管道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和中国国情,提出发展中国CO_2运输管道应开展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强系统研究、制定标准规范、开展小型示范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