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事故发生规律的探讨》(《劳动保护》1983年第五期)一文中,我们研究了事故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向事故转化的三个途径和两次激发作用,这就给采取防范措施、预防事故发生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防范措施由控制、安全措施、防护限制器和对危险因素的科学研究等四项组成(见防范措施系统图)。其功能和作用是: 1.控制,即对人的错误行为进行控制。主要是管理性措施(如对某些管理性工作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目的是为了防止错误指令形成事故隐患和防止错误操作对危险因素的第一次激发。为此,国家颁发了大量的劳动安全法规、规程、标准以及安全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2.
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令第16号)中对事故隐患的定义:"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地下管线隐患也属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范畴,但与传统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相比,其相同点主要在于隐患一旦引发事故,势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不同则有两点:一是分布  相似文献   

3.
《国策》上说:“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应及时补救。这用在安全工作上,也颇有教益。要做好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事故,很重要的一条是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也就是要“羊”亡而知补牢,还要注意别人“亡羊”我也“补牢”。 象赵各庄矿采煤九工区和临汾手扶拖拉机厂那样,发生了事故或未遂事故,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发动群众进行安全检查,揭露和消灭事故隐患,切实采取防范措施,这就达到了“补牢”的目的。可惜有的领导却总是没出事故凑合,发生事故忙乎,事故过后马虎,“羊”虽亡而牢破依旧,“羊”还得“亡”。这样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浅谈劳动安全管理部门对事故隐患的分类,认定与治理办法林东(山东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济南250001)事故都是由隐患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因此,及时发现、认定和督促整改事故隐患,是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也是各级劳动安全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仅从劳动...  相似文献   

5.
安全生产,既是进行生产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科学化的标志,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因此,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生产中的安全工作,并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安全生产,需要人们正确把握生产中诸要素的主要矛盾和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努力减少事故。当然,影响和危及生产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事故的直接原因也不尽相同。但从过去发生过的事故分析,我认为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当务之急。一 所以说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是实现安全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正确实施《福建省劳动安全卫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现就有关条文的应用问题解释如下: 1、关于《条例》的适用范围。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尚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事实上已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企业尚未与劳动者签订合同,但事实上已形成劳动合同关系的,也适用本条例。 2、《条例》中所指的“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包括职工虽然不在劳动工作岗位,但由于企业设备、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作业环境不良而造成的伤亡事故;也包括虽不在生产区域内,但是在执行领导交给的任务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内发生的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7.
蒋勇 《安全》2005,26(3):56-56,58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负有一定安全责任,拥有一定管理权限的企业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应该随时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的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江苏省六合县今年6、7两个月遭受历史未遇的洪涝灾害,使工农业蒙受巨大损失,也使工业企业中出现了大量事故隐患,增加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的难度。 该县劳动局高度重视在抗洪救灾中的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确效的措施,使隐患的治理率达到80%以上。 在洪涝期间,该局安全监察股、矿山安全监察室抽出两人,对县级和乡镇18家企业进行事故隐患调查,分管局长主动向县分管安全的县长汇报调查情况。在县领导的支持下,在防范措施上掌握了主动权。县劳动局两次发文通知工、矿企业,要求在汛期前后抓好抗洪抢险和恢复生产中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危险源的种类较多,大体上可分为固有危险源和人为危险源两大类。如何辨识与控制危险源,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现简要分述如下。一、固有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固有危险源是指生产中的事故隐患,即生产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和损失的不安全条件。其分类如表1。固有危险源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因此,对辨识生产过程中的固有危险源,采取防范措施,严格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1988年,26岁的我到县劳动人事局从事劳动安全监察工作,从此,我和《劳动保护》杂志结下不解之缘.25年来,每期《劳动保护》杂志,我都会仔细阅读,汲取劳动安全监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矿山、危险化学品、电器、机械、事故管理等方面的安全技术知识. 记得刚到劳动部门从事劳动安全监察工作不久,有一次我到企业开展安全检查,同行的经贸委搞安全的同志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整改讲的头头是道,而我对事故隐患名词只是刚接触,只能随声附和.有一次参加重伤事故调查,对什么是事故、什么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听得云里雾里.通过这两件事,使我感到安全生产工作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自己还要抓紧充电.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由“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和劳动者遵章守纪”的新型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在新的管理模式中,如何加强林业安全生产管理,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提高全员劳动生产安全意识 众所周知,安全意识的薄弱足最大的事故隐患。事故的发生相当复杂,有多种多样的原  相似文献   

12.
安全检查: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部门、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自身所进行的对企业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情况、安全生产状况、劳动纪律、劳动条件、事故隐患等检查。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有助于预防事故发生和职业病的出现,通过安全检查,可以识别和记录风险,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控制风险。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运行控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事故隐患的概念 事故,《辞海》里的解释是意外的变故或灾祸。事故是人们违背安全生产规律受到的惩罚,事故是强迫人们接受的真实的“科学试验”,它蕴藏着丰富的经验、教训、知识和课题,事故本身就是用血和泪写成的教科书。事故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没有自动“免疫”功能。事故即不怜悯弱者,也不畏惧权势,  相似文献   

14.
《劳动保护》2006,(5):34-3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会,中央企业,“安康杯”参赛企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见到了效果,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但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频发,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实践证明,多数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缺乏安全生产作业常识、没有采取正确的安全防护措施造成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确立的“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传播安全文化,提高全民族安全文化素质,宣传劳动安全防护政策,普及劳动安全防护知识…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后,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企业和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这些企业普遍存在安全基础条件较差,事故隐患不能得到有效治理的状况,甚至企业中的危险作业经常以承包、转包和租赁方式进行。这些中小企业大多以从事采掘、粗加工和手工制作业劳动为主,生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作业环境较差,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很大。所以也是事故多发的主要群体。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监察体制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国家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和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是其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安全生产法》中已经明确…  相似文献   

16.
1当前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l一些经营者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重效益、轻安全,忽视自我约束机制。在片面理解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思想支配下,对安全管理机构进行撤并,对安技人员进行裁减,造成人员不足,管理松懈,事故不断,安全状况十分严竣。1.2有的企业领导人短期行为严重,安全投入严重不足,欠帐越来越多,事故隐患不断增加。有的在进行“新建、改建、扩建”过程中,安措经费和安全技术项目常以经费不足为由而被砍掉,劳动条件得不到改善,造成一些项目先天不足,后患无穷。1.3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跟不…  相似文献   

17.
《安全生产法》第45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这就是说在安全法律法规方面,国家有明文规定:从业人员应该享有足够的“知情权”。纵观发生事故的类别,不外乎有违章冒险作业、麻痹大意、安全设施不完善等等,但也有个别地点存在危险因素,从业人  相似文献   

18.
日前,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全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再检查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和各类企业认真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再检查活动,争取在2007年12月底前将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中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全部整改完毕,彻底清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客运企业安全变数大、隐患多,危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客运企业要把安全检查作为查隐患、堵漏洞、防事故的有效武器,对生产环节中的“危险源点”和事故隐患紧盯不放,全面实施“安全监控法”,使事故苗头能够得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不断提高客运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是要遏制不利因素的量变发展,防止发生质的突变。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是要能及时发现事故的苗头和隐患,以便“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笔者从多年交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归纳了以下五种查找事故隐患的方法。网络“群查”法——更新时空观,延伸管理的“触角”,建立安全生产督查网络,发动干部职工群策群查群防在查找事故隐患过程中,不能把精力只盯在一人一事、一时一地上,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