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液膜分离技术处理含Cr6+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文静  程迪  胥维昌 《化工环保》2006,26(2):103-106
采用液膜分离技术处理Cr^6+质量浓度为200—1000mg/L的废水,考察了膜溶剂、载体、内水相、外水相、pH、乳水比(乳液与废水的体积比)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膜溶剂为煤油、载体为三辛胺、内水相为氯氧化钠、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2%、pn为1、乳水比为1:4的最佳条件下,Cr^6+的去除率可达98.4%。  相似文献   

2.
刘涛  程迪  李鹏 《化工环保》2013,33(3):235-238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NaOH水溶液为内水相,采用乳状液膜法处理兰炭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TBP体积分数为4%、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4%、内水相NaOH质量分数为12%、油内比(乳状液的油相与内水相的体积比)为3∶2、乳水比为1∶5、萃取时间为15min时,废水中的酚类(以苯酚计)去除率达到85%以上,COD去除率达83%以上。  相似文献   

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废水中的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氯化碳萃取模拟含酚废水,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废水中的酚含量。结果表明:废水中酚质量浓度大于100.0mg/L时,含酚废水与三氯化碳体积比为1:1,萃取效果最好,酚质量浓度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2%,检出限为11.95mg/L;废水中酚质量浓度为10.0~50.0mg/L时,含酚废水与三氯化碳体积比为10:1,萃取效果最好,酚质量浓度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5%,检出限为1.19mg/L。FTIR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平均为0.354%,加标回收率为101.7%~103.2%。采用FTIR法测定含酚工业废水中的酚质量浓度与GB7491-87《水质挥发酚的测定蒸馏后溴化容量法》测定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4.
采用乳状液膜法分离提取废汞触媒浸出液中的Hg~(2+)。考察了影响乳状液膜体系分离富集汞的主要因素,并对分离提取后的乳液相进行了破乳研究。分离提取实验结果表明:乳状液膜体系的最佳配方为流动载体磷酸三丁酯体积分数10%、表面活性剂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体积分数4%、膜溶剂磺化煤油体积分数86%、内水相HCl溶液浓度0.10mol/L、油相与内水相的体积比1∶1;在乳状液与外水相的体积比为1∶10的条件下Hg~(2+)提取率达78.50%。破乳实验结果表明:加热破乳、离心破乳、加热离心联合破乳3种方法的破乳率分别为29.0%,54.0%,85.7%;采用加热离心联合法破乳后,Hg~(2+)富集倍数达8.5。  相似文献   

5.
液膜萃取法处理有机磺酸工业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鲁军  金易标 《化工环保》1993,13(5):258-261
对含高浓度数-硝基甲苯-2-磺酸(NTS)的工业废水采用液膜萃取法处理。研究了萃取过程膜溶剂、表面活性剂、外水相的PH、内水相氢氧化钠浓度、油内比的选择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去除NTS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外水相PH为4,内水相氢氧化钠浓度为5.0%-7.5%油内比为1:0.5-1.25,表面话性剂复配使用可获得最佳的处理效果,NTS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99.4%和96.2%。  相似文献   

6.
《化工环保》2007,27(3):199-199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煤焦化及煤焦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酚废水,包括含硫酸废水的新工艺与再利用技术。在该含酚废水中加入煤沥青乳化剂后再配入煤沥青燃料油,将其制成乳化煤沥青燃料油乳液,可直接用于燃烧;乳化煤沥青燃料油乳液中的煤沥青燃料油:含酚废水:煤沥青乳化剂的份数比为100:(4~25):(0.5~1.5)。该工艺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7.
液膜萃取法处理有机磺酸型工业废水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含高浓度4-硝基甲苯-2-磺酸(NTS)的工业废水采用液膜萃取法处理。研究了萃取过程中膜溶剂、表面活性剂、外水相的pH、内水相氢氧化钠浓度、油内比的选择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去除NTS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外水相pH为4,内水相氢氧化钠浓度为5.0%-7.5%,油内比为1∶0.5-1.25,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可获得最佳的处理效果,NTS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99.4%和96.2%。  相似文献   

8.
夏伟  杨凤林 《化工环保》2007,27(6):549-553
采用磺化聚醚砜中空纤维膜萃取醋酸废水,再用CaO—MgO乳状液反萃取制备醋酸钙镁盐。考察了膜萃取和反萃取的最佳实验条件。单级膜萃取醋酸废水(醋酸质量分数2%)的最佳条件为:水相走管程有机相走壳程(水外油内)逆流、有机相流量与水相流量比1.3、水相流量0.23mL/min,在此条件下萃取率可达74%;采用二级萃取,总萃取率可达95%。反萃取的最佳条件为:采用质量浓度100g/L的CaO—MgO乳状液作反萃取剂,CaO—MgO与醋酸摩尔比1.0:2.0,投料钙与镁摩尔比2.9:7.0,反萃取时间30min,室温,在此条件下反萃取率高于97%。  相似文献   

9.
采用液膜萃取—酸析沉降—络合萃取组合工艺对有机磷阻燃剂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液膜萃取时,液膜油相(表面活性剂与煤油的混合液)与内水相(H2SO4溶液)的体积比2∶1、乳化液膜与废水的体积比1∶8、废水pH 13.0,硫酸体积分数10%、煤油中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30 g/L、液膜萃取时间 15 min;酸析沉降时,废水pH l.0,酸析沉降时间30 min;络合萃取时,络合萃取剂(烷基叔胺N235与煤油的混合液)中烷基叔胺N235体积分数30%,络合萃取剂与废水的体积比1∶4,废水pH l.0,络合萃取时间30 min.在此最佳处理条件下,废水COD总去除率可达93%,吡啶去除率达99.9%以上,总磷去除率可达97%,BOD5/COD提高至0.32,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
用改进聚乙烯醇-硼酸法将活性污泥制成固定化颗粒,考察了改进聚乙烯醇-硼酸法的最佳条件及固定化颗粒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进聚乙烯醇-硼酸法的最佳条件为聚乙烯醇质量分数6.5%、包泥比(包埋剂与活性污泥质量比)1.2:1、二氧化硅质量分数1.5%、活性炭质量分数0.3%、海藻酸钠质量分数0.6%;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颗粒处理模拟化工废水,连续运行15d后的COD去除率达90%以上,且固定化颗粒耐冲击负荷和pH变化能力强;固定化颗粒对模拟化工废水的COD去除速率随进水COD的变化曲线类似于米氏方程所描述的反应初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旋流萃取分离技术处理石化电脱盐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永强  龚小芝  陈发 《化工环保》2015,35(3):297-299
采用旋流萃取分离技术处理某炼油厂常减压装置电脱盐废水(初始废水含油量约为5 000 mg/L),优化了废水除油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废水除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旋流萃取分离机中心转子的转速960 r/min、废水流量2 000 L/h、废水温度80℃。废水经旋流萃取分离后,废水的含油量小于200 mg/L,废水除油效果较好;分离后油相的含水量约为0.1%(w),盐质量浓度小于20 mg/L,可回注到常减压装置原料罐循环利用。对于2 Mt/a的常减压装置,采用旋流萃取分离技术后,每年可减少支出100.4万元。  相似文献   

12.
以三辛胺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NaOH为反萃剂,采用大块液膜法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考察了Cr(Ⅵ)迁移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料液相进水Cr(Ⅵ)质量浓度为1043.6 mg/L、料液相进水pH为1.1、反萃相中NaOH质量分数为20%、液膜相体积为100 mL、液膜相中三辛胺体积分数为15%、反应时间为50 min的条件下,料液相出水Cr(Ⅵ)质量浓度为0.5 mg/L;萃取36批废水后Cr(Ⅵ)浓缩比可达94.2%.  相似文献   

13.
Fenton氧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甲醛和乌洛托品废水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Fenton氧化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含甲醛和乌洛托品的模拟废水(简称废水),在H2O2(体积分数30%)加入量2.5g/L、H2O2与Fe^2+质量浓度比3.75、反应时间3h、不调节废水初始pH的Fenton氧化预处理最佳操作条件下,废水COD从1000mg/L左右降至300mg/L,COD去除率达72%。原废水完全无法直接进行生化处理,经Fenton氧化预处理后其BOD,/COD约为0.5,易于生化处理。Fenton氧化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废水,生物接触氧化停留时间为12h时,废水COD去除率高达94%,处理后出水COD小于70mg/L,处理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孙广垠  张恒  丁尚坤  王朵  王勇 《化工环保》2012,40(4):369-375
以模拟低浓度含硝酸废水为研究对象,以煤油为稀释剂,考察了工艺条件对硝酸萃取和反萃效果的影响,并对萃取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以10.0%(φ)Alamine336为萃取剂,在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2、萃取温度为298 K的条件下,对初始硝酸质量浓度为2.00 g/L的含硝酸废水进行两级逆流萃取操作后,理论上水相硝酸质量浓度低于15 mg/L,达到GB 8987—1996中的一级标准;以0.05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反萃剂,在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2、反萃温度为298 K的条件下,对硝酸负载量为1.50 g/L的有机相进行两级反萃后,理论上有机相硝酸残余量小于0.005 g/L。机理研究表明Alamine336通过与硝酸形成离子对络合物来萃取硝酸。  相似文献   

15.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阳离子单体,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疏水单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乳液型清水剂。优化了制备清水剂的工艺条件,考察了清水剂对油田污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x(DMDAAC)小于20%、n(苯乙烯)∶n(丙烯酸丁酯)为2∶1、乳化剂占单体质量分数为5%、引发剂占单体质量分数为0.5%的优化条件下可制备形成稳定的阳离子乳液清水剂;分子量越大、x(DMDAAC)越大,清水剂的除油效果越好;在x(DMDAAC)为20%、其他最优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制备的Q20清水剂使用浓度为30 mg/L时可使油田污水含油量从295 mg/L降至13 mg/L。自制清水剂的除油效果好于市售清水剂。  相似文献   

16.
铝碳微电解法降解水中邻苯二甲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焕成  王平  赵雨  严洁 《化工环保》2014,34(6):511-514
采用铝碳微电解法降解水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首先考察了初始废水pH、铝碳质量比和反应时间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降解率的影响,然后分别考察了超声波频率、其他金属的添加和H2O2加入量对铝碳微电解法降解模拟混合PAEs废水中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DMP质量浓度为20 mg/L、初始废水pH为12.0、铝碳质量比为1∶1、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DMP降解率达49.94%;在上述最佳反应条件下处理DMP,DEP,DB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8 mg/L的模拟混合PAEs废水,当超声波频率为80 kHz时,模拟混合PAEs废水中DMP,DEP,DBP的降解率分别为63.38%,32.75%,32.23%,当铝铁质量比为100∶1时,DMP,DEP,DBP的降解率分别为59.61%,37.39%,31.50%;添加铜和H2O2对PAEs的降解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DN25去除金矿选矿废水和矿渣浸出液中的氰。考察了菌株DN25的除氰效果,研究了DN25生长和降解活性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利用DN25处理选矿废水,当反应时间为23 h时,总氰质量浓度分别从162.6,32.4,21.0,22.3 mg/L降至0,0.07,0,1.24 mg/L;利用DN25处理矿渣浸出液,当反应时间为25 h时,总氰质量浓度分别从 4.4,8.8 mg/L降至0.37,0.38 mg/L;处理后两种废水的总氰质量浓度均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DN25可在初始总氰质量浓度为10~30 mg/L且仅含碳源的条件下生长但存在24 h停滞期,而在初始总氰质量浓度为5~20 mg/L且含碳、氮源的条件下没有生长停滞期。  相似文献   

18.
采用掺硼金刚石(BDD)电极电化学氧化法降解模拟焦化废水中的喹啉,并通过GC-MS技术分析了喹啉的降解机理及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初始喹啉质量浓度为50.0 mg/L、电解质Na2SO4浓度为0.05 mol/L、模拟废水pH为7、电解时间为2.5 h、电流密度为30 mA/cm2、极板总面积与模拟废水体积的比为160 cm2/cm3的条件下,喹啉降解率接近100%;TOC由初始时的29.43 mg/L降至5.76 mg/L,TOC去除率达80%;COD由初始时的95.25 mg/L降至20.65 mg/L,COD去除率达78%;在降解过程中,首先在喹啉苯环的5位和8位发生羟基化反应,然后苯环发生断裂,形成带有吡啶环的中间产物及羧酸类产物,最后氮杂环开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