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浪科技》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无论你是眼尖的飞机乘客,还是负责监视地球的外星人,如果在3月27日的晚上看到地球上的一些标志性建筑、旅游景区和全球很多城镇的很多区域突然变暗了,你不要惊慌,因为这是全世界115个国家在进行"地球一小时"——熄灯1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恶劣,反常气候成为世人广为议论的话题,在此危机四伏之际,树立社会的环保意识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于是振臂一呼,应者如云,100多个国家的统一熄灯行动堪称现代奇观,每个国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10,(4):82-82
3月28日晚8点30分,从鸟巢、水立方到长安街CBD区域,由银泰中心引领的最高建筑群相继熄灭灯光,在此后一小时内,这些平日里流光溢彩的建筑加入到以遏制全球变暖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中,为公益熄灯一小时。北京众多高层建筑都加入到关灯的行列。长安街上的最高建筑银泰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地球一小时",熄灭的是灯光,点亮的是意识。今年3月27日晚8时30分至9时30分,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座城市开展了以此为主题的规模浩大的统一行动:熄灯一小时。我国参与活动的城市有33个,安徽参与活动的城市有2个,合肥及芜湖。  相似文献   

4.
正"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用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持。今年是地球一小时活动举办的第十一年。但当我们摘下地球一小时的光环,撕开光鲜亮丽的环保外衣,我们就会发现,地球一小时并没有起到节电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睡觉前用手机刷下微博、朋友圈,看会新闻,这已经成了很多人入睡"必备"动作。熄灯后看手机对眼睛有危害,这个常识很多人都知道,但危害有多大?眼癌?失明?传闻很多。黄斑病变第一种说法是,熄灯后在黑暗中看手机,眼睛被强光刺激30分钟以上,就会造成眼睛黄斑部病变,导致视力急剧恶化。而一旦得了黄斑变性,就相当于患上了"眼癌",完全无药可治,  相似文献   

6.
"地球一小时"降温是理性回归的开始。"地球一小时"活动的真谛,不是一时的应景关灯,而在于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参与"地球一小时",不只是在这一小时关闭电源,而是在每年剩下的8759小时,时时绷紧节能降耗这根弦,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做起,从绿色出行、环保购物做起。  相似文献   

7.
《绿叶》2018,(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并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日益严峻、环境约束逐渐加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如何发挥中国在国际社会环境、气候和能源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已成为重要议题。基于此,期望以对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现有的公开可得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信息整理为起点,推动中国金融业在提升环境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建立环境社会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在投融资决策和业务中纳入对气候、环境等因素的考量,减小中国投资的生态足迹。  相似文献   

8.
中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TanSat)是依托于"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示范"重大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由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是继2009年日本GOSAT卫星、2014年美国OCO-2卫星后世界第三颗温室气体监测卫星,计划于2015年发射。碳卫星主要用于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混合比(XCO2)的高精度观测和全球碳排放监测。  相似文献   

9.
一个名叫王久良的中国摄影师近日拍摄的一组题为"垃圾围城"的图片,在网络上引起很大反响。"垃圾围城"现象并非北京独有,而是全球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少产生垃圾是可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球能源系统转型正处于化石能源阶段通向第三次能源系统转型的入口。基于第三次能源革命的特点和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油气为辅的化石能源系统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第三次能源系统转型是一次"新能源革命"。本文通过分析全球能源系统转型的观点、特点来探索中国能源系统转型的方向与目标,并提出中国能源系统转型在产业技术、电力系统弹性、管理体制和社会公众参与方面面临的挑战。为此,近期中国要实现"十三五"(2016—2020年)新能源目标和2030年减碳目标,需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①做好需求响应分析,加大新能源产业技术政策支持力度;②整合新能源产业管理职能,以提高能源系统的弹性;③拓宽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渠道,参与全球碳排放限额交易市场;④推进新能源相关立法并提高规划的时效性和协调性;⑤提高政策决策透明度,增强能源革命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11.
朱志胜 《环境教育》2007,(10):56-56
2007年16日晚7点,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办了关于"全球变化:对未来的一瞥"的圆桌论坛。论坛内容涉及到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缩减、全球水环境恶化等环境问题。会上,西班牙及中国的研究员作了讨论报告,另外,西班牙环境部部长克里斯汀娜·纳尔伯纳女士也会出席了讲座。  相似文献   

12.
新闻资讯     
<正>"一箭双星"发射成功我国北斗导航进入全球组网时代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也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实施的首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这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  相似文献   

13.
新闻资讯     
<正>中国量子保密通信有望长时间保持国际领先日前,全球最长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开通,我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从2005年实现13 km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和纠缠分发,到2016年8月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升空,十余年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京沪干线"的全线开通,标志着我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已跻身全球领先地位。而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  相似文献   

14.
坚定信心、未雨绸缪应对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政府的态度已经转向,中国有可能在能源、环境、气候问题上遭遇更严厉的国际舆论氛围。但即使出现对中国新一轮的舆论战乃至"贸易战"、"技术战",都不可能轻易把中国发展的"势"给压下去。中国在坚定信心的同时,也要认真考虑以什么样的合作姿态进一步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去,做到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5.
让我们的思想"绿"起来,不仅应成为对环保人的基本要求,在目前全球环境形势危急,中国环境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每一位公民都不仅应在行动上身体力行保护环境,更要在心灵深处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6.
正联合国全球环境500佳、中国环境使者香港吴方笑薇女士在参加英国伦敦"艾希顿全球可持续发展能源奖"颁奖典礼如此介绍陕西省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妈妈环保作为一个妇女草根组织,与弱势的农村妇女结成了合作伙伴,从猪圈——厕所——厨房开展了一场新能源革命,犹如扎根大地的向日葵,给千百个家庭带来了金色的收获和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培训骨干6948名陕西省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1997年9月,2005年9月在省民政厅注册  相似文献   

17.
农村忧思     
蒋鲲  徐莉  刘芳 《绿叶》2012,(2):7
策划人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14个一号文件已于本月初发布。科技创新、农业教育、期货市场等新政策着力点红极一时,蔚为大观,但是遮掩不住的事实是,"三农"问题犹如挥之不去、无休无止的难题,在中国与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愈发紧迫与重要。农业不丰则基础难强,农民不富则国家难兴,农村不稳则社会难安。于是中央一号文件,又一次求解"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要闻     
视野全球幸福、环保指数排名中国排20英国"新经济基金"4日公布最新的《幸福星球报告》说,哥斯达黎加荣膺世界最幸福、最环保的国家,拉丁美洲国家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内涵CO2排放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贸易中的内涵CO2排放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关注的热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品中的内涵CO2排放是导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显著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内涵碳排放凸现"国外消费,国内污染"的典型特征;美、日、欧盟等OECD国家是中国国际贸易中内涵CO2净排放的主要集中区;非OECD中的亚洲国家是中国国际贸易中内涵CO2净排放的次集中区.据此提出:①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当考虑国际贸易导致的内涵碳排放;②中国出口产品的消费国应对中国的碳排放增长负有一定的责任;③构建消费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更能体现出减排的公平性;④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有效措施.这一研究为重新界定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和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充分争取公平性提供有利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2007年7月12日~31日,由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史蒂文分校"全球环境教育项目"(Global Environmental Teachings,以下简称GET项目)联合组织的"国际环境教育交流中国2007"活动顺利实施。在为期近3周的行程中,14名中国环保、教育部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