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针对煤矿井下水质差的问题,研究了一种井下移动式软化装置。对影响离子软化再生效果和经济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实验分析,对离子交换软化和加盐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设计出全自动软水器。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表明:该全自动软水器可将1 500 mg/L的高硬度水一次性降至15 mg/L以下,盐耗<150 g/mol,自耗水量<4%。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种高温高盐矿井水,通过软化试验比较了不同药剂的软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加药量下,单独采用石灰硬度去除率为24.8%;单独采用碳酸钠,硬度去除率为71.5%;采用石灰-碳酸钠联合软化法,硬度去除率达95.4%。氢氧化钠软化试验说明该矿井水pH接近其临界值9.13,水质较稳定,不易析出碳酸钙沉淀。各种药剂软化后都存在pH值上升现象,处理后均需加酸调节pH值至中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诱导沉淀结晶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了对浓盐水软化的实验,实验研究了浓盐水结晶介稳区的控制条件,考察了pH、温度、搅拌速度、镁离子浓度对浓盐水诱导沉淀结晶以及水软化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表明了浓盐水在其结晶介稳区内可以自生成0.5~1 mm的大颗粒碳酸钙晶体,晶体易于沉淀分离,回收的晶体纯度达到95%,钙硬度去除率达到95%,具有较好的水软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庄孜煤矿矿井水呈负硬度的水质特征,开展了石灰法软化处理试验研究,考察了石灰法对矿井水中总硬度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投加消石灰后对出水总碱度、pH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消石灰投加量为150mg.L-1时,出水总硬度由260mg.L-1降至144mg.L-1,去除率为44.6%,出水经煮沸后无明显沉淀物,满足矿井水回用需求;投加消石灰后,出水总碱度逐渐降低,出水pH一直升高,出水电导率先下降后升高。石灰法的药耗成本经估算为0.214元/m3,可作为新庄孜煤矿矿井水软化处理的优选工艺。  相似文献   

5.
生活饮用水硬度软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药剂软化法,即向水样中投加碳酸钠,并煮沸,对自来水硬度进行软化.考察了药剂软化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药剂量、温度、时间、酸碱度.结果表明:饮用水硬度软化效率随药剂量、温度以及时间的增加而提高:软化效率随酸碱度的增大呈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最佳软化效率的务件为:100mL的自来水水样,药剂量为0.021 g,温度100℃,时间10 min,pH值为11,此条件下软化效率为94.2%.  相似文献   

6.
区域限批是环境保护法运行机制软化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管理在建立正式约束(法规、政策)方面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机制“软化”是我国制度创新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我国建立的环境法规不少,但是形同虚设的现象比较严重。说明环境保护法实施机制的“软化”是环境保护法治建设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水经A/O法处理并经陶粒过滤与活性吸附处理后,经两年的静态与动态研究得出,中水与自来水对软化床中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A3钢与20^#钢在软化中水与软化自来水的动态连续腐蚀测试和快速均匀腐蚀结果表明,在采暖水温度下,软化中地A3和20^#钢的腐蚀略高于软化自来水,但据金属耐腐蚀性三极标准,中水仍可用于采暖系统。  相似文献   

8.
天然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对水源原水及出厂水的水质硬度,连续三年监测和分析的结果,并重点介绍了硬水软化主要方法之一的石灰——苏打药剂法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镇海石化总厂化肥厂在1992年对尿素装置中的尿素造粒喷头进行了改造。引进了卡萨利造粒喷头,改用卡萨利喷头使尿素造粒系统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很大提高。尿素造粒更为均匀;强度提高。造粒塔尾气排放的粉尘和氨浓度均有下降,改善了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10.
农场供水是一种特殊给水,供水管道中的“结垢”现象是处理的难题,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几种处理方法,提出药剂软化法,并施以相应的工程,使其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强化SBR工艺脱氮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采用PVA-H2BO4法制得的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凝胶小球引入SBR工艺中,通过平行试验比较了普通SBR反应器(N1)与投加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凝胶小球的SBR反应器(N2)的脱氮性能,分析了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强化SBR工艺脱氮性能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N2反应器的NH4+-N及TIN的去除率较N1反应器分别提高了4.4%~32.8%、34.1%~50.9%,且表现出明显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同时通过典型周期内不同反应器各形态氮随时间的变化研究发现,该反应器发生了很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说明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对SBR反应器的脱氮性能有很好的强化作用。N2为提高SBR反应器得脱氮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海藻酸钠(SA)为包埋载体,对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进行固定化制备菌球,优化菌球制备条件,在生物滤塔内验证其对H2S的去除能力.以前期驯化获得的富含硫系恶臭降解微生物菌群的污泥为菌源进行生物滤塔填料筛选,耦合A.thiooxidans菌球和填料进行生物除臭.结果表明,优选的固定化条件为:SA浓度3.0%、吸附剂CNT、A.thiooxidans菌悬液与混合液比例20%、CaCl2浓度4.0%、改性剂己二胺溶液,获得的菌球机械强度、传质性能、硫氧化能力最好.将A.thiooxidans菌球填装于生物滤塔,H2S最大去除率和去除能力为70%和1.06g H2S/m3·h.以混合挂膜方式进行填料挂膜后,在聚氨酯泡沫、活性碳布和陶粒中优选出最佳填料活性碳布,获得H2S最大去除率和去除能力为88%和0.84g H2S/m3·h.以混合填装方式将A.thiooxidans菌球与活性碳布填装于生物滤塔,获得H2S最大去除率和去除能力为86%和1.00g H2S/m3·h.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生物质颗粒燃料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沈阳推广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分析了生物质颗粒燃料在沈阳市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与对策。对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商品化和大规模利用进行了展望,指出生物质颗粒燃料在沈阳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包埋法,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载体、自行筛选的高效脱氨氮菌为目标菌制备固定化菌小球,用于去除猪场沼液中的氨氮.优化了固定化小球的制备条件,考察了废水处理条件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菌小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壳聚糖投加量20g/L、海藻酸钠投加量10g/L、目标菌种包埋量2:5(V/V).处理含氨氮废水时,在不调节废水pH值的条件下,当固定化菌小球投加量为15g/L、反应时间为4h时,氨氮的去除率为93.9%,其中吸附作用对氨氮的去除率为64.3%,微生物作用对氨氮的去除率为29.6%.扫描电镜表征结果表明,处理废水后,固定化菌小球外部及内部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多.动力学与等温线拟合结果显示,固定化菌小球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0.9252)和Langmuir等温线方程(R2=0.9578).  相似文献   

15.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PCO) proces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eal with organic pollutants in wastewater which could be difficult to be degraded by conventional biological treatment methods. Normally the TiO2 powder in nanometre size range was directly used as photocatalyst for dye degradation in wastewater. However the titanium dioxide powder was arduous to be recovered from the solution after treatment. In this application, a new form of TiO2(i. e. pillar pellets ranging from 2.5 to 5.3 mm long and with a diameter of 3.7 mm) was used and investigated fo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textile dye effluent. A test system was built with a flat plate reactor(FPR) and UV light source(blacklight and solar simulator as light source respectively) for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form of TiO2. It was found that the photocatalytic process under this configuration could efficiently remove colours from textile dyeing effluent. Comparing with the TiO2 powder, the pellet was very easy to recovered from the treated solution and can be reused in multiple times without the significant change on the photocatalytic property.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o achieve the sam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the FPR area by pellets was about 91% smaller than required by TiO2 powder. At least TiO2 pellet could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form of photocatalyst in applications for textile effluent treatment process, also other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6.
霉菌TM-3的成球条件及其对染料的吸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霉菌TM-3培养条件的研究,考查了培养条件对霉菌菌丝球产量、菌球特征及菌球吸附脱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霉菌在以蔗糖为碳源,乙酸胺为氮源时,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125mL,1%接种量(孢子悬液浓度10^4),pH6,34℃,150r/min摇床培养60-72h时,可形成直径在1.O~2.5mm范围内的菌丝球,生物量可达150~200g/L(重)。球体白色光滑均匀,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对10mg/L的酸性大红和200mg/L的刚果红吸附脱色达80%以上。培养条件的改变对菌球的特征、产量影响较大,对菌球吸附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滇池湖滨近60a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1957年、1972年的正射航空影像和2009年Google earth上的高清影像作为信息源,选取了斑密度、结合度、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等指标,对滇池湖滨近60a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研究各类景观的转化情况。结果表明:1957~2009年,滇池湖滨的景观格局变化很大,湿地和湖泊先减少后略增加,水田和旱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湖滨景观趋于破碎化,景观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8.
马威  贾玉鹤 《云南环境科学》2010,29(5):18-20,45
阐述了沈阳市利用生物质能源的基本情况和推进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优势。分析了生物质颗粒燃料在沈阳市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小聪  李茂东  黎华  张振顶 《环境工程》2012,(Z2):465-466,266
生物质颗粒层燃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技术主要取决于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锅炉系统和燃烧技术。介绍了生物质颗粒燃料特性、生物质颗粒层燃锅炉和燃烧技术特点,并结合一台DZW6-1.25型生物质颗粒层燃锅炉能效测试说明生物质颗粒层燃技术在工业锅炉应用的高效低污染燃烧的节能环保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20.
林刚  文湘华  钱易 《环境科学》2003,24(4):41-47
通过试验发现,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木材、玉米芯、土豆浸出液,对于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产量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外加碳源为10g/L葡萄糖的条件下,经过3d培养,添加浸出液的培养基的小球产量均能够达到80g/L以上,是未添加浸出液的基础培养基的小球产量的5倍.在外加碳源为5g/L葡萄糖时,添加了外源天然浸出液后,3d后小球产量均能达到69.5g/L以上,在未添加任何浸出液的基础培养基中,小球产量很低,并且在葡萄糖浓度1g/L~20g/L时,3d产量在12.5g/L~14.5g/L范围内.添加土豆浸出液的样品容易染菌,添加玉米芯浸出液的样品培养较长时间后容易发生小球膨胀,添加木材浸出液的培养基用于培养白腐真菌小球,产量高、耐其它微生物污染能力强,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良好的泥水分离能力,是较好的液体培养生长促进添加剂.木材、玉米芯、土豆浸出液相互混合有利于白腐真菌的生长.用添加木材浸出液的培养基培养白腐真菌,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球产量的差别在初期并不明显,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小球产量差别逐渐增大.木材浸出液对采用培养基培养菌丝小球的作用是刺激生长,并不是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