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浩 《安全与环境学报》2021,21(3):1381-1382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当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网络,互联网深入渗透到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安全攻击行为始终存在.网络安全攻击行为虽然对互联网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但也在客观层面上促进了互联网安全防护技术的进步.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防火墙技术是最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之一.在个体或单位通过联网方式进行信息交换,或通过互联网进行操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信息安全.为了保障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不管是个人电脑、智能手机,还是企业数据中心和服务器,都采用了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智能终端)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技术,在内部系统与外部网络之间建立一种安全访问与交互机制的安全控制技术,通过防火墙技术,设备可以有效控制隔离网络安全攻击与破坏,为计算机智能设备提供良好的安全防护屏障.  相似文献   

2.
无线局域网由于其自由组网的快捷、使用方便和成本低等优势 ,备受青睐 ,尤其是那些受地理条件限制的地方布置有线网络困难且成本高 ,以及临时使用的诸如国际会议、灾区救助的情况下的局域通信需要快速组网等 ,但是由于其通信的内容的公开性也容易被攻击者获得 ,其安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基于对无线局域网的信息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面临的攻击的详细分析 ,结合相应的安全技术原理的论述 ,提出了将双向认证、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和增强的完整性校验 ,“四位一体”的安全防卫方案 ,从而保证了无线局域网的整体安全 ,对无线局域网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拒绝服务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防范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常见的拒绝服务攻击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方法,深入分析各种相关防护技术,提出了从设备自身加固入手,以分布式检查,管理和技术双管齐下的思路。给出了应对这种目前开放网络中的顽疾的综合解决方案。笔者提及的相关解决方案涉及到安全评估加固技术、攻击检测技术、流量清洗技术、安全管理技术;也给出了各种不同职责岗位的工作职责,提出了防止拒绝服务攻击必须从做好安全加固,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这种攻击的思路。笔者提出的观点可用于指导企业进行综合的拒绝服务攻击防御,也可以作为安全技术及理论的研究者的参考,提到的各种防范技术均经过了实践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防火墙在网络边界中的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防火墙是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实施安全防范的系统 ,负责对资源的访问控制。笔者深入分析了防火墙的过滤技术、状态检测技术及代理技术在Internet应用中的安全弱点 ,阐述了网络的拓扑结构、防火墙配置、网络边界环境对防火墙安全的影响 ,提出了构建防火墙时 ,可以采用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向对防火墙进行安全性评估原则 ,以及一些可行的探测防火墙弱点、网络流量、防火墙规则是否实现的方法 ,从而在网络边界中构建更加安全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5.
安然 《安防科技》2003,(2):65-66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不同于防火墙的主动保护网络资源的网络安全系统,是防火墙的合理和必要的补充,它完全改变了传统网络安全防护中被动防守的局面,使网络安全防护变得更积极更主动,特别是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可视化安全管理功能给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风险分析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数字图书馆网络内部和使用服务的外部两方面,分析高校图书馆网络面临的硬件安全风险、软件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以及外部攻击安全风险等主要风险。结合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分别提出各自的应对策略。重点分析黑客攻击和网络病毒的控制方法,包括采用杀毒防护软件、运用防火墙技术、加密认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VLAN技术、内容检查与监控技术以及虚拟蜜罐技术等等。图书馆网络系统只有实现了设备的本质安全化、人员网络技术的专业化以及管理的正规化,才能有效地规避各种网络安全风险和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研究结果对如何预防与控制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风险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IT技术设施变得越来越多样,信息化网络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将被更多的终端访问,使得当前的网络系统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性让传统的基于边界防御的网络安全防护策略显得有心无力。同时,基于边界防御的网络安全防护对于内部的攻击和边界突破后的横向攻击显得无能为力。这种复杂性导致新的网络安全理念及模型出现,即"零信任"。  相似文献   

8.
信息网络的安全已成为目前企业至关重要的问题,防火墙技术是保护企业信息安全中最基本、最成熟的一种.本文简要介绍了防火墙的主要技术、防火墙体系结构,并对防火墙的选择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力系统数据网络建设步伐的加快,变电站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文中详细分析了变电站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和网络安全需求,并结合变电站的计算机网络结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系统安全策略和信息安全策略,重点介绍了信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虚拟专网(VPN)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郭乔刚 《安防科技》2006,(1):28-30,35
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的概念,对于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认为实现网络安全措施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防火墙技术,因而重点介绍了防火墙种类和防火墙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防火墙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分布式防火墙系统体系结构,从新的网络应用环境出发,指出了传统边界防火墙的缺点;然后提出了分布式防火墙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分布式防火墙的产品,重点分析了分布式防火墙产品中的主机防火墙原理;最后还介绍分布式防火墙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混合型防火墙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层体系结构B/W/S/S,C/S/S应运而生,在综合分析了B/W/S/S结构和C/S/S结构的基础上,以C/S/S结构为系统管理核心,由网络管理服务集、网络管理协议平台组成了一种B/W/S/S,C/S/S混合结构信息系统模式。为解决该混合结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笔者提出了将防火墙和强用户认证机制相结合的方案。由于防火墙的主要防范目标是来自于外部网络的攻击,对于自己内部网络却基本上不采取什么安全措施。当内网用户远程登录系统时,通过强身份认证系统进行有效的身份验证,可以补充防火墙在安全防范方面的不足,有效地保障了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地下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在防火分隔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几种常用防火分隔方法的适用性,初步设计几种防火分隔替代方案.采用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思想,分析替代方案所应达到的安全目标,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评估这些方案的分隔效果,给出火灾时防火卷帘迎火面和背火面的温度发展曲线.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防火分隔方案3能够达到防火墙的分隔效果,满足该建筑的消防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网络安全的基本内容 ,简述了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等基本的信息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5.
Problem: Falls are the leading cause of injury deaths among adults aged 65 years and old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falls may vary with alcohol use. Objective: Describe and compare characteristics of older adult fall-related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visits with indication of alcohol to visits with no indication. Methods: Using nationally-representative 2015 National Electronic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All Injury Program data, we compare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for fall-related ED visits by indication of alcohol consumption. Alcohol-indicated ED visits were matched on age group, sex, treatment month, and treatment day to ED visits with no alcohol indication using a 1:4 ratio and injury characteristics (i.e., diagnosis, body part injured, disposi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38,640 ED records, 906 (1.9%) indicated use of alcohol. Fall-related ED visits among women were less likely to indicate alcohol (1.0%) compared to ED visits among men (3.8%). ED visits indicating alcohol decreased with age from 4.1% for those 65–74 years to 1.5% for those 75–84 and <1% for those 85+. After controlling for age-group, sex, and month and day of treatment, 17.0% of ED visits with no alcohol indication had a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ompared to 34.8% of alcohol-indicated ED vis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lcohol-indicated fall ED visits resulted in more severe head injury than those that did not indicate alcohol. To determine whether alcohol use should be part of clinical risk assessment for older adult falls, more routinely collected data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amount of alcohol consumed at the time of the fall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Emergency department (ED) visits resulting from motor vehicle crashes (MVCs) among individuals younger than 21 impaired by alcohol and/or drugs have been less studied than MVC fatalities.MethodUsing data from 2004 to 2011, we compare the magnitude and pattern of national ED visit and mortality data for alcohol- and drug-impaired youths involved in MVCs.ResultsTemporal patterns of ED visit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fatalities, but the two differ in magnitude. The ratio of ED visits to fatalities is 3.5:1; alcohol related events involvement dominates other drugs in both categories.DiscussionThe volume of injuries serious enough to warrant ED visits imposes significant health, social, and financial burdens. In ED visits, alcohol is the prime source of MVC morbidity burden; other drugs consistently contribute less.Practical applicationsThese incidents are persistent and require interventions aimed at multiple levels of prevention, including stricter corrective steps earlier in the impaired driving career to reduce subsequent incidents. ED visits for MVC injuries can be important “teachable moments.”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e need for improved surveillance of underage substance-involved crashes.  相似文献   

17.
化学恐怖袭击事件的危害、征兆及紧急应对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介绍化学恐怖活动的特点、化学毒剂的种类和对人体的危害的基础上,从怎样察觉判断化学毒剂的存在、发生化学恐怖袭击事件后的紧急应对措施、在不同公共场合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后的自救逃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讨,提出利用化学恐怖袭击的征兆通过感官法、生物法与化学侦检法判断是否发生化学恐怖袭击,分析总结化学恐怖袭击发生时的紧急应对程序,以及遇袭人员出现染毒病症后的"一戴二隔三救出"及"六早"现场医学应急救援措施,并给出地铁、机场、学校、商场、高层建筑、体育馆、大型会展场馆等公共场所发生化学恐怖袭击事件时的自救逃生指引。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创新性研究、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作用之时所面临日益突出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的基本安全要求,分析了平台安全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安全技术产品或工具的具体部署图,来保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部管理、学术交流和保密工作等方面能达到科学、高效和严密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