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色污染”给自然界带来了“视觉污染”和“潜在的危害” ,如焚烧它们会释放有毒气体 ,发电机组吸入它们影响运转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塑料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 ,造成“白色污染物”的排放量猛增。为此一些专家把“白色污染”列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污染 ,已经到了非彻底治理不可的程度。但如何治理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分析了我国塑料制品的发展情况和“白色污染”的现状 ,认为“白色污染”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的经济补偿政策和管理不力。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最重要途径 ,可以使之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同时就如何开展回收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期能够有效缓解或根治“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我国"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针对目前"白色污染”的严峻态势,作者提出了对其根治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辽宁省“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对废塑料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和措施,阐述了“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白色污染”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4.
杨伟利 《环境》2006,(10):54-55
塑料作为四大基础材料之一,因其质地轻、加工方便、美观实用,深受人们青睐,广泛用于各行各业。2005年中国的塑料产量达到4500万吨,居世界前列。塑料的出现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因塑料导致的“白色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一边是塑料制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深度渗透,一边是历经千年而无法降解的“白色污染”。在环保呼声高涨、市场需求渐旺的情况下,各种可降解塑料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逐步问世,“玉米塑料”就是市场前景较为乐观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哈尔滨市“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废塑料回收利用概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白色污染”是中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但是这些废弃的塑料制品最终归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严重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首先介绍了“白色污染”的概念及其危害;然后对吉林市塑料方便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以此反映吉林市“白色污染”的概况;最后针对中国当前“白色污染”治理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达到能够有效缓解或根治“白色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白色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和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一般做法及防治“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包装废弃物特别是塑料包装废弃物进一步增长,“白色污染”问题日趋加重。论述了“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生活垃圾中废塑料的含量以及对“可降解塑料”作用的认识,指出建立有效的垃圾收集系统才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再资源化是根治“白色污染”的主要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对现有的“白色污染”防治对策和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简单的技术已不适用,可降解的发展尚需时日,而废塑料再资源化技术才是根治“白色污染”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行动起来,为解决交通行业的“白色污染”而奋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实 《交通环保》2001,22(1):1-3
1996年,中央号召向“白色污染”宣战,1999年国家经贸委下达的6号令,禁止生产“白色污染”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几年来,交通部积极行动,按照中央部署,从立法、执法监督根治“白色污染”和检验准备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我们今天召开交通行业治理“白色污染”法规标准宣贯工作会,就是要向交通行业和社会表明交通部贯彻中央精神的决心,宣传国家、交通部治理“白色污染”一系列的法规、 标准内容,布置交通行业治理工作任务。可以说,这既是一个宣传会议,也是一个向“白色污染”继续战斗的动员大会。下面就前段我国和交通部向“白色污染”宣战的战况和 对下阶段的工作要求讲几点认识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罗桂山 《环境》2004,(12):47
“白色污染”指的是大量的废旧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统称塑料包装物)以及使用后的地膜统称为“白色污染”。做好“白色污染”的防治工作,可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缓解能源危机问题,二是保护环境问题。怎样才能做好“白色污染”的防治工作呢?  相似文献   

12.
本介绍了“白色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并对“白色污染”的防治在政策上、经济上、技术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张华  肖雪峰 《环境科技》2000,13(4):45-46
概述了我国“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针对目前“白色污染”的严峻态势,作者提出了对其根治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持续发展和资源循环使用的角度来看,泡沫塑料等塑料制品确实属于既适用又价廉的“永续资源”,只是人们没有很好的回收与利用,才使它们不幸地沦落为“白色污染”。从本质上说,“白色污染”的出现纯属一部分人行为不当。笔者认为:我们严禁的应该是随意乱丢废旧塑料的不良行为,决不应该是禁止使用会产生“白色污染”的塑料制品包括塑料泡沫。近年来有一种强烈的呼声,用纸制或可降解塑料制品取代泡沫塑料,以便从源头上根除“白色污染”。这一主张仍然认定人们离不开一次性方便餐具,关键只在于材料的不同。但实践证明,用纸或“可…  相似文献   

15.
"白色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色污染,,已成为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和影响市容观瞻的一大公害.本文指出了"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分析了国内外治理"白色污染"的现状,提出了治理"白色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考察分析北京市“白色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出目前治理“白色污染”过程存在的6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梳理国内外治理“白色污染”经验,同时提出了“源头控制、逐步替代,宣传教育、减量使用,鼓励回收、健全网络,重修法规、强化监管,奥运期间、齐抓共管”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世界环境》2008,(3):86-88
早点、买菜、逛超市、装垃圾……每天,我们的生活中要有多少次与各式“塑料袋”之间的“亲密接触”?工业文明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和浪费。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指出鉴于“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8.
“白色污染”及其消除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峻峰 《环境保护科学》2000,26(6):19-21,25
在介绍“白色污染”的由来和发展现状的同时 ,重点就消除现有塑料“白色污染”的几种途径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白色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华林 《环境保护》1998,(2):39-41
“白色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CurrentSituationofWhitePolutionandthePreventionPolicy华林(国家环境保护局北京100035)一、概述“白色污染”是指废弃在环境中的废塑料包装物及废农膜对市容景观和生态环...  相似文献   

20.
1 “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 塑料包装材料中的一次性包装制品是我们所说的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进入九十年代,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因而塑料包装的消费增长必然会引起塑料废弃物排放量的增长。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塑料年产量大约为1亿吨,我国塑料年产量为300多万吨,但塑料消费量却高达600多万吨,据有关资料统计的世界包装塑料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