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在秦岭、巴山地区开展山地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有关问题.并通过陕西柞水踩玉河流域的现场考察,总结研究了该流域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山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致灾原因以及防御对策等。本文对试图用科学的方法减轻山地自然灾害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灾害成因的角度将云南山地自然灾害分为:坡面重力作用、沟谷泥石流、沟谷洪水、气象灾害、地震、流域水土流失、森林火灾等七个类型,并对各种灾害特征作了描述,系统地分析了山地灾害的形成因素,提出了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陕西佛坪、宁陕"6.9"山地自然灾害考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6月9日,陕西南部佛坪、宁陕等地因特大暴雨引发了极其强烈的泥石流、山洪等山地自然灾害.本文考察研究了这次泥石流、山洪等山地自然灾害产生的条件,分布与活动特点以及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赵永国 《灾害学》1990,(1):39-43
本文从灾害成因的角度将陕西秦巴山区的山地灾害分为:山坡重力作用、沟谷泥石流、河谷洪水、流域水土流失等四类,对各类灾害的区域特征进行了描述,系统分析了山地灾害的形成因素,提出了减免山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前言山地自然灾害不仅影响生产建设,危害邻近及下游的城乡居民区,还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山地自然灾害的研究,从长远意义上讲,是国土整治与环境保护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的重要环节,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学科研究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2016,(2)
暴雨山洪灾害是影响山区中小流域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对山地景区而言,暴雨山洪灾害冲毁基础设施、对景区游客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山地景区暴雨山洪灾害的预警预报更为重要。利用DEM数据,结合美国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建立了分布式的山区中小流域山洪灾害模拟模型,并在长白山景区松江河流域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发现,本模型对山地景区的山洪灾害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可以为无水文资料的山地景区暴雨山洪灾害预警预报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居民山地灾害意识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岳丽霞  欧国强 《灾害学》2005,20(3):117-120
通过对我国西部三个山地灾害易发省区的山地灾害社会心理学调查,分析了影响山地灾害意识的几种因素,并对居民山地灾害意识的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年龄、居住地的居民山地灾害意识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YOLOX 是全球首个一阶无锚框目标检测模型,超越了 YOLO‐V(3‐5)和 SSD 等传统锚框模型,极大提高了山地灾害检测识别精度。然而,该模型存在不同尺度之间特征不一致的问题,融合后的特征图质量有待提升。以西藏高原山地灾害重灾区为试验区,在建立了西藏高原山地灾害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融合 Adaptively Spatial Fea‐ ture Fusion(ASFF)注意力机制和骨干网络尺寸调整机制,设计了一个优化的、不同适用性的高原山地灾害检测模型(Plateau mountain disaster detection model,PMDDM)。为验证 PMDDM 模型的优越性,将其与传统 YOLOX 模型、不同注意力机制、不同目标检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对不同尺度模型的检测性能和可视化结果也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SFF 注意力机制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 YOLOX 模型中存在的不同尺度特征间的特征不一致问题,且对模型检测性能提升明显优于 SE、CBAM、ECA、GAM 和 Coord 等注意力机制;PMDDM 模型对山地灾害的检测精度优于 Faster‐RCNN、SSD 和 YOLO‐V3 模型,可以满足不同工作场景对硬件配置、检测速度和精度的需求,且模型尺度越大,识别目标的准确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横断山区山地灾害的动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学》2019,(3)
以横断山区的崩滑流山地灾害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坡向、曲率、相对高差、岩性、断裂带密度和河网密度作为该区域山地灾害静态危险性的评价因子,采用频率比法计算了横断山区山地灾害静态危险度。在此基础上,重点考虑降雨因子对山地灾害危险性动态变化的影响,并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确定静态危险度和降雨因子对山地灾害动态危险性影响的相对权重,最后采用因子叠加法实现了横断山区山地灾害的动态危险性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横断山区的发展规划和山地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战争史上,山地步兵部队早在一战时期,就陆续在十多个国家出现了。二战中著名的诺曼底登陆,盟军山地步兵旅充分发挥山地作战优势,成功地展示了山地步兵风采。1985年12月,我陆军第 S 师等部队正式改编为山地步兵旅,中国第一支山地部队应运而生。住扎大峡谷苦练生存术雅鲁藏布大峡谷,在探险家的眼里,是“地球最后的秘境”。20世纪90年代,我山地部队官兵挺进西藏高原,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布阵练兵,创造了我军训练史上新的奇迹。6月飞雪,10月冰封,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60%,平均海拔4000米。中国山地部队  相似文献   

11.
快速城市化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是促使我国山地城市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加剧,灾害频发,而山地大学校园已成为山地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山地大学校园重要的应急避难场所——操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庆大学实例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校园建筑盲目建设和操场建设管理不当导致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校园土地的合理利用与空间结构优化以及校园设施的合理建设与恰当管理等措施,以保障山地大学校园应急避难场所的安全性、可达性与有效性,进而促进山地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新疆的自然灾害、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对新疆社会的危害和影响出发,讨论了自然灾害区划的原则、指标和方法。并且在新疆的地震、洪水、干旱、农业病虫害等主要自然灾害区划的基础上,对新疆自然灾害进行了综合区划研究。  相似文献   

13.
种植业自然灾害保险综合区划是对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及其保险费率空间分异规律的综合表达,是有效防范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促进种植业保险专业化与精细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区域划分理论以及自然灾害保险精算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种植业自然灾害保险综合区划的逻辑框架,并在该框架指导下围绕湖南省晚稻开展了案例研究工作。通过定量风险评估、费率厘定与多要素区划方法,最终形成了研究区晚稻自然灾害保险综合区划方案,将湖南省划分为5个一级区(南部山地丘陵高风险区、中部山地丘陵中风险区、北部平原湖区中风险区、西南山地中风险区和东部平原丘陵低风险区),15个二级区(每个区域分为高、中、低费率三个类型区)。研究成果为我国种植业自然灾害风险与保险的综合区划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种植业灾害风险防范与保险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秦岭大巴山地区山地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论述秦岭大巴山地区山地灾害类型特征、分布规律及综合分析致灾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条具体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三门县蛇蟠岛景区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勘察与数值分析等手段,全面分析了山地旅游景区落石灾害的影响因素,基于RHRS风险评分方法建立了山地旅游景区落石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古洞室群围岩的严重扰动、岩石的风化作用、相邻洞室公共墙体的凿去为落石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基于RHRS风险评分方法将落石灾害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山地旅游景区落石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工程实践表明,建立的山地旅游景区落石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分析结果可靠,该评价体系可为落石灾害的发生提供预警及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天山冰雪圈地貌过程和自然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山地地貌过程受水热分布和地形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异性。因此,由地貌过程引起的自然灾害也具有区域分异和垂直分异性。天山冰雪圈指的是冰缘和冰川地貌景观带,其中的过程与自然灾害同样具有区域性和垂直性的分异。目前发生在天山冰雪圈的主要灾害为雪崩、泥石流、洪水和崩塌。本文主要讨论它们的形成条件、过程特征和成灾规律,并提出减灾的初步措施。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减灾系统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自然灾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本文道德澄清了自然灾害与灾象的概念,分析了当代自然灾害产生的特征,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提出了建设减灾系统的设想。数字减灾系统是一种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技术等作为主要技术支撑,用数学和物理模型通过多维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灾象成因、发生机理、传播规律和作用于人类环境形成自然灾害全过程的信息化的计算机系统,它既可用于为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力侵蚀兼重力侵蚀是本研究区的主要土壤侵蚀类型。通过对水力、重力侵蚀以及它们交替、复合侵蚀过程的分析表明:(1)土壤水力、重力侵蚀的直接表现形式即面蚀,沟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侵蚀形态,对山区社会经济及资源环境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能力,故称之为山地致灾因子;(2)水力侵蚀与重力侵蚀在时间上的交替混合,在空间上的重复叠加,即增强了诸种致灾因子自身的致灾能力,又助长了致灾因子彼此间的诱发或转化作用,进而形成与发展了山地致灾因子链;(3)土壤侵蚀是一综合性的山地致灾因子系列,各类致灾因子链对承灾体的连续性破坏,导致社会经济损失累积值增大。  相似文献   

19.
孙昭民  魏光兴 《灾害学》1995,10(3):57-63
本文通过发生于山东省境内的各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分析,给出山东省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结合山东省的自然地理、地质等特征,对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进行了初步综合分区。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当前西南山地城市所遇的复杂的灾害问题,从现代山地城市设计的视角,分析了其灾害问题的瓶颈所在。提出通过SWOTs分析梳理相关复杂因子,借鉴生态学分析方法进行多因子关联整合,建构"重点控制"与"局部引导"相结合的分级控制策略,综合多角度的城市设计途径和多平台架构的全程设计评价与管理,尝试探究山地防灾城市设计的相关研究方法,以期推动西南山地城市防灾规划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