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述了人工湿地净化的机理以及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通过工程实践证明,采用该方法处理农村污水具有投资省、运行简便、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简便、出水水质好能达标排放等诸多优点,可作为农村污水处理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浓度低、成分复杂、生化性高的特点,以豫南某村人工湿地工程为例,介绍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并对污染负荷、湿地床结构、基质材料及植被选择、水力条件等设计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能够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操作管理简单,在我国农村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玉米芯改性制成高效缓释碳源投加在调节池中,可为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硝化反硝化提供外加碳源.在南京市窑上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进行试验,通过控制调节池水力停留时间,研究缓释碳源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4h时,人工湿地中氨氮去除率可达72.83%,而且人工湿地的经济性以及处理能力均可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污水处理系统。文章通过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对海东市乐都区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监测,旨在探索人工湿地在青藏高原的利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期为2013年7月~2014年5月,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湿地对COD、BOD5和溶解氧有显著的处理效果,通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COD去除率、BOD5去除率和溶解氧增加率分别为44.19%、68.20%和68.49%,三项指标均可达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2)人工湿地对氨氮、总氮和总磷有显著的处理效果,去除率分别为43.78%、25.52%和33.89%,冬季三项指标的去除率显著下降,通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三项指标基本可达污水排放一级A排放标准。本研究表明,人工湿地是在青藏高原污水深度处理中处理效果明显的可行技术方法,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系统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组成和类型,人工湿地去除渗滤液中有机物、氮、磷和重金属的机制。分析了影响人工湿地处理渗滤液效率的因子,并且结合人工湿地设计和运行维护提出了相关建议。根据国内外成功的工程实例,分析了人工湿地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经济优势、生态优势,展示了该处理技术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农村家园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示范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农村家园和乡镇建设了不少人工湿地,但常出现渗漏、堵塞、短流、恶臭、去除效率低、管理粗放、资源未综合利用等问题,能长期正常运行的少,缺乏可靠运行的范例。为此,我们开展了农村家因污水、雨水人工湿地处理及综合利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在四川省成都市安德镇安龙村建设了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人工湿地技术具有高效低耗、运行维护简便、对复杂含油污水净化效果良好等特点。文章综述了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净化机理、净化效果、工艺流程及其工艺优势,为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对深入认识人工湿地净化机制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自主设计的强化预处理人工湿地装置进行处理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针对人工湿地堵塞问题,考察了运用强化预处理装置(海绵装置和滤布装置)对污水进行预处理来预防湿地的堵塞,并且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d的工况下,研究了湿地装置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运用强化预处理装置后,不仅能有效防止湿地堵塞而且不影响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强化预处理湿地装置对CODCr、SS、NH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14%,90.39%,64.12%,70.13%和67.98%,出水CODCr、SS、NH4+-N、TN、TP均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的一级B要求,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分散式污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堵塞是人工湿地运行几年后处理污水效果下降的重要原因。对人工湿地堵塞的过程实质及原因、影响因素、机理及其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对基质堵塞的预防措施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湿地堵塞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系统植被构建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的核心之一,不但有助于污水净化,还能产生一定的生态环境效益.湿地运行初期植物的生长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植物的生长和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面对新建的人工湿地,如何快速高效的构建植被系统,是工程建设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湿地植被构建方式的改进有助于提高湿地建设效率,改善系统处理效果.本文从工程角度探讨植物种植方式、种植时间、种植密度及湿地启动对湿地植被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9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和全面排查工作,摸清底数,初步建立了名册台账。本文基于对相关政策评估及对江西省、四川省、河南省、山东省和吉林省等地调研,深入剖析当前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和“十四五”时期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要求,提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议,以期为加快解决农村居民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永胜  陈行  郭光辉 《四川环境》2009,28(4):65-68,73
通过大量的调查、监测四川省农村的生活污染、土壤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湖库和小流域污染的现状,本文对农村环境污染分散面广、污染源种类多、污染负荷重、治理技术滞后、治理资金不足等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措施。为防治农村环境污染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解决西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粗放、分散等问题.在充分调研沿滩区农村生活污水现状,收集国土、人口、DEM、水系、水源保护区等多项数据,建立了农村居民聚集区识别、环境敏感村划定方法,识别出沿滩区48个环境敏感区村庄、74个农村聚居区,构建出更为科学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体系,为农村生活污水整治...  相似文献   

14.
四川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在农村的实现形式。文章分析了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从自然生态条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服务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四川生态农业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四川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适应的区域类型。  相似文献   

15.
特色产业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通过总结日本等国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村一品"的经验和做法,回顾国内"一村一品"的发展历程,以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的"一县四品"为例,对我国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进行分析,提出日本大分县"一村一品"和四川丹棱县"一县四品"对我国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了2008—2019年四川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总结了各市(州)的发展类型,并提出差异化发展策略。结果表明:①四川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攀枝花乡村振兴发展缓慢,成都、阿坝州、宜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心。②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呈耦合协调发展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以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为主,呈东南低、北部高的空间格局。③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数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等是影响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In semi-arid valleys of southwestern China, seasonal shortage of water is the major contributing factor to low and unstable crop yield. Harvesting of both rainwater and brooklets water in the semi-arid valleys of Ningn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has brought about considerabl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Brooklet water is collected throughout the year but mainly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in a series of ponds while rainwater is harvested in underground tanks constructed on road side or land boundaries with only a small opening above ground to save limited cropland. Increased water availability has promoted cultivation of sugarcane, tobacco, and mulberry, and increased per unit area yield of food crops. Sericulture, sugarcane and tobacco have become three important sources of farmers' income. The water harvesting has contributed considerably to increased rural income, poverty reduction, reduced soil erosion and improvement in overall environment. Government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harvesting programmes. Financial support of government and clear ownership of water harvesting facilities are critical for the success of the programme. Application of similar water harvesting techniques in other areas with similar biophysical conditions would contribute to enhancing the rural economy and alleviating poverty.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5个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用“35”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开展了中国典型省区——四川省新农村建设道路研究,从城市-农村-自然三大景观差异、演变、协调、互动等角度,提出了正确认识农村的新思维、科学划分农村的新方法和探索新农村健康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