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我国泰山核电站已于1991年12月15日成功地并网发电,大亚湾等另一批核电站也将惊续建成发电。核电站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处置,必将成为我国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核废物管理过程中,地质学研究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后阶段涉及放射性废物最终处置这—环节,地质学研究更是必不可少。纵观整个放射性废物管理过程,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下列研究环节中:固化体的矿物学研究,回填材料的矿物学研究,处置介质的岩石李、矿物学研究,库(场)选址的地质学…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对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废物处置库是一个受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复杂系统。在多种因素中,地质环境中的水对废物处置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重分析阐述了地下水的辐射分解作用以及水中核素迁移这2方面对地质处置库造成的影响。地下水是将核素带入生物圈的载体,能够引起核素迁移;另一方面,地质处置库所形成的强放射场能促进周围的地下水辐射分解,加速工程屏障氧化侵蚀。指出了我国目前有关放射性废物处置系统的设计方案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文山州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目前采取的医疗废物处置措施,综合考虑区域气象、地质、环境敏感程度、环境风险及项目运行经济成本等因素,初步筛选确定其迁建预选场址选址范围,并采用现场勘察法初步选出D1和D2两个场址,以供建设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金属冶炼产生的废渣在无法采用资源化处置情况下需要安全填埋。安全填埋的前提是转移到具备优良地质条件并且采取了足够的工程防渗措施的场地,通常会遇到选址困难和二次污染等系列问题。以云南东北部某铅锌冶炼企业历史产生的废渣堆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勘察研究渣堆下部基础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在渣堆下部及周边污染特征组分空间分布特征详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该历史渣堆具有就地处置可行性的水文地质条件,可以通过系列地下水防污工程措施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处置方案已经提交企业并处于工程实施阶段。该研究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术方案对我国具有类似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固废处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谢运棉 《环境工程》1991,9(4):50-51
<正> 3.2 核废物处置环境影响评价举例 3.2.1 HLW玻璃固化体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瑞士针对高放玻璃固化体在地下深约1200米、以花岗岩作为围岩的处置库中处置核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使用的野外和实验室研究成果最多、计算模式的详细程度也与我们目前对有关过程和过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程度及给出定量数据的能力相适应,该情况与我国最为相似,故我们以此为例。  相似文献   

6.
一般性问题     
X70 9401022有害废物管理最小量化和处理处置技术/季成富…(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所)刀江苏环境科技/徐州市环保局一1993,(3)一16~22 环情X一75 废物最小量化意味着对生产或要被处理、贮存或处置的有害物减少到最低程度。废物最小量化的关键是源减少和再循环,这将减少产生的有害废物的体积和毒性。本文介绍了废物最小量化方法,废物最小量化评价或审查步骤;处理技术:总的技术方法是焚烧有机有毒废物和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非有机物;填埋处置技术:最小量化和处理产生的废物(包括目前尚无法处理或经济上处理不可行的废物)的最终归宿是上地填埋。…  相似文献   

7.
低中放废物近地表处置安全评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景象-后果分析法,建立了在浸出与闯入景象下,放射性核素从近地表核废物处置库经由工程屏障,地质屏障迁移到生态环境的评价模式。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PRESDSA)。利用现场的试验资料,对模式进行了检验。基于现场测量与试验室模拟试验,实地调查以及献调研参数,使用PRESDSA程序对所假定的黄土包气层核废物处置场周围环境产生的辐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预测。结果表明,按照浸出影象计算,在所选的10种核  相似文献   

8.
中国拟采用地质处置的方式处理高放废物.高放废物处置库采用"多重屏障"单元概念设计,此处置方案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于处置岩层产生了扰动或损伤.该区域作为工程屏障的一部分,对处置库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际上EDZ研究工作的调研,归纳了EDZ演化工程以及模拟工作,提出了EDZ研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方面.EDZ研究需要关注EDZ的结构和水流的各向异性特征,EDZ密封有效性以及密封材料与围岩界面反应机理以及EDZ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峡库区区域地质构造、活动断裂及库区水文地质特点建立三峡库区区域地震模型;根据蓄水后岩石的库水与地质相互作用对该区水文地质及构造影响,对该区水库诱发地震进行理论分析,浅释了三峡库区水库地震孕震机理;以三峡遥测台网测震资料及宜昌台地壳形变手段在蓄水前后的监测的地壳动态变化特征为基础,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作了初步探讨及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固体废物安全处置是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本文针对核电厂面临的固体废物积存量超出暂存库设计容量但无法送交处置的困境,通过分析核电持续发展带来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需求和我国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出现处置困境的深层原因是废物处置责任不明确、核电发展与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国家职能存在割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出台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选址规划、建立独立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公司、完善放射性废物管理资金保证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核事故与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是核电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本文针对目前核电厂面临的积存的低中放固体废物超出暂存库设计容量和时间的困境,分析核电持续发展带来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需求和放射性风险,深入探讨了我国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主要是废物处置责任划分不明确、核电发展与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国家职能存在割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出台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选址规划、建立独立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和处置公司、建立和完善放射性废物管理基金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深层地质处置是处置高放废物的可行方案之一。高放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强,核素毒性大,半衰期长(100 a)等特点。而吸附性弱、扩散能力强的关键放射性核素在处置库中的迁移特征成为地质处置库选址的安全性评价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文章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粘土岩地质处置研究的工作进展,并从核素种类、粘土类型、具体迁移研究方法、研究设备和迁移所用拟合的数学模型开发方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中国高放废物粘土岩地质处置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危险废物填埋场工程的经验之一是选址颇费周折,周期长。对环境地质条件的理解与重视不够,以及利用不当,常常会造成选址失误以至失败。在扬州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中,应用环境地质条件级序论证的办法,将场址选在一个比较完整、稳定的上升型断块内,处于独立水文地质单元内,并择定巨厚隔水泥质砂岩为填埋库基础。由于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场地环境地质条件的优越性,大大降低了危废填埋场的环境风险,奠定了设计战略性危废填埋大库的基础。环境地质条件优越的危废填埋场场址本身日益稀缺而逐渐资源化。  相似文献   

14.
谢运棉 《环境工程》1991,9(3):56-58
<正> 伴随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在农业、医学和科研领域的广泛使用,尤其是核电的迅速发展,核废物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现在已有待处理的中低放废物几万立方米,高放废物几千立方米。为了避免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威胁,都急待妥善处理和处置。现在有核国家的核废物的处理和处置都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事业的发展,比如瑞典政府就在1977年通过一项法律,规定在没有证明高放废物可以安全管理和处置前,不再建造核反应堆  相似文献   

15.
江西某核电站选址地质灾害研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江西某核电站选址及附近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结合拟选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对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进行了地质灾害预测;重点是覆盖岩溶区地面塌陷的易发性研究,根据岩溶地面塌陷产生的地质条件和诱发影响因素,采用了定性~半定量判别法评价岩溶地面塌陷的易发性;并针对核电站工程建设布局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为工程建设选址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核废物的处置成为核能利用的一大难题。人造岩石和铁氧化物矿石因在高放废物固化研究中具有良好的性能,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对常见的人造岩石和铁氧化物矿石固化体在含高放核素和模拟核素固化处理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其组分、固溶量、化学稳定性和理论计算等方面。与常见的玻璃、水泥固化体相比,人造岩石和铁氧化物矿石固化体在高放核素固化处置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是高放废物地质深埋处置的理想固化体。然而,人造岩石和铁氧化物矿石固化体仍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尚未实际应用到放射性核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采用PHREEQC对Pu在西南某低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高放处置库五一检测井和三号井地下水中的种态及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了pH、pE和离子浓度对Pu在地下水溶液中的影响分布。结果表明:Pu在地下水中主要以Ⅳ价的Pu(OH)_4和Pu(OH)_3~+为主,其次有少量Ⅴ价的PuO_2~+存在。pE和pH对Pu在地下水中的种态存在影响较大,强酸环境中溶液主要以Pu(Ⅲ)存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溶液主要以Pu(Ⅳ)存在。离子浓度对Pu在地下水中的种态有一定影响,主要原因是CO_3~(2-)和SO_4~(2-)易与Pu结合形成新的络合物。因此,放射性废物处置库选址与安全评价工作等需要充分考虑周边地下水溶液的离子浓度、pH和pE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重金属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关心的要点。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该类项目选址与废物处理规模、工程分析及环保治理措施、环境风险评价各专题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水中铀含量与生活区河水中含量无明显差异,537一2废物库周围地下水中惚含量与生活区河水中含量也无明显差异。_至今未监测到两个废物库中的放射性核素对周围地下水的明显影响。图2表4参8X5912(X)2(犯871茶树一土壤生态系统中ITID的迁移与消长动态/史建君一(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华家池校区),农业部核农学重点开放试验室)//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X)2,22(2)一166一170环图X一9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索示踪技术研究Hro(佩水)在茶树一土壤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规律,测定了植物和土壤样品中两种形态氖(自由水佩和…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废物的产生和排放量与日俱增,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甘肃省是我国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域,如何妥善处置重金属废物已成为重金属污染防治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针对甘肃省重金属污染和处理处置现状,着重回顾了有关重金属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甘肃省重金属废物特性对危险废物处理方式的选择进行适应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