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确保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高效运行,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和安全系统过程的基本原理,建立基于失效模式的事故分析系统,分析已发生的事故、违章、未遂等管理失效点的数据,揭示人员行为表现形式。结果表明:人为、组织、管理等因素共同导致管理流程失效;人因失误和管理失效是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占比均达40%以上,组织管理失效占比达到11%以上,而设备原因占比仅为6%;传统分析方式对组织和制度原因分析较少,多从个人角度找原因,管理原因深度不够,多停留在事件表面。通过事故分析,确定对应的失效模式,找到对应的解决策略,识别与控制潜在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预防控制电气伤亡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通过检索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政府网站公布的电气伤亡事故和案例情况描述,选取105起典型电气伤亡事故案例进行统计与分析;针对电气伤亡事故涉及的主客体场景要素,对其进行筛选、分类、排序及指标设计,形成系统的电气伤亡事故指标体系;结合现实情况对统计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得到电气伤亡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据此提出安全管理中需要关注与重视之处,以此来预防电气伤亡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翔实的数据,阐述了林业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的过程,介绍了当前牡丹江林区的安全生产状况,着重探讨了死亡事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对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工伤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冶炼系统是发生事故较多的系统,各类工伤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38%。冶炼系统中,第二炼钢厂是安钢集团公司核心单位,工伤事故特点具有一定代表性。对该厂近10年工伤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事故规律,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措施,对搞好钢铁冶炼的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石 《安全》2010,31(1):14-17
本文阐述了通过对安全管理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企业在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安全生产状况,从中发现规律、认识问题,以此来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抑制事故和不安全现象的发生,推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1 安全系统的控制特性 安全系统的控制虽然也服从控制论的一般规律,但是毕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如果不注意这点就会犯错误。 安全系统的控制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安全系统状态的触发性和不可逆性 从图2-1看到,在系统工况正常时事故门无输出,只有在系统故障或工人作业失误时方有输出——发生事故。如果出事故时系统状态为1,无事故时系统状态为0,即这种系统输出只有0、1两种状态。如果某一事故的最小割集有X_1X_2X_3X_4X_5五个基本事件,各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别为t_1t_2t_3t_4t_5,则状态的变迁情况如图3-1所示。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内孤立波作用下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隔水管系统的安全,同时解决海洋平台系统设备失效数据的缺失问题,提出1种风险优先系数(RPN)与贝叶斯(BN)结合的定量风险分析方法。首先,基于故障树和安全屏障方法,建立平台-隔水管系统Bow tie模型和贝叶斯风险演化模型;其次,根据贝叶斯推断和风险优先系数中的事故发生频度估计,得到平台-隔水管系统失效事故的发生概率;最后,通过贝叶斯网络的逆向推理能力辨识内孤立波作用下引起平台-隔水管系统失效的主要风险节点,实现对平台-隔水管系统失效事故的定量风险分析。结果表明:RPN-BN法可应用于平台-隔水管系统遇内波的定量风险分析;加强对平台漂移量的控制,提高动力定位系统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可有效抵御内波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危险作业越来越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过程中最最关注的点,在众多的事故统计和分析中,危险作业往往也是事故多发和易发点。由于危险作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容易发生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对作业人员和设备设施造成比较大的伤害,因此,《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的规定。将危险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变成了一种法律的强制要求。而相关法律法规对危险作业并没有具体细化,本文结合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对危险作业监控管理的做法,探讨如何强化危险作业的监督管理,预防其作业过程中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吴林 《安全与健康》2004,(21):49-50
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是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系统安全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危险源.系统中之所以发生事故.是由于系统中危险源的存在.要想控制事故的发生.必须首先辨认、识别危害因素.从而控制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危害识别成为劳动安全、职业健康的管理核心。  相似文献   

10.
在安全评价中,许多评价方法所给出的结果都是用一个不变的确切数值点来表示。但在实际中,任何一个安全评价对象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可预见性,而且其安全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用一个不变的确切数值来表示评价对象的安全状况比较困难且不符合实际。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集值统计的方法,为安全评价提供了一种直观、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隐患治理能力,首先,提出一种防范、控制、执行、整顿(PCDS)安全管理模式,并根据该理论模式,创建冀中能源"8341+"安全管理体系;其次,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开发安全管理体系云+边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可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处理,实现智能化判断与控制;最后,以冀中能源集团的实践应用为例,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OPC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控制网接入上层管理网难和各个安全监控系统互不兼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OPC技术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各种工控设备配有的OPC服务器,与矿井下各安全监控分站建立通讯关系,并遵循统一的OPC协议,将采集的井下实时状况数据整合到SQL Server2005关系数据库中,借助工业以太网上传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平台,经过数据分析和图表显示,可以快捷直观地了解井下具体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网页W eb在整个煤矿企业内部办公网络中进行发布,让安全信息得到全矿的分享。这里以煤矿注浆监测系统为例,重点介绍了利用OPC技术实现上层网与终端注浆监控网通讯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Safety Science》2007,45(4):449-471
Traditional approaches on the prevention of accidents/injuries in mines reached its limit of effectiveness in improving safety performance and a fresh approach is utmost required. Behavioral safety analysis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in many industries. This paper is therefore sought to examine the role of behavioral factors on the occurrence of mine accidents and injuries through a case stud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neighboring underground coalmines operating under a large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 of India. High–low plots and t-test were don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accident involved (case) and non-involved (control) workers. How these differences could cause accidents/injuries in mines was estimated throug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cas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accident group of workers (cases) are more job dissatisfied, negatively affected, and highly risk taking compared to the non-accident group of workers (controls). The accident model path analysis shows that negative affectivity, job dissatisfaction, and risk taking behaviors predict an increased number of injuries in mines. Apart from direct influences to work injuries, negative affectivity and job dissatisfaction make workers to take more risks and behave unsafely. Thes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the design of safety programs including safety training, which should be behaviorally motivated. Min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case study mines should outskirt their age old belief that accidents/injuries are due to hazardous nature of mining and only engineering control and regulatory monitoring are sufficient for improving safety of the mines.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experience bears no relationships with work injury indicating that a less experienced worker is equally likely to be injured as an experienced worker. It implies that experience though helps workers in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 hazards, however, avoiding the imminent danger is much more behavioral. The variables negative affectivity, job dissatisfaction, and risk taking behaviors are therefore crucial in avoiding accident/injuries in mines.  相似文献   

14.
针对铁矿安全产能研究方面的不足,为了从系统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充分发挥专家的经验而且克服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首先构建了影响矿山安全生产能力的指标体系,然后借助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运用灰靶理论对四家铁矿的安全生产能力进行靶心度分析,实现了对四家铁矿安全生产能力的评价。结果表明,四家铁矿的安全产能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张家洼矿、小官庄矿、莱新矿和莱州矿,与实际情况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证明该方法为产能的评判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非煤矿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安全信息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对比了传统和现代的安全信息管理模式,结合某非煤矿山开发了矿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包括信息录入、查询统计、数据报表和数据字典等模块,满足了矿山安全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高海拔矿山井下作业环境对安全人因指标影响规律及致因过程,基于安全工程学原理与正交分析理论,借助高海拔环境模拟试验系统,开展单因素及正交复合因素试验,分析安全人因指标与矿山环境参数定量关系,并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构建高海拔矿山恶劣环境条件下各安全人因指标动态预测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比对,验证模型可靠性。结果表明:人因指标动态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预测高海拔矿山井下作业人员安全人因指标变化规律;氧分压、温度、湿度3项环境因素对安全人因指标存在交互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高海拔矿山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差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非煤矿山的伤亡事故统计、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矿业经济等方面对我国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形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与国外矿山安全生产形势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与国外矿山安全生产的差距,提出了提高非煤矿山整体安全生产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矿难不断,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了巨大的损失,而造成这些矿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存在疏漏。安全标准化的建设是夯实企业安全基础、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强有力措施。通过分析我国与南非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标准的现状,从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的创建到围绕矿山安全标准化展开的14个核心要素,进行了全面的比对,并在比对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较大差异的指标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与南非矿山安全标准化之间的异同,指出了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标准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基于具体技术指标比对分析以及对安全标准化缺点和不足的分析,对我国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发展提出参考意,借以希望为我国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标准的修订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在分析典型事故案例的基础上,分别从煤炭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地方政府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管等方面研究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突出的问题。指出瓦斯异常涌出是目前最难根治的事故隐患;基建或技改矿井和转制矿井最容易发生瓦斯事故;即将关闭的矿井和衰老的矿井普遍存在瓦斯事故隐患;长期所谓的“明星矿井”工作不踏实,瓦斯事故隐患严重;屡次发生重大事故但不吸取教训的矿井,往往长期存在瓦斯事故隐患。笔者认为,我国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重点工作主要是深入开展瓦斯异常涌出规律和相关治理措施的研究;取缔非法开采和违法生产活动;认真抓好煤矿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强化生产技术管理,防止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  相似文献   

20.
In 2008 the authors developed a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underground coal mines for high risk for major-hazard events. It focused on major hazard-related violations of safety standards associated with high-risk conditions. Later using the same stratified pilot sample of 31 mines, injury measures and MSHA citation data were combined into a Safe Performance Index (SPI). Using 2009 data, the database was expanded to 107 mines, which is a 30% sampling of all underground coal mines. The SPI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elative safety-related risk of mines, including by mine-size category. The methodology can be used to assist companies, the Mine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r state agencies in targeting mines with high risk for serious injuries and elevated citations for remediation of their violation and/or injury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