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河西走廊荒漠植物多样性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利于保护干旱区植物多样性、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沿河西走廊由东南至西北方向自然降水递减梯度设置样带,探讨荒漠植物α、β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1)Margalef丰富度指数(R)范围为1.22-8.22,Simpson优势度指数(D)范围为0.25-0.9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05-1.52,Pielou均匀度指数(E)范围为0.08—0.90。河西走廊荒漠植物物种数少且分布不均,少数物种占据较大优势。(2)表征β多样性的Bray-Curtis距离指数(d BC)普遍较高,河西走廊东、中部样带间d BC平均值为0.91,西部样带间d BC平均值为0.78。东、中部样带(年均降水量大于50 mm)与西部样带(年均降水量约50 mm)之间d BC大都为1.00,说明东中部与西部之间荒漠植物相似性极低。(3)α多样性和环境因子的Spearman分析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α多样性的变化由比湿、年均风速、年均降水量、短波辐射总强度、... 相似文献
2.
王春晓;钱志军;黄运腾;毛玥;钟址非;曹晟烜;王生生;王迎雪;邓传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5,(1):12-22
外来入侵植物的迅速扩展正威胁着海岛森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对平潭岛台湾相思林、桉树林和木麻黄林3种林分林下草本层展开样方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林下草本层外来入侵植物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差异,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Mantel检验分析探究影响林下草本层外来入侵植物分布的主要因子.平潭岛台湾相思林、桉树林和木麻黄林林下草本层分别记录到外来入侵植物26、22、27种,3种林分林下草本层共有外来入侵植物21科33属36种.同一林分类型下,外来入侵植物ɑ多样性指数和盖度随着距道路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并在距道路14m之后无显著差异(P> 0.05).同一道路距离下,在距离道路2 m、4 m、9 m处,木麻黄林下外来入侵植物ɑ多样性指数和盖度显著高于台湾相思林和桉树林(P <0.05). 3种林分林下草本层外来入植物物种组成相似度极高,无明显差异. 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钾、土壤全磷、速效钾、本地草本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土壤酸碱度、道路宽度、距居民点最近距离、灌木盖度和距道路距离是显著影响外来入侵植物在3种林分下分布的因子. Mantel检验表明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平潭林下草本层外来入侵植物由道路向林子内部扩散,且距道路越近外来入侵植物多样性越高,外来入侵植物的扩散分布受人为活动影响大;相对而言,木麻黄林林下草本层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抵抗力较差,需要重点防范.(图5表2参48) 相似文献
3.
几种荒漠植物对干旱过程的生理适应性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甘肃临泽实地取样进行试验,比较了胡杨、花棒和梭梭等荒漠植物离体枝条的光合、蒸腾作用对组织水势降低的响应,以探讨其对干旱过程的适应性.结果显示,梭梭在-2~-5.5MPa、胡杨在-1~-4.5MPa的枝叶水势下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花棒和二白杨则在水势低于-2 MPa时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下降;同时,梭梭的最大蒸腾速率不足2 mmol m-2 s-1,而同样条件下胡杨和二白杨的最大蒸腾速率则在4~6 mmol m2 s-1.因此,几种荒漠植物中,梭梭最能够适应干旱荒漠环境;胡杨因蒸腾失水较多而对环境水分有较强的依赖性,适应极端干旱的能力不及梭梭;花棒虽具有蒸腾耗水少的特点,但因在环境严重缺水时光合效率低而影响了其对荒漠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棘皮动物的数量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1998~2002年19个季度月胶州湾10个站的海洋调查资料,对底栖棘皮动物的数量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胶州湾棘皮动物平均总生物量11.82g/m^3,平均总栖息密度5.63个/m^3.分布区主要在1、3、4、7号站,底质沉积类型为粉砂-粘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区域.棘皮动物的分布除与底质有关外,其数量变化与温度、初级生产力关系较明显,二者升高,其生物量、密度也较明显升高.图5表3参9 相似文献
5.
浮游植物的生长往往受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独特的地理特征也是影响其密度与群落结构变化的要素之一。为探索喀斯特高原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高原水库——阿哈水库为例,于2019年春(4月)、夏(7月)、秋季(10月)对水库各支流及库中心区域进行采样调查,探究了喀斯特水库基础水环境指标的量级、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优势种变化及其密度的时空分布,进一步揭示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为喀斯特高原水库浮游植物研究以及水资源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阿哈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在3.95×104-525.35×104cells·L?1,之间,以蓝藻、硅藻、绿藻、隐藻居多,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为主要优势种。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P<0.01),呈夏季>春季>秋季的趋势。由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在春季,浮游植物密度与溶解氧、pH、钙离子浓度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与透明度、氮磷比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然而,浮游植物密度仅与夏季的透明度关系显著(P<0.05),与秋季的所有环境因子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由冗余分析(RDA)可知,影响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pH、钙离子浓度和总磷,夏季为透明度、总磷和氮磷比。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可能受低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湿地景观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里木河中下游湿地和艾里克湖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影响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 TWINSPAN)法对研究区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并采用无偏对应分析( DCA)法对该分类结果进行验证,定量分析植被与8个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样方中共出现38种植物,隶属于15科35属.采用TWINSPAN法可将41个样方中植物群落划分为7个类型,这7个群落类型分别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苦杨(Populus laurifol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为建群种.DCA排序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和全磷含量是制约研究区域植被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8.
胶州湾多毛类环节动物数量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1998~2002年胶州湾10个站各季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讨论了多毛类环节动物在各站出现种数、生物量、栖息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底底质是影响多毛类数量分布与变化的重要因子,沙质软泥有利于多毛类生长,而粗沙砾石底质多毛类分布较少;春季多毛类种数、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较高;在一定条件下,盐度是多毛类的限制因子,当盐度升高时,其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呈增加趋势.图2表6参14 相似文献
9.
认识山地植物群落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掌握物种多样性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能够为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藏东昌都地区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分析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层次聚类将105个植物调查样方划分为7个群丛;RDA排序结果较好反映了藏东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决定区域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坡向、坡度、土壤pH值和土壤速效磷含量(P <0.001);海拔、坡向和坡度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P <0.01),而土壤pH值、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无显著相关关系(P> 0.05).本研究表明藏东地区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主要受地形和土壤因子的驱动,而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是地形因子;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及驱动机制的认识,对藏东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受损植被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图4表1参55)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贵州草海生态系统发生明显变化,水体水质和生态系统功能呈现降低趋势。浮游植物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探究草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掌握草海生态状况及制定生态恢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1年不同季节对贵州草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及水质状况进行采样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8种,浮游植物丰度为(3.89±2.08)×107~(2.38±8.01)×108 cells·L-1,浮游植物生物量为(12.46±5.49)~(29.78±8.00) mg·L-1,均呈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变化特征。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不同,微囊藻(Microcystis sp.)、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栅藻(Scenedesmus Meyen sp.)及小环藻(Cyclotella sp.)为全年优势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全域均值为1.71~2.63,全年均值为2.20;Pielou均匀度指数(J)全域均值为0.52~0.78,全年均值为0.67;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m)全域均值为1.30~1.62,全年均值为1.46;综合评价表明草海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筛选主要环境因子为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和总磷(TP)。主要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密度的冗余分析(RDA)及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的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TP和DO影响草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与2004年以来的草海生态调查结果相比,2021年草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且丰度明显上升,处于“草型-藻型”转换的关键时期,须及时采取措施促进沉水植物恢复及防止水华发生。 相似文献
11.
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并运用去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分析了不同样方中土壤因子与群落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7个样方中物种丰富度指数是草本层最高,均匀度指数是乔木层最高.(2)土壤含水量和水解氮与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相关性明显,有效磷和乔木层均匀度有明显相关;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与草本层物种的均匀度有明显相关.(3)多酚氧化酶活性和乔木层物种的均匀度有明显相关,转化酶活性与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有一定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草本层的物种均匀度和丰富度有明显相关.图2表3参20 相似文献
12.
水中微量甲基膦酸类化合物的树脂富集与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三种阴离子交换树脂(即大孔弱碱型D-301-R,强碱型D-296,201X7)柱对水中微量甲基膦酸类化合物的富集方法进行了研究。含磷毒剂降解产物的水样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D-301-R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对甲基膦酸的富集回收率高于60%。 相似文献
13.
山西芦芽山旅游影响因子及其系数与地理因子间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旅游影响因子及其系数是评价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一种主要指标。本文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芦芽山旅游影响因子及其系数与地理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个旅游影响因子之间的正负相关性均很好地体现了旅游活动对各因子影响的规律性,同时也说明了旅游影响因子的选择与确定以及对其赋值的正确性,旅游影响因子及其系数与自然地理因子间较小的正负相关性,说明它们几乎不受自然地理因子的作用,它们共同作用为评价旅游开发程度强弱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旅游影响因子及其系数与人文地理因子间的高相关性,完全可以说明,它们能够正确地反映旅游活动对植被环境的作用。此外,加强景区管理和旅游规划尤为迫切,图2表4参8。 相似文献
14.
[CO2]和温度增加的相互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CO2 和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功能的两个关键因子 .在过去一个世纪中 ,[CO2 ]从 2 80 μmol/mol增加到 36 0μmol/mol且每年增长速率为 1~ 5 μmol/mol,到 2 0世纪末达到更高的浓度[1] .最近的模型预测表明 ,到 2 10 0年 ,全球表面温度可能会增加 1~ 4 .5℃ [2 \〗.CO2 是光合作用的底物 ,而且还是初级代谢过程 (气孔反应和光合作用 )、光合同化物分配和生长的调节者 .温度几乎影响植物所有的生物学过程 .因此 ,在全球气候变化要素中 ,大气 [CO2 ]和温度升高对植物的生理过程和生物量及产量具有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环境因素对原生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99年12月至2000年11月,对华中科技大学华瑜池的原生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共检出原生动物125种,其中植鞭毛虫19种,动鞭毛虫28种,纤毛虫64种,肉足虫14种,对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表明:1)自然条件下,PFU原生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数及原生动物群落的群集速度相对稳定;2)自然条件下,PFU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3)当PFU原和动物群落受到外界胁迫时,不管这种胁迫来自物化因素或是生物因素,其群落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破坏性变化;4)用PFU法进行原生动物群落生态学和毒理学研究,所得的结构参数及功能参数能反映客观状况,具有环境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壤含水量对三种阔叶树苗气体交换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温室内用盆栽法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茶条槭、山梨和山桃的气体交换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设置4种土壤水分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75.0%、61.1%、46.4%和35.4%).结果表明:随土壤含水量降低,3树种苗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下降,土壤含水量最低时,茶条槭苗木各生理指标降低幅度最大,山梨和山桃次之.茶条槭和山梨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呈降低趋势,山桃WUE呈升高趋势.水分胁迫下,3树种苗木根分配生物量显著增加.茶条槭在水分胁迫下,根冠比增加幅度最大,山梨次之,山桃最小.此外,茶条槭叶形态可塑性强,随土壤含水量降低,茶条槭单叶叶面积和总叶面积显著减小,叶厚度增加.山梨和山桃在水分胁迫下单叶叶面积及总叶面积无显著变化.综合3树种苗木在水分胁迫下的生理和形态指标及生物量分配的变化,茶条槭和山桃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强于山梨.表4参31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鼎湖山几种赤红壤土壤放线菌的分布与酸度的关系。不同酸度培养基计数结果表明,土壤放线菌数量主要决定于适应在中性环境中生长的类型,适于酸性、强酸性环境生长的类型的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18.
袁助人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9(3):42-47
辽宁中部城市群是由以沈阳为中心,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六个市。本文分三部分,辽宁中部城市不境质量现状基本概况,辽宁中部城市九环境保护治理,辽宁中部城市群环境保护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环境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和一些试验结果,对国内外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和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了简要介绍,比较了以土壤重金属总量、有效含量和综合指标来评价土壤重金属生物生态效应的优缺点。这些分析比较表明,影响土壤重金属生态效应的因素很多,以土壤重金属总量为单一指标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是不够的,以中性盐浸提剂测得的土壤有效含量可能是一种良好指标,而以土壤重金属总量结合土壤pH的综合指标则比较经济、合理和可行。本文也提出了一种pH修正总量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