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宅配电系统的接是是电气安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到广大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家用电器的正常使用,根据世界各国不完全统计,我国因电击死亡的人数与用电量相比名列前茅,我国电气故障引发的火灾次数和电气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各类火灾的首位,而在电气引发的火军中有60%以上是由故障接是引起的,因此,对住宅配电系统接地应给预足够的重视,下面就住宅配电系统的故障接地对住户电气安全的影响及其防措施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浅谈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苑尚尊 《安防科技》2006,(10):49-50
本文针对施工现场的外部环境、人员状况、等电位联结状况等,浅述施工现场存在的电气危险隐患,以及所采取的用电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流动电位与ζ电位的关系,设计研制了一台测定滤料表面流动电位的装置,并测定了石英砂、核桃壳、沸石滤料的流动电位.研究滤料流动电位的稳定时间及压差对稳定时间的影响,并讨论电解质溶液pH值对滤料流动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1)pH=7.0、压差为2 cm水柱时,石英砂、核桃壳和沸石流动电位的稳定时间分别为45 min、60 min和120 min;2)压差越大,各滤料流动电位的稳定时间越短,因此在保证水流流态为层流条件下,应尽量在大压差条件下测定流动电位;3)随着电解质溶液pH值的升高,各滤料流动电位由正值向负值转变,其中石英砂滤料的等电点约在pH=5.0,核桃壳和沸石滤料约在pH=3.0.可见,研究滤料表面的流动电位对提高过滤效率以及开发改性滤料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穿过各防雷区交界的金属部件和系统,以及在一个防雷区内部的金属部件和系统,均应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其目的在于减小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部件和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而且当需要时,应采用电涌保护器(SPD)做等电位连接.  相似文献   

5.
目前,防雷接地工程五花八门,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受雷击损坏逐年增多.本文依据IEC有关防雷标准(如IEC1312-1)和国家有关防雷标准(如GB50057-94),结合笔者多年来在防雷理论及防雷工程研究、实践经验,论述雷电防护等电位接地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阐述了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的重要性,列举了浪涌防护器(SPD)在电子信息系统中的选择及安装方法.  相似文献   

6.
易燃易爆场所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部件较多,等电位连接措施是易燃易爆场所防雷防静电的关键技术,对保证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研究分析了易燃易爆场所等电位连接技术的关键要点,归纳总结了等电位连接过渡电阻值和连接材料规格等技术指标的要求,并归纳了常见的等电位连接不规范做法,易燃易爆场所等电位连接的过渡电阻值应不大于0.03?,连接材料的规格应不小于6 mm2,等电位连接的有效性应从过渡电阻值、连接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7.
建筑物的雷害损失每年都在发生,而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施工质量存在诸多违反《规范》的问题,应引起设计、施工、质检、监理、用户等单位的重视,以期达到建筑物的安全防雷。  相似文献   

8.
建筑物的雷害损失每年都在发生,而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施工质量存在诸多违反《规范》的问题,应引起设计、施工、质检、监理、用户等单位的重视,以期达到建筑物的安全防雷。  相似文献   

9.
《安防科技》2005,(2):61-61
为保护人和物品的安全性而制定的标准,称为安全标准.安全标准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门的特定的安全标准;另一种是在产品标准或工艺标准中列出有关安全的要求和指标.从标准的内容来讲,安全标准可包括劳动安全标准、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标准、电气安全标准和消费品安全标准等.安全标准一般均为强制性标准,由国家通过法律或法令形式规定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10.
安装防雷装置的目的是保证建筑物、构筑物在遭受雷电袭击时,保证建筑物、构筑物不遭受破坏或烧毁.可保护建筑物内部的人身安全及设备、财产不受损坏。因此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装置必须设计合理,正确施工,并需长期维护,使之能确保被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装置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之一处理不好,不仅不能得到可靠的保护,反而会使建筑物或构筑物处于危险的状态,特别是矿区有60%都处在多雷区,所以对防雷措施以及防雷的设施的设计、施工、维护就更显重要。 近几年…  相似文献   

11.
《劳动保护》2021,(7):54-55
在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下,电气防爆安全检查至关重要。本文围绕着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相关要求,从定期检查、联系监督等方面开展工作,介绍危化品企业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常见隐患。本文依据GB50257—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58—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AQ 3009—2007《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80号令修改)等标准、规定要求,供广大安全管理人员和监察人员,企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黎曦  常天海  汪志成  杨文超 《安全》2006,27(1):17-18,21
针对动态摩擦作业过程中静电瞬态电位难以测试的情况,设计了多功能静电瞬态电位测试系统.该系统通过模拟室再现各种摩擦状况及环境状况,硬件电路保证信号的实时采集,专用软件解决数据显示和存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建筑电气防火设计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筑电气防火设计问题,结合现行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探讨;提出了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系统、控制与保护、配电线路设计及消防联动控制等设计原则;分析了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等在电气防火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接地故障电气火灾的形成原理和特点,结合工厂企业配电系统的实际情况,列举了接地故障电气火灾的隐患所在,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期间邻近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的要求,根据既有建筑物基础类型、结构形式、建造时期和使用情况,确定既有建筑物基础的剩余变位能力,基于地铁车站的设计文件及施工方案,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评判既有建筑物基础在车站深基坑施工期间的变形是否超过剩余变位值,可通过不断调整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直至满足其安全性为止,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铁车站施工期间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工程实践表明,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地表沉降及邻近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值均在规定范围以内,有效降低了施工期间邻近建筑物面临的倾斜、沉降过大等风险。研究成果能为地铁车站深基坑建设前对邻近建筑物结构安全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为风险工程在设计及施工阶段进行安全性评估与评价提供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长输管道建设的发展,油气长输站场内压力管道的设计、安装、使用管理、检验等环节采用的标准不一,给实际生产运营带来一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对站场压力管道标准体系和管道设计、施工、检验、使用管理等环节所采取标准的关键指标要求进行对比,结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对站场压力管道的现行管理要求,提出了油气长输站场内压力管道的类别...  相似文献   

17.
<正>电气施工质量好坏,事关电气火灾发生的概率。电气从业人员应高度重视电气施工质量,按规范、工艺规程进行施工及验收,减少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很多,且涉及电气产品质量、设计、施工及使用等多个方面,但施工质量好坏,是影响电气火灾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电气从业人员应高度重视电气施工质量,按规范、工艺规程进行施工及验收,减少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本文仅从电气施工角度,结合新版GB50303-20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阐述防范电气火灾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军工危险性建筑物外部安全距离确定时药量覆盖不全面、新产品无依据、厂房用地与城市发展用地矛盾等问题,对美国标准和我国标准中安全距离的分类、确定原则、确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对我国标准修订的建议,为我国军工危险性建筑物外部安全距离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混凝剂对胶体电动电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剂是通过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卷扫絮凝、吸附架桥4种方式起到对水中胶体的凝聚作用的,最终达到水处理的效果.通过测量水样中加入混凝剂前后胶体的电动电位(zeta电位),发现混凝剂的投加会使得溶液中胶体的电动电位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和混凝机理中混凝剂通过压缩双电层达到胶体凝聚效果的说法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自富兰克林通过风筝试验发明避雷针以来,避雷针系统(包括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已成为规范化的、普遍采用的防雷手段。近期因翻译IEC防雷标准的需要,几次向国内著名建筑防雷专家王时煦教授请教,使我对国外防雷新技术之一的“消雷工程”有了深度理解。这里试结合科学分析,对近几年在大陆兴起的消雷工程“热”作些冷分析,望能与同行切磋,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一、传统避雷针的有效性与局限性并存 1986年在奥尔兰多(Orlando)召开的国际电工委员会第81技术委员会(IEC/TCgl)会议上提出的建筑物防雷标准(草案)的总则中已将建筑物防雷分成外部防雷保护系统和内部防雷保护系统两部分。前者指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等传统的建筑物防雷内容,后者指等电位联结的防雷电电磁脉冲的各项措施,尔后在1992年IEC/TCgl会议上仍保留内、外防雷保护系统观的提法。我国的建筑物防雷设计,几十年来都是按照常规的防雷方法即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和架空避雷线,它已肯定于《建筑物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