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江重金属水环境容量研究》是国家“六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第三十七项之一。为完成这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同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作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今年六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有关专家参加的论证会,并通过“湘江重金属水环境容量研究”实施方案。随后协同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组织了由10几个单位参加的22个子课题  相似文献   

2.
由江苏常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承担的“常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及对策”课题研究,经1年努力,圆满完成。最近通过评审。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湘江流域环境污染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水质、底泥、两岸土壤和植物以及两岸人群患病率分析了湖南省湘江流域的环境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湖南省湘江流域的污染较为严重。分析认为历史污染物排放,地质原因,矿山开采,植被变迁以及蚋污能力变小是导致湘江污染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污染治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承担的辽宁省海岸带滩涂及浅海地质地貌、海水化学、海洋水文调查和与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共同承担的辽宁省海岸带污染调查等四项专题调查成果于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在大连通了一级审查验收。审查验收会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主持召开,并聘请省内部分专家和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代表共七十余人。省海岸带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世显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承载着几千万人口饮用取水的湘江流域是湖南的母亲河,也是湖南百分之八十的重金属污染富集之地.为确保湘江两岸群众的饮水安全与身体健康,重金属污染治理已成为湖南省决策层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规划投资500多亿元彻底消除污染源.为抓紧完成实施方案的各项任务,湖南省政府办公厅于2012年6月下发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计划到“十二五”末达到基本解决突出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优化涉重金属产业结构、全面治理工业污染源、控制涉重金属企业数量与重金属排放量并逐步解决历史遗留污染问题等目标.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农药厂(以下简称农药厂)是生产有机磷农药(甲基对硫磷、敌敌畏、敌百虫)的大厂,总排污水量为1万米~3/日,污水基本上不作处理直接排入一条约3公里长的污水河经湘潭市易家湾镇流入湘江,该厂从五十年代中期建厂生产有机磷农药以来,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是湘江主要污染源之一。本工作受湖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的委托,在  相似文献   

7.
资讯快递     
《环境保护》2009,433(23)
要闻11月20日,张力军副部长到湖南省检查指导污染减排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充分肯定湖南污染减排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强调要抓紧做好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11月23日,吴晓青副部长在广西出席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暨环保验收现场交流会。他强调,中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担任的“公元2000年湖南省概略预测”于去年8月份通过省级鉴定。该课题是国家环保局“公元2000年中国环境预测”中,区域性环境预测部分中的一个子课题。该课题组在广泛收集整理多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对大量信息作了细致的综合分析,按照国家总课题的  相似文献   

9.
一项旨在对大连沿海海域进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科学管理,为沿海海域功能区划分提供基本科学依据的实用型科研课题——“大连市沿海海域水质类型划分”最近在大连进行了课题方案审定。这项列入大连市环境保护科研计划的课题是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具体承担研究,大连市环保局协调参加,沿海港口、水产、盐务、城市规划等单位协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由丹东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鸭绿江下游水体质量评价与水污染综合防治的研究”,于五月中旬起进行了首次同步监测。首先进行水丰电站坝下至入海口114公里区段的水质评价监测。六月十日起对丹东市区段十几公里长的污染带进行二维水质模型的同步监测。鸭绿江同步监测,是在研究区段内布  相似文献   

11.
湘江的水生生物与水质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士达  刘保元  杨潼 《环境科学》1981,(6):49-51,48
全长856公里的湘江,发源于广西临桂县境,流经桂林地区,进入湖南省后,通过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等重要工业城市,在湘阴濠河口注入洞庭湖。 由于沿江采矿、冶金、化工等工业废水排入湘江,以及湘江流域农药的广泛应用,也使水和底质中六六六、DDT的含量不断增加,湘江受到污染,局部江段污染相当严重,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同时也形成了对渔业资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会议消息     
城乡建设环保部环保局召开“环境保护科技攻关汇报会”为了总结检查“六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环境保护和污染综合防治技术》进展情况,建设部环保局经与中国科学院环委会办公室、农牧渔业部环保办公室研究,于一九八四年五月四日至九日,建设部环保局在无锡市主持召开了攻关汇报会。检查进展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研究存在问题及措  相似文献   

13.
备受瞩目的“2014资源循环利用与过程污染控制科技创新高峰论坛”于2014年9月24日在鞍山市召开。本届高峰论坛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主办、鞍钢集团矿业公司承办,是以资源循环、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全国性科技创新研讨交流会。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管理的不断深化,国内外在编制环境保护规划方面的研究工作日益深入。上海市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先后编制了“黄浦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近期集中开展了地区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现就地区环境保护规划的含义和意义,编制地区环境保护规划的简明程序以及地区环境保护规划在本市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等方面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浩浩湘江水,滚滚东流去。古往今来,长达八百多公里的湘江以其丰富的水源,哺育着湘江沿岸千百万劳动人民和灿烂的历史文化。今天,湘江水仍然是湘江流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基本资源。对湘江水资源的保护、开发、综合利用和优化规划经营,是关系到我省经济发展、沿江两岸千百万人民安全、健康生活的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多次指示要搞好湘江两岸的环境保护,保护好湘江的水资源不受污染破坏。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内燃机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共同承担的上海市汽车排气污染综合防治研究项目,在上海市科委委托市环保局主持下,于1990年1月3日,在上海市环保所通过鉴定。该课题在上海市车辆数目急速递增和车型复杂的特殊条件下,选择了上海市主要三种车型,采取了过渡态与稳态相结合的模拟工况,作为测试依据,其分配比例适当、模式合理、数据可信,试验结果能反映出本市车辆的排污规律,对今后实施汽车排污管理细则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研究根据车辆保有量,市內平均行驶速度及车辆耗油量等资料进行汽车排污量及其在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估算,基本符合本市排气污染实际情况,并使其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湘江株洲段水质环境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年-2005年湘江株洲段的水质监测数据,选用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洗涤剂、硫化物等17项污染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湘江株洲段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五”期间湘江株洲段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由2001年的5.67下降到2005年的4.67,水质总体上得到改善。但是由于城市和农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总大肠茵群、氨氮、石油类、氟化物和总汞等影响整个水质的主要因子,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须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由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华北制药集团环境保护研究所、河北科技大学联合创建,于2004年9月30日完成建设任务,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湖南水环境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的典型区域-湖南省为例,利用1990~2000年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区重要断面的水质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方法和污染分担率方法,研究了湖南省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并选取1990~2005年经济和废水排放数据,分析了经济因子与废水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湖南省废水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湖南省的总体水环境污染有加重的趋势;从空间上看,水环境质量是从湖南省的西部向东部恶化。在流域和地区对比中,湘江和位于该流域的株洲市最为严重,总氮和汞是湖南省最主要的污染因子;通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模拟表明,湖南水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位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上升段。本研究结果对于改善整个湖南省水环境污染状况,以便采取正确的防治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阐述了湘江流域自然水资源状况及其目前水质污染现状,分析了流域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湘江流域在湖南省经济发展及人居环境中的战略地位,为保持水生态环境,保证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构建湘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及需遵循六个主要基本原则.根据湘江流域的实际情况,从补偿责任难以界定、标准难以测算、模式单一与补偿环境局限四方面分析了构建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