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佳庆 《环境教育》2023,(10):75-77
<正>本文旨在利用智能技术赋能小学科学课程,以环境知识为基础、以环保实践为核心、以共建共享为指向,助力环境内容的渗透,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参考。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伟大事业,必须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环境意识的关键期,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技能至关重要。新时代环境教育应以小学科学课程为载体,以智能技术赋能为引领,  相似文献   

2.
正少儿生态美育,将生态与美育有机融合,让小学生态教育充满思辨之美、童趣之美、人文之美,使生态教育更加适合小学阶段,更易深入人心。小学生态美育,是指将单纯的生态学知识融入具有审美情趣的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育人途径,它引导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生态美的欣赏与关怀、研究与保护,在内心深处产生对自然美、生态美的珍惜、爱护之情,以美动人,以美育人。在小学阶段,将生态教育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美育教育,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态教育新举措。  相似文献   

3.
正从课程、文化、实践、管理多方面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促进了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五中依托我校"自然之子"环保社团,在校内外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拥有了系统的校本课程、创新的实践活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独特的管理育人模式。一、课程育人  相似文献   

4.
《环境教育》2015,(Z1):127
<正>黄绪信,男,1956年生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小学现任校长。获得"深圳市优秀校长""崇教厚德为人师表""2010年深圳市十大环保市民""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十佳杰出校长"等系列荣誉称号。环保论文《绿色生态国际》《和谐发展,科学育人》发表在核心刊物上。主持国家教科研十一五立项课题"国际生态学校创建与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研究、"和谐发展,科学育人"、深圳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校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在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劳动体验中,习得劳动技能、锻造劳动品质、激发创新意识、培育创造能力、树牢生态文明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大村小学位于日照城区西北,这里山清水秀,云蒸雾绕,系日照“南茶北引”的首批试验区,中国驰名商标——日照“雪青”就发源于此。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学生学习和评价方式的变革,积极开发、建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拓展性课程,充分发挥区域育人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根植于茶园的生态劳动教育,承茶韵文化,鼎力打造新生态劳动校园。  相似文献   

6.
新书推介     
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丛书本书共分九章,重点分析了小学各课程进行科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教育的实施办法、阐述了小学活动课程与科学教育的关系、开展的实施办法,每一活动都有案例。同时还阐述了小学科学教育的师资培训和资源开发。本书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适合小学的  相似文献   

7.
正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长青路小学从1964年建校以来,已经在生态文明教育的道路上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多年来,学校秉承"点滴融入、氛围感染"的教育理念,本着"协同育人、着眼身边、心系地球"的原则,坚持"小事不小、贵在行动"的教育行为,完善"有效教育,注重养成"的教育机制,使生态文明教育逐渐序列化、课程化、活动化、常态化。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化,挖掘德育课程的意义与价值2010年,学校创立"绿色德育文化"  相似文献   

8.
潘军 《环境教育》2013,(3):69-72
学校无闲地,处处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北京市育英学校,1948年建立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当时的党中央所在地),它的前身是"中共中央供给部小学"。1949年学校随中直机关迁入北京现在的校址,改名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小学"。现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为集小学、初中、高中、国际部为一体的全日制学校。在学校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得到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50年代毛主席为学校  相似文献   

9.
正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以生态文明与环境教育为切入点,深化环境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按照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积极促进育人模式转型,有效推动了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秉承"教育——为了幸福"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以生态文明与环境教育为切入点,深化环境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按照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积极促进育人模式转型,有效推动了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东营市第二中学以"建设绿色校园"为载体,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开展生态文明社会实践、建设绿色节能校园,形成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校风。倡导"绿色文化",走上文化立校之路学校领导确立了"立实成搏"的绿色文化理念和"能行教育立本,多元发展育人"的办学思想。以"创规范、求改革、谋发展"为工作思路,以"能行教育观"引领师生,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省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建校于1995年,占地面积10400平方米,校园绿化率达33%。学校以"方方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作为校训,以打造"和乐校园"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注重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开展生态文明实践,将环境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各个方面,走上了"环境育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明通小学位于昆明市经济文化繁荣的市中心,学校创建于1955年,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是国际生态学校、全国绿色学校、云南省一级示范学校、盘龙区优质重点学校,办学效益和育人质量在全省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运用科学创新的思想来指导办学行为,把生态文明教育列为发展重点,纳入发展规划,贯穿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机构健全,制度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中层干部、年级组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2012,(11):100-100
龚路中心小学,作为"上海市绿色学校",以持续发展理论为导向,以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宗旨,共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从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中小学教育研究所成立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小学环境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验研究》组开始,学校自然教师杨桂莲老师就成为课题组的成员,并参加了上海市环境教育读本《环境教育读本》的  相似文献   

14.
正绿色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多年的环境教育实践基础上,胡集小学提炼出"绿色文化立校,环境教育塑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2017年春季开学以来,江苏省绿色学校——海安县高新区胡集小学组织18个班级600名学生到学校生态科技教育馆进行绿色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从小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从1997年绿色教育进校园以来,从这里毕业的学生2000多人,他们将绿色环保深埋心底,成为环保小主人。该校校长吴国清说:1996年他调至胡集小学任教,看到学校环境差,学生环保知识知之甚少,周边社区居民环保意识也很淡薄,就萌发了将绿色环保教育理念引进教学的念头。为此,学校组织教  相似文献   

15.
<正>"和雅育人"的校园文化像阳光一样普照整个南仲家洼小学的校园,在悄无声息当中,浸润着每个孩子的成长和每个老师的发展,践行着环境育人的目标。近山东省青岛南仲家洼小学努力打造绿色、生态、阳光、向上的生态校园,让每棵花草,每面墙壁都绽放出绿色生态教育的花朵。让校园绿起来在青岛南仲家洼小学,最能体现"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意境的是校园一景百草园,这是学校  相似文献   

16.
<正>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重庆市首批示范学校。学校坚持"人和为魂,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以"两江融聚,人和教育"为文化精髓和校园主题文化,构建了"五维一体、全息共生"的综合治理体系,致力于实现"享受人和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的教育理想。学校以学生素养培育为发展动力,全方位整合文化、课程、教学、教师、管理办学五大要素。以"人和教育"办学理念为思想  相似文献   

17.
鞠鑫  刘亮  刘炼 《环境教育》2024,(5):72-75
<正>通过“博识笃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校本实践与构建,建构青少年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全面发展、幸福人生”为内涵的生态文明观,让学生在自然生态中体验,在文化浸润中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核心在于“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育人”,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包含了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8.
<正>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小学坐落在深圳风景秀丽的莲花山东麓,地处深圳市城区的中心位置,拥有26年的建校史,坚持"为学生发展奠定人生根基"的办学理念,在环境方面凸显绿色人文,在管理方面体现科学人本,在课程方面践行丰富多元。  相似文献   

19.
<正>盐城市迎宾路小学创建于1962年,位于市区黄海中路和迎宾北路交汇处,现有教学班26个,学生1575人,教职工83人。学校以"博文明理"为校训,秉承"人人自信,个个成功"的育人宗旨,坚持"同心,同行,同乐""童心,童趣,童乐"办学理念。学校以队伍建设为中心、内部管理为主线、课程改革为阵地、特色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20.
<正>从接触自然的经历中,学习者如何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态度和价值观呢?换言之,在自然体验中,有意义的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呢?实际上,这是自然体验学习,乃至环境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自然体验学习具有可以与普通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的多方面价值。已有的研究已经证明,在精神成长、社会交往、身心健康、认知发展等方面,自然体验学习对青少年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研究来看,在自然体验学习的优越性、自然体验学习的环境建设、自然体验学习的具体实施等方面,均有先行研究进行了讨论。2001年开始,在新课程改革中确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