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虎年说虎     
<正>"身穿皮袄黄又黄,呼啸一声万兽慌,虽然没帅兵和将,也称山中一大王。"看到这则谜语大家很容易猜到这是一只可爱的大老虎,因为我们对虎太熟悉了,对虎也太喜欢了,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关虎的话题和虎的典故比比皆是,为我们的生活凭添了许多乐趣,在虎年让我们一起聊聊这个虎朋友吧。  相似文献   

2.
杭东 《防灾博览》2012,(5):46-50
车祸猛于虎。从汽车的发明开始,车祸便如影随形地成为人类的一大杀手。发生车祸以后,如何快速处理交通事故,一方面能够避免交通堵塞,另一方面也能让伤亡人员得到有效的救护。  相似文献   

3.
鼠害猛于虎     
王蜀华 《灾害学》1994,9(2):83-83,94
鼠害猛于虎王蜀华(四川峨眉山盐化集团股份公司罗城盐矿,犍为614411)“鼠害猛于虎”,是“太阳生物学”专家基于太阳活动进入谷年反而促使鼠类生物机理趋向繁殖繁衍高峰,导致“鼠口大爆炸”的特殊理论,提出的严肃警告。他们认为:太阳活动22周峰期,到199...  相似文献   

4.
正动物身上保存的危险病原体很多都能够直接感染人类,它们因此成为人类病原体巨大的自然储存库。这些病原体造成的传染病在非洲肆意横行,其中一些甚至成为全球的威胁。蚊子,疾病传播的帮凶蚊子是重要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在已知的500多种病媒病毒中,从蚊子体内分离到的占到了近50%。疟疾疟疾是人类社会最为灾难性的传染病之一,这种传染  相似文献   

5.
从2月14日开始,我们就迎来了农历的虎年。超市商场都摆满了各种老虎玩具,各种造型十分喜气。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人人熟知的老虎在野外已经十分稀罕了,曾经威风凛凛的山大王已经被人类逼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千年以前,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埃及金字塔岩壁上就有人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记载。人类历史上经历过很多次大瘟疫,其中损失最为惨重的应属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据估计,全球约有5 000万到1亿人在那场浩劫中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世界半数以上人因蚊子、苍蝇、水螺及其他媒介传播的疾病,诸如疟疾、登革热、利什曼病、莱姆病、血吸虫病和黄热病等而面临风险。每年有十亿多人感染病媒传播的疾病,100多万人因此而死亡。  相似文献   

7.
虎在消失     
10年前,我曾有幸做了一段虎的饲养工作。那是一对稚气未脱的孟加拉虎,虽然与之相处仅数月,可是,它们的一招一式,一投足一摆尾,无不显现出王者之尊;那深沉浑厚的低哮,那摄人心魄的目光,真正叫我领略到了动物界名门大族的虎的威仪。 古人对虎十分敬畏,他们相信能使自己恐惧的东西,必有非凡的神力,从而由诅咒、憎恶转向祈求、敬仰,希望借虎力驱除恐怖感或求助神明将这般神力附于自身。印度号称虎之国,在本世纪初曾有虎4万只,如今却仅剩3000余只,但仍  相似文献   

8.
“生命在于运动”,生活中经常运动以保健康长寿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观点,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然而,在当今人类健康学界有人提出了一种针锋相对的新观点——“生命在于懒惰”,生活中懒散拖沓、磨磨蹭蹭反而能健康长寿,这是德国法兰克的富尔达大学从事人类健康科学研究的彼得·阿克斯特博士和他的女儿全科医生米夏埃拉·阿克斯特博士共同提出的新观点。按照阿克斯特父女的新理论——生命能量学说,应该为人们一向鄙视的懒惰正名,因为懒惰其实有益于健康长寿。为了阐述这一新观点,阿克斯特父女合作撰写了  相似文献   

9.
蚊子虽小,顶多只有6毫米长,但它却是生物界中一个名符其实的小恶棍,幸亏叮人的蚊子不到10%。奇怪的是,蚊子叮人专找以下几种人:爱出汗和体温高的人由于这些人血液中的酸性增强,所排出的汗液使得体表乳酸值较高,对蚊子产生吸引力。好活动和呼吸深长的人人在从事运动或体力劳动后,肺活量增大,呼吸加快,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并在头上约一米左右的地方形成一股潮湿温  相似文献   

10.
钟梦 《防灾博览》2004,(4):43-43
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人特别容易招蚊子。“蚊子爱叮什么人?”随便问问身边的人,答案真是五花八门。例如认为蚊子爱叮女性的“性别说”,认为爱叮皮肤光滑白嫩的“皮肤好坏说”;认为爱叮性激素分泌水平高者的“性感说”;还有认为爱叮血液甜者的“血型说”的流行指数颇高。就此做了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人类有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五种感觉器官,能够感知自然界存在的五种信息。有人认为,除了这五种感觉器官之外,还有第六种感知外界信息的感觉器官,它可能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某种器官,它能感知视、嗅、听、味、触觉之外的信息。人类是否真有这种第六感觉功能呢?英国心理学家舍夫茨别利认为有!那就是存在于人类内心中的审美感觉,一种辨别真伪、美丑、善恶的能力。这是舍夫茨别利在18世纪提出的观点。今天有些生物学家认为,与其把审美  相似文献   

12.
人类爱花,古来有之。我国民间早就流传许多谚语。如“花中自有健身药”;“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等等.都说明了以花为伴的人容易获得健康长寿。人们之所以爱花.不仅因为它能美化环境.使人赏心悦目,陶情怡性,还因为它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老舍在散文《养花》中说:“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室中再写  相似文献   

13.
善待细菌     
小得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属于地球生物中的一个大类——微生物。细菌虽小,也是地球生物链里一个重要的大家族,它和人类一样是地球的主人,应该平起平坐。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照样生活自如,因为能替代人类在生物链里发挥作用的其他生物实在太多了,在生物链里,人类只不过是动物大家族中的一员而已。可是缺少了细菌,这地球生物链便完全乱了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将彻底遭殃。因为地球生物圈由最基本的三大环节组成,它们是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  相似文献   

14.
对于到迪庆的计划,因为时间原因,每次都是半途而废,一次跑到了丽江,一次跑到了虎跳峡,顺着哈巴雪山脚下的虎跳峡谷与去香格里拉的山路隔江而望,心中向往的圣地变得更加神秘起来。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制定了许多法律措施,其实动物也很忌讳近亲繁殖,因为近亲繁殖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无论是人工饲养的猪羊鸡狗等家畜,还是狮虎豹等野生动物,近亲繁殖产生的后代都往往体弱多病,存活机会较少。这是由于许多遗传基因只有在它们并存于双亲的基因中时才显现出其消极的一面,而双亲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的基因特性雷同的机会就越大。在一般情况下,动物同人一样,很  相似文献   

16.
郭耕 《防灾博览》2004,(1):41-42
就目前所知,20世纪里没有哪种灵长类动物走向灭绝。这似乎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记录,因为当今世界每天都有约100种物种在灭绝。可是,千万不要高兴太早,刚刚进入新世纪就有一种非洲疣猴灭绝了。可以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王国正日益面临生态环境全面退化的厄运。原因很简单,人的数量和人的欲望正在急剧增长,这使十余种人类的表亲,从  相似文献   

17.
《民防苑》2006,(1)
科学家应用 DNA 技术追溯人类起源,发现人类原来竟有几个“超级祖先”,他们在众多后人身上留下了各自的基因印记。科学家又通过这些“超级祖先”逐步追查,似乎找到了人类的终级祖先。努尔哈赤的祖父有150万子孙Y染色体存在于每个男性的细胞中。虽然人体内的其他染色体在进化过程中都发生了巨变,但 Y 染色体仍然得以完整、稳定地由父亲遗传给儿子。正因为有此特性,所以 Y 染色体理所当然地成为分析追溯人类祖先血统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8.
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热带海洋上猛烈的风暴。为什么称为台风呢?有人说,过去人们不了解台风发源于太平洋,认为这种巨大的风暴来自台湾,所以称为台风;也有人认为,台风侵袭我国广东省最多,台风是从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9.
婴儿对自己出生第一天是否有记忆,能不能回忆起那神秘一刻的情景?以前成年人一直回答不了这一问题,因为一旦学会理解语言的含义和以语言表达思想时,人类已经“彻底”失去了对那段经历的记忆。然向借助于催眠术,人类又重新拾回了这段宝贵的记忆。我们知道,催眠术能使被催眠者脑海中浮现出过去的情景,让思绪回到过去的状念。不久前的一项试验的结果表明,催眠术为人类打开了封存在心灵最深处的记忆闸门,使成年人竟然回想起初生时刻的情况。美国产科医生克利丝成功地用催眠术使她曾亲手接生的四名青年男女回忆  相似文献   

20.
春天是踏青赏花的大好时光。然而,有人因一时好奇而误食有毒的花果,也有人在花丛中呆久了,会出现头昏脑胀、咽喉肿痛等症状,这正是有些花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气味,有的花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